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154
颗粒名称: 艺术世家
分类号: I03
页数: 4
页码: 291-294
摘要: 南浔金氏家族在风云突变的一个多世纪里,从“载德堂”到“承德堂”,从金桐到金焘,他们用晶莹洁白的南浔辑里丝换来了滚滚的财富,而他们的后代,从金城到金开藩,则遵循先辈“读书先立品,勿汲汲于功名”之家训,爱的是书山画山,脑际装满泼墨山水,时有诗韵画味涌出笔端。诚如同乡文友嘉允先生在《人称“小金山”的金家》一文中所言:“他们在先辈的殷实富有中,找到了另一种追求,那就是收藏文化和绘画艺术。他们在这块丰硕的沃土中精心耕耘,潜心探索,师古创新,博知新知,不断探索,精心研习,锲而不舍,都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画家与竹刻艺术家,用他们的财富和才智,又叠起了一座永恒的收藏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小金山’。” 金氏家族从金城这一代起,可称誉为艺术之家。其弟妹均热心文化,性喜艺术,或绘画,或收藏,各具特色,卓有建树。老二金绍堂(字仲康,别号东溪),善于绘画,精于竹刻,与其弟绍坊合编《可读庐东溪西厓刻竹拓本》。
关键词: 金氏家族 艺术世家

内容

南浔金氏家族在风云突变的一个多世纪里,从“载德堂”到“承德堂”,从金桐到金焘,他们用晶莹洁白的南浔辑里丝换来了滚滚的财富,而他们的后代,从金城到金开藩,则遵循先辈“读书先立品,勿汲汲于功名”之家训,爱的是书山画山,脑际装满泼墨山水,时有诗韵画味涌出笔端。诚如同乡文友嘉允先生在《人称“小金山”的金家》一文中所言:“他们在先辈的殷实富有中,找到了另一种追求,那就是收藏文化和绘画艺术。他们在这块丰硕的沃土中精心耕耘,潜心探索,师古创新,博知新知,不断探索,精心研习,锲而不舍,都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画家与竹刻艺术家,用他们的财富和才智,又叠起了一座永恒的收藏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小金山’。” 金氏家族从金城这一代起,可称誉为艺术之家。其弟妹均热心文化,性喜艺术,或绘画,或收藏,各具特色,卓有建树。老二金绍堂(字仲康,别号东溪),善于绘画,精于竹刻,与其弟绍坊合编《可读庐东溪西厓刻竹拓本》。
  老三金绍基(字叔础),早年留英,毕业于皇家学院电气学专业,回国后先执教于某高等实业学府电学科,次年任北京商务委员会所属技术学校电气科教授,后任清政府商务部交通委员会委员。宣统三年(1911),任职于邮电部部务总局。民国十六年(1927)参与组织北平博物学协会及博物学研究所,后任北平美术学院副院长、北平博物协会会长。其长子金勤伯(金开业)是名噪台湾的画家、美术教育家。
   老四金绍坊(字季贤,号西厓,
  1890-1979),早年毕业于圣芳济学院,虽学土木工程专业,但他骨子里酷爱金石书画。每每大哥绍城作画,他总静候在旁,或磨墨,或试纸,虚心讨教画技。日积月累,他在潜移默金绍坊像金绍坊竹刻化的艺术熏陶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一天,他问大哥:“我能学画吗?”“能!一定能!事在人为。”绍城鼓励他一番后,却劝道:“现今社会上书画家多,但竹刻家少,你何不跟二哥东溪学学刻竹,可能较易入门也!” 绍坊觉得大哥言之有理,便苦学书画,专攻竹刻,朝朝奏刀,寒暑不止,直至搞了一辈子,被公认为近代竹刻第一家。他曾临摹其祖父金泌园的小像刻于竹臂搁,神态酷似,识者评为竹刻中的极品。又仿周子和缩摹金石文字于扇骨,独具风韵,其价值可与名家书画媲美。他与吴昌硕是忘年交,吴昌硕多次为西厓的刻竹作画题诗。民国十五年(1926),金绍坊请吴昌硕为自己的书斋题字,吴昌硕欣然命书“锲而不舍”。这四字出自荀子《劝学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并题款曰:“西厓仁兄精通刻业,孜孜无时成释,神奇工巧,四者兼备,实超于西篁(张希黄)、皎门(韩潮)之上,爰摘荀子语以颜其斋。丙寅初冬,安吉吴昌硕。”金绍坊得之,如获至宝,用银杏木自刻成横匾,悬于书斋,以示终身座右铭。南浔籍著名书画收藏鉴赏家庞莱臣对其刻竹给予极高的评价:“独喜君家一门风雅,能书画者早已驰名海内,今西厓专精刻竹,不让昔之韩皎门、杨龙石诸人,专美于前矣。”并在庞氏私家花园——宜园中的四面厅“半湖云锦万芙蓉”陈列着金绍坊的刻竹。
  金绍坊的刻竹人生,硕果颇丰。专著《刻竹小言》,被香港收藏家叶义先生称为:“对竹雕作出最全面之研究者,可说是金西厓于1948年所写的《刻竹小言》。”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影印出版了王世襄1976年的此书手写本,很受读者欢迎。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文革”风暴刮起后,年届76岁的金绍坊担心毕生心血凝成的竹刻精品毁于一旦,就主动与上海博物馆联系,请求收藏,以传后世。那刻有吴昌硕题写的“锲而不舍”匾额,历经岁月的风雨,背面刀痕累累,原为其女儿珍藏而幸存下来,但现已散失,殊为可叹。
  三妹金章(字陶陶,号陶陶女史),自幼受家庭的艺术熏陶和感染,喜六法,无所不工,尤精于鱼藻,知鱼之乐,画作清秀灵动。她两度出国,并曾在中国画学研究会任教。出版有《金陶陶女士画册》(1934版)、《金章/金鱼百影》(1999版)等等。其子王世襄在2004年回答《中国书画》记者采访时说:“她确实是当时女画家中的杰出者。字也写得好,小楷完全是晋唐风韵。幼年时和舅舅们一起在家馆学习。
  一天她父亲对老师说:男孩子读书写字;女孩子早晚出嫁,不必太认真。我母亲听了很生气,认为不应该重男轻女,所以读书写字作诗词等特别用功。她以鱼藻闻名于世,但花鸟也很好。还有讲画的专著《濠梁知乐集》四卷,1943年经我手抄石印成书。近年编成《金章》专册,连同她的书画在香港翰墨轩影印出版。” 北京兵马司9号(今15号),是原我国地质调查所的所在地。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这里办公,斐文中先生在此地组织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头盖骨的发掘和整理。而其中的沁园燃料研究室,就是金绍基捐赠5万银元(—说3万)建造的。也许在金绍基的心目中,研究石油学就是“敢吃螃蟹”的开拓精神,所以他会为这门当时老百姓还未知的学科建造研究的场所。后居台湾省的金开英(1902-1999,金绍堂的儿子),从欧洲考察回国任沁园燃料研究室主任,到临危受命于中国第一座工业化炼油厂——玉门炼油厂的首任厂长,从主持中油公司到“心系两岸,精育人才”,可称誉为中国提炼石油的先驱者,台湾省石油事业的奠基者。其实,除金开英以外,金绍城在民国初期就在大西北从事石油勘探,虽开发未成,但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桐
相关人物
金焘
相关人物
金开藩
相关人物
金绍堂
相关人物
金绍基
相关人物
金绍坊
相关人物
金勤伯
相关人物
周子和
相关人物
吴昌硕
相关人物
庞莱臣
相关人物
叶义
相关人物
王世襄
相关人物
李四光
相关人物
金开英
相关人物
金绍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