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袖善舞邱竹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26
颗粒名称: 长袖善舞邱竹筠
分类号: F407.74
页数: 12
页码: 130—141
摘要: 邱家作为丝商巨贾,经商本来就是第一“职业”和看家本领,在邱家的众多子孙中,邱竹筠是商业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可是他的成功并非唾手可得、从天而降,而是经历了风雨,交够了“学费”。邱竹筠很早就离开南浔赴沪经商。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无风三尺浪。年纪轻轻的邱老七在经商之初遇到过不少麻烦,比较大的一次风浪是辛亥革命前夕的那场巨大股灾一橡胶风潮。
关键词: 邱竹筠 商业 橡胶

内容

邱炳均(1881—1941),字竹筠,一作卓英,以字行,邱仙槎第七子。
   邱家作为丝商巨贾,经商本来就是第一“职业”和看家本领,在邱家的众多子孙中,邱竹筠是商业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可是他的成功并非唾手可得、从天而降,而是经历了风雨,交够了“学费”。
   邱竹筠很早就离开南浔赴沪经商。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无风
  三尺浪。年纪轻轻的邱老七在经商之初遇到过不少麻烦,比较大的
  一次风浪是辛亥革命前夕的那场巨大股灾——橡胶风潮。
  100年前的那个盛夏,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中国上海股市崩盘。春天的时候,这座城市仿佛服下了大补春药,充满了亢奋。这剂春药,就是橡胶股票。
  20世纪早期,橡胶作为工业原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当时的新兴产业:汽车工业领域。各个工业国家的橡胶进口量大增。但是由于受到生长周期、气候以及土壤等原因的制约,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导致伦敦市场上的橡胶价格迅速上涨。
  1908年为2先令每磅,1909年猛涨到10先令磅,1910年4月达到了每磅12先令5便士的高价。伦敦橡胶股票随之水涨船高。
   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邱仙槎七子邱炳均(竹筠)老地图显示邱竹筠在南浔也有房产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由于上海是远东的金融中心,于是将总部设在上海,其中有很多是皮包公司。上海的橡胶公司纷纷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大肆招徕资金。
   一家名为兰格志(Langkate)的橡胶公司,在上海的股市画出了一道雄起的陡峭阳线,高耸入云,全球瞩目,引领大盘齐齐飙升。
  兰格志股票面值仅100两,却迅速被拉抬过了1000两大关:仅仅一个月间,又迅速翻了一番。
   有的华人和外国人,唯恐失去大好的发财机会,纷纷抢购橡胶股票。上海有钱人竞相购买,一些公馆太太小姐换首饰、卖钻戒,转买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钱,还要四面八方托人,才能买到股票。
  抢购狂潮让很多人一夜暴富,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投机欲望,以至于股票的实际价格超过票面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
   据上海商务总会估计,在橡胶股灾爆发之前,华人大约买了
  80%,在上海的外国人抢购了20%。很多华人不满足于在上海抢购,还调集资金到伦敦。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在伦敦投入的资金约1400万两。这已经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4500万两白银的资金总额已经接近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结果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1910年6月,世界橡胶的最大消费国美国由于橡胶价格过高而对橡胶实行限制消费的政策,7月开始,伦敦股市暴跌,上海橡胶股票随之狂跌。中国钱庄损失惨重,损失超过千万两之巨,其中元正、兆康、谦余三大钱庄合计欠银700余万两,先后倒闭,随之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风暴随着到来。
   邱竹筠正是元正钱庄的东家之一,当时这个钱庄的股东有三人,陈逸卿占六股,邱问庵(“邱奕茂”后人邱培英)、邱竹筠各占2股,累计欠银200万两。也就是说在这次风潮中,邱竹筠一下子就损失了40万两白银之巨(我们知道,邱氏分家后,邱竹筠等每人分到遗产50多万两)。
   受这次风潮影响的南浔富户还有不少,损失最大的是刘家三房的刘梯青,他的德源钱庄也在随后倒闭,亏银超过100万两白银。
  40万两白银“学费”可谓天价,幸亏邱家家境殷实,邱竹筠还是挺了过来。有了这次的教训,他开始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和新兴行业。最著名的、又收益丰厚的要数湖州的陇山弗石矿和杭州太子湾的石英矿。
   关于这两个矿的资料非常稀缺,而且矿场早已无处可觅踪迹,笔者花了很大力气,终于在《重修浙江通志》和《两广地质调查所年报》上找到了陇山弗石矿的详细资料,前者明确指明矿主就是邱炳均(竹筠),后者则有十分详尽的文字介绍,让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个矿的基本情况,这里择要录之:陇山弗石矿现由兴业弗石矿公司从事开采,该公司于民国五年八月成立,有矿区面积五十八亩一分五厘,全在小陇山。现在山上遗弃之旧矿坑甚多,该矿坑深浅不一,或掘在红土层中,或掘在矿脉中。小陇山顶有两旧坑满积雨水,于将来开采工程中,妨碍实多,该公司现正设法引去积水。公司现在之三矿井,乃去年八月间重新开凿者也。
  1.矿场设备。公司对矿场上之设备尚属稍具规模,矿井下均用电灯。矿井所用支柱均为杉木,直径二十公分左右,长自一点七一公尺至二公尺。每左右两支柱之上下均有横木相连。在第二井中每横木中间且有四支柱,隔成三空间,预备将来由中间运矿石。两边为通风及行人用,横木之长自一点七四公尺至三点四公尺,每前后两支柱相离约四八公分采矿用器物甚为简单,为一端尖一端扁平之斧,长约一公尺之钢条鑽,长方形头之锤,及鸭嘴状铲。
  现在出铲不甚多,均用筐挑出井外,第二井中因其东南高处有满储雨水之旧矿坑,西北邻近王家潭,曾出水少许,现均用桶挑出井外。
   该公司办事处前临小河,于河边设有小引擎及唧筒各湖州陇山弗石矿的办公场所湖州陇山弗石矿选料场
  一,吸取河水、引至木架上冲洗已选出之矿石因引擎及唧筒太小,收效不大洗矿场后为选矿场,无甚设备,只雇人分矿与石而已。
  2.采掘及选矿现在该公司只有矿井三;第一矿井及第三矿井均凿在红土层内,第二矿井开在流纹岩中,沿矿脉之走向前进。第一、第三两井,因矿块分布不匀,只有任人工任意采掘。第二井因有矿脉可循,且有人指导,故较有规则。唯指导者不明矿床成因,殊非适宜也该等矿井之倾斜度为二十度至八十度,高宽同前节述之支柱及横木,第一井深达三十四公尺,第二井深十九公尺,第三井深十四公尺。工人在井中就将矿块击破,略加选择,将矿石及脉石或红土分别挑出井外,再以手车将矿石运至选矿场,击碎而选之,选后运至洗矿场加以洗涤,是为净矿。
  净矿平均直径约十公分,至红土及脉石等则均置井口外,第一井口西之两小山头,全为是项红土堆积而成。
  3.产额及销路。现在三井每月可出净矿一百吨至
  一百五十吨,有时可至二百吨。第一、第三井因矿块分布不均匀,每月产额至无定。第二井比较为有规则,现又遇更富矿脉,则产额必可增加也销路只限于上海,公司亦只就陇山本地售出,计每吨净矿售大洋十二元左右。由陇山至上海水运费每吨净矿大洋二元,归买矿人支出闻矿至上海后,均转销至法国云
  4.营业及劳资。公司自去年八月起至现在于第一、第三两井已费一万二千余元,第二井已费三千元,现在每月一切开支合计约需三千余元。而每月售矿所得只得
  一千八百元左右,此等数目均为公司所言,恐不可靠也。
   三井矿工合计百余,计每名每天工资大洋六角,伙食由公司供给,工作日夜两班,每班每日或每夜工作十小时
  5.矿量估计。矿场成因既异,则矿量之估计方法亦随之而不同,兹分为矿脉及矿块两种估计如下:矿脉…… 矿块…… 两项储量合计得一百零一万公吨,惟全陇山区内之储量,当不止此数。兹比较陇山全区及该公司矿区之大小,弗石矿脉在矿区外露出之情形,以及矿区外含弗石块红土层之分布状况,则陇山全区之弗石总储量至少有
  二百五十万公吨。
   【前尘往事】邱国骅(邱仙槎曾孙、邱竹筠之孙、邱培琳之子,85岁):父亲(邱培琳)在打理祖业——湖州北门外的汤家潭陇山弗石矿时,总不会忘了打猎,看到他在整理猎枪子弹,就知道他即将去湖州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去邻近的长兴打野猪时,必须装弹,看他一门心思地操作,把针线用的顶针桩子模样的铅弹装入猎枪弹中(内有三个螺旋形刀片)。据说猎物中弹后,中弹的入口很小,但子弹在猎物体内高速旋转切割,从而形成一个很大的伤口,军事上称之为“达姆达姆弹”。再凶悍的野猪,也是一弹毙命,就是打老虎、狮子,也可以用这种弹药。但是我从未看到他打到过野猪,打到野鸭却是常有的事,吃着他打到的野鸭,有时候还能咬到铁子。当地的猎户打野鸭,买不起猎枪和正规的猎枪弹,都是使用土枪,自制黑火药。自制铁子更是一绝,把烧红的铁水浇在
  一个转动的南瓜上(瓜皮上有蜡质层)成为无数细小的滚珠,掉入下面的水缸中,使用时从枪的前面倒入火药和铁邱竹筠之孙邱国骅湖州陇山弗石矿的矿洞子,把成本降到最低。我们小时候也去过湖州的矿场,从湖州有水路直通陇山下的汤家潭,那里筑有一幢6室的小洋房矿业是名副其实的“实体经济”,矿业的开发给邱竹筠带来了滚滚财源。接下来他又掉转船头,投资物券期货交易。
   民国初年,物券投资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各类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邱家自然不会错失商机。邱竹筠曾参与投资了上海的很多交易所,其实就是参股的经纪人,其中由他占主导地位的,是一家名叫“东方物券交易所”的机构。
   这个交易所的地址就在邱家办的新世界游艺场自由厅的楼上,与众不同的是,它是与洋人合办的,所以是呈准意大利总领事馆注册后才发给营业执照。董事长叫Mr.F.P.Musso,副董事长是邱竹筠,执行董事是石运乾和Mr.P.G.Galoina,邱莘农等人担任监察,股额
  一共150万元,共有90个经纪人,1921年10月10日正式开幕,11月1日正式营业。
   东方物券交易所几乎所有股东清一色都是中国人,只有董事长东方物券交易所刊登的大幅广告杭州余杭塘栖大纶丝厂旧址和执行董事两人是外国人,这很有可能是出于“运作需要”,幕后真正的操盘手恐怕正是副董事长,这也许正是邱竹筠的高明之处。
  背后的用意无须赘言,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你懂的!” 东方物券交易所的具体运营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就连邱家后人也说不清楚。
  他们口中时常被提及的一个与邱家有关的企业是杭州的大纶丝厂。丝业是邱家掘得的第一桶金,投资丝厂理所应当。这个丝厂位于余杭塘栖镇,其实是南浔富户联合投资的项目,而邱家出资方主要是老六邱寅叔和老七邱竹筠。
   大纶丝厂原是南浔庞莱臣的产业。1922年,庞莱臣由于醉心于书画鉴赏,无心经营实业,故以十万两白银之价将大纶丝厂的产权卖给了邱家和叶琢堂(南浔其他几户大户也是股东)。邱、叶买进大纶之后,恰逢日本遭受横滨大地震,日本的蚕丝生产上海新世界游艺场旧影遭受灭顶之灾,于是,邱、叶看准形势,着手扩建了新的缫丝车间,当年就获利不少。该厂原料专收太湖地区蚕丝纤度细匀的莲心种三眠蚕茧,并以“金、银、红、蓝”四种颜色的商标来区别厂丝的等级,缫9/11条份的“金银鹤”牌细丝,畅销欧美,获利甚厚。该厂所产“仙鹤牌”细丝还在民国18年(1929)“西湖博览会”上获优等奖,所以一度效益还算不错。抗日战争时,工厂被日本侵略者占为军营,所有机械设备被日本军队掠劫一空。如今,其厂房遗址仍存,已被列为工业遗产保护对象。
   【前尘往事】邱国骅:我所知道的祖父的产业只是部分,除了众所周知的“新世界游艺场”之外,塘栖有“大纶丝厂”,湖州陇山有弗石矿,杭州太子湾有石英矿……记得有一个老账房先生曾对我说过:“你祖父的理财能力特别强,如果他再晚去世十年,那么‘四象’的位置将会倒过来!”正如您在“新世界”一文所述,他在社会上很吃得开,也很会想办法例如每年的蚕茧上市时,农民只要银元,所以必须从上海运送数十万枚银元到湖州南浔,途中必须经过太湖这个土匪云集之地。为了确保银元安全送达,专门请军队用汽艇队武装押运,每艘汽艇的船头和船尾都架上了机枪。我父亲(邱培琳)在多年后回忆此情景时说:他每逢登上汽艇时总有些担忧——怕汽艇在银元的重压下会使船底壳脱落! 毋庸置疑,邱竹筠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据说他全盛时曾有资产
  三四百万。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交游广阔这些光鲜的词语只能让我们知道一个生意场上的邱老板,而邱氏后人的回忆则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他的家庭生活:【前尘往事】邱国骅:我的祖母,我们称呼为“好亲婆”,抽大烟,瘦骨如柴,烧香拜佛她生有五子二女,住在二楼东厢房,手握大量珠宝等财物,因此珠宝商、古董商在祖父去世后,几乎踏破了门槛。她的贴身女佣有一次给她晒被子时,一颗硕大的金刚钻戒从被中飞出,幸好被人发现,否则她本人恐怕还一无所知呢!家中各房均传说:此位女佣不知吞没了多少财宝!最为不幸的是祖母本人在自家人面前,总是哭穷,不欢迎家中人去她屋中,但是外来的骗子云集,花言巧语,想着法儿去骗她的钱。汪伪政府倒台前,人们都知道“储备券”即将成为废纸,千方百计想法将手中的储备券换成“硬通货”或者各种商品。但祖母身边无人指点她,且由于多年的哭穷,不认为她尚拥有大量珍宝,从而使这一些“中间商”得逞,逆世道而为之,将“硬通货”换成了“废纸”。“文化大革命”时,里弄干部来抄家,打开祖母的红木大厨,里面塞满了如同方凳一般大小的成捆的“储备券”和“金圆券”,令这些里弄干部大惊失色,咋舌不已! 祖父为人宽厚,在“修身”“齐家”这两方面,应该说是做得很不错的。他的朋友很多,黑道、白道、军、政、商都有,乃至上海市长和许多政商名人都是他的座上宾。在我的记忆中,从未看到过族人之间及下人之间有什么争吵打闹的事情,主仆之间还比较融洽。在长吉里老宅厨房旁边有一间下人的休息室和一间男仆的卧室,里面放了四五张双层床,我很喜欢在晚上钻到这两间屋中去,听他们讲天南地北的事,祖父对待仆人也比较优厚。厨房中除了中菜大厨,还有一位专门负责做西菜和西点的厨师。
  我父亲从他那儿学了一手西菜、西点活,我也因此耳濡目染,再加上一点遗传基因,在后来的年月中成为亲友中公认的“厨房高手”。在三年困难时期,我用破砂锅代替烘箱,铝饭盒当作蛋糕模具,烘烤出像模像样的开花蛋糕,令亲友和邻居们佩服不已。
  1941年,身患肾病的邱竹筠在上海病逝。直到他去世之前,还在为自己事业的恢复生产和经营奔劳。

知识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是《浔根丛书·第四辑》之一,由陆剑编著,2017年12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南浔“八牛”之一邱家的家族史料专著,南浔邱氏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学家邱大洪为本书题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先生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既是南浔邱家的家族史又是创业史,从家族创业视角反映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南浔古往今来的风起云涌,是了解南浔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本书史料翔实、行文清通,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