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泰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172
颗粒名称: 张丰泰的回忆
分类号: K206.6
页数: 5
页码: 340-344
摘要: 写到这里,窗外响起迎春的鞭炮声声。我在灯下拜读《张龙翔教授纪念文集》(以下简称《纪念文集》),不禁追思联翩。 南浔北庄家弄7号是我外婆家的旧址。这大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其建筑材料非常讲究,墙门的石门坎上包着铁皮,楼上木地板上铺设细磨青灰方砖。大门的砖雕门楼额上镌“莼鲈遗韵”四字,门边原耸立着一棵大树,大约是“文革”期间被“革”掉了。
关键词: 张丰泰 回忆

内容

写到这里,窗外响起迎春的鞭炮声声。我在灯下拜读《张龙翔教授纪念文集》(以下简称《纪念文集》),不禁追思联翩。
  南浔北庄家弄7号是我外婆家的旧址。这大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其建筑材料非常讲究,墙门的石门坎上包着铁皮,楼上木地板上铺设细磨青灰方砖。大门的砖雕门楼额上镌“莼鲈遗韵”四字,门边原耸立着一棵大树,大约是“文革”期间被“革”掉了。
  张龙翔是我的表舅舅。据我的母亲回忆,外婆家祖上是开丝经行的,叫“张丰泰”,是“七十二小金狗”之一。龙翔舅舅出生于1916年3月19日,幼年丧父,故随母亲在祖父及叔父家中居住,在南浔读小学、初中。其祖父张砚农是西房中的大房,曾参与荻塘的重修。父亲张民砚,曾任过短期乌程县知事,后为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师。母亲朱联璧是南浔镇方长港人,一个很贤惠、很朴实的女性。
  孩提时代,我常听母亲说龙翔舅舅从小刻苦读书的往事,他就住在我外婆、母亲住房的“贴隔壁”。学校放假时,大家庭中的弟弟、妹妹们常缠着他讲故事。母亲还说,我的“敬外婆”屠玉和是屠守锷的亲姐姐。屠家就在南浔船长浜,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小职员家庭。屠守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作为开创者之一,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为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亲切接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对龙翔舅舅离开南浔后的事情,我过去所知甚少。读了这本《纪念文集》后,就有了初步印象。1933年,他入沪江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8年入岭南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1939年应聘到昆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任研究助理,并考取了英庚款公费留学。但准备出发时,由于二战爆发暂不收外国留学生,遂重返昆明。二次赴英又未成行,因航船要经过日本并靠岸,同学们拒绝前往。于是8月由上海乘船,改赴加拿大留学。他于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生物化学专业)后,赴美国耶鲁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44年回国后,应聘到重庆桐油研究所任研究员。1946年,到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
  正如舅母刘友锵所说:“龙翔从1946年10月到北大任教至1996年10月去世,度过了整整半个世纪。他对北大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到过许多地方,但只有北大是他的家。”上世纪50年代,无论是负责刚创刊的北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还是任清华、北大、燕大三校建委会副主任,他都作出了显著成绩。任北大生物系副主任时,他与沈同教授向教育部建议,并于1956年经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他除认真教课外,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53年开始研究胰蛋白酶,1958年又指导生化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完成八肽(催产素)的化学合成。60年代初,他选择了分子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结构与研究方向,对胰蛋白酶在自溶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
  1992年,张龙翔夫妇回乡时在家门前留影与酶活性的关系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建立起一个设备齐全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实验室。1985年,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了胰蛋白酶分子设计与蛋白质工程研究。这项研究后来成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中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研究课题。他的实验室也成为“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另一项科学研究是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作为生物进化和分类学特征,研究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与相关动物的亲缘关系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大熊猫的分类学地位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通过系统的研究对比,他们提出了大熊猫应在食肉目中划为独立一科的见解。这一成果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大熊猫生物学的研究集体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6年3月,他任北大“748”工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领导小组组长,直接参与重大决策,推进实验研究。在他任北大校长期间以及卸任校长以后,对汉字激光照排工程始终是充满热情地全力支持,具体帮助解决了一系列困难。北大的科技专家们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1985年样机研制成功,随后批量推广,在我国印刷界引起了一场革命。北大后来成立了“方正集团”,专门经营这一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在任北大副校长、校长期间,还亲自主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速建设北大教育、科研实验室的工作。同时,他更积极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尊重并推行党委的集体领导,进一步加强了北大的团结和稳定。他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工作,增强了北大与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联系,稳步地进行校内各项改革。而且,他一贯热心学术团体和社会工作,深受生物化学界和教育界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纪念文集》中有两张照片是龙翔舅舅携老伴回到故乡南浔镇拍的,一张是在北庄家弄7号“张丰泰”门前及庭院里的合影留念,另一张是他在小莲庄小姐楼的瞬间。回想1992年,我在《南浔通讯》上看到此消息后,即去外婆家找继堃舅舅(鼎鼎)。继堃舅舅说:“龙翔是应邀来湖州的,顺便到南浔一转,我来不及通知你们,实在非常抱歉。本来他与屠守锷相约一起返乡,由于屠守锷有要事而未能如愿。但那天我在南浔镇政府大院等他,他却直接到北庄家弄7号寻访老家,结果也未能碰头。”我很遗憾未能与龙翔舅舅见上一面。也许是人生无缘,他从1937年冬离开故乡后,只有这一次返乡的机会,真让我遗憾一辈子。
  1995年,龙翔舅舅的长子元凯弟曾来过南浔。当时我在南浔经济开发区宣教部工作。因为接待元凯的同志不了解我俩的亲戚关系,所以彼此也未能见面。事后,那位接待的同志也不免遗憾:“真是对不起,我在开发区管委会三楼接待他,你就在底楼宣教部办公,可偏偏错过了良机。”此时我得悉龙翔舅舅不幸患了癌症,非常思念家乡。据说元凯是来南浔为父亲看望坟地的。倘若龙翔舅舅的骨灰真能送回老家,魂归故里将了却他魂萦梦绕的心事了。
  1996年7月,我母亲还与龙翔舅舅通过电话。母亲说:“听说你身体不大好?”龙翔舅舅回答:“现在身体好多了,刚从美国回来。”“我没有时间,空点给你们写信。”“趁我还健在,你们有空到北京来玩。”母亲还为我外甥考大学与他联系过,不久就收到了他寄来的书籍和资料。
  1996年10月28日,我突然收到了他逝世的讣告。讣告上写道:“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张龙翔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6年10月24日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但当时赴京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已来不及了,继堃舅舅叮嘱我以他和我的名义发一唁电,以示悼念。
  我虽与龙翔舅舅生前无缘一见,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我总觉得他还活着,离我们并不遥远。我要毕恭毕敬地奉他一炷心香。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龙翔
相关人物
张砚农
相关人物
张民砚
相关人物
朱联璧
相关人物
江泽民
相关人物
刘友锵
相关人物
沈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上海圣约翰大学
相关机构
清华大学
相关机构
耶鲁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