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萧瑟邱厚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14
颗粒名称: 秋意萧瑟邱厚涵
分类号: K82
页数: 11
页码: 41—52
摘要: 邱炳垣(1857一1909),字厚涵(又作厚安、厚盦),以字行,附贡生,清资政大夫,湖北特用道,邱仙槎次子,邱家西号的代表人物。由于邱仙槎的长兄没有子嗣,所以他五六岁时就承继给伯父邱笠亭,算是邱家的长房长孙。
关键词: 邱氏 家族史 邱厚涵

内容

邱炳垣(1857—1909),字厚涵(又作厚安、厚盦),以字行,附贡生,清资政大夫,湖北特用道,邱仙槎次子,邱家西号的代表人物。由于邱仙槎的长兄没有子嗣,所以他五六岁时就承继给伯父邱笠亭,算是邱家的长房长孙。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代,一直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历来不高。《汉书·食货志上》云:“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所以南浔的富商们致富后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以期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邱大少爷早年在举业上很用心,
  20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取得了贡生的资格,后来还想更进一步考举人,却屡试未第。要考举人就要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每隔三年一次,一般邱仙槎次子邱炳垣(厚涵)画像(杨奕绘)关于邱炳垣(厚涵)捐官的奏折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而且一共要考三场(四书五经、策问、诗赋),每场三天,比现在的高考还要辛苦。光绪戊子年(1888),经历了三次“乡试”落榜的邱厚涵再次赶往杭州参加考试。
   与他一同赴杭的好友蒋锡礽,曾在诗作中提到这次考试的经历:当时他们经过抽签被分在同一试场且左右相邻,蒋的文章先写完,次日早上就准备离开,而邱带去的食物果蔬已吃完(考试时食宿均在考场且需自备食物),所以向蒋索要,蒋即以剩下的火肉等赠之;蒋离场时正好缺少零钱,邱乃倾囊以赠……这次考试邱厚涵仍未如愿,已过而立之年又家事累身的邱大少渐渐放弃了科举的道路。
   好在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家里有钱,想要入仕完全可以通过老地图上的邱氏惇仁堂西号位于南浔下塘西街的邱氏惇仁堂西号老宅遗址捐纳实现,尤其到了晚清时期,买官捐官更加盛行,俨然已是官场的保留项目。据档案资料显示,邱厚涵曾多次捐官:先是出资赈捐山东灾荒和广东水灾,之后又赈捐了湖北水灾,先后捐得贡生、中书科中书、三品衔候选运同、湖北特用道、资政大夫等官衔;仅光绪二十三年(1897)捐赈湖北水灾就捐银一万两千五百两,并且通过晚清重臣张之洞奏报朝廷,恐怕邱大少爷在这方面使了不少银子。
   之所以通过张之洞奏报,是因为张之洞与南浔商人有过合作。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清政府令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办纱厂,招商人入股合办。当时初定资本50万两白银,因政府财政拮据,故以厂屋为本,另招商股25万两。当时南浔刘家的刘锦藻与刘雨兄弟,以及邱厚涵就是该厂的大股东。武昌纱厂名为官商合办,但实际上主要由商人投资,后续投资和日常开支也非常大,后来实际投入的数字超过了30万两。据《刘锦藻年谱》记载:该厂投产后,生产经营逐渐进入正轨,张之洞见纱厂开始盈利又欲收归“官办”,此举遭 “江村吟社”匾额到了包括邱厚涵在内多数股东的极力反对,邱大少爷为此也多次远赴湖北处理商务。不过“胳膊扭不过大腿”,邱家最终不得不以退股折损告终。
   长子总要承担更多的家族责任,邱厚涵也不例外。早在19世纪70年代,他已开始帮助父亲打理家族事务。1889年邱仙槎去世,当时几个弟弟都还年幼(老五邱炳华也不过14岁,最小的老九邱炳耀才3岁),所以邱厚涵独力主持家族事务十余年,这一期间,邱厚涵的家当得如何?详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现有已经掌握的蛛丝马迹来看,恐怕不太尽如人意(比如武昌纱厂事)。据邱氏后人回忆,因邱厚涵经营不善、大肆挥霍,已然长大成人的几个弟弟眼见着自家的财产不断缩水,纷纷要求分家析产。
   【前尘往事】邱国盛:听长辈说,邱仙槎去世后账面遗产有三百万,应分五份,每份应分六十多万,但事实上邱炳垣(厚涵)减去他用掉的,能分到的仅一半,考虑到他是庄太夫人所生四子当中独存之子,加上其次子邱仲虎又承继给邱仙槎少年过世之四子邱炳墀,所以多分一份。
  仲虎尚未成家,实质上是给了炳垣。邱炳华(冰壶)用掉的比应分的还多,一分钱也没分到。所以名义上分六份,总计三百多万(每份五十多万);而实际上分家时,只有
  二百多万(还留了一份公堂,即公共财产)。分家后,邱炳垣实得七十多万,邱炳圻(寅叔)、炳均(竹筠)、炳耀(莘农)各得五十多万,炳华一分也分不到,他们的母亲高氏就让炳圻三个兄弟各划出一部分钱(共约二十万)给炳华,这就是邱炳华后来在南浔造笺园,过闲适生活的经济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邱厚涵还是位诗情横溢的诗人。光绪年间,邱厚涵与总角之交、颖园主人陈诗一起发起成立了“江村吟社”,参加诗社的有海宁管鸿词,湖州邱含章,嘉定许赓戌,石门沈焜,里人蒋锡纶、蒋锡礽、徐麟年、屠维屏、蒋文勋等一批文人。又与刘锦藻、陆长春、朱镜湖、庄达甫等人结“蝴蝶会”。他们定期在陈家的颖园、朱家的述园和邱家的半亩园举行雅集和诗会,喝酒品茗,赋诗咏词,以文会友,好不风雅。
   据《南浔镇志》记载,邱厚涵还著有诗集《挹翠楼吟草》,与一代才女陈小翠的诗集《翠吟楼诗草》名字很接近。可惜由于岁月激荡,笔者找遍了国内的各大图书馆也没有找到这本书,还好乡贤儒商周梦坡当年煞费苦心编印的《浔溪诗征》当中选录了12首邱厚涵的诗作,让我们时隔百年之后,还能领略邱大少爷的才情。这里不妨分门别类,做一赏析:偶成感怀麾下貔貅训练深,外夷内寇两相侵。虽无羽扇纶巾度,应有围棋赌墅心。誓死睢阳原不愧,尽忠武穆直同钦。津门沦陷杨村挫,聂帅身亡列宿沈。五百年来名世生,先机预伏费推评。荆襄武汉严门户,常镇苏松重阃城。半壁支持依大帅,一江扼守拥雄兵。刘公韬略张公智,坐镇雍容息变争。九重参赞属王公,宗社安危尺简中。料敌谁明机顺逆,论材皆出浙西东。生前显戮埋忠节,死后幽芳著直风。家世休谭留月旦,伤心吴越士民同。群夷犯阙动干戈,奔走仓皇险隘过。北望幽燕残壁垒,西巡秦晋壮山河。可怜侍寝欢颜少,更叹行营警报多。何日故宫重置酒,回銮争进大风歌。
   这首诗描写了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并历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反映出作者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忧虑,感叹无人能力挽狂澜,并期盼能赶走侵略者,“两宫”早日回銮,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
   海棠闲阶秋冷覆云黄,细苔深衬海棠红。红到豆棚知有色,艳添菜圃讶无香。还虞旧日芳容改,只恐西风刖恨长。若使夜深娇欲睡,莫嫌银烛照罗裳。
   鸡冠昂然独立欲长鸣,纵是无声若有声。白玉阶深秋色艳,绿纱窗启众香盈。一丛芳翠当风断,数朵猩红向日争。起舞中庭频顾影,应添别绪东离情。
   凤仙杜鹃归去杳无踪,金凤唬来曲院中。麂眼篱边时耀日,虾须帘外欲翔风。欧阳得句延秋色,舆可工吟到绮丛。簪上玉钗疑鹤顶,仙姿映出舞衣红。
   鲞鹤食罢干鱼骨节通,装成老鹤更玲珑。冲开净水衣偏缟,点却朱砂顶亦红。悟到前身愁鲍肆,舞来健翮带腥风。飞潜变幻虽云巧,毕竟全凭造化工蟹蝶如戟肥螯早拥霜,装成蛱蝶悟蒙庄。乍辞水国来香国,恍觅花乡作醉乡。入梦依依寻稻紫,挑灯栩栩恋橙黄。壁间笑指神真似,惹得儿童喜欲狂。
   邱厚涵的诗文采菱曲采菱复采菱,菱角剥未尽。玉指正纤纤,悮触心何忍。
  采菱复采菱,菱池净如镜。红袖与罗裳,两两还相映。采菱复采菱,低头默不语o日莫打桨归,青角满筐筥。采菱复采菱,女伴更相送。唱彻采菱歌,惊破鸳鸯梦。
   这组诗描写的都是景物,海棠、鸡冠、凤仙都是鲜花,鲞鹤、蟹蝶、菱角也都是江南水乡常见之物。作者在南浔老宅之旁专门建有私家花园——半亩园,乃邱厚涵静养怡情之所,园中亭台楼阁,种植的白牡丹尤负盛名。可以想见,这些都是半亩园中的景色,恬淡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乡土生活的热爱。而《采菱曲》描绘了江南采菱的热闹场面,并且虚实相映,颇有诗经意味和水乡特色。
   秋葵一丛秋色艳朝阳,相对从教引兴长。叶展临风舒鸭绿,心倾向日簇鹅黄。美人也喜簪云髻,名士何妨学道妆。为爱葵花能避俗,不随桃李断芬芳。
   秋蝶蛱蝶一生狂,西风惹恨长。悮迷枫叶艳,犹恋菊花香。
  游子飘零感,美人迟暮伤。最怜天气冷,图画认滕王。
   秋蝉暑气曾催尽,寒螀尚尔鸣。风高怜薄鬓,露冷欲吞声。
  齐女不胜怨,宾王无限情。亦能识时变,吟罢楚天清。
   秋蚊凉已延罗帐,昏虫尚不休。噆肤人更瘦,巢睫螟容留声恨苍蝇乱,时将丹鸟羞。露筋祠畔过,旧恨不胜愁。
   这个系列皆以“秋”为主题,处处透露出作者无奈、愁苦的负面情绪,其潜台词无外乎两种:一者,自己虽身处豪门,却向往东篱之情,因为现实并不如意或不为人所理解;再者,可能是表达自己一种不愿迎合生活流俗的意向,抑或是事业上受到了挫折却又无可奈何。说起来,邱厚涵非常不幸,因为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到了他的晚年都进入了问题集中爆发期。
  清宣统元年(1909)农历八月,在长期的焦虑、苦闷当中,邱厚涵在南浔病逝,享年53岁。他的好友蒋锡礽为其作了一首挽诗,从诗中可以看出邱厚涵平日里待人处事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他的仗义仁厚为世人所称道。诗云:忆昔与君联雁行,盟坚车笠形迹忘。自此江村结诗社,群贤毕至争低昂。卢前王后各评论,君诗特出一军张。迨余亥岁遭滥焰,飘零旧业俱全亡。君悯其穷更慰藉,授吾质库俾勾当。余云素不谙会计,僅持大体小不详。君知鲰生才可取,使之坐镇于其旁。朅来一十有八载,幸无贻误息较强。回思戊岁同赴杭,相从文战观国光。幸联号舍得欢叙,论文樽酒互筹商。君文迟成诗未作,余乃赠君诗一章。余时鼓箧预先出,君告余兮须乞粮。余更赠君肴核等,君乃报余倾钱囊。回首恍如前日事,一朝邻笛悲山阳。呜呼,君之仁厚众所佩,与人无忤交且长。方期大寿可渐致,如邱厚涵夫妇去世后邱家在上海《申报》上刊登的讣告何遽作修文郎。我作此诗增枨触,感时抚事尤凄怆。
   都说文人以诗言志、文如其人,邱大少爷的“两栖文心”和抑郁、无奈的心境溢于纸面。一方面虽有雄心却缺乏经世致用之能,另一方面又被家事所累,全然没有了富二代的幸福与洒脱,尤其是“秋”系列的组诗正巧合适用作他和“西启昌”的判词,正道是“秋意萧瑟不胜愁”。

知识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是《浔根丛书·第四辑》之一,由陆剑编著,2017年12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南浔“八牛”之一邱家的家族史料专著,南浔邱氏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学家邱大洪为本书题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先生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既是南浔邱家的家族史又是创业史,从家族创业视角反映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南浔古往今来的风起云涌,是了解南浔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本书史料翔实、行文清通,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