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匠担的象征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62
颗粒名称: 铜匠担的象征意义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15-18
摘要: 从前,南浔刘氏家庙威严、肃穆。正厅悬挂着清宣统皇帝所赐“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始祖居中(至刘镛止),左为昭位,右边穆位,供奉着刘家列祖列宗的灵牌。刘氏家族每年春秋两季祭祀。 我记忆中的刘氏家庙却一直是破损不堪的。因此小莲庄作为旅游景点以后,只得关上家庙大门。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刘氏家庙正在修葺。“老南浔”都说,当年刘氏家庙里供着一副小小的铜匠担,还是金制品呢。据说当年刘家祖上是挑铜匠担为生的。但我总觉得,南浔“四象”之首刘家的发迹,似乎是一个谜。
关键词: 氏族谱系 刘氏发迹

内容

铜匠担的象征意义 从前,南浔刘氏家庙威严、肃穆。正厅悬挂着清宣统皇帝所赐“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始祖居中(至刘镛止),左为昭位,右边穆位,供奉着刘家列祖列宗的灵牌。刘氏家族每年春秋两季祭祀。
  我记忆中的刘氏家庙却一直是破损不堪的。因此小莲庄作为旅游景点以后,只得关上家庙大门。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刘氏家庙正在修葺。“老南浔”都说,当年刘氏家庙里供着一副小小的铜匠担,还是金制品呢。据说当年刘家祖上是挑铜匠担为生的。但我总觉得,南浔“四象”之首刘家的发迹,似乎是一个谜。
  有一说太离奇,似乎有点不合情理。
  某天,刘镛挑铜匠担路过南浔土地庙,见一红一绿两个儿童,正坐在地上玩几只金元宝。刘镛看这两个儿童挺可爱,却完全不知道手里的东西有多大价值,心想自己是穷光蛋,就默默地挑担走开了。
  当他转身时,忽然觉得有人往自己的短布衫袋子里塞东西。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穿红衣的儿童。正想开口,两个儿童都不见了。伸手往袋里一摸,原来是只金元宝。
  当天晚上,刘镛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穿红衣的儿童,手里拿着只金元宝,突然变成了一绞蚕丝,接着又变成了无数金元宝。刘镛受这个梦的启发,就拿这只金元宝做本钱,做起丝生意来。后来,刘镛发了大财,果然赚回了无数只金元宝。
  也有一说太单调乏味,纯属是巧合。
  一天,他挑铜匠担在乡下摆渡口上岸时,不慎脚一滑,桥口(河埠)石头一跳,跳出一块砖头。刘镛见砖头被擦破处呈现金黄色,就带回家里。结果,发现这是一块金砖,从此发家。
  又有一说流传较广,与婚姻有关。
  很早以前南浔邢家最富,号称邢百万。邢家当家人邢赓星和无锡沈百万是结拜兄弟,往来十分密切。这一年,沈家太太带了14岁的独养女儿到南浔来看一年一度的贤圣会,看中了邢家丝行做生意的刘镛。
  但当邢赓星托账房先生出面说媒时,刘镛却连忙摇头说:“我爷是在绍兴挑铜匠担的,实在不敢高攀,也不敢自作主张。” 账房先生赶到绍兴,果然见到刘镛爷挑副铜匠担“叮当、叮当”在路上跑,就把来意对刘镛爷说了,刘镛爷自然高兴,一口应承。于是,由邢家出彩礼,让刘镛订了亲。
  刘镛19岁那年满师后,邢、沈两家就让他自撑门面。那时,正巧生丝出口困难,丝价跌了又跌,刘镛看准行情,就开门低价收丝。过了一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结束,上海口岸又开放了,丝价日日上涨,刘镛乘机把丝抛出,卖给外国人,大大发了一笔洋财。
  刘镛与沈家千金结婚后,沈家的财产也归了他,刘家就成了南浔首富。据说,无锡荣家,南浔刘家,是当时江南两家大户,而荣家的财产则不及刘家。
  另有一说,故事性更强。
  这一年春丝又上市,辑里丝源源不断地售向丝行。广行挂的牌价是每两丝价白银9分左右。南浔镇上各大小丝行交够京行摊派的任务后,就可卖给广行赚钱了。刘恒顺丝行的生意很好,忙到日落才打烊。
  这时候,刘镛夫妻俩就把几十包生丝装上板车,由伙计拉到一家最大的广行去。没想到广行收购价是每两7分银,这不是要亏本吗? “快!我们换一家!”刘镛主仆三人一连跑了好几家广行,气人的是完全统一口径,无一例外。
  刘镛一时火起,不卖了。
  回到家,刘镛饭也吃不下,发着呆不知怎么办才好。
  过了许久,沈氏忽然说道:“这样由人家说了算,总不是办法!广东人不是把丝拿到上海去卖吗?我们干脆也把丝运到上海去!” 刘镛想:“与其在家里被广东人掐死,不如到上海去闯荡闯荡。然而,这谈何容易!一无大资金,二无大丝船。”沈氏说:“本钱小可以小做,没有大丝船可以租农船或航船。” 刘镛终于鼓起勇气,第二天就临时租条航船,再雇两个伙计,日夜兼程去上海,整整三天三夜到达了上海十六镛。
  夫妻俩一上岸,就打听丝价,上海市面上南浔辑里丝每两价高达二两白银。
  “什么!二两?”刘镛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相当于南浔收购价的三倍。
  他大喜过望,忙把运来的辑里丝全部卖掉,换回了白花花的银子。沈氏笑得嘴巴也合不拢了,刘镛干脆把航船长期包了下来。这一季春蚕丝,刘恒顺丝行发了一笔大财。其他丝行纷纷前来打探行情,效法自运。刘镛开创了丝船贩运的先河,从此南浔辑里丝直销上海出口。广庄渐渐没了生意,广东商人陆续撤了回去,这是后话。
  还有一说,出于刘氏后裔之口。
  传说刘老爷为人忠厚,在南浔开丝行的时候,就常跟从上海来南浔收购辑里丝的外国人及洋行打交道。有一次,一家上海洋行老板来镇上办货,办完货却不慎把钱包遗留在刘氏的家里。刘镛见钱包里有巨款,就赶紧设法找到了失主。
  洋行老板甚为感动,认定此人可靠,从此便和他做生意,并向他提供大批货款,用于收购生丝,同时鼓励他走出南浔,到上海发展……果然好人有好报,刘家从此发迹,几十年后终成千万富翁,名列“四象”之首。
  上述几种民间流传虽有不同,但大体已勾勒出刘家老爷的人格精神——勤劳、聪明、能干、诚信。这倒与史实基本符合。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刘镛是从一位普通老百姓跃为江南巨富的。也许刘镛的儿子刘锦藻建造刘氏家庙,是为了让后代缅怀先辈的那种精神,不要忘记过去。可见,刘氏家庙里供着的那副铜匠担,似乎就是刘氏家族人格精神的象征。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镛
相关人物
邢赓星
相关人物
沈百万
相关人物
刘锦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广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