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寻踪:问迹邱坟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35
颗粒名称: 墓地寻踪:问迹邱坟上
分类号: K878.8
页数: 6
页码: 191—196
摘要: 不少中国人都有浓重的“寻根”情结,所以近年来各类祭祖、修谱、宗亲活动在国内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其中祖坟往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祖坟在,根就在。所以在研究邱家之初,笔者就特别留意寻找邱家的祖坟。
关键词: 邱氏 家族史 墓地

内容

不少中国人都有浓重的“寻根”情结,所以近年来各类祭祖、修谱、宗亲活动在国内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其中祖坟往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祖坟在,根就在。所以在研究邱家之初,笔者就特别留意寻找邱家的祖坟。
  邱家的发家人邱仙槎去世后,并未马上落葬,而是迟至1897年才入土为安。据《邱仙槎墓表》记载,老太爷被安葬在归安县十三庄一个叫“宇字三圩”的地方。对于邱仙槎的墓地,南浔人几乎一无所知。邱氏后人说邱仙槎的墓地在乌镇,而乌镇旧时属于乌程县,如今怎么又变成归安县十三庄了呢?笔者向来醉心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喜欢寻古探幽、人文采风,前期已找到了不少名人墓葬,如今要写邱氏家族,这条线索又岂能放过?吴昌硕篆额的邱仙槎墓表拓片文献中说宇字三圩位于归安县十三庄境内,那么就得先查《归安县志》找到十三庄。找来《归安县志》一看才知,十三庄位于练市镇北,包括李家滨、打子桥、宙四圩等12个小村,其范围大概是今天练市镇的徐洪村一带。问题马上来了,十三庄里找不到宇字三圩,就连邻近的几个“庄”也找不到宇字三圩的影子。会不会是沧海桑田、岁月变迁,这个地方改了名称?一切都是大大的问号! 邱氏墓地所剩的残垣断壁
  2011年春节过后的一个周日,我独自一人赶赴练市“大海捞针”。
   既然归安县十三庄大概就是徐洪村一带,那么就不妨从这里开始。来到第一站,向当地老者打听“宇字三圩”这个地方,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我们这没这个地方,倒是南面有一个宙四圩的村与你问的地名相近。”临走时,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指着西北方向说:“这儿北面的安积木桥以前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墓葬,你可以去问问看。” 我兴奋的神经马上被调动起来,急忙掉转车头北上安积木桥。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顺利,一番询问下来得知,并没有南浔的大户在那里“安家”。这时,我又想起宙四圩这个地方,琢磨着宙四圩与宇字三圩文字上最为接近,是否会有宙三圩呢?既然来了,不妨去问问看。
   说起来,我的运气真是不错,到了第三站寻访就有重大进展!虽然还是没能问到宇字三圩,但当我提起附近有无南浔大户人家的墓地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给了我一个至关重要的回答:“沿着徐洪村进来的公路一直往东,过了大桥之后,有一个叫‘邱坟上’的地方,据说以前是南浔邱家的墓地。”我眼睛一亮,这个信息实在太重要了,道谢之后便迫不及待地东去。
   经过沿途询问,“邱坟上”终于出现了。据说,这个地方之所以叫邱坟上,就是因为这里原来是南浔大户邱氏家族的墓地,是一个老地名、小地名,而如今,它隶属于练市镇的达井村。
   “可惜你来得太晚了,邱家的墓地虽然‘文化大革命’时被‘革’光了,但两个墓冢基本还在,也就是前几年(约2005年),这里土地平整时才被拆除,现在那里只剩下几块乱石头,以前规模很大,现在什么都没了……”一位当地的老人对我侃侃而谈。
   据当地老人介绍,邱家的墓地占地约20多亩,三面环水,原来有河埠、甬道、圣旨牌坊、祠堂(章屋)、亭子、供桌、东西两个墓冢等建筑,墓冢近圆形,钢筋水泥结构,足有两三米高,气势恢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有邱家后人前来祭扫。“大跃进”及邱氏墓地的示意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墓地遭到严重破坏,砸的砸、拆的拆,墓冢被炸开后,棺木也被打开,男主人官服顶戴,女主人凤冠霞帔,面目如生。而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墓中“出土”的宝贝,如夜明珠、翡翠佛手、玉龙、金元宝则足有满满一大个凉帽之多……老人们提起这些,至今还津津乐道。据说,男主人身上覆盖着蚕丝制品,手中还拿着一个烟斗,这显然具有特殊含义。(附墓地平面图)令人遗憾的是,为邱家守护墓地的俞姓坟亲在年前那场罕见的大雪中意外去世,离我找到这个墓地恰巧整整一个月,否则还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更为详细的信息。看来老天爷注定是要留点神秘让我去继续追踪! 照理说,找到了邱家的墓地,我的寻访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可是心头一连串的疑问却仍旧没能解开。
   首先,“邱坟上”是否就是“宇字三圩”?根据当地人的描述,原邱氏墓地石牌坊对联遗迹邱氏墓碑残迹邱坟上可以基本确定为南浔邱家的墓地,但它到底是否就是宇字三圩还难以肯定,因为当地老人均表示没听过宇字三圩这个地名。
   其次,这个墓地的主人究竟是谁?我在邱坟上采访当地村民时,
  一位老大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西侧的主人是邱炳垣(厚涵),当年墓前曾有墓碑。”邱炳垣是邱仙槎次子,继承祖业经营“邱启昌”丝行,曾捐官至湖北特用道、恩赠资政大夫(正二品),1909年去世,其夫人1912年去世,他们夫妇落葬应该在民国初年。从邱坟上残留的钢筋水泥残垣来看,此墓是典型的民国风格,与他的去世时间相对吻合。
   第三,邱仙槎的墓地又在哪里?如上所述,如果邱坟上就是宇字三圩,那么,邱仙槎是否与其儿子合葬?如果宇字三圩并非邱坟上,那么邱仙槎的墓地又在哪里?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此后的一年时间内,笔者又多次赴邱坟上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2年的春天有了答案,那是最重要的物证——邱氏墓碑。
   新发现的墓碑位于墓地南侧约300米处的机埠上,尺寸非常大,长近2米,宽约0.6米。墓碑虽已被切割成三段,但字迹清晰可辨。
  石碑上篆刻着“南浔邱氏墓碑”“清封资政大夫先考仙槎公、清封夫人原妣庄太夫人、清封夫人继妣高太夫人、清封资政大夫先兄厚庵公、清封淑人先嫂陈淑人合葬之墓”“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孟冬吉日奉祀子炳圻、均、耀敬立”等字样。一同发现的还有原邱氏墓地石牌坊上的对联石柱(埋在另一个机埠底下)。
   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是一个合葬墓。根据以上文字可以判定,这里就是邱家老太爷邱仙槎夫妇及其次子邱厚涵夫妇的长眠之所,是典型的家族墓地,立碑的时间在1935年冬。
   其实,不只是邱仙槎和邱厚涵,就连邱仙槎早逝的一对儿女也被安葬在这里。2017年初,笔者翻阅《刘承幹日记》,又找到了邱氏祖坟的一些信息,正好可与考察的结果相互印证:
  1950年5月28日(十二日),傍晚,邱念萱(邱国廉,笔者注)表侄来谈,述:寅叔母舅意殊消极,外祖墓田地数十亩,去冬征粮,寅叔母舅大受窘辱,几被拘去,为生平未有云。
  1955年2月18日(廿九日)……寅叔母舅来言,外祖父仙槎公墓被人乘夜发掘,近来乡间每有此等事,可叹也。
  1959年正月初八,晴,至邱家贺年,见寅叔舅,述:外祖父母及两舅一姨墓均被毁,归而遇雨。
   实地寻访与文献查考相结合,六年的时间让我的追踪有了圆满的结局,心中全是满满的感恩。恰如南浔的外孙女、著名作家王安忆所言:“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那么我们应当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知识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是《浔根丛书·第四辑》之一,由陆剑编著,2017年12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南浔“八牛”之一邱家的家族史料专著,南浔邱氏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学家邱大洪为本书题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先生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既是南浔邱家的家族史又是创业史,从家族创业视角反映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南浔古往今来的风起云涌,是了解南浔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本书史料翔实、行文清通,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