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竞技:双林体育的一朵奇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老家双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196
颗粒名称: 民间竞技:双林体育的一朵奇葩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4
页码: 33-36
摘要: 一年四季有农忙农闲之分。农闲的时候,双林人也同样不会闲着,他们会想出许许多多好玩的把戏。下面这些民间竞技就是当年农耕文化对现代体育的阐述。
关键词: 地方文化 双林镇

内容

一年四季有农忙农闲之分。农闲的时候,双林人也同样不会闲着,他们会想出许许多多好玩的把戏。下面这些民间竞技就是当年农耕文化对现代体育的阐述。
   双林的小伙子喜欢比力气,常见的比力气活动有托春杆、掰手腕和拔河等。托春杆相当于现在的举重。因为这种活动大多数是在春天进行,所以叫托春杆。这种春杆是用两片扁石或者磨盘和一根木棍组成,就是在中间钻
  一个孔,用木棍的两头串住石头。春杆用双手或者单手举托,重量一般有30公斤、40公斤、50公斤、60公斤。春杆的分量越重、托春杆的次数越多为赢者。托春杆当然是小伙子居多,而姑娘就喜欢围在一起看小伙子托春杆,哪个小伙子托春杆的分量重,就表示他力气大,于是在心里暗生情愫。
   托春杆是一个人的活动,两个人比力气的是掰手腕。两个人将手臂平放在桌子或凳子上,由一方各伸出右手紧紧握住对方的右手,或者由一方各伸出左手紧紧握住对方的左手,由一个中间人担当裁判员的角色,喊“开始”,双方同时用力扳倒对方,被扳倒者落败。一般为连扳三次为一局。
   也有许多人一起比力气的,那就是拔河。这是一种传统的集体体育活动,由人数相等的两支队伍组成。两支队伍对拉一条粗麻绳,麻绳中间扎一朵红花或者色彩鲜艳的丝绸作标记,还要在拔河的场地上用石灰粉画出一条界线,充当河流。两支队伍的人分别向相反方向用力拔,标记移向一方,超过界河者为胜,三次为一局,中间还需要交换场地。拔河不仅仅需要力气,还需要团结一致的协调性和技巧。
   在双林,除了托春杆、掰手腕、拔河这种比力气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之外,还有放风筝、打弹子、老鹰抓小鸡、捉七、削水片、轧猪油等趣味性民间体育活动。
   放风筝,也叫放鹞子。双林有“正月里来踢毽子,二月里来放鹞子”的歌谣。牵着自己制作好的风筝迎风跑步,一直到将风筝放上天空。放风筝一般在春天或者秋天。风筝制作得漂亮,而且放得高、时间放得长者为胜。常见的风筝有蝴蝶、蜈蚣龙、凤凰等,以飞禽为主。
   双林镇的体育活动场所 打弹子可以两人或者多人参与。具体方法是在地上挖三个小坑,呈三角形,玩时在限定距离内将弹子滚进坑。三坑全进称“老虎”,可击杀其他弹子。谁进坑的弹子谁多,谁就是赢家。
   老鹰抓小鸡是群体性的体育游戏。一人扮“老鹰”,一人扮“老母鸡”,其余的人扮“小鸡”。这是一项集体活动,“老鹰”抓“小鸡”,“老母鸡”拼命保护“小鸡”。“小鸡”互相扯着衣服躲在“老母鸡”的后面不让“老鹰”抓住。
  “老鹰”往东抓,“老母鸡”往东保护“小鸡”;“老鹰”往西抓,“老母鸡”往西保护。“小鸡”如被“老鹰”捉住,就算抓牢,“小鸡”若被抓光,“老母鸡”输,“老鹰”赢。
   捉七,也叫捉巧。以七粒小杂物为比赛器材,一般是小石子、香包、蚕豆等。用手将其撒在桌上或地上,然后捡其中一枚,先向上一抛,然后捡桌上一枚后再接住上抛那一枚;第二次仍是向上抛一枚,捡桌上两枚后再接住上抛那一枚;最后上抛一枚,一次清光桌上三枚后再接住上抛那一枚。如
  三次均顺利得手,则有权将它们放在手中稍予整匀,然后轻轻向上一抛把手反过来使手背承受所抛落下诸物,看能接到几枚,多者为胜,也可以逐次累计其承积数量。
   削水片是在河边上的体育活动。用房屋旁边的小瓦片,猛力向水面削过去。瓦片虽重于水,但由于速度快,飞旋在水面时,时而腾空,时而着水,这时候会出现一圈圈涟漪。瓦片削得远,削出来的圈圈涟漪多为胜利者。削水片除了用好力气之外,更加需要技巧。弄得不好,这瓦片连一个涟漪没有划出来,就一下子沉到了水底下。
   轧猪油是一种小孩子冬天取暖的游戏。
   早上,冬天朝东的粉墙下,一群顽皮的小孩靠着墙壁站成一排,中间的
  一位背贴墙壁、面朝太阳,两边人数均等,中间的那位说一声“好”!两边的小孩子就向他轧过去,直到把他轧出墙壁,或者轧他的人被他轧出墙壁。
  那个被轧出墙壁的人又马上跑到人数少的一边继续加入挤轧的行列。
   还有一种玩法,人数相当的两排人靠着墙壁,中间的两位面对面用自己的肩膀顶着另一个人的肩膀,两边的人分别在他们两位的后面推搡挤轧。这样谁被轧了出来,就马上返回队伍里去挤轧另外的人。
   这种游戏不分胜负,谁被轧出了局,就立即返回这个局去轧其他的人出局。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大家感觉到累了,才一个个自动退出,目的是为了暖和,不是为了输赢。一般三个人以上就可以做这种游戏,人越多越热闹。
   挤轧时,孩子们常常是嘻嘻哈哈,吵吵嚷嚷的,吸引来许多看热闹的动物,成为他们忠实的观众。一只芦花公鸡在追逐一只黄母鸡;小花猫在太阳底下跟自己的影子捉迷藏;狗则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家的小主人,在这群孩子面前奔来跑去。
   冬天的太阳,圆润而温暖,它的光芒,将桑树、谷堆、草垛投影到墙壁上,成为小孩子玩耍的背景。
   女人们从家里搬出一条凳子,靠着稻草堆孵太阳,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看着孩子们玩耍。男人们则拿上一只火钵头,对着蛋黄色的太阳,点燃一管旱烟,神情悠然自得。
   冬日的寒气全让孩子们的热闹给轧跑了,他们的身上,散发着阵阵热气。
  昨晚母亲刚刚缝补好的棉袄,在一次次与墙壁和人的摩擦中,里面的棉絮或者丝绵被轧了出来,好像猪身上的板油,白花花的,显露在了棉袄的外面。
   后来,大家就把小孩子这种取暖的游戏,称为“轧猪油”。

知识出处

老家双林

《老家双林》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编辑出版《浔迹丛书》是继《浔根丛书》之后,我区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次系统展示,也是我们近年来所作工作的一种成果回顾。此次第一季“浔迹”包括《南祾浔曦》《练溪风华》《老家双林》《人文旧馆》和《美丽千金》等五册。相信,它的出版能让更多人了解南浔的历史文化,为奋力谱写南浔赶超跨越新篇章贡献更大的力量。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