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申泰老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140
颗粒名称: 周申泰老宅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5
页码: 251-255
摘要: 南浔大宅多,但各具特色。或以宏存世兮,或以秀扬名;或以中西合璧称雄兮,或以富丽典雅诱人。形神俱美内涵丰厚兮,即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线,包含多种思想、多元文化、多样艺术,演绎江南诗画水乡。南浔“八牛”之一周氏望族在南浔镇南安桥东堍建有住宅(现为南东街243号),民间以“周申泰”商号称之。据南浔老人回忆,抗战前此宅为周家居住,后托亲友代管,继而出租,虽比不上“四象”的住宅,但在南浔富商宅第群中也有一定的典型性。
关键词: 周氏家族 周家故居

内容

南浔大宅多,但各具特色。或以宏存世兮,或以秀扬名;或以中西合璧称雄兮,或以富丽典雅诱人。形神俱美内涵丰厚兮,即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线,包含多种思想、多元文化、多样艺术,演绎江南诗画水乡。南浔“八牛”之一周氏望族在南浔镇南安桥东堍建有住宅(现为南东街243号),民间以“周申泰”商号称之。据南浔老人回忆,抗战前此宅为周家居住,后托亲友代管,继而出租,虽比不上“四象”的住宅,但在南浔富商宅第群中也有一定的典型性。
  2005年夏末,我陪同央视《湖商》摄制组女导演徐氏驱车赶到周家住宅,情不自禁地感叹,历经沧桑,周宅能幸存至今实属难能可贵。但由于岁月的流逝,厅堂和门楼在饱经风霜雨雪的摧残后,大多已残缺不全,草没颓垣,烟迷旧厥,伴着夜风,沫着落日,诉说着历史的兴衰荣辱。
  据史料记载,南浔周氏望族世居浙江省余姚西乡水阁村,清乾隆中叶迁居南浔。传至四世始发迹致富,开创者是周昌大、周昌炽、周昌富弟兄三人,周申泰老宅精于丝业。周昌大(1826-1891),一名味诗,字尔耆,少年就读,富有禀赋。
  15岁时父丧后辍学就贾,初为张恒和丝行经理。清同治八年(1869)在南浔开设周申泰丝号。由于他在上海没有丝行,所以在南浔购进生丝后转给其弟周申昌丝号,远销海外,五六年后暴富。二弟周昌炽(1832-1883),一名味六,名经瞍。他人未弱冠,就闯入上海滩,主营丝业,兼营棉花、丝吐、蛾口等。同治四年(1865)与堂弟周昌富合资在上海集贤里开设周申昌丝行,并在南浔分设周申昌丝号。正如《吴兴梦坡(庆云)先生年谱》(上海大东局昌艺社,1934年版)一书所言:“至是始与芸斋公(周昌富)分力合作,南浔积聚,芸斋公主之,上海输售,味六公(周昌炽)主之。”因周昌炽为早年上海丝通事,与洋商洽谈生意得心应手,很快致富。
  周氏老宅的封火山墙并不算很高,庭院深深,宁静幽雅,洋溢着浓郁的书香。门外过街就是南市河,后门也贴近河道。就我国传统的风水学而言,南浔大宅的主人大多讲究科学的风水观。时下有一种说法,风水是流传已久的
  一种文化现象,包含了天文、地理、建筑、伦理等诸多学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含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和荒诞成分。其实风水学就是为寻找、改变、创造一种有利于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的一门学问,也就是为人们生存、发展而寻找改变并创造一个好的基础,让人们在这个有利于自己的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发展。顾名思义,“风水”二字,“风”指风向、气流,“水”指水源、水质,“合二为一”就是一种环境。人的生存与风、水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风水”一词的新含义就是现代人的生活要强化环境的观念。当然,如果从迷信和荒诞的角度去谈风水,那就不足可取了。
  周氏老宅为五进式江南宅第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正门、正厅、楼厅、客厅及生活辅房,其间各有天井相连。门楼的框架犹存,石础造型优美,雕刻精细。门楼额枋上分别镌刻着“竹苞松茂”、“花好月圆”,以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词句,但至今大多依稀难辨,有的已“不翼而飞”。
  二进为餐厅,面宽五间,带有两厢房,窗户上装置着支摘窗和横风窗。室内置有雕花隔扇,原刻名人书画,房顶为天花顶。三进后是客厅,两侧各有小客厅,北边为中式,西边为西式,折射出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客厅两旁各有小院,花木扶疏,太湖石点缀,显得明亮、空灵。后进则是生活用房和后院,再后的封火山墙外贴近小河。天井和各过道上方架设宽窄合宜的廊棚,用以遮阳、挡风、避雨,行走亦舒适方便。
  周氏老宅的西侧临南安弄,现存“南安西里”和“南安东里”两个欧式门楼,里面数间房屋的结构,颇似上海里弄建筑模式。这些房屋是专供亲朋来宾住的。至于周宅的围墙、大门何时被毁,未详。
   正当我边看边介绍周氏老宅的时候,女导演徐氏问道:“这老房子,当时是挂堂匾的吧?” “是的。”周宅二埭庭院厢楼 “那老宅建于何时?” 我未加思索,就说:“周庆云写的《南浔志》上有此记载,但我一时记不清了。不过,可以从两座厅堂的匾额作些推测。” “行,行。” “那就从两块堂匾说起吧。” 我滔滔不绝地介绍,这周宅头厅上曾悬挂着徐郙所书的“嘉德堂”堂匾,字体端庄饱满。徐是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同治壬年(1862)状元,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儿女亲家。二厅的堂匾为左宗棠(1812-1885)题写的“南涧草堂”。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曾在江浙地区两次任官。第一次是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三年(1864)率湘军入浙,与太平天国农民军交战;第二次是光绪七年(1881)至光绪十年(1884)在江宁(今南京)任两江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任钦差大臣,赴福建抗击法军,不久病故。由此可见,周氏老宅的建造时间已达120多年之久,大约在清代“同治、光绪中兴”之际。
  这一推算,正好与周氏家史吻合,即周昌大于同治八年(1869)开设周申泰丝号前后。女导演徐氏听到这里,笑说:“想不到你对这老房子还有过一番研究,学问挺深哩!” “不不!”我可不敢以假乱真,忙解释道:“这是从一篇北京同乡的回忆文章里看到的,并不是我的发现。这位同乡就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章庆权先生,他家有幸在周宅居住过48年。小时候,他父亲很赞赏二埭厅匾额的书法,曾几次要他临摹练习,故记得很清楚。但遗憾的是他一直未注意题款年月,这个堂匾又早已不知去向了。” “真想不到南浔的这些大宅,和小河、石桥、河埠一样,都蕴含着古老的文化韵味。”女导演徐氏惊讶地感叹:“从你刚才介绍的那位北京同乡章庆权先生的回忆里,我还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浓如醇酒的民风乡情!”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昌大
相关人物
周昌炽
相关人物
周昌富
相关人物
周昌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