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牛”之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12
颗粒名称: “象牛”之争
分类号: F014.41
页数: 9
页码: 32—40
摘要: 患背疽,最重要的就是忌口,特别是在饮食上忌饮酒和食海鲜之类的荤腥、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还要保持心情的愉悦。这种病往往容易复发,且越是天气炎热越是容易发作和蔓延。1889年的夏天非常炎热,老太爷患病后郎中千叮万嘱要其注意饮食,可是老太爷认为自己身体一向康健,所以稍有好转就吃了易发的食物,病情一下子又严重起来,加上后来一系列并发症,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中医们都束手无策,不久就去世了。
关键词: 邱氏 家族史 财产

内容

1889年夏天,刚过完60大寿的邱仙槎突然病逝。老太爷一向身康体健,到底是生了什么病以致一病不起?据邱氏后人回忆,老太爷是死于“搭背”,也就是所谓的“背疽”。
   疽(jū):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有头疽生于背部者,就是背疽,即西医外科感染之痈。在现代医学看来,是背部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化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如今治疗起来并不困难,用抗菌素和动手术排出脓液,即可望痊愈。但在以前,却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得了之后往往致命,秦末的范增、三国刘表、唐朝孟浩然、南宋宗泽等名人就死于这个绝症。邱仙槎的同乡好友兼亲家金竹庭之夫人冯氏,也是因为患了背疽而在同一年去世。
   患背疽,最重要的就是忌口,特别是在饮食上忌饮酒和食海鲜之类的荤腥、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还要保持心情的愉悦。这种病往往容易复发,且越是天气炎热越是容易发作和蔓延。1889年的夏天非常炎热,老太爷患病后郎中千叮万嘱要其注意饮食,可是老太爷认为自己身体一向康健,所以稍有好转就吃了易发的食物,病情
  一下子又严重起来,加上后来一系列并发症,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中医们都束手无策,不久就去世了。
   谁知,消息一经传出,马上成为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聚焦点并不在邱家老太爷去世这条消息本身,而是他去世后关于他遗产的臆测流言和各种八卦消息,因为其财产之巨,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那么老太爷究竟有多少财产?自从太平天国失败,退出南浔,迄至同治末年,南浔有四大富户,也就是早期(同治年间)的“四象”。当时南浔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顾六公公朱九伯,仙槎二叔伢三哥。”用来形容这四户最有钱的人家。顾六公公指的就是顾福昌,因他排行第六;朱九伯指朱兆传,他是家中的老九;仙槎二叔是邱仙槎,他是家中次子;伢三哥指刘镛,因他是刘三东家。“顾”“朱”“邱”“刘”是南浔早期的“四象”,这样的排序当然也是有讲究的,一方面“公公”“伯伯”“叔叔”和“哥哥”从年纪上是有长幼之分的,顾福昌比刘镛年长将近三十岁,基本就是一代人的年龄差;另一方面,自然是以财产的多寡而定。据南浔老人回忆,早期的“四象”财产多则七八十万两白银,少则四五十万两白银(同治年间),邱家在南浔四大富户中排名第三。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斗转星移,此消彼长,各家各户各有盈亏,到了光绪年间,顾氏、朱氏败落,刘氏跃居为首富,张颂贤、庞芸皋又
  一跃而起,取代了“朱”“顾”两家,形成了“刘”“张”“庞”“邢”“邱” 南浔邱氏惇仁堂东号老宅“唯适之安”门楼
  五大家的局面。随着财富的累积,入选的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超过了百万(光绪年间)。
   刘大钧的《吴兴农村经济》记载:例如家产在百万以上者,据闻计有五家,曰刘氏,曰张氏,曰庞氏,曰邢氏,曰邱氏;然则可称为“象”者,其数实五而非四矣。又如“象”之中,或谓邱氏仅
  100万、庞氏160万,邢氏400万,而张氏则1200万,刘氏则2000万,其相去甚远,故有以刘张二氏别名之为“狮”者。
   照此说法,邱家和邢家应属于豪富——“象”的级别。但有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顾家发迹最早,虽然家业中落,社会声望和影响却远远超过邢家和邱家,主张顾家仍列入“四象”,排名第
  四。何况,清末民国初时南浔有一民间谚语:“刘家的银子,张家的儿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可见当时的南浔“四象”应为“刘”“张”“庞”“顾”四大家族。
   【前尘往事】邱国盛(邱仙槎曾孙):邱仙槎在世时至少有300万两白银的财产(约占晚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4%,笔者注)。300万两这个数字是通过反推法测算出来的,因为当时财产分成6份,每份50多万。他为人低调节约,藏富不露富,所以南浔人并不知道他有多少财产,只知道他在南浔开“邱启昌”丝行,在上海拥有的产业根本不为人知。直到他死后邱炳华奢侈浪费,大肆挥霍败家,大家才知道邱府财富巨大。以至于当时有“死掉一个邱仙槎,吓坏一个南浔镇”的说法。
   至于“八牛”究竟指哪几家,历来亦说法不同。《吴兴农村经济》中列“梅、金、谢、张、蒋、顾、李、桂”八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年的调查资料中列“邱启昌、梅恒裕、邢正茂、邵森大、朱宏茂、周申昌、张源泰、金嘉记”八家。南浔文史老人林黎元先生生前所撰《南浔史略》(油印本),去“朱”列“陈”,因为清光绪时朱宏茂丝行已倒闭,后来朱氏连述园快阁也卖给了梅家,而陈裕
  19世纪中晚期上海英租界地图,根据晚清旅沪文人葛元煦的《沪游杂记》记载,邱启昌字号在仁茂栈;邱奕茂字号在清远街;邱茂泰字号在顺号栈内邱仙槎画像(杨奕绘)昌在上海旗开得胜,资财雄厚。2001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最大丝商群体——湖州南浔的“四象八牛”》中,又去“邵”(邵森大家族)列“蒋”(蒋汝藻家族)。
   至此,现在比较官方且公认的“八牛”是邢、邱、梅、金、陈、张、周、蒋八大家族。
  看来,邱仙槎家族是游走于“象”“牛”之间的巨户,加上邱氏同族兄弟众多的“黄金狗”,邱家真可谓众星拱月、群星璀璨。
   邱仙槎通过蚕丝贸易发家致富后,很快就转营他业。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由于生丝贸易风险太大。今日一本万利,明日就可能倾家荡产,好比吃人之老虎,所以业界素有“白老虎可怕”之说(因生丝是白色的),许多丝业大佬都告诫后人“莫再经营蚕丝”。所以后来许多南浔富商纷纷转行。比如张家、刘家、周家转营盐业,顾家做航运和娱乐业,邢家主要做房地产和典当…… 邱老太爷也不例外,邱仙槎主要投资了两大领域:一是房地产业。上海原英商电车公司停车场的地皮、上海大统路同寿里、外滩的仁茂丝栈等,原来都是邱家的产业。后来邱家分家时,七房和九房分到的主要是上海的房地产。其次是旧式金融业,包括典当和钱庄,据统计邱家投资的典当有17家之多,在南浔富户之中仅次于邢家和刘家。比较有名的有:南浔镇的恒盛当、练市镇的汇贞当、新市镇的春生当、塘栖镇的仁泰当、平望镇的泰源当、双林镇的启泰当等。典当的资本一般在5万—15万之间,练市的汇贞当资本是8万,新市的春生当资本是13万。照此计算,再加上钱庄,邱家在典当、钱庄方面的投资就应该超过二百万元,“邱百万”应是名副其实。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进行多元化投资,降低经营风险,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这条方针后来被继续执行,他的后人除了继承上海常德路原英商电车公司的地皮也是邱家的产业民国时期的南浔电话号码簿(内有邱宅及邱家钱庄电话)祖业之外,投资的领域较老太爷更为广泛,比如矿业、纱厂、娱乐业、铁路交通、证券金融等,这些都是后话。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邱仙槎对于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南浔师善堂征信录(邱仙槎行善的记录)也非常热心。翻开《南浔镇志》,可以发现不少老太爷办善事的记录:
  1865年,联合其他丝商,成立南浔丝业公会;
  1865年,出资赞助南浔师善堂;
  1868年,出资赞助育婴堂;
  1870年,出资为广大幼儿种牛痘防范疾病;
  1875年,出资资助贫寒学子业儒赶考(宾兴);
  1889年,浙江水灾,当时邱仙槎已经病重,在病榻上他仍叮嘱儿子们要出巨资赈灾。后来朝廷颁以“乐善好施”牌匾,以示褒奖。
   …… 不能泽被苍生,也应该泽被乡里,这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的理想。所以他去世后,世人评价道:“一以振兴商务为亟……使乡人蒙业而休,以有今日之富庶,先生之力为多。”看起来,邱仙槎的口碑还真不错。
   对于整个邱氏家族而言,邱仙槎确有开山之功。“邱启昌”本来只是南浔乡间的一家普通丝行,正是邱仙槎把它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了质的飞跃,最终成为南浔的一头“大黄牛”。不仅如此,在他的带动下,同族的“邱奕茂”“邱茂泰”“邱荆记”“邱天成”等亦相继崛起,个个都成了“金黄狗”(七十二狗),邱家也因此成了南浔富户最多的家族,开启了邱氏家族百家传奇的大幕!

知识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是《浔根丛书·第四辑》之一,由陆剑编著,2017年12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南浔“八牛”之一邱家的家族史料专著,南浔邱氏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学家邱大洪为本书题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先生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既是南浔邱家的家族史又是创业史,从家族创业视角反映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南浔古往今来的风起云涌,是了解南浔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本书史料翔实、行文清通,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