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涯的严重败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90
颗粒名称: 政治生涯的严重败笔
分类号: K828
页数: 4
页码: 103-106
摘要: 其实蒋介石只有在危难之中才真正需要这位盟兄,而张静江则总是鼎力相助的。在后来的“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于西安,南京的国民党要员们各怀心曲,政坛一片混乱。陈果夫于危急中与CC派骨干商议,提出“中央必须有重心,其重心人物在此时以张静江先生为最宜”,于是就派人将已很少过问政事的张静江从上海接到南京,再次坐镇“中枢”,支撑蒋氏王朝度过危局。只是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迅速返回南京,这才使张静江失去了为他“献替”的最后一次机会。
关键词: 政治生涯 张静江 严重败笔

内容

孙中山逝世后,张静江转而扶持蒋介石,进入了政治生涯中严重失误的阶段。当然,这既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蒋介石原是陈英士麾下一位得力亲信,张静江和陈英士都是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亲密战友,既是同乡,又有金兰之盟。陈英士遭袁世凯暗杀后,蒋介石十分悲痛,他失去的不仅是兄长、密友和导师,而且是个人前途至关重要的保护人。在寻找新的依靠的时候,他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张静江。张静江对蒋介石也早有结纳之意,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张静江就把蒋介石推荐给孙中山,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张静江力举蒋介石任校长。可以说,张静江对这位盟弟也像对孙中山一样,都是在其最困难的时候大力相助的,因而蒋介石感佩盟兄“不出微言,使闻者自愧”,对其怀有“敬惮之心”,视张静江为“恩人”、“导师”。当时,张静江对蒋介石与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尤为关注,惟恐盟弟会陷入进退失据的窘境,遂三下广州,扮演起军师的角色。1926年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张静江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蒋介石称这位盟兄为国民党元老,功勋卓著,当之无愧。
  这是张静江政治生涯的顶峰。按理说,张静江应该隆重庆祝一番。然而,他却淡然处之。因为这并不是他甘愿所走的一步。为了稳定风雨飘摇的局势,为了介弟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他只是暂且当个过渡者。1926年7月6日,张静江以足残不能站立行走为由,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辞呈,改选蒋介石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但在北伐期间,中央主席仍由张静江代理,坐镇广州,成为后方策划反共阴谋的核心人物。蒋介石对盟兄“北伐之际,居守中枢”、“倡言清党”,以及帮助自己奠定朝基的“功绩”更是感激不已,称之为“安尼斯仗”之人。
  当然,张静江对于国民党内的分裂,也一直是有看法的。但当时已造成骑虎难下之势,他感到自己跟着蒋介石竟然骑到了虎背上,不禁哑然失笑。为了顾全大局,他力求不宜同武汉公然闹翻,希望宁汉两方(一方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一方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和解,避免党内两个派系分道扬镳。可惜汪精卫这次并不买账,决心不弃汉赴宁,受制于蒋。宁汉的分流完全公开化了,张静江也只能徒叹奈何! 就在蒋介石以闪电式的动作,悍然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军事政变的那个晚上,当他回到夫人陈洁如处的时候,正遇上张静江造访。
  两人隔桌对坐,沉默良久。
  张静江轻叹一声,打破了沉默:“介弟,汪精卫恐怕对你这个总司令不太放心?” 蒋介石闻到了盟兄话里有话的火药味,说:“这正是我的一块心病,请二兄拿个主意。” “忍!”张静江点燃了一支雪茄烟,边抽边思索。突然,他瞪了蒋介石两眼,用食指在桌面上缓缓地写了四个字。
  蒋介石双眼一眨不眨地跟着张静江的食指在动。
  “你再写一遍!” 张静江又用食指划了一遍。
  “以退为进?”蒋介石盯着张静江问。
  “对!你应当退居幕后,先稳住汪精卫,这才是上策。” “难啊!……” “我看也没有什么难嘛!汪精卫最怕什么?还不是怕你手中握着数十万的兵权!为了让他放心……你先做个姿态给他看看……” “这个姿态怎么做呢?怎么个做法才能使他相信呢?” “是否这样——你先发个通电,号召全体国民革命军官兵拥护他汪精卫。” 蒋介石似乎开窍了,颇有些激动地说:“我,我怎么把这着棋忘了呢?” 张静江觉得言已尽此,遂起身告辞。但蒋介石没有像往常那样送客。张静江走到门口时,回头望见这位雄心勃勃的盟弟已合下双目,神情木然地坐着,一动也不动。
  次日,蒋介石就拟就了号召全体国民革命军官兵服从中央、服从汪精卫的通电,并立即公布于世。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公开发表下野宣言。这使我们不能不想起4个月前张静江劝导蒋介石“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从蒋介石做出“这个姿态”到半年后重又复出的历史事实,不难悟出其中的奥妙所在。
  张静江紧步蒋介石后尘,马上与胡汉民、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国民党元老离开南京返回上海。虽然张静江也退出政治舞台,但他的退出仅是职务上的,他仍在为盟弟“以退为进”操心,包括参加各派为政治角逐而召开的种种会议。可以说,当时的中国风云变幻,瞬息万变。应当大书特书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岁月之中,首先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进行武装斗争,而且先在山区农村开展起来,在中国革命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深知“以退为进”真谛的蒋介石一方面让张静江、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去对付汪精卫,另一方面却在宋子文的支撑下在日本建立了一个新的联合体系——以英、美等国为背景,以江浙财团为依托的蒋、宋、孔为支架的蒋氏王朝的“基石”。此时,老谋远虑的张静江为盟弟极力拉拢北方的军队实力派冯玉祥。这正中蒋介石的心怀,也许是他们的不谋而合。毋庸置疑,张静江是蒋介石1927年“以退为进”的主要智囊人物。
  其实蒋介石只有在危难之中才真正需要这位盟兄,而张静江则总是鼎力相助的。在后来的“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于西安,南京的国民党要员们各怀心曲,政坛一片混乱。陈果夫于危急中与CC派骨干商议,提出“中央必须有重心,其重心人物在此时以张静江先生为最宜”,于是就派人将已很少过问政事的张静江从上海接到南京,再次坐镇“中枢”,支撑蒋氏王朝度过危局。只是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迅速返回南京,这才使张静江失去了为他“献替”的最后一次机会。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静江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陈英士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胡汉民
相关人物
蔡元培
相关人物
吴稚晖
相关人物
李石曾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陈果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
武汉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
南京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