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吴昌硕的来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39
颗粒名称: 亲家吴昌硕的来信
分类号: C913.1
页数: 6
页码: 211—216
摘要: 邱家因姻亲关系而衍生的人脉关系网络更加庞大。我想,无论官宦世家也好、书香门第也罢,在动荡不安的晚清和民国时代,拥有这样广阔的姻亲和关系网络,多多少少会对邱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 邱氏 家族史 联姻

内容

2015年12月27日,在杭州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上,吴昌硕致亲家的两封信札从5万元起拍,受到多位买家的追捧,以至一路走 吴昌硕写给亲家邱陶庵夫妇的信札高,最终以三倍的价格16.1万元成交(含佣金)。信札的内容如下:
  1.亲家太太妆鉴:得手示,敬悉一是。缶前以耳病甚剧,兹已出脓将尽,痛亦稍止,可望全愈。小女尽可从缓省视,且内人一时不赴苏州陶翁想安善,养婿有家书来否,念念。复请坤安。姻弟吴昌硕顿首。
  2.陶翁亲家惠鉴:得示动止如常,甚慰。弟五月间在车中一跌至今尚未全愈,老苦亦如兄也。承惠蟹醋美味,恐弟不能食之,孤负孤负。养和兼事将来定有进步,闻之欢喜。稍养几时,当为六十老翁画佛,断不食言也。专谢复颂,秋祺。缶弟顿首。九月十四日。
   吴昌硕是我国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体,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被誉为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显然,两封信是吴昌硕写给儿女亲家夫妇的,这里的“陶翁”指的就是邱陶庵(邱炳蓉),是邱家老
  四房邱子璘(邱其相)的后代。所谓的“养婿”就是指邱陶庵的儿子邱培涵——邱家又一位读书好手,一百年前的“海归”。
   邱培涵(1889—1960),字养吾,早年毕业于上海邮传部高等实业学科预科(南洋中学)。1909年,清华学堂招考首批庚款赴美留学学生(系清华使用美国退还当年庚子赔款的款项),邱家少爷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国的“海选”当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清华首批留洋的47名学生之一(考试成绩名列第39名)。
   在清华大学的校史馆里,有一张珍贵的旧影,是当年清华首批留洋学生与老师的合影,为了便于辨认其中人物,照片提供者特意在照片上标注了说明。其中的26号即当时刚满20岁的邱培。其实,这张照片中的2号也是南浔人,名叫谢兆基(绳祖),同样也是邱家的姻亲——南浔“七十二狗”之首谢家的后代。谢家在上海创办
  1909年首批清华庚款留美学生与老师在京合影(26号为邱培涵,2号为谢兆基) 中年邱培涵了著名的中华第一针织厂,“菊花牌”袜子曾畅销大江南北。四十七人中占其二,足见当时南浔富商后代留洋已蔚然成风。
   邱培涵到了美国后,先是就读于科兴学院(高中),1914年获康奈尔大学农科学士学位,1915年又获威斯康辛大学商科硕士学位。
  当年即学成回国。据邱氏后人回忆,在美留学期间邱培涵经常画画,因为学农科时课程要求画植物画,加上受家庭影响,所以绘画成了他的终身爱好,并在绘画方而有相当的造诣。
   其实,早在出国留学之前,邱培涵就已经结婚,他在绘画方面的爱好恐怕也与丈人和夫人有关。邱夫人的名字叫吴丹姮(1888—
  1921),字次蟾,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唯一的女儿(其长女早逝)。
   吴昌硕45岁时老来得女,因为此女诞生于八月望日,且又貌美
  1909年邱培涵与科兴学院同学合影(后排左三) 吴昌硕、吴丹妲父女合作砚台秀雅,父母就给她取名为丹妲——长生不死的妲娥(嫦娥),中国的月亮女神。可见昌硕先生对幺女之珍爱。
   据吴有斐先生撰文介绍:受到父亲影响,吴丹妲自幼不喜胭脂而爱翰墨。昌硕老人亲自教她断文识字,临碑习帖,所以她也擅隶书,笔迹苍劲横肆,颇有乃父遗风。吴昌硕58岁时曾作的一诗,题为《石友以残拓礼器碑寄赠女儿次蟾,时次蟾年十三岁》,诗云:“拓残韩叔节,惠重沈休文。拜启封题墨,扪知柤梪芬。怜儿不识字,依我学书裙。饿隶谈生活,全家卧白云。”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慈父的舐犊深情。
   邱培涵回国后,先是在北京大学任教,之后又去当外交官,吴丹妲也一同前往北京定居,所以吴也略通西文。文首的两封信札应该写于这一时期。
   大画家齐白石曾回忆当年访邱培涵北京寓所的情景:“四月廿六日,吴缶老后人东迈与陈半丁访余。后余至兵部洼半壁街五十六号邱养吾家,访东迈也。见邱家有缶老画四幅。”齐白石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邱家收藏吴昌硕的画还有很多,只是大部分都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当中被抄走,不知去向。
   邱与吴的这桩婚事,一个“海归”,一个才女,应该是天作之合。谁知,吴丹在1921年临产妊娠的过程当中,因遭遇难产而突然去世,年仅33岁。听邱家后人说,过去家中有其夫妇的合影,“身着洋服,可漂亮了……”可惜时移世易,难得的一帧照片也无踪影了。
   一下子丧妻又丧子,这个打击对邱培涵很大,所以在此后的好多年,他一直都没有续弦。直到1930年,才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与唐琴南结婚(不久离婚)。1936年,邱培涵又与富商之女许秀珍结婚,生下一子邱国柱。邱国柱曾谈到一段父亲鲜为人知的往事: 父亲后来从商,担任上海英商保险公司(永明保险公司)的华方经理,1942年因风湿性关节炎需要使用拐杖行走而退休,1960年病逝于上海。母亲曾在上海经营富丽绸缎呢绒商店,1949年后,出任静安区纺织品区店副经理,是上海市的人民代表、静安区工商联的副主委。
  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时,邱培涵举家从虹口区大路新村的家逃难到中山公园。后来听说日本占领军宣布允许中国人回家取家产,于是邱培涵就开车回家,谁知走到四川路桥时,却有日本军队持上着刺刀的枪站岗,并规定每一个中国人过桥时必须向其脱帽鞠躬行礼。邱培涵看到这种情况十分气愤,掉转车头就走,家也不回了。邱培涵后来常常对儿子说:“宁可不要家产,也不能去给日本人行礼。” 看来,邱培涵的书没白读,洋墨水也没白喝。
   邱家因姻亲关系而衍生的人脉关系网络更加庞大。我想,无论官宦世家也好、书香门第也罢,在动荡不安的晚清和民国时代,拥有这样广阔的姻亲和关系网络,多多少少会对邱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助力。

知识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是《浔根丛书·第四辑》之一,由陆剑编著,2017年12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南浔“八牛”之一邱家的家族史料专著,南浔邱氏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学家邱大洪为本书题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先生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既是南浔邱家的家族史又是创业史,从家族创业视角反映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南浔古往今来的风起云涌,是了解南浔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本书史料翔实、行文清通,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