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德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83
颗粒名称: 尊德堂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6
页码: 80-85
摘要: 由此,我不禁想到,对于任何一个人物或群体来说,应当用历史的眼光去审理,不能过多地求全责备。历史评价总是有限的,而道德评价却有着相当久远的超越性。张静江这个名字,是与一个天崩地裂的历史的“夹缝”时代,与一代志士精英的探求、呼唤、抗争和彪炳千古的气节,与一个腥风血雨、洗涤乾坤的革命壮举和悲剧维系在一起的。虽然他有反对革命的一面,但他仗义疏财、不惜倾家荡产资助孙中山革命是历史定格的不朽壮举。在国民政府建立后非常短暂而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里,他主持浙江建设,积极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从张静江的一生来看,这两个方面确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构成了评价这位民国奇人的最基本的依据,至今仍对我们有启迪的意义。因此,这座以徽派风格为主的江南大宅——张静江故居,无疑在中国民国史上耸起了一个相当醒目而值得深思的坐标!
关键词: 张静江 故居 尊德堂

内容

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宅后原“东墅”古园废址上所建的“东园”(又名绿绕山庄),以及毗邻的庞家的宜园,都已毁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战火。只剩下半亩残荷,冷水白云,几块湖石带着凄凉的故事,遗落在湖心岛上的乱草杂树丛中,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好在我看的不是园林,而在张静江故居,可以从中读到民国初年的一段真实历史。据他的侄子张乃风先生在《读丝随笔》一书中的回忆,现在的张静江故居只剩左前三进了,大概只是当年的十分之一而已。
  张静江故居两侧的封火山墙很有气势,高得实在难以想象。大门简朴无华,没有任何装饰,只在门额上刻有民国老人陈立夫的五个大字——张静江故居。黑色的大字镶嵌在花岗岩条石上,颇为醒目,但奇怪的是没有落款。这是20世纪90年代张宅开放之初,南浔镇政府通过张家的亲戚,转请寓居台湾的陈立夫老人题写的。但真正到了派用场的时候,陈立夫的题字下面却没有他的署名!其中奥秘,很值得深思。
  进门后,是轿厅,有一段石板过道,两边天井墙壁上的砖雕都是浮雕,生动精美。正厅上挂着清末张謇题写的“尊德堂”堂匾。张謇虽是清末状元,但和张静江的父亲志同道合,都是晚清的实业家,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崛起曾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张宝善请张謇题写堂匾,彼此间文脉的相连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我发现这“德”字中缺了“一”横,何故?南浔的老人说,张謇和宅主向世人昭示:尊德、积德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完美的时候。寓意可谓深矣,这正是不完美中的最完美!中堂之画为谢公展的指画。两侧是孙中山的手书对联,墨迹气魄宏伟,对仗工整: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此联的由来有着一段历史掌故。
  1923年,为革命活动筹措经费而辛苦奔波的张静江因骨痛病增剧,在家养病,有时痛得在床上打滚。夫人朱逸民一边请医生治疗,一边四处打听新的疗法。孙中山闻讯后,特推荐留德名医李其芳为其电疗,劝张静江安心养病,还特地写信说:“……如能于一两月内痊愈,请兄与李君一齐来粤。至于医金药费由此间任担,兄不必再给也。”孙中山还对张说:“俾贵体恢复常态而再出为国尽力,这岂止是一人之幸,实为吾党之大幸也”,并手书此联,让人送到张府。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乃何等地位。观此联,下联中“四十州”即四十郡,《晋书·地理志》谓秦始皇初统一时,分全国三十六郡,后来南取数百越,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共四十余郡。但自清代以来,多数学者都说秦末有四十余郡。因此“四十”与上联的“三千”一样,均表示多数。“一剑霜寒”,指剑刃锋利,青莹若霜雪,令人胆寒。这利剑与豪侠连在一起,正好切合张静江的处世为人,可谓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翁同龢的抱柱联是: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据说此联是张颂贤请翁同龢题写的,并恭恭敬敬地贴在正厅的抱柱上,作为张家的座右铭。这“读书”“积德”四字,既反映了张静江具有儒商的人文品性——读书、经商和积德,从儒入仕,代代相袭,也可以说覆盖了南浔乃至江南的商贾名流、文人学士的心智探求和理性嬗变之过程。至于读好书做什么?张静江肯定与翁同龢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也许在正厅侧厢里悬着的张静江送给世侄陈立夫的两副对联就是极妙的注解: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树好频移榻谢傅已登山 这真是极富有讽刺意味也!张静江劝陈立夫恪守道义,读好书,写济世文章。还说树大了不要老呆在一处,应频频移窝。虽然感谢师傅的酒温还在,但你已登在师傅前面的山峰了。张静江可能没有料到他的把兄弟蒋介石恰比陈立夫更有悟性,得了真传,后来真正做到“树好频移榻,谢傅已登山”,不要他这位师傅加兄长了。
  走进二厅、三厅,扑面而来的是近现代史上伟人与名人们的遗迹和墨宝。
  其中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的张静江于辛亥革命、民国初期和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和资料,有孙中山、宋庆龄、冯玉祥、何香凝、于右任、陈布雷、蒋介石等人的手札,有“尊德堂”家庭合影和朱逸民、陈洁如的生活照片,还有陈友仁提亲致张静江的手札和张静江子女的照片,张家的账本、寿礼簿、全福贴等等。可以说,差不多将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孙中山等风云人物都凝聚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无处不闪射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时代的碰撞闪光,使人有一种身临历史分界线的感觉。于右任的对联,不仅书法艺术造诣达到极高境界,且可称为醒世恒言: 百炼此身成铁汉 三缄其口学金人 读此联,我觉得于右任是深知张静江的人品和性格的。如果对民国史稍作研究,就不难发现张静江和于右任是很好的朋友。1909年,于右任得到张静江的资助印行《民吁日报》,因宣传民主,鼓吹共和,抨击清廷的暴虐和腐败而被捕入狱。张静江多方营救,在于右任出狱后竟借用夫人姚蕙的私房钱,资助其创办《民立报》,于此可窥见他们肝胆相照的精神之一斑。因此,于右任送给张静江的这副对联很值得玩味,也足见于右任的个性特点及从政之道。
  上联是对张静江毅然投身民国革命的由衷赞扬,下联则是劝其沉默是金(这“金人”一词也含有“立地成佛”之意)。这种人生哲学的格言警句,也许是这两位挚友的共勉吧。
  让我感兴趣的是张静江故居前后两道大门背后都是构思别致、雕刻精细的砖雕,其一是周庆云应张颂贤之请,所题“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诗句。其二是吴昌硕的小篆更胜一筹,“世守西铭”四字,也很有寓意,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正蒙乾称篇》。张载讲学关中时,常将“乾称篇”榜于东西两牖,并东曰:砭愚;西曰:订顽。程颐阅《正蒙乾称篇》东西牖后,为之改名:东铭、西铭。西铭即订顽,意在知化穷神,修心养性;主张天人一体,大君乃天地之宗子,民与同胞,物则吾兴。
  由此,我不禁想到,对于任何一个人物或群体来说,应当用历史的眼光去审理,不能过多地求全责备。历史评价总是有限的,而道德评价却有着相当久远的超越性。张静江这个名字,是与一个天崩地裂的历史的“夹缝”时代,与一代志士精英的探求、呼唤、抗争和彪炳千古的气节,与一个腥风血雨、洗涤乾坤的革命壮举和悲剧维系在一起的。虽然他有反对革命的一面,但他仗义疏财、不惜倾家荡产资助孙中山革命是历史定格的不朽壮举。在国民政府建立后非常短暂而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里,他主持浙江建设,积极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从张静江的一生来看,这两个方面确是历史的客观存在,构成了评价这位民国奇人的最基本的依据,至今仍对我们有启迪的意义。因此,这座以徽派风格为主的江南大宅——张静江故居,无疑在中国民国史上耸起了一个相当醒目而值得深思的坐标!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乃风
相关人物
张静江
相关人物
陈立夫
相关人物
张謇
相关人物
张宝善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朱逸民
相关人物
李其芳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宋庆龄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何香凝
相关人物
于右任
相关人物
陈布雷
相关人物
陈洁如
相关人物
陈友仁
相关人物
姚蕙
相关人物
张颂贤
相关人物
吴昌硕
相关人物
张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正蒙乾称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