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步于糕团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81
颗粒名称: “大象”起步于糕团店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75-78
摘要: 在南浔,“四象”之一张氏的财富虽不及刘家,但清末民初的风云突变,使张家生逢好运,成为拉着逊位皇帝的刘家无法可比的显贵。我从小就听到过这“四象”之一张氏起步于糕团店的传说,关于张颂贤这位人物自然有话要说。
关键词: 氏族谱系 张氏家族

内容

在南浔,“四象”之一张氏的财富虽不及刘家,但清末民初的风云突变,使张家生逢好运,成为拉着逊位皇帝的刘家无法可比的显贵。我从小就听到过这“四象”之一张氏起步于糕团店的传说,关于张颂贤这位人物自然有话要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读到了原南浔同乡会长林黎元的《张静江先生事略》一书。在这本小册子中,林黎元在第一回《丝盐起家的恒和世家》里写到了张氏祖先世居安徽省休宁县,明末兵荒马乱之际,携眷辗转避难到浙江,另一支到了江西。清康熙末年,在浙江的这一支张氏九龙派、渔滩派迁南浔。
  但张氏后人中还有一种说法,他们的祖先原在福建,大约在福州一带。不知哪一年中,有个来自高加索的犹太女人嫁到了张家,所以张氏血统中注入了犹太人的遗传基因。
  史载,张颂贤的曾祖父张振先始在南浔七里村定居,他和儿子张秀升初以弹棉花为业。至张维岳这一代在南浔附近开设糕团店,继而搬至南浔镇东栅吊桥堍,开了一家酱园店,后开始业丝。张维岳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天,次子就是张颂贤(1817-1892),字竹斋。也许是上海的开埠改变了张颂贤的传统思维方式,看到辑里湖丝出口走旺,价格走高,就聘请得力的丝通事,在南浔丝行埭和上海二洋泾桥的增泰丝栈内,分设恒和丝行:南浔行坐收,上海行与洋商打交道。由于他经营有方,广开业务,清咸丰初年已拥有雄资,遂成巨富。
   大凡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不会忘记,晚清是封建社会极不光彩的尾声。
  两次鸦片战争给温顺的中国人一个事实:邪恶征服正义,野蛮吞噬文明,劫掠取得成功,走私贩毒合法,中国病入膏肓。评价这个时段,《清稗类钞》说:“天下糜烂几乎不可收拾。”就在张颂贤35岁的时候,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浙江沿海世乱不定,盐官逃跑,盐民得以自由运销,从而私盐充斥,官府特许专利的盐商称为专商引岸(引岸指食盐包销划定的地域)、盐商所持的盐引票(为包销食盐数量的凭证,每引为190公斤)失去传统保障,价值惨跌,大批盐商不是亏本,就是破产、倒闭。
  据说,杭州城内小粉墙,有一家杭州最大的盐号“朱恒源”,店里到处堆满了盐,却没有一个买主。朱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食不甘味,夜不入眠。他急的倒不是店里积压的这些盐,而是手中的那批盐引票。因为路人皆视盐引票为废纸,以为这清廷如同鸦片上瘾一看就没了气数,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国军的天下了。而路过杭州的张颂贤却独具慧眼,登门上访。
  朱老板一见张颂贤进门正求之不得,脸上开始由阴转晴:“请坐!请用茶!” 张颂贤就座后,呷了口茶水,心里暗暗思忖: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盐乃天下百姓之日常生活必需品,眼下盐业的混乱是暂时的,即使太平天国军坐江山,也肯定会将私盐收为官办的。而盐业经营历来被官府把持,只有经批准的民盐号才能发放盐引票。如今何不乘机买下一批盐引票,另辟一条财路。于是,就开门见山,切入主题:“我愿为你分忧排难,但不知贵店到底积压了多少盐引票?” 朱老板满脸忧愁,伸出双手示意道:“足足有这个数——10万张!” “喔唷唷,这可是天文数字啊!” “不瞒你说,我一年的本钱和货源可全压在这批盐引票上了。若是把盐提回来,哪有这么大的仓库可堆放?想把盐引票抛售出去没人要。眼看这10万张盐引票价值暴跌,再这样下去我的老本都会蚀光的!” 朱老板说得很恳切,眼眶里不觉湿润起来。
  张颂贤知道是时候了,就说:“朱老板,你不如把商号转让于我,这10万张盐引票我也全买下!” “不不!……这商号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啊!如果到我手中失去,不就成了败家子吗?……”朱老板的言下之意是:“我只想出售这10万张盐引票。” “这商场等于战场。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保住了老本,就保住了一切,保住了祖宗的一套,也就保住了自己。你说是吗?”张颂贤说得很坦率,
  一再提示对方莫让“良机”擦肩而过。
  朱老板哭丧着脸,不再开口。他感到自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但撤退的步伐则开始错乱,心里的底线也冲开了一个缺口。
  沉默,令人尴尬的沉默,空气也似乎凝固了。
  张颂贤倒不失绅士风度,又呷了口茶水,劝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与其吊死在一棵树上,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朱老板考虑再三,看来别无出路,无奈只好答应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张颂贤以10万银元将“朱恒源”盐号店和盐引票全部“吃进”,使张家除丝业之外,又诞生了一个“张恒源”盐号。
  对张颂贤来说,10万银元不过是牛身上拔根毛,无关痛痒,但买来“死货”或“废纸”是否会吃亏呢?手下人和朋友都替他担心。他却胸有成竹,叫人买进一批七石缸,把所有卸开的盐存入缸里,然后留下伙计守店,自己急赴上海,与洋商洽谈生丝贸易。随即又回杭州,将盐引票陆续提货,少量运到湖州、南浔销售,大部分则运往上海囤积起来。
  谁知,第二年黄梅季节一过,杭州老店七石缸里的散装盐全成了卤,急得伙计连夜发快信到上海。张颂贤却不以为然,回信比电报还简单:“不管是盐是卤,都放着!” 清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军退出浙江,清王朝又恢复官盐买卖,盐区重新设官统制,盐引票一路飙升,小票(500斤)值500两,大票(1000斤)值1000两。向人出租一张小票一年也可赚500两银子。于是盐商们纷纷抬高市价。张恒源店里囤积如山的盐统统销完。张家的财富猛涨10倍,骤然成了浙江盐业的巨头。连李鸿章的亲家江苏宜兴任家(李鸿章最小的女儿嫁宜兴任德和,任家后代称其“九公公”、“九婆婆”)业盐,也要仰仗张家的鼻息了。
  这真是乱世之不幸,张家之大幸。连杭州老店里那溶化在七石缸里的盐卤也被豆制品同业会长看中,统统买下。原来做豆腐必需盐卤点化,但打了几年仗却把制卤耽搁了。这一下,张恒源的盐卤也卖了个好价钱,连七石缸也作了价。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颂贤
相关人物
林黎元
相关人物
张振先
相关人物
张秀升
相关人物
张维岳
相关人物
张恒源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休宁县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
福州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湖州
相关地名
南浔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