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古镇的饮食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老家双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203
颗粒名称: 双林古镇的饮食文化
分类号: TS971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双林人早已过上了一种十分有规律的生活,并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双林人喜欢主次兼食,有吃小点心的习惯。旧时本地人喜爱吃蒸谷米、黄米和冬春米。蒸谷米是将谷蒸熟加工而成的一种米,黄米是将白米放在囤里加工而成,冬春米是在黄米基础上再囤制一次而成。
关键词: 美食 双林镇 饮食文化

内容

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双林人早已过上了一种十分有规律的生活,并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
   双林人喜欢主次兼食,有吃小点心的习惯。旧时本地人喜爱吃蒸谷米、黄米和冬春米。蒸谷米是将谷蒸熟加工而成的一种米,黄米是将白米放在囤里加工而成,冬春米是在黄米基础上再囤制一次而成。三种米的共同特点是贮藏时间长,烧饭涨性好。平时一日三餐外,双林人还有吃点心的习惯。镇上有些居民吃早点心代替早餐。点心品种有团子、汤团、糕、粢米饭、大饼、油条、包子、馒头、馄饨、面条、豆浆、粽子等。农忙时农民每天吃四餐,即在下午三时左右增加一餐,俗称点心。点心品种有圆子、年糕、糯米饭、面条、番薯、芋艿、南瓜等。
   双林人喜欢荤素搭配,以自产为主。荤菜主要有猪肉、羊肉、牛肉、兔肉、蟹、虾、甲鱼、鳝鱼、草鱼、鲢鱼、鲫鱼、咸鱼、咸肉、鸡、鸭、鹅、禽蛋等。素菜主要有青菜、菠菜、芹菜、榨菜、花菜、雪菜、韭菜、包菜、萝卜、茄子、豇豆、蚕豆、黄豆、芋艿、茭白、南瓜、丝瓜、西红柿、马铃薯、莴苣、蘑菇、咸菜、酱菜、豆制品等。
   双林人过年过节或逢红白之事,都有摆宴席的风俗。办喜酒一般用八仙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酒越办越多,讲排场、摆阔气,方桌改为圆桌,每桌酒菜少则二十多种,多则三十种以上。有干贝、蹄筋、海参、黄鱼、发菜、全鸡、全鸭、蹄髈等佳肴,外加名酒、高档烟。除喜酒外,还有对亲酒、待媒酒、满月酒、周岁酒、罗汉酒(十六岁生日)、上梁酒、搬家酒、拜师酒、新年酒、寿酒、端午酒、八月半酒、年夜饭等。双林人喜欢喝酒,又会自做米酒,统称杜酒,有杜白酒、杜黄酒、原杜香。杜白酒的制法:用糯米蒸熟成饭,将酒药拌入饭里,盛放在缸中,中间揿一个凹形的酒潭,然后加缸盖,再用稻草包紧缸的周围,过十多天即成白酒。杜烧酒的制法:用杜白酒糟,经蒸馏烧制而成,也称糟烧。杜黄酒的制法:将酒曲放入杜白酒里,使米酒变黄,即成黄酒。现双林农村春节前酿杜白酒仍较普遍。
   双林人很会享受,酒足饭饱后,就想到要喝茶,尤其是镇郊的老农民,深更半夜赶到双林喝早茶已成习惯。除茶叶茶外,不定期有本地招待客人的熏豆茶、镬糍茶。
   熏豆茶:以烘青豆为主,加少量茶叶用开水泡制而成。有的还放入芝麻、苏籽、桂花、橘子皮、丁香萝卜,或香豆腐干、熟荸荠、扁尖笋等“茶里果”,色香味俱佳。既喝茶,又吃点心,故喝茶也叫“吃茶”。
   镬糍茶:也称镬糍汤,将糯米饭放在烧烫的铁锅里制成薄片(即锅巴),再加糖冲开水即成。其味甜而软糯。春节期间,多数农家备有镬糍茶招待客人。产妇常饮此茶充饥。有些不爱甜食的,改用猪油、味精、鲜酱油、葱等佐料冲镬糍当点心,别具风味。

知识出处

老家双林

《老家双林》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编辑出版《浔迹丛书》是继《浔根丛书》之后,我区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次系统展示,也是我们近年来所作工作的一种成果回顾。此次第一季“浔迹”包括《南祾浔曦》《练溪风华》《老家双林》《人文旧馆》和《美丽千金》等五册。相信,它的出版能让更多人了解南浔的历史文化,为奋力谱写南浔赶超跨越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