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庭院深几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3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庭院深几许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2
页码: 175—196
摘要: 邱氏系南浔的豪门望族,而笔者向来喜欢人文寻访和寻古探幽,老宅、旧影、墓地、人物……一切关于邱氏的遗迹都是笔者寻访采风和按图索骥的对象。为了一张老照片,我曾花费一年的时间进行追踪;为了寻找邱家的墓地,我骑着二轮座驾做了六次近郊“旅行”;为了拍邱氏老宅,我专门买了单反相机进行了系统拍摄……对于笔者而言,既是兴趣,也是责任,所以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寻访的过程充满了崎岖和意外,不过我的运气向来不错,每每遭遇“山重水复”,最终往往“柳暗花明”,结果总还算功德圆满。
关键词: 邱氏 家族史 遗迹

内容

邱氏系南浔的豪门望族,而笔者向来喜欢人文寻访和寻古探幽,老宅、旧影、墓地、人物……一切关于邱氏的遗迹都是笔者寻访采风和按图索骥的对象。
  为了一张老照片,我曾花费一年的时间进行追踪;为了寻找邱家的墓地,我骑着二轮座驾做了六次近郊“旅行”;为了拍邱氏老宅,我专门买了单反相机进行了系统拍摄……对于笔者而言,既是兴趣,也是责任,所以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寻访的过程充满了崎岖和意外,不过我的运气向来不错,每每遭遇“山重水复”,最终往往“柳暗花明”,结果总还算功德圆满。
   四世同堂:图说老照片这是一张将近百年的老照片(见后页图),恐怕也是整个邱氏家族最重要的
  一张旧影,其价值不亚于珍贵档案资料,曾听邱氏后人不止一次提到它和背后的故,现在流行看图说话,这里不妨与大家共享。它的基本信息是这样的:照片名称:南浔邱氏惇仁堂东支合家欢拍摄时间:1925年春节拍摄地点:上海新世界游艺场一楼大厅照片人物:惇仁堂东号的几乎全体成员照片提供者:邱国廉、邱国盛原照尺寸:未知,应该非常大 …… 照片中,所有邱家成员着装齐整、仪态庄重,并呈“人”字形排列,正中央的老太太中坐,应该是家族最高的“统治者”。她的周围儿孙绕膝,可见邱家人丁兴旺,这场景和架势显然是经过精心的准备,是邱家东号的一次“集结号”。
   为了能让我将照片中的人物一一“对号入座”,87岁的邱国盛先生不但提供了高清扫描件,还特意标注了照片中人物的序位文字说明(见图)。老先生告诉我,合家欢中共有36人,截至2017年已全部进入了历史。可是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隐形成员”,就是照片中第三排左起第五人。她是邱仲夔的继配夫人汤氏,当时已有孕在身,不久邱国瑞先生出生。
  90多年过去了,照片中最后的当事人——93岁的邱国瑞先生拿着照片对我娓娓道来:【前尘往事】邱国瑞:我对这张合家欢印象特别深,为什么呢?我小时候住在南浔时,每天吃完晚饭,都要给太婆(曾祖母)去请安,跟《红楼梦》里一模一样。我记得有一次,太婆拿着这张照片问我:“哪个是太婆呀?那爹爹娘娘(指祖父祖母,笔者注)呢?丫丫姆妈呢(指父母,笔者注)……”我就一个一个点出来。太婆又接着问:“那囡囡在哪里?”我看了又看,说:“没有。”太婆笑眯眯地说:“呐,在你姆妈的肚子里,差三个月,你就出生了。”这张照片是1925年过春节的时候在新世界拍的,我是1925年农历三月初六生的,所以照片中这些人就剩下我一个了。这次是邱家人到得最齐的一次,大约是新世界装修后重新开业,又是五公公五十整寿,七公公请全家去“过年”。
   中间坐着的这位就是高氏太婆,是太公的第二位夫人,山东人,也是惇仁堂东号的老祖宗。当时太公娶她就是为了邱家开枝散叶,所以没有挑大户人家的小姐,也没挑漂亮的,只要身体好,好生养。高氏太婆后来一共生了
  七个孩子,五子二女,除了一个儿子早夭之外,其他全部南浔邱氏惇仁堂东支1925年在上海新世界拍摄的合家欢第一排左起:邱国廉、邱国芬第二排左起:邱芸、邱培琴、邱培璆、邱辉、邱培熊(培瑛)、邱培德第三排左起:邱蕊、邱紫、邱定、邱珍、邱培鋆继室汤氏、邱培鑫继室李氏、高太夫人、邱培鑫(孟麟)、邱培鋆(仲夔)、邱培琳、邱培基(丕承)、邱培琅、邱培瑚、邱培玕第四排左起:邱炳均(竹筠)妾新姨太、邱炳华(冰壶)妾珍姨太、邱炳华(冰壶)妾二姨太、邱炳均(竹筠)妻徐氏、八姑太许邱氏、邱炳耀(莘农)、邱炳圻(寅叔)、邱炳华(冰壶)、邱炳均(竹筠)、七姑太沈邱氏、邱炳圻(寅叔)妻李氏、邱炳耀(莘农)妻邢氏、邱炳华(冰壶)妾金姨太、邱炳均(竹筠)妾二姨太邱国盛先生写的合家欢说明长大成人。本来太公与庄氏太婆所生的四个儿子当中,就剩下厚涵公公一个了,这样一来,太公又多了四个儿子,总算不愁没有后代了。
   我重点讲最后一排的几位长辈,是邱家的第二代人,中间四位是我祖父(后排左七)、五公公(后排左八)、七公公(后排左九)和九公公(后排左六),我已经详细讲过。这两位是七姑太(后排左十)和八姑太(后排左五),
  七姑太嫁上海地产巨商沈家。八姑太嫁得比七姑太还好,是杭州许家。许家是当官的,八姑太的先生好赌,据说后来上了别人的当,一夜间把所有的家业都输光了。
   这个是五房的金姨太(后排右二),有人误以为她就是“林黛玉”陆金宝,其实是张冠李戴了,当时“林黛玉”早已离开邱家。这个金姨太最苦,一点钱也没有,是
  五公公娶来服侍太婆的,就住在高氏太婆的房间后面。以前不得宠的姨太太地位很低,比仆人好不了多少。
   五公公邱炳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就从侄子中承继。
  兄弟中就属七房子嗣最多,所以由七房继承。七房里的新姨太(后排左一)长得很漂亮,生了两个儿子,七公公很喜欢她,他生的邱培德(二排右一)就承继给了五公公。邱培德长得英俊,很像梅兰芳,当时我读书时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附近有个国际照相馆,门口放了一张大幅宣传照,路过的人见了都以为是年轻时的梅兰芳,其实是我的寄爹邱培德。我怎么会叫他寄爹呢?因为五公公很喜欢我父亲(邱仲夔),本来是要我父亲(六房)承继的,由于我父亲早逝,所以只能由七房承继(但我父亲叫五公公“寄爹”,也就是“亲伯”),但为了维持这层亲密关系,让我再认邱培德为“亲伯”,意思是要特别照顾我。后来邱培德出国了,我们也没联系了。
   这个是七房的七姨太(后排右一),她生了好几个儿子,在家里很有地位。她与黄金荣的太太是小姐妹,七公公能办新世界,这位姨太太也是一层关系,但并非主要的。七公公(邱炳均)黑白两道都通的,很有能耐。
   这个是五公公的珍姨太(后排左二),五公公本来很喜欢她,但后来被扫地出门了。为什么呢?因为五公公的死。当时先是这个姨太太得病,五公公为了照顾她,吃不下,睡不好,弄得很辛苦。后来她病愈了,五公公却病倒了,还病死了。这下子还了得?一向身强体健的儿子为了你而死,老太太心痛万分,把气都发在这个姨太太身上了,下令把她赶出家门。
   前面第二排坐地上的人都是我父亲一辈的,是邱家的第三代。
   最前面第一排的两位小孩是大姐邱国芬(右)和大哥邱国廉(左),邱家的第四代人邱国芬生于1915年,比我大10岁,她的女儿比我小
  1(岁;邱国廉比我大6岁,与桐叔(邱培德)、熊叔(邱培熊,二排右一)同年,他是我们六房长孙,也是整个东启昌的第一个曾孙。太婆和娘娘(祖母,后排右四)都特别宝贝,三个仆人轮流抱着,生怕出问题。他从小体质羸弱,不像我到处跑来跑去的。但是,他一直跟祖父生活在一起,知道很多我们家的事,几年前去世了,如果你早十年来,可以从他那里知道很多我们邱家的事情。这张照片就是他保存收藏的,但他那里的也是翻拍件,大概是以前从哪位长辈那里找来的,因为好多照片,包括尊主(祖宗画像)什么的,都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弄光了。
   …… 邱仙槎的长曾孙女邱国芬东邱启昌后人邱国瑞、国盛、国方夫妇、国廉、国常合影(左起)老太太的号召力,一家子的向心力,老五的面子,老七的场子,成就了这张合家欢。
   一张老照片,检阅了邱家四代人,定格了似水流年的时光,让我们目睹了全盛时期的惇仁堂东号几乎全部的成员。
   一图胜千言!多亏有它! 老树新枝:百年惇仁堂 “春寒漠漠拥重裘,灯火南浔夜泊舟。风势北来疑雨至,波光南望接天流……”500多年前,明代大才子文徵明划一叶轻舟,从苏州赶往湖州,顺着塘运河之水一路向西,路过南浔时天色已晚,便在此歇夜,写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夜泊南浔》。
  500年后的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南浔段(含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也随之荣膺世界文化遗产。
   在南浔古镇塘故道的南岸,原来耸立着两处邱家的大院,受地理位置之限,均坐南朝北,是典型的朝北墙门。一处位于下塘西街,叫惇仁堂西号,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后来毁于抗战,当地政府近年在这个区域兴建了一个公园——垂虹公园。一处位于下塘东街,叫惇仁堂东号,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尚存,是一座精雕细作、庭院深深的百年大院。说不定,当年大才子文徵明的泊船就停靠在邱家的河埠边! 惇仁堂,顾名思义,应该是“惇厚仁义传家久”的意思,“惇” 邱启昌东号老宅门口景色与“仁”大概是邱家老太爷的人生追求。
   一看邱家东号的地形就可以看出,邱宅门庭深邃,占地广阔。
  如果算上邱冰壶的笺园和邱寅叔的梦景园,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约80米,东近马家港、西靠皇御河、北濒古运河、南连莲溪河,总占地近万平方米,足足占了一条街坊的面积。相比之下,只有大门不够气派,仅有三开间的门面,比起三进、四进、五进的房屋,邱宅的一进、二进明显是缺了只“角”。(见附录2)缺的这只“角”就是南浔董家祠堂。董氏系南浔昔日的望族,既是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明末出了“一门四进士”,显赫一时。到了晚清时期,董家已经没落,当时有人劝邱仙槎出重金买下董家祠堂,让邱宅显得方方正正,大门也可以造得更加气派。但老太爷却认为:人家的祠堂岂可轻动?我们家虽然有钱,也不能以钱势压人,而且人家书香门第,与其为邻不是正好可以借点书香气?原来如此!不得不佩服老太爷的处世智慧。所以,邱宅就造成了如今的凹字形,董家祠堂与邱宅也一直和睦相处、互为邻居地相伴了近一个半世纪。
   与南浔其他豪宅不同的是,邱宅大门旁就是账房间,而且二进专门设了轿厅,这在南浔绝无仅有。整个宅子最重要的建筑——正邱宅二进漏窗雕刻旧影邱宅四进二楼现状厅已是第三进,主要用于接待重要宾客和红白喜事;第四、第五进才是居住功能的走马楼楼厅(现存部分)。从第三进起,中轴线之东还建有一列建筑,主要是书厅、花厅、八角佛堂等,各有通道相连。
   邱宅的东北侧有一方水塘,名字叫仓潭。围绕这个水塘,邱家建了水阁和河埠。据说,这个仓潭是当年董家用于放粮收租的地方,北侧有三板桥与运河活水相通,再外面就是邱家的私家码头,用于停靠“大伦、嘉明”等私家船舶。
   据邱氏后人回忆,由于老屋的门槛太高,小孩子要大人抱着才能跨过;由于屋子太多,还有小孩子走丢了,让保姆着急了半天;由于仓潭太好玩却危险指数高,小孩子去了那里,仆人都得戒严似的高度戒备…… 邱寅叔的孙辈大多出生在南浔,从小又生活在老宅,有着鲜活的儿时记忆。邱国廉、邱国瑞与邱国盛三位老先生,不但画了老宅的平面图,还有非常生动的回忆:【前尘往事】邱国瑞:我们家的房子先是门房,旁边是账房厅,账房先生在那里办公,楼上存放水枪等消防用品。进去是轿厅,放着一顶轿子,还有“回避”“肃静”的牌子,客人在此落轿,这里是我们小时候捉迷藏的地方。接下去是大厅、茶厅,这是接待客人的场所,是整个宅邸最重要的地方。再后面的三大厅、四大厅都有楼,是居住用的,高氏太婆就住在四大厅的楼下。整座房子一共
  五进,深得不得了,雕刻非常精美,用料和做工都十分考究,考究到什么程度呢?我堂弟邱国常从上海回南浔老宅时(20世纪30年代),要装个从上海带回来的无线电,于是专门请了南浔电灯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来装。无线电在三大厅里装,一切工作就绪,准备接地线时问题来了:因为整个三大厅里全是方砖和石板铺地,而且当时建造时都实现了“无缝对邱宅内精美的木雕和砖雕邱氏惇仁堂东号的中式和西式门楼南浔张石铭旧宅花厅内的董其昌《酒德颂》板屏原是邱家旧物邱宅墙砖上刻有“新民、合作、协大”等字样接”,竟找不到
  一处接地线的缝隙。后来好不容易在后面天井与
  四大厅接壤的地方找到一条适合的小缝,这地线才得以落地,不过由于跨越了一进房子,线被拉得很长。
   原来的仓潭比现在的要大,潭边有河埠。水阁建筑精巧,里面的布置也是考究得不得了,完全不是现在的模样(现在叫水阁的地方是1949年后盖的)。水阁上有楼,七房的定姑姑、紫姑姑他们曾住在楼上,这个水阁也是邱家人消暑娱乐的地方,楼下可以打麻将,一旁还可以钓鱼。
   高氏太婆喜欢种桑养蚕,所以在仓潭南面的空地上造了三间房子,空地上还有桑地和菜地,这三间房子是蚕房,里面都是养蚕的工具。我家还有三只轮船,一只叫大伦,是七公公的,另一只叫嘉明,是我祖父的,还有一艘是五公公的。我父亲和大伯志同道合,他们养的马是雪白雪白的,以前家里有很多外国养马的杂志。
   邱家的房子里还进行过不少表演。上海有个演独角戏的名家叫王无能,据说第一场表演就是在南浔,为高氏太婆祝寿,演出的地点在南浔邱宅的四大厅。我曾看到《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里面写的是新世界老板娘七十大寿(实应为老板之母,笔者注),新世界的老板指的应该是七公公。
   邱宅的南侧和东侧还有三幢西洋楼。南侧的是邱寅叔梦景园的洋楼,相当于是整个邱宅的第六进,三层五开间的欧式风格,拱形的门廊、红色的墙体,褐色的百叶窗,与南浔的红房子类似的式样。
  另外两幢洋楼的主人都是邱冰壶,一大一小,耸立在邱宅东南迤的笺园之中,是笺园最主要的建筑。
   说起邱冰壶的笺园(一作戋园),与邱厚涵的半亩园一样,也是
  一个神秘的园林,面积也不大,大约只有7亩(含抛球场)。南浔向有园林之镇的美誉,“四象八牛”当中不少富户都在南浔建有自家的私家园林,而能建两个以上园林的人家屈指可数,除了刘家、张家之外,就数邱家。因为资料缺乏,我们对邱家的这两个花园知之不详。据邱氏后人及亲属所绘的平面图及回忆可知,笺园不似传统的江南私家花园般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而是更接近于西方园林的风格。西洋楼、荷花池、抛球场、大草坪,再配以果园、汽船库、发电房……相较而言,更多了一份洋气与大气。
   笺园也是爱国之地。据史料记载:1905年7月29日,南浔各业借邱氏笺园集会,抵制美货。1911年,南浔商余体育会在此成立,
  20世纪50年代笺园抛球场旧址上建起的粮仓
  一群热血青年在此操练,立志保卫家乡……
  1949年,南浔解放,邱氏惇仁堂收归国有,一切又有了变化。
  一进大门进行了改造,二进、三进房屋被拆除,之后建起了新房,住进了七十二家房客;四进、五进被当作南浔航运管理站、南浔财税所的办公场所,再后来这里办起了砂轮机厂。唯一不变的只有运河边的那个大河埠,还是当年高大气派的模样。
   尽管早已没有了豪宅的气象,邱宅还时不时会有找到“宝贝”的新闻传出。据南浔文史专家徐顺泉先生回忆:早年工作人员在清理邱宅时,不仅发现了一些字画、美国原装的扑克牌、家具及烟榻等物件,还找到一件可以称得上是宝贝的好东西。那是一套明代董其昌所书魏晋诗人刘伶创作的《酒德颂》银杏板屏,原来一共8块,后来找到6块,如今悬挂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石铭旧宅花厅之上,已是张氏故居的镇馆之宝之一。
   邱家的抛球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先后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南浔粮仓总站和南浔镇中心幼儿园。
   南浔粮仓总站建于1955年,仿苏联式样,粮仓内部直径达12米,顶高17米,粮仓容积约1900立方米,每仓体可满装稻米约1000吨。这些粮仓体形硕大,风格与江南地区的粮仓迥异,内部构造独特,是典型的工业遗产。原有14座之多,现仅存2座,已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旁的南浔镇中心幼儿园是笔者的母校,20世纪70年代才搬迁至此。80年代中期,笔者在此就读时,这里已全然没有了当年抛球场的痕迹,倒是对北侧的巨型粮仓还存有依稀记忆,当时自然不会想到今日会与邱家有这么一段因缘。
  2017年4月,邱氏惇仁堂修缮工程(一期)正式进场施工,年底邱宅后两进建筑将以全新的面貌与世人见面。
   根据规划,邱宅的二进、三进也将在不久之后重建,东侧的幼儿园将被搬迁,并恢复旧时笺园的部分景观,逐步建设“笺园·艺术家聚落”,届时邱家的老宅将得以重生。
   衷心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 墓地寻踪:问迹邱坟上不少中国人都有浓重的“寻根”情结,所以近年来各类祭祖、修谱、宗亲活动在国内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其中祖坟往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祖坟在,根就在。所以在研究邱家之初,笔者就特别留意寻找邱家的祖坟。
   邱家的发家人邱仙槎去世后,并未马上落葬,而是迟至1897年才入土为安。据《邱仙槎墓表》记载,老太爷被安葬在归安县十三庄一个叫“宇字三圩”的地方。对于邱仙槎的墓地,南浔人几乎一无所知。邱氏后人说邱仙槎的墓地在乌镇,而乌镇旧时属于乌程县,如今怎么又变成归安县十三庄了呢?笔者向来醉心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喜欢寻古探幽、人文采风,前期已找到了不少名人墓葬,如今要写邱氏家族,这条线索又岂能放过?吴昌硕篆额的邱仙槎墓表拓片文献中说宇字三圩位于归安县十三庄境内,那么就得先查《归安县志》找到十三庄。找来《归安县志》一看才知,十三庄位于练市镇北,包括李家滨、打子桥、宙四圩等12个小村,其范围大概是今天练市镇的徐洪村一带。问题马上来了,十三庄里找不到宇字三圩,就连邻近的几个“庄”也找不到宇字三圩的影子。会不会是沧海桑田、岁月变迁,这个地方改了名称?一切都是大大的问号! 邱氏墓地所剩的残垣断壁
  2011年春节过后的一个周日,我独自一人赶赴练市“大海捞针”。
   既然归安县十三庄大概就是徐洪村一带,那么就不妨从这里开始。来到第一站,向当地老者打听“宇字三圩”这个地方,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我们这没这个地方,倒是南面有一个宙四圩的村与你问的地名相近。”临走时,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指着西北方向说:“这儿北面的安积木桥以前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墓葬,你可以去问问看。” 我兴奋的神经马上被调动起来,急忙掉转车头北上安积木桥。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顺利,一番询问下来得知,并没有南浔的大户在那里“安家”。这时,我又想起宙四圩这个地方,琢磨着宙四圩与宇字三圩文字上最为接近,是否会有宙三圩呢?既然来了,不妨去问问看。
   说起来,我的运气真是不错,到了第三站寻访就有重大进展!虽然还是没能问到宇字三圩,但当我提起附近有无南浔大户人家的墓地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给了我一个至关重要的回答:“沿着徐洪村进来的公路一直往东,过了大桥之后,有一个叫‘邱坟上’的地方,据说以前是南浔邱家的墓地。”我眼睛一亮,这个信息实在太重要了,道谢之后便迫不及待地东去。
   经过沿途询问,“邱坟上”终于出现了。据说,这个地方之所以叫邱坟上,就是因为这里原来是南浔大户邱氏家族的墓地,是一个老地名、小地名,而如今,它隶属于练市镇的达井村。
   “可惜你来得太晚了,邱家的墓地虽然‘文化大革命’时被‘革’光了,但两个墓冢基本还在,也就是前几年(约2005年),这里土地平整时才被拆除,现在那里只剩下几块乱石头,以前规模很大,现在什么都没了……”一位当地的老人对我侃侃而谈。
   据当地老人介绍,邱家的墓地占地约20多亩,三面环水,原来有河埠、甬道、圣旨牌坊、祠堂(章屋)、亭子、供桌、东西两个墓冢等建筑,墓冢近圆形,钢筋水泥结构,足有两三米高,气势恢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有邱家后人前来祭扫。“大跃进”及邱氏墓地的示意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墓地遭到严重破坏,砸的砸、拆的拆,墓冢被炸开后,棺木也被打开,男主人官服顶戴,女主人凤冠霞帔,面目如生。而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墓中“出土”的宝贝,如夜明珠、翡翠佛手、玉龙、金元宝则足有满满一大个凉帽之多……老人们提起这些,至今还津津乐道。据说,男主人身上覆盖着蚕丝制品,手中还拿着一个烟斗,这显然具有特殊含义。(附墓地平面图)令人遗憾的是,为邱家守护墓地的俞姓坟亲在年前那场罕见的大雪中意外去世,离我找到这个墓地恰巧整整一个月,否则还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更为详细的信息。看来老天爷注定是要留点神秘让我去继续追踪! 照理说,找到了邱家的墓地,我的寻访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可是心头一连串的疑问却仍旧没能解开。
   首先,“邱坟上”是否就是“宇字三圩”?根据当地人的描述,原邱氏墓地石牌坊对联遗迹邱氏墓碑残迹邱坟上可以基本确定为南浔邱家的墓地,但它到底是否就是宇字三圩还难以肯定,因为当地老人均表示没听过宇字三圩这个地名。
   其次,这个墓地的主人究竟是谁?我在邱坟上采访当地村民时,
  一位老大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西侧的主人是邱炳垣(厚涵),当年墓前曾有墓碑。”邱炳垣是邱仙槎次子,继承祖业经营“邱启昌”丝行,曾捐官至湖北特用道、恩赠资政大夫(正二品),1909年去世,其夫人1912年去世,他们夫妇落葬应该在民国初年。从邱坟上残留的钢筋水泥残垣来看,此墓是典型的民国风格,与他的去世时间相对吻合。
   第三,邱仙槎的墓地又在哪里?如上所述,如果邱坟上就是宇字三圩,那么,邱仙槎是否与其儿子合葬?如果宇字三圩并非邱坟上,那么邱仙槎的墓地又在哪里?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此后的一年时间内,笔者又多次赴邱坟上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2年的春天有了答案,那是最重要的物证——邱氏墓碑。
   新发现的墓碑位于墓地南侧约300米处的机埠上,尺寸非常大,长近2米,宽约0.6米。墓碑虽已被切割成三段,但字迹清晰可辨。
  石碑上篆刻着“南浔邱氏墓碑”“清封资政大夫先考仙槎公、清封夫人原妣庄太夫人、清封夫人继妣高太夫人、清封资政大夫先兄厚庵公、清封淑人先嫂陈淑人合葬之墓”“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孟冬吉日奉祀子炳圻、均、耀敬立”等字样。一同发现的还有原邱氏墓地石牌坊上的对联石柱(埋在另一个机埠底下)。
   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是一个合葬墓。根据以上文字可以判定,这里就是邱家老太爷邱仙槎夫妇及其次子邱厚涵夫妇的长眠之所,是典型的家族墓地,立碑的时间在1935年冬。
   其实,不只是邱仙槎和邱厚涵,就连邱仙槎早逝的一对儿女也被安葬在这里。2017年初,笔者翻阅《刘承幹日记》,又找到了邱氏祖坟的一些信息,正好可与考察的结果相互印证:
  1950年5月28日(十二日),傍晚,邱念萱(邱国廉,笔者注)表侄来谈,述:寅叔母舅意殊消极,外祖墓田地数十亩,去冬征粮,寅叔母舅大受窘辱,几被拘去,为生平未有云。
  1955年2月18日(廿九日)……寅叔母舅来言,外祖父仙槎公墓被人乘夜发掘,近来乡间每有此等事,可叹也。
  1959年正月初八,晴,至邱家贺年,见寅叔舅,述:外祖父母及两舅一姨墓均被毁,归而遇雨。
   实地寻访与文献查考相结合,六年的时间让我的追踪有了圆满的结局,心中全是满满的感恩。恰如南浔的外孙女、著名作家王安忆所言:“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那么我们应当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知识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是《浔根丛书·第四辑》之一,由陆剑编著,2017年12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南浔“八牛”之一邱家的家族史料专著,南浔邱氏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学家邱大洪为本书题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先生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既是南浔邱家的家族史又是创业史,从家族创业视角反映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南浔古往今来的风起云涌,是了解南浔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本书史料翔实、行文清通,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