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西泠湖畔之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160
颗粒名称: 埋骨西泠湖畔之约
分类号: K828.5
页数: 3
页码: 308-310
摘要: 说起南浔梅家,就不能不说说这位杰出的妇女,她就是徐自华(字寄尘,号忏慧,1873-1935)。她出身于桐乡石门名儒之家,少承家学,熟读经书,尤善诗文,与桐乡吴芝英齐名,世称“吴徐二夫人”。
关键词: 梅氏家族 徐自华

内容

说起南浔梅家,就不能不说说这位杰出的妇女,她就是徐自华(字寄尘,号忏慧,1873-1935)。她出身于桐乡石门名儒之家,少承家学,熟读经书,尤善诗文,与桐乡吴芝英齐名,世称“吴徐二夫人”。
  徐自华22岁时(一说20岁)嫁给南浔梅家梅鸿吉之侄梅福均(字韵笙)为妻。梅福均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家居南栅夏家桥河东首,经济并不富裕,仅有少量房屋出租,不幸英年早逝。自华寡居在家,备受婆婆歧视,毅然离家出走,携女回到娘家,以吟诗咏词寄托情思。不幸其女未满10岁就夭折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秋瑾从日本归国,通过同盟会陶成章、蔡元培等人的关系,当即到石门登门拜访徐自华。由于两人家庭遭遇相近,因而唯恨相见为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静江的长兄张弁群因患眼疾出国求医,在考察欧美教育中接受了新思想。回国后,在南浔开妇女教育之风,提倡妇女教育,创办了南浔历史上第一所女校——浔溪女校,校址在镇东栅庞家祠堂西原正蒙学塾旧址。在物色校长时,张弁群想到了徐自华,聘请她重返南浔出任浔溪女校校长。是年三月,秋瑾由蔡元培、诸甫寿等介绍,应聘到该校执教。
  那天秋瑾刚踏进校门,徐自华便快步迎上去。眼前的秋瑾身穿黑色长衫,头梳大辫,脚穿皮鞋,戴一副墨镜,英气轩昂,俨然一须眉男子。徐自华精神为之一振。她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征求了秋瑾的意见。从此,两人朝夕相伴,情同姐妹。秋瑾很欣赏徐自华的诗作,称其为“不栉进士”。徐妹蕴华,当时也在女校读书,也善做诗。秋瑾有诗赞曰:“新诗读罢齿犹芬,大小徐名久已闻。今日骚坛逢劲敌,甘愿百拜做降军。”秋瑾在校教日语、理科、卫生等课,传播革命思想,痛斥封建礼教,宣传男女平等,反对女子缠足,使徐自华深为敬佩。秋瑾写了《柬徐自华》七绝二首,劝她在“国家沧已若斯”的关头,不要苦恋家庭,借用历史典故,把她比作五代时作百花蕊词的后蜀孟昶夫人,比作汉代行侠仗义的郭解,鼓励她脱去闺装,换上“吴钩”,投身于时代洪流。在秋瑾的循循诱导下,徐自华不久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
  然而,由于南浔的一些封建卫道士和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排斥,女校校董连连散布种种流言蜚语,捏造家长意见,秋瑾在当年夏天就被迫离校。临别时,许多学生啜啜饮泣。徐自华一口气写下《送王旋卿女士》绝十首,并愤然辞职。
  两个月后,秋瑾准备到爪哇、新加坡一带去筹集起义资金,返回南浔想在徐氏姐妹处住几天,不幸患重病,徐自华便花钱请医、买药,又和妹妹蕴华一起,床前床后悉心照料。秋瑾常感动得流泪。她在《病起谢徐寄尘、小淑(蕴华)姐妹》诗中写道:“朋友天涯胜兄弟,徐君姐妹更深情”,“劝药每劳亲热盏,加餐常代我调羹”,火热心肠跃然纸上。
  秋瑾病愈后返沪,筹办《中国女报》。可是经费短缺,筹建无门。徐自华获悉后,在婆家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毅然与婆家脱离关系,变卖了自己的房产,筹措1000元,赶到上海吴芝瑛家中,将此款捐助秋瑾办《中国女报》。其妹蕴华当时已转入上海爱国女校,也变卖饰物,捐助200元。在秋瑾的多方努力下,《中国女报》终于诞生。秋瑾在南浔翻译的《看护学教程》陆续在该报问世。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月十七日,徐自华陪同秋瑾游杭州西湖。在岳王庙,秋瑾徘徊良久,夕阳衔山也不想归去。徐自华敏感地问:“你在想什么心事?” 秋瑾没有马上回答。原来她心中正酝酿一次浙江的大起义。突然,她感叹:“我死后如能埋骨于此,那可是天大的福分!” 徐自华听了动情地说:“如果我死在你后,我一定将你葬在这里,但如果我先死,你也将我葬于此吗?” 秋瑾笑了:“那就看谁能占这个便宜了!”果然,秋瑾返回绍兴后,主持大通学堂,即与徐锡麟密商后分头准备皖浙起义。
  那时徐自华已返回石门,但时刻关注秋瑾的行踪。时过一个多月后,秋瑾化妆成男子模样,半夜叩开徐自华的家门。她坦言相告,因没钱购买武器,恳求相助。徐自华当即把自己全部积蓄约30多两黄金都给了秋瑾。临别时,秋瑾将手臂上的一双翠钏(用翡翠穿起来的镯子)取下交给徐自华,说:“此去万一殉国,请埋骨西泠。”谁知这竟是她俩的永别!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十五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徐自华闻知后悲痛欲极,冒着生命危险,找到吴芝瑛密商再三,由徐氏姐妹在西湖泠桥一带购地、建墓,吴芝瑛出助葬费,又合计偷运秋瑾灵柩到杭州西泠桥边,即风雨亭北侧。墓成,石碑上有吴芝瑛手书的“呜呼鉴湖女侠之墓”,徐自华所撰的墓志铭。同时,徐自华与同盟会会员陈去病在西湖畔凤林寺秘密成立秋社,徐自华任主任,蕴华是早期会员。但秋瑾灵柩下葬不到半年,被清廷巡查御使常徽发觉,上奏平墓。秋瑾之兄弟秋誉章获悉后,立即雇人将灵柩取出,运回湖南湘潭,在秋瑾夫家墓地暂存;徐自华则避居上海。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徐自华就力主将秋瑾灵柩“还葬西湖”。于是,由秋社发起,呈请国民政府批准,徐自华请陈去病亲赴湖南,将秋瑾灵柩运回西泠桥畔,后在孤山重建新墓。孙中山亲任秋社名誉会长,徐自华任会长。民国元年(1912),经孙中山推荐,徐自华任上海竞雄女校校长。
  办学16年,由小学扩展到中学部、师范部,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夏始把校务交给秋瑾之女王灿芝主持。民国二十四年(1935),徐自华病故,南社同仁将她葬于秋瑾墓侧,成全了埋骨西泠湖畔之约。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徐自华
相关人物
吴芝英
相关人物
梅鸿吉
相关人物
陶成章
相关人物
蔡元培
相关人物
张静江
相关人物
张弁群
相关人物
诸甫寿
相关人物
秋瑾
相关人物
吴芝瑛
相关人物
徐锡麟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