第一节 气候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2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变化
分类号: P461
页数: 8
页码: 47-54
摘要: 气候学上以一年中5天的平均气温≤10℃为冬季,平均气温≥22℃为夏季,界于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以此标准划分:练市冬季最长,平均有132天,秋季最短,仅63天,春季79天,夏季91天。
关键词: 练市镇 气候变化

内容

气候学上以一年中5天的平均气温≤10℃为冬季,平均气温≥22℃为夏季,界于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以此标准划分:练市冬季最长,平均有132天,秋季最短,仅63天,春季79天,夏季91天。
  练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南北暖寒气流的交替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冷、热、干、湿变化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春季平均进入春季时间为3月31日,终末为6月17日。春季是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度季节,冷暖空气交替频繁,风向多变,天气时冷时热,阴雨天气较多,一般4~6天有一次冷空气过程。
  常有冷空气南下。强冷空气24小时降温可达10℃以上。气候变化快,冷暖变化大,常有春雷、倒春寒和晚霜,并出现雷雨或阴雨连绵日子。影响早稻育秧、春花丰产及春叶(桑)产量。
  夏季一般是6月18日开始,9月16日结束。有梅雨、伏旱两个气候时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期,季内气温高,雨量集中。初夏,冷暖空气交汇,常造成连续阴雨,时值梅子成熟之际,故称“梅雨”。此时湿度高,粮食衣服易霉变,故亦称霉雨。一般是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
  梅雨期平均约22天,梅雨量平均200毫米左右,年际变化较大。出梅后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热天气,气温高,日照足,蒸发量大,为伏旱期,日照强烈,天气炎热。除台风和雷阵雨外,经常出现连续二三十天不下透雨的伏旱现象。8月下旬至9月中旬,气温逐渐转凉,时有台风影响,常出现大风暴雨。
  秋季一般从9月17日开始,至11月18日结束。是四季中最短一季,正常年份受稳定的小高压控制,天气比较稳定。少数年份受北方冷空气侵袭,降温快而明显,出现秋季低温,形成“寒露风”,影响晚稻扬花结实,亦有极少的迟台风与冷空气相汇,造成较大的降水,形成秋雨连绵的现象。
  冬季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于次年3月下旬止,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季。冬季受极地大陆高压影响,盛行西北风,空气寒冷干燥,也是一年中降水最少的时期。前期多干冷天气,有寒潮影响,出现霜冻或暴冷;中期天气严寒,常见冰冻;后期是阴天最多时期,天气阴冷,温度回升缓慢。
  气温,据55年(1956~2010年)气温资料记载:历年平均气温16.08℃。7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1966年8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39℃。1969年2月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1.7℃。1961~2010年平均日照1937.2小时。1956~2010年平均无霜期246.7天左右。
  降水,据55年(1956~2010年)降水资料记载:历年平均降水量1274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0.6毫米,最低年降水量762毫米。1956~2010年平均降雨143天(包括零星小雨)。其中1966年、1971年失考。
  风象,据27年(1956~1982)气象资料记载:全年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历年平均风速3.0米/秒,夏季受台风影响,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19562010年练市镇年平均气温、降水量、雨日天数、日照小时一览表 表2-1续表2-1
  1956~2010年练市镇日最大降水量出现日期一览表 表2-2续表2-2
  1956~2010年练市镇无霜期天数统计表 表2-3续表2-3续表2-3
  1956~2010年练市镇高温、低温、降水量、气温、雨日、日照情况一览表 表2-4续表2-4续表2-4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