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窃权以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88
颗粒名称: 袁世凯窃权以后
分类号: K828
页数: 4
页码: 97-100
摘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静江于返国途中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第二年在香港养病时履行入会手续),成为同盟会会员。当时同盟会在国外活动地域较广泛,亦较秘密,需要有一个联络中心。张静江建议,把这个联络中心设在巴黎的通运公司。孙中山考虑到通运公司在国内上海有总公司,在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有分支机构,且属于私人企业,对外业务亦有信誉,利用通运公司打掩护作联络点,非常理想,就采纳了张静江的建议。张静江还把其兄张弁群(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父庞青城(上海中国银行董事)介绍给孙中山,发展为同盟会会员。
关键词: 反清革命 张静江

内容

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静江于返国途中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第二年在香港养病时履行入会手续),成为同盟会会员。当时同盟会在国外活动地域较广泛,亦较秘密,需要有一个联络中心。张静江建议,把这个联络中心设在巴黎的通运公司。孙中山考虑到通运公司在国内上海有总公司,在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有分支机构,且属于私人企业,对外业务亦有信誉,利用通运公司打掩护作联络点,非常理想,就采纳了张静江的建议。张静江还把其兄张弁群(上海通运公司总经理)、舅父庞青城(上海中国银行董事)介绍给孙中山,发展为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前夕,张静江受孙中山之托,从巴黎回到上海,与宋教仁、廖仲恺、陈英士、蔡元培、庞青城、周柏年、周佩箴等人,在上海公共租界马霍路德福里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陈英士任会长。陈英士在上海攻打制造局时,周柏年负责刻制光复军大印,周佩箴秘密联络,张静江负责供应。他们到处张贴光复军布告,为攻打制造局、光复上海大造声势,敢死队所需费用,半数由庞青城资助。据李力经回忆,张静江为攻打制造局策划军需供应两天两夜未合眼。
  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复后,经张静江、庞莱臣、王一亭(又名王震,湖州人)等的活动,取得虞洽卿、朱葆三、李平书等地方势力及江浙财团的支持,陈英士出任沪军都督,为孙中山巩固了上海这块革命的重要阵地。11月5日杭州光复,经张静江和南浔同乡周佩箴、庞莱臣等活动,得到了陈英士、虞洽卿及浙江金融界和盐商的支持,汤寿潜出任浙军都督。1911年11月17日,经浙江省军政府都督汤寿潜同意,南浔设市政府,下设民政、财政、教育等科,市政府设在义仓。但三天后,南浔设市因不合条例规定而天折。这历时70小时的一段插曲,在外人和后人看来,似乎有点盲目可笑,甚至荒诞,但真正了解南浔的人则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也许这是以张静江为首的南浔人的共同心愿,或是缘于他们对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立下的汗马功劳,孙中山在写《建国大纲》时就曾表过态,建国后南浔应成立特别市。应该说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南浔在历史上都有不同寻常的地位。民国以来第一次在乡镇行政区域建制上出现“市”,就是南浔。虽然这“市”只是昙花一现,毕竟是有过的辉煌,能载入史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久即被袁世凯窃取。张静江追随孙中山反袁,号召“二次革命”,与庞青城等鼎力支持陈英士就任讨袁军总司令。1913年7月22日,讨袁军攻打江南制造局,张静江奋不顾身上前线。8月2日,孙中山去日本后,“二次革命”的余波亦销声匿迹。袁世凯开始疯狂迫害革命党人,视上海为“重灾区”,“务必严加搜捕,斩尽杀绝”。那天夜已深沉,张静江心急如焚地坐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急约陈英士会面。约定时间已过去两个多小时,还不见陈英士的踪影。
  突然,虚掩的门被推开,陈英士像一股旋风似的冲了进来。
  “英士老弟,你快到租界去避避风头,以防不测!”张静江忧心忡忡地说。
  “人杰兄,你也到租界去避一避!”陈英士听了,反劝一句。
  “不,我不能走!如果我走了,革命党人到哪里去找组织呢?” “这里太危险了!” “中国有句老话,台风的中心最安全……” “你不走,我也不走!” “英士老弟!你是袁世凯通缉的上海首要人物,再也不能迟疑了,快到租界去。”张静江说,“我有江浙财团的撑腰,估计他们暂时还不会对我动手。”其实他心里何尝不知道,自己随时都有被捕或遭暗杀的可能。但为了革命大业,他决心铤而走险。任凭陈英士磨破嘴皮,张静江就是不肯撤退。就这样,张府又一次成为革命党人在上海的秘密联络点。
  张静江设法将陈英士等人安排到租界内藏匿以后,就利用自己名门世家的声望和种种社会关系,掩护革命党人,有的资助生活,有的馈送旅费,并花钱疏通日本商人,将一大批革命党人化装成日商的随从或职员,逃亡日本。为此,他有时被弄得囊中羞涩,还几番病倒,却不顾病魔缠身,甚至拄着拐杖出没于公馆豪门、工厂店铺、车站码头…… 据林黎元《张静江先生事略》一书回忆,反清反袁时期,张静江与陈英士在上海从事革命秘密活动,为避人耳目,有时借四马路(今福州路)惠乐里的长三堂子(高级妓院)或浙江路清和坊的长三堂子怡静别墅,以打牌吃花酒为名,进行秘密集会和串联。表面上似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其实不然。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散布流言蜚语,造谣中伤,挖苦陈英士是洋梅(梅毒)都督,说张静江沾染上花柳病成了跷脚。后来张静江的足疾恶化成下肢几乎瘫痪,更有人把谣言作为依据,广为流传,使不明真相者对张静江产生了误解。李石曾在《谈卧禅》一文中说:“卧禅在少年时经过不少醉里梦死的上海生活,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于右任在《民立七哀诗》中评价陈英士:“十年薪胆余亡命,百战山河吊国殇;霸气江东久零落,英雄事业自堂堂。”这是对陈英士、张静江的公允评价,也可看作“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的定格。
  我一直认为张静江是清末民初中国商人中最具有独特价值,甚至是一个奇迹般的人物。在那样一个特殊裂变和动乱的历史年代,他追随并鼎力相助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是矢志不移的。民国诞生以后,他与那些居功自傲索官敛财的“开国元勋”截然不同,在人品操守方面亦有其可圈可点之处。1925年3月,孙中山病重时,商谈后事以及签署遗嘱,张静江时刻不离孙中山的左右。他还任孙中山葬事筹备委员及南京孙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中山陵园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和建造。中山陵园不少重要题词,均为张静江之手迹。孙中山若九泉之下有知,我想,也会感激这位知己知音的。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静江
相关人物
张弁群
相关人物
宋教仁
相关人物
廖仲恺
相关人物
陈英士
相关人物
蔡元培
相关人物
庞青城
相关人物
周柏年
相关人物
周佩箴
相关人物
庞莱臣
相关人物
王一亭
相关人物
虞洽卿
相关人物
朱葆三
相关人物
李平书
相关人物
汤寿潜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于右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南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