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2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土壤
分类号: F129.9
页数: 8
页码: 21-28
摘要: 练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母质为江、海、湖沉积物。
关键词: 练市镇 土壤

内容

一土壤分析 练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母质为江、海、湖沉积物。
  自古以来由于堆土栽桑、围圩造田、挖河筑堤,形成田地交错高低悬殊的桑基圩田,呈现“平原不平”的人工地貌。圩田高程一般为3米~4米(吴淞零点,下同),旱地5米~7米。镇域整个地形略呈东南部高,西北东北较低。圩田都是层次发育良好的水稻土,耕种历史久远,土壤肥沃,生产率高。这种土壤由起源土壤受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既继承起源土壤的若干特性,又受其发育过程的影响而形成有特定发生层的土体构型,分渗育型、潴育型、脱潜潴育型、潜育型4个亚类。土壤呈棕、褐、黄褐、灰黄色,pH值5.6~7.5。是粮食生产重要土壤,其粮食产量占境内总产量的90%。
  旱地大部是宋代以来为栽桑堆积而成的堆叠土。
  全镇有堆叠土、黄斑田、堆叠泥田、青紫泥田、小粉田、青粉泥田等6个土属和粘质堆叠土、壤质堆叠土、青钾黄斑田、黄斑田、黏质堆叠泥田、腐心青紫泥田、青粉头小粉田、壤质堆叠泥田、青钾黄斑田、青粉泥田、青心黄斑田等11个土种。
   镇域六个土属土壤的主要耕作性状,肥力情况概述如下: 堆叠土土属多数旱地在剖面发育上除了耕作层表现熟化程度较高之外,形态上层次分化不明显,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水田。
  黄斑田土属剖面犁底层以下有明显的黄棕色斑纹层,土壤质地以重壤为主,具有耕性好、宜种范围广、作物起发等优点,保水保肥性能尚好,但肥力不够稳长,后期有时会出现脱力现象,是镇域内较好的一类,约占水田总面积20%左右。
  堆叠泥田土属这类土壤约占水田总面积的28%,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的加土田,普查时土层尚未明显分化,土壤孔隙大通透性好,养分转化较快,作物根系伸展广起发好,病害轻,青秀老健易出高产。但土层人为扰动大,有机质含量少,潜在肥力低,水肥容易流失。3~4年后土体逐渐沉实通透性变差,耕作层逐渐粘硬,如能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耕作,十多年后能发育成良好的水稻土壤。至
  20世纪90年代大多已形成明显的犁底层,耕性也已显著改善。
  青紫泥田土属质地较粘重,耕作层为粉砂质轻黏土(黏粒含量27.2%~28.2%),犁底层下有黏粒高达46%~49%的中黏土层,剖面以青灰色为主,该土属潜在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达4%以上。
  土壤蓄肥力较强,但通透性较差,土温较低影响潜在肥力的发挥。作物苗期起发较慢,但后力稳长老相好。这类土壤约占水田总面积的1.5%。
  小粉田土属是全镇分布最广的土属,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5%,土壤质地轻松,含有大量中、粗粉砂,大多为中壤土,上下质地比较均匀,呈偏微碱性,泡水时易停浆板结,平时较松散,适耕期长,耕性好,土温上升早,肥料易分解,上力快,但蓄肥保水性能较差,肥效不持久,易出现后期脱力早衰,影响千粒重及米质。
  青粉泥田土属剖面亦以青灰色为主,质地比青紫泥田轻,大多为重壤土,粉砂含量高,粘粒含量25%以下,所以耕性和作物起发性均比青紫泥田好。有机质含量较高,供肥性能优良,兼有青紫泥田和黄斑塥田二者之长,约占水田总面积的5.5%。
   二地质特征 万兴路与中吉路交叉口土壤勘察。采用静探与机械钻探相结合的勘探手段。共布置勘探孔52只,其中静探孔19只、孔深约20.0米左右,机钻孔33只、孔深20.0米~40.0米左右。
  2010年11月19日至12月2日,先后开动1台SY—1型15T静力触探仪和2台XY—1钻机进场施工。其中钻探采用泥浆护壁,迴旋钻进,敞开式活塞取土器取土样;静探采用双桥探头、LMC—D310型静探微机自动记录。
  依据野外钻探编录、土工试验成果和静力触探曲线资料,勘探孔勘探深度内地基土划分(13)个岩土工程层,其中⑦、⑧层细分为2个亚层,⑩层含1个夹层,共计16个岩土工程单元层。
   ①层杂填土:杂色,松散—稍密,湿,地表以旧房拆除后残留的建筑垃圾为主,含混凝土块、砖块等,下部为耕土含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层厚0.90米~3.20米,全场地分布。
   ②层粉质黏土:灰—灰黄色,软可塑状,饱和,切面粗,粉质含量较高,含有大量的白云母细片。
  层厚0.20米~1.90米,层顶埋深0.90米~3.00米,全场地分布。
  ③层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状,饱和,刀切面较滑,干强度中等,夹有少量的粉粒,局部含有少量的黑色有机质,高压缩性。层厚1.70米~5.80米,层顶埋深1.30米~3.90米,全场地分布。
  ④层黏土:黄色,硬塑状,刀切面光滑,有油脂光泽,韧性较高,干强度较高,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及结核。层厚2.00米~6.20米,层顶埋深4.30米~9.10米,全场地分布,系区域上“第一硬土层”。
  ⑤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状,刀切面较粗糙,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较低,粉质含量较高,含有大量的白云母细片。层厚2.40米~6.50米,层顶埋深8.20米~13.40米,全场地分布。
  ⑥层黏土:黄色,硬塑状,刀切面光滑,有油脂光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含铁锰质结核及氧化物。层厚3.40米~7.80米,层顶埋深12.80米~16.50米,全场地分布。
   ⑦-1亚层粉质黏土:浅黄色,软可塑状,刀切面稍滑,含有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局部夹有少量的粉质,含有白云母细片,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层厚0.80米~3.70米,层顶埋深19.40米~22.50米,全场地分布。⑦-2层粉质黏土夹粉土:上部灰黄色为主,局部黄色,往下渐变为浅黄色至浅灰色,软塑状,饱和,刀切面很粗,摇振反应迅速,含有大量的白云母细片,局部完全相变为黄色粉土,含有铁锰质氧化物薄膜及少量其结核,干强度较低,韧性低。层厚0.10米~7.50米,层顶埋深19.00米~25.20米,全场地分布。
   ⑧-1亚层黏土:灰绿色,青灰色,硬塑状,饱和,刀切面光滑,有光泽,韧性较高,干强度较高。层厚2.20米~6.00米,层顶埋深25.50米~29.20米,仅局部分布。⑧-2亚层粉质黏土:浅黄色,灰黄色,软塑状为主,饱和,刀切面较粗,粉质含量相对较高,含有大量的白云母细片,干强度中等,韧性中低,局部呈层状,夹有薄层粉土。层厚3.00米~10.60米,层顶埋深29.40米~32.60米,全场地分布。
  ⑨层黏土:灰色,软塑状,饱和,刀切面较滑,稍有光泽,韧性较低,干强度中等,含有少量的黑色有机质,层厚1.80米~10.60米,层顶埋深34.00米~38.70米,全场地分布。
   ⑩-1层粉质黏土:浅灰色,软塑状,饱和,刀切面较粗,粉质含量高,韧性较低,干强度中低,含有少量的云母细片,层厚1.80米~3.50米,层顶埋深40.40米~45.80米,分布不均匀。⑩-2夹层黏土:灰绿色,青灰色,硬塑状,饱和,刀切面光滑,有光泽,韧性较高,干强度中等。层厚2.00米~6.40米,层顶埋深37.40米~47.80米,局部分布。
  (11)层粉土:灰色,中密状,湿,刀切面较粗,含有大量的白云母细片,摇振反应迅速,局部夹有薄层粉质黏土,层厚2.20米~9.20米,层顶埋深40.30米~50.50米,全场地分布。
  (12)层砂质粉质黏土:灰白色,软可塑状,饱和,刀切面较粗,触摸有明显的砂质感,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局部夹有少量的粉细砂,层厚0.80米~9.20米,层顶埋深46.20米~53.30米,全场地分布。
  (13)层粉砂:灰色,灰白色,中密~密实状,饱和,切面很粗,局部相变为中粗砂或细砂,含有大量的白云母细片,中低压缩性,层厚1.70米~9.10米,层顶埋深51.20米~58.20米,全场地分布。
   据附近桥梁钻探资料可知,本区第四系松散层厚度约80.0米。
   三地下水 据钻探揭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②、③层内,渗透性弱,水量贫乏,水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影响,年变幅0.80米~1.20米左右;钻探其间局部潜水位与地表水位基本齐平,测得终孔地下水位埋深在0.40米~1.50米范围内。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11)、(13)层粉土及粉砂中,水动态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其中(11)层粉土富水性较贫乏,(13)层粉砂富水性一般,迳流缓慢,侧向补给为主,深井抽水为主要排泄方式,勘探时测得承压水位埋深在
  4.60米~4.80米左右。
  1950年土改前乌镇区辖(练市)户数人口土地统计表 (单位:户、人、亩) 表1-11950年乌镇区练市乡户数人口土地统计表 表1-2 (单位:户、人、亩)
  1950年乌镇区华明乡户数人口土地统计表 表1-3 (单位:户、人、亩)1950年乌镇区乌镇乡户数人口土地统计表 表1-4 (单位:户、人、亩)
  1950年乌镇区荃洪乡户数人口土地统计表 表1-5 (单位:户、人、亩)1950年乌镇区仁泽乡户数人口土地统计表 表1-6 (单位:户、人、亩) 建国初期土地调查1952年10月30日,据吴兴县练市区人口土地调查,对更动情况作出统计。
  现将当时辖区九乡一镇人口土地调查统计原始资料列表如下。
  练市区土地更动统计表 表1-7续表1-7
  1952年10月30日统计 练市区土地人口基础数字统计 表1-8 (1952年统计)续表1-8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