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双林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老家双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207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双林旅游
分类号: F592.755
页数: 31
页码: 111-141
摘要: 游双林的三种方式 双林三桥文化游 双林古镇是中国桥都之一。双林三桥长虹飞跨,无论在岸上或者水上看三桥,桥是你的风景,你是桥的风景。 美丽水乡小镇游 走进中国桥都双林,走进后坝、莲花兜、向阳、七星桥等美丽乡村小镇,古色古香古村,原汁原味原乡,你也仿佛走进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长廊。 非物质文化遗产游 在中国桑蚕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绫绢文化发祥地双林,你会看到绫绢制作的全过程,你会感受绫绢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地方旅游业 双林镇

内容

游双林的三种方式 双林三桥文化游 双林古镇是中国桥都之一。双林三桥长虹飞跨,无论在岸上或者水上看
  三桥,桥是你的风景,你是桥的风景。
   美丽水乡小镇游 走进中国桥都双林,走进后坝、莲花兜、向阳、七星桥等美丽乡村小镇,古色古香古村,原汁原味原乡,你也仿佛走进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长廊。
   非物质文化遗产游 在中国桑蚕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绫绢文化发祥地双林,你会看到绫绢制作的全过程,你会感受绫绢文化的魅力。
   旅游名片 双林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中部,是浙江省改革试点小城镇之一,东北距南浔约24千米,西北距湖州市约32千米。
   双林镇历史悠久,是江南水乡著名的古镇之一。据附近洪城和花城古文化遗址发掘考证,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唐时已成村落,名东林;南宋时,北方商贾随宋室南迁集居于此,故又称商林;明永乐
  三年(1405),与其西二里的西林村合并,更名为双林镇,一直沿用至今;现属湖州市南浔区。
   根植于水环境中的双林古镇是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人类聚集地和经济网络空间。虽然在历次城市建设中,人们已对古镇区进行了较多的改造,但旧镇址未变,区内仍然保留着江南水乡城镇特有的水网体系、街巷格局和传统建筑风貌。穿镇而过的东、西市河,沿河而建的米行埭、港北埭、西荡埭、坝桥埭和木匠埭,河街旁的油车弄、财源弄、九思弄以及永平里、天成里、陆府前等古巷民居构成了古镇空间的基本框架,依然较完整地体现出江南水乡古镇“天人合一”的环境特色,散发着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和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在双林古镇区中,以“三桥”为代表的桥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据《东西林汇考》记载,双林历史上曾有桥125座,其中始建于宋代的有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虽经沧桑变迁,大部分古桥已废圮湮没,但至今仍不失为“江南古桥留存集中区”(《中华文物古迹旅游·古代桥梁》之语),仅镇区尚有21座之多。其中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均为市级文保单位。三桥桥长50米左右,且空间水平相距不到400米,为江南仅有。双林三桥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见载于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技术》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专著,并配以图文说明。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近观依依相望,远眺层层相叠,有“姐妹”之称,又有“凤凰尾”之说。三桥结构巧妙,工艺精湛。桥上构件实用而美观,具有较高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此外,镇区尚存的望月(市级文保单位)、虹桥(市级文保单位)、金锁、耕坞、永丰、镇安、积善等桥也各有特色。它们和河道及两岸传统民居配合,水波桥影,虚实相映,瑰丽多姿,构成了独特的水乡古镇景观。而有关桥名、桥记、桥联、桥诗、桥俗及口耳相传的传说,组成了桥的可视性与非可视性文化景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见证,古桥已成为双林镇的地域标志和文明进步的象征。
   双林物华天宝,丰产富饶。双林绫绢被誉为“东方丝织工艺的奇葩”,其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绫绢业的发展,使双林很早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商埠巨镇。古镇区尚存的北栅码头和区内旧绢巷、新绢巷和墨浪河、织漩漾等因绢而称谓的街区、地块,以及现今仍然还在生产经营的民间作坊、工厂,都显现了双林丝文化的底蕴和脉络。
   双林钟灵毓秀,名人荟萃。在古镇区内至今还保留有一些名人故居。这些名人有:清代道光六年(1826)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姚学塽,清代官授户部郎中、精通天文数学的江苏巡抚徐有壬,新中国第
  一任林业部部长、中科院学部委员、林学家梁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当代左笔书法家费新我等。另外,刘伯温、徐文长等历史人物也都在双林留下了史迹和口承传说,这些都丰富了古镇区的旅游资源。
   游在双林 万魁桥石碑 双林三桥 双林三桥为湖州东南部胜景之一。双林塘横亘镇北,上接余杭,下注太湖,通达湖州、嘉兴、杭州、上海等地,为双林镇水上交通要道。往来船只距镇数里即可望见横跨在河上的三座桥:万元桥、化成桥、万魁桥。
   万元桥,在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破坏。清康熙年间架木桥,名福成桥。
  雍正八年(1730)砌石桥,改名万元桥。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至道光
  二十年(1840)落成,历时七年。万元桥在三桥中,最为挺拔雄伟。桥上石栏凿有狮子十对,形态多样。
   化成桥,又名塘桥。元延祐年间(1314—1320)建造,原为塘口化成庵
  二僧所建的木桥,故以“化成”两字为桥名。至明嘉靖中改建为石桥,此后在崇祯三年(1630)、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两度重修。此桥从砌石重建算起,距今已有400多年。该桥有志载:“桥畔向缆客船,多乘夜行,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灿烂如昼。四方商贾望杆云集。” 万魁桥,在禹王庙北,初为木桥,至康熙元年(1662)砌石桥,至八年(1669)建成,历时八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建,五十八年(1793)与化成桥同时落成。
   双林三桥,在同一条河相距不到400米之间,实为罕见。其中,化成桥居中,东距万元桥225米,西离万魁桥122米,故双林三桥也称“三姐妹桥”。
   庆苑公园 庆苑公园坐落于南浔区双林镇,为湖州籍香港实业家沈炳麟先生捐款建设而成。园门庆苑公园匾额为著名书画家沈迈士所题。园内有澹然亭、静 庆苑公园月池、凌榭、恬心轩、清桐阁、庆德簃等经典建筑,其中清桐阁、庆德簃,分别由著名书画家王个簃、谭建丞题额。庆德簃陈列室,介绍沈炳麟热心家乡文化建设等诸多爱国爱乡之义举。湖州籍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手书一联“令德隆情惠老幼,和风甘雨乐家乡”,可谓贴切。簃中还陈列着宋代米芾书《昼锦台记》木雕四屏轴,精工木雕“十八罗汉圣像”,以及沈炳麟捐赠家乡古陶、古瓷等文物。园内还有新我亭、费廊。新我亭是六角形石亭,通高约5米。基座周围栏杆嵌望柱十根,前后踏步两级,六角攒尖顶,翼角起翘,亭顶凿有瓦垄,古钱纹瓦当,石坊雕有花卉,藻井中刻凤采牡丹。费廊在新我亭左侧,是一长约20米的曲廊,一面敞开,一面开漏窗六孔。廊临河而建,南北两侧的廊额分别由沙孟海、启功题写,廊壁镌有费新我为答谢沈炳麟写的一首五言律诗。2003年11月,为纪念费新我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公园内新塑费新我铜像一尊。
   虹桥望月 虹桥位于镇东,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为一座平石桥。民国《双林镇志·桥梁》:“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里人吴、王等重建,增高三尺,建成单孔石拱桥。”《东西林汇考》:“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在虹桥东南与之相接,故名,以小别之。”桥长15.63米、宽2.35米、高3米,两坡各有桥步十三级。《续记》:“虹桥大小相连,形若垂虹,中秋月穿洞中,金波百道,荡漾而升。他时则斜出,故诗人标题焉。按‘虹桥望月’,在八月十八日,游人于晚膳后,立西岸而望,初升之月与桥门正对,河光动荡,如玉塔卧波,层见叠出。”1989年3月,虹桥、望月桥被湖州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双林古桥老屋》作者金国梁在2003—2005年连续三年观测,测得“虹桥望月”的最佳观赏时间为: 农历八月十五,傍晚5点30分至6点; 农历八月十六,傍晚5点50分至6点10分; 农历八月十七,傍晚6点50分至7点5分。
   大、小虹桥东西、南北成直角相连,相连处有著名还金亭,亭几经重修。
   大虹桥与小虹桥
  1983年,由费新我捐款重建并题记。1995年,两桥连接河岸处又增建护栏石板五块,连接六个望柱,两头有抱鼓石。小虹桥面同时增设三对护栏板连接四对望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虹桥龙门石雕花纹是一组禅意之作,有鱼身、龙头、云纹,佛门称摩羯纹。这种龙门石雕刻意纹极为罕见。
   大、小虹桥拱券均采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筑,肩墙采用靴钉式建造,长柱石上有桥联。桥东面之联已无法辨认,西联仍依稀可辨。
   还金亭 位于虹桥东,小虹桥北堍。明弘治间安吉陈良谟为严素庵建。东乡区民入郡者必经虹桥。时有领白粮、邮闸银者,归途倦息,遗金而去。严素庵晨往见之,坐待其人,验而还之,其人感德因表以亭,后亭圮多年,至清乾隆
  二十二年(1757)重建,并有碑记,但碑石早已废。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 还金亭又重建,蔡召成有碑石记。后毁于抗日战争和1954年的台风与大水。1982年,由双林籍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费新我资助重建,并亲撰碑文刊石。
   水镜寺 位于石漾东。民国“以其在水中央也”(《双林镇志·庙宇》),故俗称为水居寺、水晶寺。有响渟桥与东林相连,与西对岸东岳庙渡船往来。北面对岸是斗姆阁,南与文昌阁相望。该寺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北宋时成为湖州地区最胜丛林之一,南宋尤盛,僧人达数百人。至清末曾在水镜寺住持的有名望高僧达十三人之多。其中元代高僧中峰明本,与当时赵孟〓交往密切,现存有二人交往书信多篇,其他有月江、道坚、通慧、释通、寂缘、照源、素志等僧人。明初常遇春攻湖,水镜寺僧人奋起抵抗,尽皆被戮,殿宇俱毁,后为吴氏墓地,并建有石牌坊两座。至明崇祯十六年(1643),复建。清顺治间在吴氏墓地南又重建。康熙三年(1664),僧人素志掘得瓷盂钵、熙宁钱和古水镜寺石碑一通,因复兴,曹村金文通相国有“中峰传衣”额。至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建义冢,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佛阁倾圮,寺僧重 水镜寺建,规模依旧,其经书数量达数万册,故在镇上另设经堂(藏经楼),经堂所在巷被称为经堂巷,其名沿用至今。但从清中期开始,水镜寺规模逐年缩小,至1932年时仅占原地四分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地块被政府划为蔬菜场。“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劫难,仅剩寺房朝西殿和后殿二厢房,小佛像数尊。1968年起,又成为苕南公社水产队所在地。1970年,所有殿宇被全部拆除,佛像移至澄心庵。后苕南公社又在此建水泥厂。建厂时,原响渟桥西北沿河处发现厕缸十五口,可见水镜寺原僧人之多。该寺何时缘何山门朝西而建,已无从考证。清乾隆年间有诗:“古刹镜中央,山门对夕阳。幡幢林影密,钟梵水声长。岸泊渔家笛,檐飞估客樯。寥寥人境外,鸥鹭自回翔。” 现经上级宗教部门和当地政府批准,重建水镜寺。自1995年始,先后有上海玉佛寺、安徽仙山寺、桐乡凤鸣寺等多家寺庙的相关人士和许多有志之士前来商谈重建事宜。与东岳庙之间原拉渡船已在1980年废,改建木梁,现已改建水泥平梁桥。2010年,开始由刘昌峰负责募资重建水镜寺,并任监院。目前,水镜寺已粗具规模,主要建筑已经完工。
   东岳庙 位于万元桥东北约150米处,重建于2000年,原地为旧乡约所。清顺治八年(1651)始建,康熙中改为岳庙,后被火毁。乾隆三十年(1765)里人陈鲁传捐修,并募修敞厅、行宫、吹台。僧圣风建露印庵兼司乡约所香火。
  康熙年间,复建范承谟祠(即地藏殿)。顺治九年(1652)吴之荣于此主持乡约所,挂殿额“承恩”,后正式改为岳庙,挂“天钟正气”额,宁波陈一夔撰联:“纬武经文,事业昭垂两浙;精忠亮节,灵爽炳著千秋。”至道光咸丰年间,香火甚旺,东南角增设轿房,西北建楼房,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为圣诞,灯彩辉煌,铺陈华丽,吹台演唱,百戏杂陈。咸丰十一年(1861),庙殿毁于寇。同治七年(1868),里人募建寝宫,宁波人建敞厅厅,轿会人建轿房,从此庙事又盛。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夜会滋事,有人提反对意见,遂自绝。
   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岳庙逐年荒芜,无人管理。1950年后,归双林粮管所做粮仓,此时只剩下大殿及两座石狮子。至1969年,此庙地归苕南公社农机站农机厂,拆除全部原有建筑,二石狮其一被翻入正南帮岸下,其二被翻入东南角帮岸下。苕南机械厂至1997年迁至东双林,该处重归丛林,由香客及各界人士募款重建。
   东岳庙为道教之全真教,龙门派,称振兴台,历史上归云巢山总坛梅花观纯阳宫。抗日战争前有嘉兴人汪达夫为嗣师,后有郑养云。郑养云名本铎,儒名延令,道号养云,下昂人,曾留学日本。此二人均曾任湖州古梅花观住持。
   费新我艺术馆 费新我艺术馆位于双林镇凤凰文化广场北部,建筑面积329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以“新我之路——费新我生平与艺术陈列”为主题,集中展示费新我的艺术人生和书画作品,分墨河孕珠、沪上谋生、姑苏创业、逆境奋博、左笔旋风五个单元,以相关影音资料展出费老生平事迹,并从早期 费新我艺术馆外景美术活动、国画新风、新我书法三个方面展现费老的艺术作品。
   二层为书画名家工作室,供全国名家切磋交流,将不定期邀请中国书协成员、社会名家前来参观、创作和指导,为艺术收藏品爱好者提供集鉴定、展览、拍卖、评估和销售为一体的书画作品市场交易所。此外,艺术馆还设有临时展厅,不定期展出全国名家作品。
   为了弘扬双林的文化艺术,费新我艺术馆还搭建了双林书画文化、绫绢文化、古桥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等五个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
   在一代左笔书法大师费新我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费老的故乡、有“书画之乡”之称的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隆重举行了纪念费新我诞辰
  110周年暨艺术馆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以“左笔书法大家费新我在双林”为主题,介绍了费新我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以及艺术馆的建设和规划情况。艺术馆开馆当天,共展 费新我艺术馆内景出“全国名家邀请展”首次收藏的作品四十九幅,其中中国书协副主席及顾问作品十六幅、浙江籍艺术家作品十九幅,被收藏的书法作品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可谓史无前例。
   双林美丽乡村小镇:七星桥 七星桥村位于双林镇西南,湖盐公路穿村而过,水网交叉,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行政区域面积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79亩,辖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连年来,七星桥村获得了市级文明村、湖州市民主法治村、湖州市最美人居村、湖州市十佳美丽村庄、省级森林村庄、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同时,七星桥村又是省级粮食功能区、湖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湖羊养殖生态循环模式基地、国家AA级景区、南浔区“魅力水乡”示范村。
   现代生态农业是七星桥村的特色。村民自创了稻田套养鸭生态养殖模 七星桥村式,鸭子在稻田里寻找杂草和昆虫为食,鸭粪等有机肥又可以替代化学肥料,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回归生态种植,形成了一派“田畴沃野,晚稻飘香;阡陌之间,蛙跃鸭鸣”的田园风光,而农户收入也得以逐年递增。
  2014年七星桥村成功列为AA级国家景区。2015以来开发鲍家漾,力争打造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正在向AAA级国家景区的目标迈进。
   七星桥村以现存古桥七星桥命名。七星桥位于新安自然村东北约600米处的塘河上,南北走向,为五孔石梁桥,桥南堍有桥亭,相传由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命名。当年新四军就是从这七星桥上过的河,七星桥行政村以此桥为名,不仅因为它是一座古桥,更因为这桥见证了人民军队英雄抗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战斗史。
   七星桥村 目前,七星桥村正在把石桥村115户465人的自然村打造成适合村民居住的美丽宜居示范村,使其成为湖盐线上的一大亮点。
   双林美丽乡村小镇:向阳 向阳村位于南浔区双林镇西南部,东与儒林村隔河相望,西连俞家埭村,北与莲花兜村相邻,市级公路莫墙线傍村而过。全村现有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共437户,总人口1628人,村域面积3.5平方千米。
   近年来,向阳村先后获得了中国魅力水乡、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省级森林村庄、市级文明村、市十佳美丽村庄、市三农工作先进村、市农房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市级卫生村、美丽乡村、区级先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内,全长4.175千米、宽7.5米,总投资4038万元的向阳大道全线畅通。目前,向阳村正在全力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美丽乡村小镇,以更加美丽的面貌吸引游客。
   向阳村一景 向阳村有许多天然的农业和地貌景观,比如“龙形圣地”八字桥和“水乡明珠”白潭洋。
   向阳村南端有八字桥漾,水面甚宽。漾北面有一孤墩,四周石砌驳岸,建有王爷庙一座。右侧筑二柱三孔石桥一座,长18米、宽2.5米,两堍各有台阶十二级,名为“永宁桥”,为石淙、菱湖之通径。左侧筑有三墩五孔石桥一座,长37米、宽2.5米,两堍各有台阶六级,两边设有石栏,并有石柱十对用于固定石栏,是通往善琏、新市的要道,因二桥呈“八”字状,故名为“八字桥”。
   八字桥漾水路交通便捷。它西接苕溪,东流运河,南连新市,北达旧馆,实是通商利济之要津。漾面有浮莲、菱花点缀,岸边有垂柳成行,芦苇间隔其间相映成趣。柳廊设有石凳供人们小坐,早观景色,夜晚纳凉。人们沿岸捕虾,依石垂钓,常有收获。漾南有沼泽湿地一片,引来阵阵白鹭在此栖息、繁衍。它们时而在水面戏耍,时而三五成群展翅飞舞。行人至此,无不驻足。
   七彩连心桥
  八字桥视野开阔,如遇晴天登桥远眺,道坊浮屠时隐时现,凭栏俯视,含山塔影近挂眉梢。相传明代刘伯温曾到此细看,但见孤墩建有王爷庙状似龙首,两桥飞架似龙角,石坝似龙身,坝后有三棵合抱樟树为龙尾,坝上条石横铺鳞次栉比似龙鳞,宛似苍龙腾空。他怕此地必出巨人,有碍大明江山,故在庙前建旗杆一对镇住此龙。所以,八字桥有“龙形圣地”之说。
   白潭洋位于向阳村西南边沿,是江南水乡太湖流域典型的封闭式洋潭。
  其面积八百余亩,面积之大、水之清澈、鱼之类多,是江南水乡少有的洋潭。
  道婆洋与白潭洋中间有一凹形,两洋呈葫芦状相连。
   白潭洋形如葫芦,有两条小河道东西分开,水流顺着长江水系,西迎东送,流入太湖,由于水深流急,千百年来在此处冲成一个大潭,各种鱼类在此栖息、繁衍。
   白潭洋四周有桑树、芦苇,绿色环抱,极目四周,郁郁葱葱。洋潭中间有一小墩,宛如西湖中的湖心亭,有一长堤通向北岸,好像苏堤。有人风趣地说:“不如西湖,胜似西湖。”古人云:“人间之水污浊,野外之水清洁。”这里没有噪声,没有杂物,空气清净,环境安宁。近几年来,杭州有些老人驱车而来,坐在白潭洋周边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站在白潭洋边沿,心旷神怡。举目望去,数百亩水面宽阔,碧波荡漾,放眼对岸,隐隐约约,绿水蓝天相映一体。晴空水面,波光粼粼,渔船远漂;雨天来临,雾色茫茫,群鱼跃上水面,鱼争虾跳,泛起片片水花,美不胜收。由于空气清净,引来水鸟四处筑巢,当地孩童来此寻巢掏蛋,好不乐趣。每当夜晚来临,红霞映着河面,水鸟归向岸边,白鹭飞向云端,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境。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白潭洋是少有的一处好地方。
   双林美丽乡村小镇:莲花兜 莲花兜村位于南浔区双林镇南面,东与练市相望,南与善琏相连,西与石淙接壤,湖盐公路、三新公路邻村而过,交通便利。村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共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和281户农户。莲花兜村曾获得南浔区文明村、区级平安村、市级生态村、五好村党支部、市级体育健身俱乐部、市级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达标村等称号。
   相传,在我国的南宋时期,定居在首都临安的皇室弟子喜欢到乡下郊游,看到莲花兜一带的水域有莲花蔓延成片,而且其地貌也如一片片展开的荷叶,风景十分优美,于是,将此地命名为莲花兜。
   现在的莲花兜,村庄干干净净,河水清清爽爽,民风淳朴,环境幽静。
   莲花兜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区域内的水塘、农田、河道等自然资源,即将成为莲花兜的旅游景观。莲花兜充分挖掘荷文化的内涵,利用当地村民的劳动力,共同致富。他们在水塘种植荷花,推出荷花观赏;养殖荷花鱼,推出荷花鱼品尝;制作荷花茶,推出新型的茶文化产品,以及推出水果采摘、农事体验、民宿餐饮等体验性服务。他们构建了以农业观光、美食、民宿、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将传统的农作物——荷花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以民俗体验为特色,以乡村旅游度假为重点,以重现古老的农耕文化为亮点,打造新型的生态农业观光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新型乡村产业体系。
   莲花兜,一个美丽乡村小镇,正在双林镇的南大门呈现。
   双林美丽乡村小镇:后坝 后坝村,南距杭州100千米,北离苏州100千米,东至嘉兴50千米,西到湖州30千米,位于苏杭天堂中央、嘉湖平原腹地,处于丝绸之府的心地带。
   后坝原名后堡,这一“堡”字见证了这块土地的厚重历史。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后坝南四市里有一军事要塞为洪城。洪城四周要道,设有关卡,称为“堡”。如今带“堡”的村名尚在,如西堡、东堡、丁堡……古人以南为前,北为后,如临近村庄前洋在南,后洋在北。后堡在洪城之北,故称后堡。
   后坝依河傍水,河为东西之道。战争年代,曾筑坝设水上关卡。当地吴方言“坝”音近“堡”,故“后堡”渐变为“后坝”。而这个“坝”字,正应了 后坝一景平原水乡的名称特征。绝大部分的村名、地名,甚至人名均与水有关。
   后坝因水而存,水以漾而名。
   后坝村有个袖珍小村,叫荡漾里。顾名思义,村在小水荡边上。可这水荡,却有一个大名,叫将军漾,其地名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明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与刘伯温南巡苏杭至双林。刘伯温视双林地形似凤凰南飞,为人间宝地。而凤求凰,龙求凤,近地必有龙居。刘伯温继续向东北而行,至庙丈港,见庙丈港酷似一把长剑,阻龙凤相会,他又登洋东毛圩高地,远视近察,观地形大势,知此洋西接天目之水,东扬大海之波。接水处河道连丁泾塘似头,去水处河道连后坝洋似尾,另有四条河道相连,东两条,西一双,状如四足。整个洋荡水域,呈麒麟猛虎之形。刘伯温知此乃豪勇将之兆也,暗叹道,如此人出,必附此中龙,与皇上再夺江山,天下生灵又要遭殃矣。刘伯温将此事禀告皇上朱元璋,朱元璋要求刘伯温前去破解。刘伯温提了以下四点: 后坝村一景 其一,宰龙,将洋中西墩、中墩各一劈两半,断其龙首龙身,庙丈港不准造桥。毛圩小村取名为西莫会,意使龙凤不得相会。
   其二,灭将,把连接将军漾恰似四肢的水道筑坝断之,使其成为内港。
   其三,破军,在洋往西北五市里处造砖窑数座,烧千砖万瓦,以替代或将成势的千军万马。
   其四,消皇气,在洋北去市三里处,有河九曲十三弯,乃造金銮殿之宝地。刘将附近村庄命名为“金家殿”,皇气亦消之。
   龙脉已断,长江以南、钱江以北此后再无豪强争雄,不出帝王,少有武将,而此地毕竟人杰地灵,文臣墨客辈出。百姓亦大部分年辰安居乐业,田蚕茂盛,五谷丰登,致富甲天下,兴至今日矣。
   为了把后坝打造成美丽乡村小镇,后坝村已经投资建设了生态停车场、道路交通、餐饮等旅游接待设施。
   吃在双林 双林板羊肉 板羊肉为双林独有的名特菜肴。该肉须选用青年肥壮公羊为原料,烫毛去脏,剔去数骨,再专门制作汤料,以及选用糟油、冰糖、黄酒、精盐、茴香、桂皮、红枣、姜等调料,转入锅中,用旺、文火焖至适度,烹制而成。
  因其选羊极严,又重汤料和火候,更有一套独特的烹调工序,其味超群,深受顾客钟爱,时人以提着灯笼吃板羊肉为一快事。成品后为一整头羊卧在净木板上,故名“板羊肉”,色若琼脂白玉,味美而不腻,佐酒下面,食粥俱佳。
   双林红烧羊肉 红烧羊肉是一款美味菜谱,主要原料是湖羊肉等。红烧羊肉是历史悠久的双林风味菜,宋元至明,皆为家庭制作。香辣味醇,风味独特,适合冬季食用。
   洗沙羊尾 因形似圆环,肥糯如羊尾,故名。采用上好板油薄片包卷洗沙加干糯米粉成馅心,再挂上蛋糊,油炸呈黄色装盆,撒上绵白糖和玫瑰花碎片。外表色泽淡黄,内里板油融化被洗沙眼吸收,味道油润甘香,为双林民间筵席必备菜肴。
   双林糯米白酒 糯米白酒也就是糯米酒,以本地糯米酿造,色泽以无色居多,也有浅黄色的。糯米酒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糯米经过酿制,营养成分更易于被人体吸收,是中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用糯米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糯米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
   双林子孙糕 双林子孙糕为湖州双林镇传统名点之一。子孙糕创于1905年,创始人为王双喜,祖籍南京。子孙糕,含有子子孙孙步步高(糕)升之意。子孙糕创立以来,至今仍畅销不衰,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双林是湖州种桑养蚕之地。民间习俗,蚕宝宝上山做茧时,亲朋好友互赠子孙糕。条条爬高(糕)上山,条条做茧丰收。凡遇婚嫁建房喜庆之日,亲朋也以子孙糕相赠,祝愿新人子子孙孙年年高升。
   双林子孙糕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馅选用核桃肉、金橘饼、青梅、糖猪肉、玫瑰酱与白糖精制而成。子孙糕具有细糯柔韧、香甜可口、味道丰富的特点,故有“多味糕”之称。
   双林水晶糕 水晶糕,用鲜猪肉做馅,以皮薄为特点。形状上小下大,重量为子孙糕的一半左右。制作此糕的米粉,干湿度较难掌握,湿则容易坍塌,干则不糯,现在一般用粳米和糯米按一定的比例搭配而成。
   除了子孙糕、水晶糕之外,双林还有百果糕、鸡蛋糕、肉糕、软糕、松糕、定胜糕、洗沙圆子、南瓜圆子、青圆子、肉粽、骨头粽、赤豆粽、洗沙粽、牛肉馒头、烧饼、油氽臭豆腐干、腰子饼、酥糖、白麻片、黑麻片、椒盐桃片、寸金糖、橘红糕、杏仁饼、薄脆饼、肉月饼、百果月饼、洗沙月饼、广式月饼、八珍糕、麦芽糖饼等。
   购在双林 双林绫绢 湖州双林镇出产的绫绢,是我国丝织品中的奇葩。它薄如蝉翼、轻如晨雾、质地柔软,被誉为“丝织工艺之花”。双林绫绢的生产可追溯到三国(220—280)时期,当时湖州地属东吴,有“吴绫蜀锦”的美称。
   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为绢”。绫主要用于装裱书画,绢主要用于代纸书写绘画。名贵字画经绫绢装裱,顿显整齐悦目,突出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富有情致,尤为尊贵。双林绫绢在海内外声誉卓著。国内著名书画艺馆,如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苏州民间工艺厂、杭州西泠印社都极力推崇双林绫绢的工艺。北京荣宝斋称湖州花绫“花色新颖、图案大方,很适宜装裱历史人物”。
   双林绫绢主要品种有轻花绫、重花绫、阔锦绫、画绢、矾绢、宋绢、耿绢、工艺绝缘纺等,花式多样,美不胜收。1994年,双林绫绢在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博览会上获国际金奖。产品远销美国等十多个国家,享誉海内外。
   双林丝绵被 用蚕宝宝吐出来的丝做成的茧子,然后用手工剥成的绵兜,再用手工翻制成丝绵被,大多用蛾口茧和双宫茧剥制而成。丝绵被既柔软又保暖,是小孩子、老人过冬的必备之物。
   双林裱绫裱绢 裱绫裱绢是双林的蚕丝织物,用于裱装书画、装饰墙壁。产品除了双林镇之外,没有其他地方生产。所以,裱绫裱绢除了销往全国各地之外,还远销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品种大类可分龙绫、云鹤绫、洋花绫、尺八纱、尺六纱等。
   双林姑嫂饼 姑嫂饼为双林传统特色茶点,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原料选用上等面粉、顶级粗芝麻,上绵白糖过筛飞盐,过筛细花椒和猪油揉成,具有香甜适中、略有咸味、油而不腻、入口即化的特点,适合婴孩和孕妇食用,故为众人所喜欢。
   姑嫂饼流传甚久,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说是姑嫂两人为得病的公婆改善饮食口味,无意之中制作而成的。
  1929年,在西湖博览会上,双林沈德大制作的姑嫂饼获甲级奖,后又参展国际博览会获铜奖。
   双林八景 东林春晓 去镇仅半里,村云淡淡,野树苍苍,溪口远山,寺门流水,景极四时之胜。若杏花疏雨,杨柳轻风,更当于春晓领之。
   东林春晓 [清]凌一飞 春入东林气郁葱,无边野绿晓暾红。
   弄晴啼鸟和风里,含润朝烟远树中。
   溪口迎来渔父棹,钟声飞出梵王宫。
   韶华莫负晨光好,村路寻诗我欲东。
   石漾秋波 由东林而西,漾可数亩,风帆水鸟,出没其间,上下天光,一碧千顷,短棹寻秋,大有幽胜也。
   石漾秋波 [清]凌一飞 水调歌来入听幽,烟波石漾碧于秋。
   一泓清冷吊黄叶,几点微茫认白鸥。
   载酒尽添芦荻梦,寻诗好放木兰舟。
   夕阳影里摇金碧,渔笛还吹明月浮。
   钓陂残碣 碣为张梦坡先生遗迹,赠士贤徐君者。百年风雨,庐墓萧然,片石仅存,半段没于溪沙岸草,扪字模糊,感慨系之。
   钓陂残碣 [清]凌一飞 片石犹存暗绿芜,当年姓氏重西吴。
   林空日落家何在,烟冷荒碑字欲无。
   流水绕村应有限,衰杨口岸不堪扶。
   高踪长往凭谁忆,赢得临风坐钓徒。
   水寺渔灯 古水镜寺在水中央,后夷为荒址,蔓草寒烟,累累青冢,四面芦荻,渔舟绕之。入夜,渔灯宛若繁星落于洲渚。
   水寺渔灯 [清]凌一飞 招提曾峙水中天,渔火周遮断复连。
   隐隐溪沙秋岸外,层层野渡寺门前。
   移来林影分千树,点破波光印一川。
   疏磬已非禅室旧,空遗欸乃荻芦烟。
   普度闻梵 去镇南里余,今名扬道庵,鸟坐林幽,云封径杳。曳杖过之,数声清磬,
  一见瞿昙觉大士慈航,尽堪稳载也。
   普度闻梵 [清]凌一飞 澹冶孤村水几湾,秋风携杖到禅关。
   声从萧瑟烟林际,听入依微钟磬间。
   半醒风尘心习静,一空人世梦投闲。
   清游尽日浑忘倦,吹得天香两袖还。
   闻庵看雪 庵与普度相望。路入村孤,门临桥接,一楼中峙,野色俱收。更于老树扶琼、乱山浮玉间,凭高远眺,迥非尘境。
   闻庵看雪 [清]凌一飞 野色遥连萧寺前,凭高极目转苍然。
   弥漫草木疑无地,黯淡关河别有天。
   放鹤自应迷远岫,探梅谁与踏荒烟。
   热肠未冷差堪慰,白堕倾残诗几篇。
   虹桥夜月 桥在镇东村市之界,野阔堤平,天空水远,明月一林,清秋万里,登临其上,宛在罗浮。
   虹桥夜月 [清]凌一飞 垂虹桥影照晴沙,村市无声淡月华。
   野树岸随流水远,回波影撼暮云斜。
   溪毛碧瘦秋将老,石骨苍寒夜正赊。
   最是沧洲幽绝处,一声征雁入芦花。
   林西暮霭 东皋薄暮,西望苍黄,几缕晴霞,掩映袭衣袂,至鸟背云平,渡头烟暝,尤足供人晚眺。
   林西暮霭 [清]凌一飞 楚楚平原晚更幽,远林云影野烟稠。
   斜封断岸春将暝,淡点疏枝树欲浮。
   明月照残红蓼渡,秋风吹醒白〓洲。
   闲寻曲径逢僧话,一路流霞引杖头。
   双林十二名胜 古街自普光桥西折,逶迤数十步,即汉章公墓,前路树荫满径,草色连天,苍藓古藤,复交横于高低碎石间,父老相传云:“是古圜市地。” 古街 [清]凌一飞 乘兴东皋一杖藜,苍烟古道草萋萋。
   欹斜石断留云补,来往人稀倩鸟啼。
   雨洗荒苔陈迹杳,风埋黄叶夕阳低。
   沧桑不用增悲慨,朝市而今厌鼓鼙。
   水寺寺虽湮没不可复见,然四围远水,一带平芜,古渡浮烟,空林挂月,隐隐苍莽中,依然有禅室云外之想。
   水寺 [清]凌一飞 渺渺平波一镜收,人传兰若倚中流。
   钟声犹醒鱼龙梦,梵韵如留鸥鹭洲。
   烟外松楸丛挂月,风边芦荻淡横秋。
   当年老衲浑无事,时浣袈裟坐渡头。
   枯庙庙貌仅存,圮颓殊甚,老树悲风,荒原落日。村民或于社日祀之,平日祠宇荒凉,不复有人间烟火。
   枯庙 [清]凌一飞 墟里荒祠思黯然,苍凉古今不知年。
   山灵有泪秋声咽,破屋无情云影穿。
   野鼠窜从枯树外,饥乌啼断冷炉边。
   何人此日悲摇落,风雨前村起暮烟。
   月榭即今歌舞地,与水寺址相前后。波渺烟开,斜临石漾。夕阳既去,素魄渐升。林影静浮,目空秋汉。天上霓裳,庶几于籁,寂时听之。
   月榭 [清]凌一飞 呼来明月蓼花滩,结伴登临放眼看。
   香艳闲评今夕可,风流高格古人难。
   坐依流水心仍寂,谈到宿桑情已阑。
   幽思遥天秋万里,淡云孤鹤好盘桓。
   残碣石自断缺以来,横卧道左,所刻《白云轩记》依稀可辨,而幽人长往,墓木徒存,风雨孤村,抚此残碑,令人凭吊。
   残碣 [清]凌一飞 路入樵苏一径横,萧条墓木倍凄清。
   荒原久冷幽人梦,断石空遗处士名。
   苔藓剥残犹剩字,尘沙剔净独留情。
   白云何处生惆怅,烟草茫茫狐兔惊。
   断桥桥名响渟,一作响舲。水寺东北,古为僧徒便渡东林。今唯嶙峋数石,兀峙中流,隔浦夕阳,棹歌之声不绝也。
   断桥 [清]凌一飞 石乱云荒古岸存,潺潺流水对柴门。
   扶筇到此真无路,问渡当年别有村。
   疏柳倒悬秋月影,野鸥斜点浪花痕。
   临河伫立情空往,羌笛关山暝色昏。
   曲径由墓门东循道过月榭,层折而西,扪葛穿藤,从树林径度,鸟乱人归,烟迷路出,有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之况。
   曲径 [清]凌一飞 地偏不向俗人谋,仿佛桃源忆胜游。
   路人逶迤飞鸟乱,人无来往断云浮。
   绿堪成幕行难尽,红自为村坐更幽。
   烟外藤萝风正好,却疑山在水西头。
   方池池约半亩,四面俱砌以石,一泓碧水,几树垂杨,萍浅鱼闲,葭深鹭隐,点缀悠然,仅堪游泳。
   方池 [清]凌一飞 闲情端拟水云乡,清浅池塘半亩方。
   野阔好添杨柳月,岸平微动芰荷香。
   笙歌两部蛙声闹,荇藻三秋鸥梦凉。
   我欲垂纶无个事,夕阳烟影坐沧浪。
   夹塘从响渟北望,近东里许,横塘掩映,疏柳参差,烟裹山青,水边林绿,溯洄其际,仿佛画图。
   夹塘 [清]凌一飞 二月春风好放船,溪流回抱境悠然。
   花浓隔岸桃源远,絮蘸平波柳溆连。
   南北征帆双镜影,东西落日几家烟。
   水云深处渔歌起,疑是疏林小辋川。
   远树登月榭遥望,东西村落,一带扶疏,数行摇曳,浓描淡抹,秋色平分,月下风前,恰与两岸烟林交相浮动。
   远树 [清]凌一飞 远望还临百尺楼,春来云树共悠悠。
   风前掩映依村暝,水际微茫带月浮。
   黄鸟一声幽梦醒,青山断处晚烟稠。
   浓阴入暮垂垂淡,景色苍然古渡头。
   渔火石漾之东,鹭洲鸥渚,久为渔舟聚泊处。每至薄暮,灯火青荧,隐约于荒芦断石间,若欸乃数声,风清月白,固自别开一境。
   渔火 [清]凌一飞 彼岸渔家艇作家,近依杨柳浅依沙。
   晚风归鸟忽星落,夜雨流萤欺眼花。
   静听稀微人语逗,远看明灭树荫遮。
   生涯已卜朝来稳,露白烟青好梦赊。
   飞帆普光桥东西两塘,远接浙苏诸路,凡吴樯楚缆,络绎遄征,若天朗气清,孟婆风急时,林树参差,云山缥缈,波浪冲烟,何啻长江扬帆一瞬十里。
   飞帆 [清]凌一飞 故国乡心竟若何,天涯作客几回过。
   遥分柳絮风翻雪,背指桃花水自波。
   着眼已随归鸟没,穿林惟带落霞多。
   碧空远映知来帘,春浪遥看舞白鹅。
   晚唱五景 还金亭在虹桥东畔,明弘治间,安吉陈练塘(良谟)为严素庵(义)建。东乡区民入郡者必经虹桥,时有领白粮邮闸银者,归途倦息,遗金而去。
  义晨往见之,坐待其人,验而还之。其人感德,因表以亭。
   锥刀争竞罕淳风,义烈垂光丈此翁。
   负担归途凭吊处,寒鸦啼过短亭东。
   见一亭在恭三圩北际,明陈良谟为严凤建。凤自镇远归,清操益励,室庐不蔽风雨。良谟为筑亭于居之东偏,以训其孙,题曰“见一”,盖取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见一人意也。
   琴鹤携归早息机,朝衫脱却换罗衣。
   练塘参政多清兴,亲缚茅亭着钓矶。
   梅雪窝在鸿墩,为明处士吴庭旸隐室,其徒张渊有记。
   梅雪先生隐一窝,逸民踪迹总蹉跎。
   月舟老去梦坡死,山鬼吹灯厨侧过。
   注:月舟为同时人。
   听雪轩在小洪广福庵,明成化甲午庵僧端上人创,张渊有记。
   鸦宿枝梢冷不翻,暗风时动佛幢幡。
   小鸿村外孤篷客,还记僧雏听雪轩。
   白云轩在东林,明徐士贤墓侧,其婿凌汉濡建,陆珩有记。
   风林栖瑟不堪闻,哪识前朝处士坟。
   一片白云时出没,欲将佩剑挂徐君。

知识出处

老家双林

《老家双林》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编辑出版《浔迹丛书》是继《浔根丛书》之后,我区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次系统展示,也是我们近年来所作工作的一种成果回顾。此次第一季“浔迹”包括《南祾浔曦》《练溪风华》《老家双林》《人文旧馆》和《美丽千金》等五册。相信,它的出版能让更多人了解南浔的历史文化,为奋力谱写南浔赶超跨越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