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搓二叔的致富路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011
颗粒名称: 仙搓二叔的致富路径
分类号: K82
页数: 9
页码: 24—32
摘要: 邱姓一般认为是由丘姓避讳而来,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姜子牙封于齐而都营丘,其支庶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世居扶风。邱姓旺出河南,在南北朝后,才逐步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
关键词: 邱氏 家族史 邱仙搓

内容

邱姓一般认为是由丘姓避讳而来,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姜子牙封于齐而都营丘,其支庶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世居扶风。
  邱姓旺出河南,在南北朝后,才逐步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
   南浔邱氏家族的先世也来自中原地区,祖籍河南商丘,北宋年间因战乱而南迁到浙江杭州,后经宁波四明山辗转至湖州德清一带,直到清康熙年间始迁祖邱山启才由石门白马塘(今桐乡)迁到浙江湖州南浔定居。到了邱家的发家人邱仙槎(迁浔第七世)这一代,早已是南浔的资深居民。
   【前尘往事】邱国廉(邱仙槎曾孙):幼年在家乡乘凉的时候,听老辈们说:邱氏原籍河南商丘,当时祖传的箱笼上还有“商丘”的字样。宋朝金兵南侵时,从商丘举家南迁,到了江南水乡——南浔,留恋不舍,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以丘为姓。到了清朝雍正年间,皇帝在“大成至圣先师”衔上面加了“万世师表”,也就是帝王的师表,打破了君不拜臣的旧例。当时“丘”家有个人在京做小官。在奏章中仍用丘字署名,雍正帝看了大发脾气说:“哪一个大胆,敢用孔圣人的名讳为姓,岂有此理,还不快改过来!”此人诚惶诚恐,当即在“丘”字边上加了一个“耳”,即成后来的“邱”。
   其实,南浔的邱氏的确来自北方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侍郎邱景随宋高宗赵构南渡,遂居临安(今杭州)。
  邱景的后裔中有的迁居浙东的四明山地区,繁衍成宁绍一带的邱氏家族;有的迁徙到浙西的吴兴、德清一带。清朝康熙年间,邱山启从白马塘(今桐乡石门一带)迁居南浔镇定居,始落浔籍,至乾隆年间已有族人一百多人,蔚为大族。至邱仙槎发家致富时已传至第七世(参见第252页附录1邱氏世系表)。
   邱仙槎(1830—1889),清封资政大夫,名其梁,字仙槎,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
   其实邱仙槎并非家族中最早业丝之人,早在他的父祖时代就已开设“邱启昌”丝行经营辑里湖丝。“邱启昌”堪称南浔的老牌丝行,“四象”之首刘镛的父亲就曾在“邱启昌”打工,刘镛也在邱家的发家人邱仙槎画像(杨奕绘)邱家丝行当过伙计,只是当时还是小本买卖。邱仙槎的父亲邱学泗(鲁溪)也去广州做过生意,把生丝藏在鱼肚子里,混在海产中,才得以过关。但是海路行船有很大风险,不但困难重重,搞不好还有性命之虞,所以后来就没有继续。
   大凡一个人要成功,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之外,客观机遇也非常重要。到了邱仙槎继承祖业经营丝行后,正值五口通商、上海开埠,这对于南浔人而言,实在是一个发财的良机。
   有人会说,蚕丝生意人人可做,为什么只有南浔丝商强势崛起,占据了上海生丝贸易的半壁江山?南浔人有自己的秘诀,不信请看:——邢赓星家族利用放信鸽传递丝价信息,在电报没有普及之前,这个办法可以先人一步掌握消息,据此决定自己丝行收购和销售的价格。
   ——庞芸皋家族与红顶商人胡雪岩合作收购生丝,又为左宗棠置办军火,具有很深的政治背景。
   ——金竹庭家族赴沪做“丝通事”(从事蚕丝贸易的翻译和中间人),掌握了买家与卖家的双方信息和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买卖是否成功。
   ——顾福昌家族从“丝通事”逐渐转型成为洋行买办,成为洋商和中国商人之间的经纪人,具备了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周昌大家族在无意当中发明了“辑里干经”,改良了辑里土丝的品质,因而大受欢迎,获利无数,并使得辑里土丝得以“延寿
  五十载”。
   ……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那么,问题来了,邱仙槎又是怎么发家的呢?南浔民间流传着
  一个邱仙槎获得王老五的意外之财致富(另一说是意外获得江洋大盗的财产)的传说。
   传说归传说,邱仙槎的墓表给出的说法是:“初,湖州产丝,甲宙合,集中于南浔,粤寇躏浙西,丝阻绝不得通。先生方贾海上,笔者(左一)采访邱家后人邱国盛先生(右二)乃潜运所产丝间道走贼中,习泰东西情变而消息之。”这句话其实非常重要,一语道出了邱家老太爷的致富“秘籍”。
   【前尘往事】邱国盛(邱仙槎曾孙):王老五的故事是老百姓编出来的,邱仙槎一向为人低调,所以外人不知他发家的过程。据说当年曾有一个被清政府通缉的反清志士,是邱仙槎的朋友,后被官府捕杀,邱仙槎曾冒险出资设法营救,可惜没有成功,所以民间才有一些捕风捉影的传说。据祖父讲,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军和太平军战事激烈,而上海和南浔之间的地区分属不同政权控制,两军对峙造成“丝路”的间歇性中断。一面是上海因缺少货源而丝价大涨,一面是南浔的湖丝因无法外运而丝价大跌。
  因此谁能将生丝运到上海就可以一本万利,太公邱仙槎是利用枪船以及雇洋人运输生丝从而发家致富的。
   咸丰年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江南地区而言,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南浔同样也受到了影响。
   咸丰十年(1860)二月,为牵制清军包围天京,李秀成竟奇袭杭州,宁国、广德随之陷落,人心动摇。新闻纷纷报道若长兴陷落,湖州将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一时间混乱四起,“士民携家眷躲避乡里,或避走上海。数日间,迁去者十之六七”。其时,湖州尚未陷落,太平军以杭州为目标南下,
  一时战火远离湖州,然而月末杭州即沦陷,作为湖州和嘉兴之间门户的南浔也岌岌可危。为保障南浔的安全,乡绅温金叔提倡团练,于西栅祗园寺设立保安局,雇枪船首领沈荣、吴长林聚枪船近百艘,保卫南浔的安全。
   枪船是装有私制的刀枪、火药的划船,是一支不可小视的民间武装力量。其首领聚泊赌船,演剧日夜不辍,招徕匪徒,开设赌场,玩一种叫作“花会”的赌博游戏,因此被称为枪匪或赌匪。吴长林是咸丰六七年间震泽镇的赌匪首领,沈荣亦以“严墓沈三”而闻名。
  咸丰八九年间保安局为维护当地治安,招抚二人入局。枪船虽受雇于保安局,插上保安旗帜,偶尔也插上府县正堂的旗,其首领领抚部鹾使(盐运使)头衔,也是保安局治理当时乱局的无奈之举。保安局雇佣枪船的理由是“祗羁縻枪匪俾无为贼,非能使之御寇也”。
  同时,保安局也花钱请枪船押运货物。
   四月,忠王李秀成相继占领常州、苏州,浙江巡抚王有龄分别向温金叔和湖州守将赵景贤颁赐令箭,作为湖州城镇团防的领袖,命令温在南浔严加防范,因此,保安局迁移至东栅的极乐寺。但是,
  六月十一日,当太平军进入临近的震泽,南浔商人即逃往乡间和上海租界避难,保安局的枪船勇亦大部分逃散。六月十二日,南浔镇遭太平军的初次进攻,太平军从保安局所在东栅开始袭击西、南、北三栅,四栅民家均被烧毁,保安局被焚,局内办事温金叔也因此战死。
   邱仙槎曾孙邱国廉夫妇此后,保安局局务由另一位乡绅邱笠亭接替,这个人正是邱仙槎的兄长,邱学泗(鲁溪)的长子。
   邱笠亭再次招抚沈荣、吴长林,并在马家港东藏寺再次设立保安局,试图进一步加强地方防卫力量。可是不幸的是,马家港的保安局在此后的战事当中也被烧毁。不得已,邱笠亭索性将保安局移至位于西栅丰年桥边的邱宅内。至此,该局任务仅限于为“斯时局中枪船仅探震泽消息,保卫丝商出境之用”。当时,保安局雇佣枪船的目的主要为利用枪船摆脱太平军耳目。
   到了咸丰十一年(1861)末,南浔镇被太平军攻陷。南浔镇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1862年1月)下旬以后,至同治三年三月初(1864年4月)的两年多时间内一直处于太平军的占领之下。
   太平军的到来,并没有想象中的焚掠,南浔驻军守将詹天燕在马家港打出安民告示,并开始举乡官、造户册、发民户门牌等乡村统治措施。据文献资料显示,当时英国外交当局考虑到生丝贸易受此打击将有停滞的危险,特派伦敦传导会宣教士JosephEdkins到苏州与忠王李秀成交涉,这次交涉恐怕有了效果。
   不久,太平军即出台了保护生丝贸易的政策,詹天燕在南浔南栅蒋家桥设丝捐局,四栅另设分卡收税,并在四栅设官丝行四家:西栅为庄恒庆、李恒鼎,北栅为吴晋昌,南栅为卜同昌,其他各行经官丝行保结后方可营业。凡交易的生丝每包八十斤需捐洋十六元外,加零费洋八元,这笔钱实质上是给了太平军。丝商获得的利益则是——“丝船往沪,用枪船队送至盛泽外”,沿途得到太平军保护。
  这里的西栅庄恒庆丝行就是邱仙槎的岳父家所开。
   可在出了盛泽之后,后半程的运输线路也不太平,主要是关卡林立,遇到关卡就必须按照生丝数量多少来缴纳税金。为了逃避这种税金,丝商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之一就是把船边走道上的竹柱子挖空,将一部分生丝藏在里面。如此一来就可以少缴一部分税金,而藏在竹子里的丝就叫“走私丝”。
   南浔镇丝行在太平军的进攻下,以保安局为中心,借枪船之力赴上海买卖。占领期间,在占领守将的保安局与官丝行的协力下,邱仙槎雇洋人运生丝(杨奕绘)维持湖丝贸易发展。而邱仙槎一方面有保安局长兄邱笠亭的帮助,另一方面又有岳父家庄恒庆官丝行的支持,真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这样一来,“邱启昌”丝行生丝运输问题就应迎刃而解了。
   更让人叫绝的是,邱仙槎还在这样的乱世中想出了一个妙计——雇洋人运送湖丝。商人的精明让他在南浔丝价大跌时大量收苏州南部运河上厘卡购,冒险家的胆量让他想招把收购的大量湖丝运到上海,兵家的诡道让他借洋人一用,狐假虎威,一路畅通。这其中最关键的环节,
  一是信息,二是运输办法。因为当时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对洋人都有所忌惮。看准了这一点,邱仙槎在上下打点疏通之后,雇
  一名洋人随运丝船同行,这名洋人不必做任何事,只消在船只经过清军或太平军的关卡时,往船头一站——他的金发、碧眼和大鼻子就是通行证。洋人每跑一趟船就赏给五百大洋作为酬谢。
   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海外商争市湖丝,岁盈且数十万,南浔之贸丝者日隆,隆起自先生始也。”在南浔寻以低价买进生丝,涉险运到上海后再以高价售出,每年数十万白银进账,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对于南浔丝商而言显然是个战略机遇期,银子就像滚雪球一样成倍增加,邱仙槎也因此迅速致富。
   邱仙槎何以能在乱世之中独善其身、发家致富?笔者曾就这个问题请教于他的曾孙邱国盛先生。老先生的回答简单而精辟:“信誉为本、广交朋友、重情重义。” 信誉为本这一条自然头等重要。据邱老先生回忆,在沪时,邱仙槎曾与别人合伙办钱庄。由于具体经办人不熟悉钱庄的经营之道,受货款倒账之累,钱庄倒闭。
  在合伙人无力归还客户存款的情况下,他独力将客户存款全部归还。为此,他损失巨大,亏银达四五十万两。这一举动使他因祸得福,在商界信誉卓著,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做买卖,生意反而更加红火,从此商誉斐然。
   广交朋友这一条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重要,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办法,多一条门路。
  邱仙槎之所以能为人所不能邱仙槎的好友、巨商徐润为——利用洋人运输生丝,与他广阔的社交网络不无关系。他与人为善、广交朋友,与轮船招商局会办徐润、军火商杨启棠、买办陈煦元以及许多洋人都是好友,与巨富刘镛、军机大臣许庚身、实业家李垲、丝通事金桐又是姻亲,可以说强大的人脉关系为邱家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至于重情重义这一条,也有据为证。除了前文已提到过的营救反清义士之外,他的姐姐在太平天国之乱后无家可归,邱仙槎出资重建其家并每月都要去探望;姐姐去世后,为其营葬并扶助其家人。
  蒋氏外甥重病时,邱仙槎为之料量医药,陪伴病榻数日,犹如慈父
  一般。他还对有学问、有本事的人十分尊重。其子邱寅叔的老师叫朱吟梅,是南浔西郊聚马村人,因来往不便,常常要在邱家用膳。
  对于老师所用的饭菜,他特意交代厨师要“开小灶”,并认为合格后才嘱咐下人送去……所以后人评价他:“自奉约矣,而见义勇为,虽千金弗少吝。”

知识出处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是《浔根丛书·第四辑》之一,由陆剑编著,2017年12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南浔“八牛”之一邱家的家族史料专著,南浔邱氏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学家邱大洪为本书题词,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先生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既是南浔邱家的家族史又是创业史,从家族创业视角反映南浔深厚的历史文化、见证南浔古往今来的风起云涌,是了解南浔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本书史料翔实、行文清通,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