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是水做的,而丝是水养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南豪门》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58
颗粒名称: 南浔是水做的,而丝是水养的
分类号: I209.9
页数: 4
页码: 5-8
摘要: 有人说,南浔是富商之都、望族之地,随便走进那一扇石库墙门,不是儒商名流的厅堂,便是举人秀才的书斋,就连压在樟木箱底的老式丝绸料子背后,也让人感悟到千年文脉的韵味。也有人说“三百年出英雄”这句话,或许真的在南浔得到了佐证。否则,为什么南浔近代史上又出现了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的丝商望族世家?…… 我和友人侃侃而谈,沉醉于史海钩沉而忘却了沿途美景。我真想告诉一切关心南浔的朋友们:这里是一个江南豪门的长篇传奇,一个水乡古镇的无尽之谜,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永远!
关键词: 南浔镇 江南豪门

内容

春风,细雨,绿柳,红花。
  那是怎样一个世界啊,是无数水的精灵营造了那温柔多情的南浔。小船穿过一座又一座石拱桥,仿佛从一个开满鲜花的月亮到另一个开满鲜花的月亮……伫立于宋代始建的通津桥上,俯视乌瓦粉墙、高低错落的江南大宅和民居,那依水的廊屋有“一落水”、“二落水”,也有用过街楼顶兼作廊棚的,宛如仙女舒展的手臂轻轻地将河水环抱起来,把江南水乡那种浓浓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那被称为水阁、水榭式的房屋可临窗观景,这就是所谓的“枕水人家”。半扇木格窗,窗格子里,花影扶疏,暗香浮动,不时传出那红男绿女的嗲言细语,这一切,不正是在帮助我们解读江南古镇由传统步入现代的历史吗? 是的,宋水依依,明清风韵,烟雨水乡,这就是璞玉般的南浔。
  早在四五千年前,南浔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耕作、渔猎、生息。在吴越争战之时,这里成了兵家眼中的“门户”。南宋淳祐季年(1252)建镇以来,南浔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万历至清中叶为雄镇阶段,辑里丝声名鹊起,可谓“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当辑里丝成为湖丝的冠冕之后,不仅湖属各地所产之丝均冠以“辑里”之名,甚至杭州、嘉兴、海宁等地及南浔镇毗邻的江苏省属县、镇之丝也竞相采用“辑里”之名。明中叶后,尤其是清代,辑里丝实际上成了湖丝的代名词,据说“且四川、湖北、江苏及山东亦有此称”。
  可以说南浔的辉煌是建筑在小小的蚕宝宝结成的一颗颗蚕子上的。
  南浔是水做的,而丝是水养的。
  孕育南浔的“母体”,是太湖水网之域。南浔地处太湖之南,河流纵横,密如蛛网。古运河(荻塘)似一条碧玉锦带萦绕于南浔古镇的腰际;来自浙北天目山的东苕霅之水,流经漾、荡、河、港,与南来之水合流,逐渐澄清,水清如镜。那水曾沾染过绝代佳人的秀色,相传西施入吴途中曾在此洗去故国的脂粉,美丽从此便在浔溪灵动起来。高铨在《吴兴蚕农》中写道:“丝由水煮,治水为先,有一字诀,曰:清,清则丝色洁白。”过去人们对生丝质量好坏的评断,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铜钿挂在所缫的一根丝上,越能承重、韧性越强的丝则为上品。南浔辑里村早有“水重丝韧”的传说,该村穿珠湾、西塘桥河之水,不仅甚清,而且水中矿物质较别处要丰富得多,比其他地方的每一桶(10斤)水必重二两,所缫的一根丝亦可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 我很想探求辑里丝发迹之谜,便与人称“南浔通”的振荣老弟聊天。我问:“辑里丝名甲天下,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有什么奥秘?”他想了想,对我说:“依我之见,辑里丝的成功,主要有三条奥秘:第一是蚕农总结了‘凡蚕之性喜温和’的经验,精心护养和抚育了一种极优良的蚕种——莲心种。此种所产蚕茧小似莲实,所缫之丝纤度细、拉力强、色鲜艳、解舒好。第二是由于改进了缫丝工艺和操作技术,即鲜茧生缫、冷盆低温、定粒缫丝、添绪塔头、勤换塔头、卷绕压稳、炭盆干燥、环境清洁。第三是将缫丝车从单绪手摇改进为三绪转轴脚踏,这在没有机器缫丝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我沿着这三条奥秘的思路,品味着形成辑里丝“细、圆、匀、坚、净、柔、韧”等特点的个中原委,透明的质感就在历史的烟尘中流淌出来。
  我们的小船缓缓地漂着,流水仿佛无言地讲述着南浔豪门的故事。
  元末明初,南浔竟出了一个富可敌国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原名富,字仲荣,又称三秀)。相传元代至正二年,南浔遭受洪灾,穷苦难民纷纷逃荒。
  他父亲沈祐在下葬老母后,摇了一只破渔船,带着四个儿子,一路飘零,最后落脚周庄。关于沈万三的发迹,历来就有不同的“版本”,即聚宝盆说、点金术说、汾湖陆氏说、通番说等。其中“通番说”似乎可信。历史学家吴晗说:“沈万三一家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上生意。”遥想当年沈万三就是漂洋过海的冒险家,用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与外商做生意,发了大财。也许郑和七次下西洋亦是步他的后尘。至于他后来触怒明太祖朱元璋被充军云南,客死边陲,葬于周庄银子浜,就无须我再赘述了。
  明清时代,南浔出了“温、董、纪、陆”四大望族,即明万历大学士温体仁,明嘉靖礼部尚书董份,而纪、陆两家都是在外省任二、三品大员,声势显赫。史载,纪氏先祖纪秀自汴迁金陵,元代迁居南浔,在纪家坝(现泰安路、永安路附近)原有御书阁、文昌阁、纪氏宗祠。据陆氏后人提供的家谱,南宋时御史大夫陆淳(盛)始迁南浔,至清代出了康熙进士陆士渭、乾隆进士陆嵩高。陆氏在南东街余祥弄内建一宗祠,曾有清封疆大吏、湖广总督张之洞题“不负堂”匾额。另有范仲淹、朱熹等后裔也为南浔名门世家。董份故居至今仍保存完好,董氏“四进士”祠、收租粮船仓潭码头等遗迹则尚待开发……这四大望族中有不少达官、富商、文人,或亦官亦商、从商崇文之士。因此,可以说“温、董、纪、陆”四大望族,也肯定与辑里丝有关。
  有人说,南浔是富商之都、望族之地,随便走进那一扇石库墙门,不是儒商名流的厅堂,便是举人秀才的书斋,就连压在樟木箱底的老式丝绸料子背后,也让人感悟到千年文脉的韵味。也有人说“三百年出英雄”这句话,或许真的在南浔得到了佐证。否则,为什么南浔近代史上又出现了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的丝商望族世家?…… 我和友人侃侃而谈,沉醉于史海钩沉而忘却了沿途美景。我真想告诉一切关心南浔的朋友们:这里是一个江南豪门的长篇传奇,一个水乡古镇的无尽之谜,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永远!

知识出处

江南豪门

《江南豪门》

出版者:文匯出版社

《江南豪门》是一部以清末民初南浔丝商世家望族百年沧桑为题材的历史故事。它以南浔丝商世家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家族历史、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这个家族曾经是江南地区的豪门望族,在清末民初的时期,他们通过丝商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经济繁荣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沈万三
相关人物
沈祐
相关人物
吴晗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郑和
相关人物
温体仁
相关人物
董份
相关人物
纪秀
相关人物
陆淳
相关人物
陆士渭
相关人物
陆嵩高
相关人物
范仲淹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
嘉兴
相关地名
海宁
相关地名
南浔镇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湖北
相关地名
江苏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辑里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