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光绪乐清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13220020230000513
颗粒名称: 叙水
分类号: K295.5
页数: 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光绪年间乐清县的河流情况,包括各条河流的源头、流经的地点、合流的情况以及最终注入海洋的情况。它主要是地理、环境或地方志类的文章,记录了这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和水系情况。文章内容较为具体和细致,包括各河流的名称、起止点和流向,以及对当地灌溉和河流命名的描述。
关键词: 叙水 乐清县 光绪年间

内容

邑北皆山也溪澗爭流出勢所界水亦區分縣城之水
  源出縣後諸山東鄉之水源出白龍窑奧左原諸山
  者其經流會於赤水港支流出蒲岐下堡入海源出
  雁蕩以南諸山者一爲檉江一爲白溪入海源出雁
  蕩東北諸山者皆會於蒲溪入海西鄉之水源出桐
  嶺赤水垟及白石山鮑志作源出縣後山今改正皆會於運河又
  分爲衆支河入海叙水先縣城次以東鄉鮑志作次以西鄉今
  改正西鄉諸水
  縣城內外之水隆慶志城內東西兩渠源出翔雲峰麓經察院之右折而西至縣治前惠
  政橋下分東西沿大街兩旁而下至市心之寶帶河時有司常爲甲敕不使居民結屋其上淤塞水道而
  東西鑿浹以通兩溪旱則蓄潦則洩非惟清潔亦防火患渠上雜植冬青垂柳往來如行翠幄間嵗久湮
  塞元末方氏吏劉敬存攝邑事濬治深廣於是兩渠復通仍建寶帶橋其上又濬東小河至白沙以泄溪
  流舟楫可通田得灌溉民甚便之今河存而渠塞僅通涓流而巳父老云舊時縣治前一河西通西溪名
  龍鬚浹以運預備倉糧蓋卽此渠也 又府底一河以通運儒學今水洞故存而潛昭坊之東盡爲基址
  矣國朝乾隆二十八年令林人櫆始濬宣風河三十一年溪流漲溢三十二年郡守李琬令林人櫆奉
  邑衿趙總銳等鑿城東河故道五百餘丈分東溪上流出楊柳丁公二陡以洩暴漲因名新河復於上流
  添築月壩東西砌以石其後楊柳丁公陡廢嘉慶二十二年令劉榮玠重濬寶帶河又率監生徐佳圭等
   鑿白沙新河引城東新河下流出牛鼻洞會氏陡門
  城內大河卽東溪經流也廣十三丈發源於縣治東北諸山
  至東溪山懸崖而下匯爲三黃井合流而南爲東溪
  溪上常有雲氣俗名雲溪又名銀溪 國朝 李琬濬復東溪記樂清之城前臨運河山環其三面有溪焉
  匯山之泉自縣後以達於河城南北各開五洞水門以導之溪貫城之中謂之中溪夏秋之交山水驟至
  溪漲而流潰居人至登閣乘桴以避嵗丙戌余因公事往周郭外而相度之見西有西溪縈繞南下西山
  之水入焉至縣後翔雲諸山若屛若障萬壑爭流則惟中溪受之而又旁無別港以殺其勢故泛濫淫溢
  而爲此也考之舊志實有東溪及詢諸故老而砂磧煙蕪無可踪跡咸謂浚復爲難余竊以爲不然爲民
  牧者審勞逸决利害卽艱鉅於是者猶將勉爲况縣後繞郭而南不過數里乎時侯官林君人櫆宰是邑
  奮然請以身任程功積事一唱百和及浚將半舊時橋石見焉益信故道尙存而缺焉終廢者之不可也 
  旣而林君以事去江甯徐君廷獻繼之慮土鬆易圯添築石磡雖工費稍鉅不數月而東溪以成功吿計
  自中溪分支以至入河處長五百餘丈面闊三丈底濶一丈五尺深自一丈至一丈五六尺不等年來交
  渠順軌家室安居雖至淫霖怒瀑而不之懼竊幸始願有成洵樂清人民之利亦一二茂宰之功也雖然
  東溪復矣而溪口爲上流所灌注其水盛而時决也挾石奔沙雜遝而至踰時卽淤久仍塞矣是非時濬
  不爲功特苦經費無出戊子冬余重過之度負郭溪㟁地可十八畝分十之二爲盤城道路猶有餘地十
  四畝又東至後所有隙地十二畝合之得廿六畝募民之勤而樂業者五人爲浚溪之夫一夫授地五畝
  有奇毋侵道毋私售毋豪强兼并其有始勤終怠及物故者另募補之令縣尉董其事方其水降任其及
  時樹藝而以其餘洮汰而益深之若出水復發則窮日之力人各自奮何功不興是五人者食其溪岸種
  植之利而去其溪流壅絕之害獨非長久計哉爰申之令俾沿溪一帶之岸悉植桃李梅杏諸樹數年之
  後其根蟠結可以固岸其實蕃衍可以鬻果之入補役夫之所不足而且芳華艷發卽望氣者亦神往於 
  春城之麗東坡不云乎謀初要百慮善後乃萬全於是役其亹亹焉囚書其始末爲之記南流逕
  城北塋外橋分一支東流爲城東新河其經流人城
  逕校士館之前西南流出姜公橋又分一支西流曰
  宣風河經流又南出孫公橋分一支東流曰永清河
  經流又南出望萊橋分一支西流曰寶帶河經流又
  南至大茅衕分一支西流爲運糧河經流又南百餘
  步分一支西流爲小敎場河又分一支東流曰雲浦
  河經流又南出五洞門爲城南濠河分爲三支一支
  南流出文明橋與懸浦河通一支東流與城東新河
  合流而東與白沙河通一支西流出文昌橋與西溪
  合流而南爲運河
  宣風河
  自大河出横逕縣治前惠政橋跨其上西流出西水洞與西溪通 鮑按宣風河至縣治
  前又分東西二小渠沿大街兩旁直下至市心與寶帶河通
  永清河
  自大河出東流過登瀛橋折而東南出東南水洞與城東新河通
  寶帶河
  自大河出横逕市心前寶帶橋跨其上西流出西水洞與西溪通
  運糧河
  自大河出横逕潛昭坊北平橋亘其上西流出運糧洞與西溪通 鮑按隆慶志運糧河
  在前郭自西城水洞東至大茅衕
  小敎場河
  自大河出西流至小敎場北折而西北與運糧河合流出運糧洞
  雲浦河
  自大河出東流至塔頭橋折而東南與永清河合流出東南水洞
  城東新河
  隆慶志作東河卽東溪支流也自塋外橋分流出三
  元橋繞東郭折而南至於南郭與城南濠河卽東後經流
  及永清河雲浦河舊城河合流東南行至東塔山下
  鄭都溪自東來入焉又東南流至白沙河頭嶺根河
  自東來入焉又東南流至白沙東山西與白沙河相
  接又東南流至白沙嶺東下山頭河自北來入焉又
  東南流至白沙嶺南與白沙新河相接又東南流二
  里許沙角河自北來合流東南行三里許至牛鼻洞
  分爲二支一支南流出會氏二陡入海一支東流達
  竹㠘
  舊城河隆慶志在城東一里西行爲東河東通白沙河
   鄭都溪
  出東塔山西流入城東新河
  嶺根河
  在一都源出嶺根半沙西流至白沙河頭入新河
  白沙河
  在一都北接城東新河東南接白沙新河
  下山頭河
  在三都源出包山鐵場南流至白沙嶺東入新河
  白沙新河
  在一都嘉慶二十二年監生徐佳圭吳英純等捐鑿新河長二千七百五十丈北接
  白沙河東會沙角河合流出牛鼻洞會氏二陡入海又東分一支達竹㠘 鮑按白沙河舊至白沙嶺而
  止嗣因嶺東漲墾日廣村民別鑿河引沙角水溉田不與城河通嘉慶間鑿通二河至竹㠘商旅傾之但
  近來新闢塘田益多地低性鹹競引淡水以養之西鄉之農每以河水易洩爲虞宜令邑內兩鄉父老公
  同相度水勢妥議長策務合蓄洩得宜旱潦有備庶幾行旅農田均有利而無礙矣
  沙角河
  在三都源出珠洋萬東坑諸山南流逕下山頭東南至沙角又西南與白沙新河合流至
  牛鼻洞出會氏二陡入海
  南草垟新河
  在后所南門外初南草垟有塗田三千餘畝遇雨水不能遽洩稍旱卽涸種者
  苦之光緒己卯冬監生徐遇清鄉賓孔廣鴻職員王紹雲捐開新河計丈五百七十餘丈深一丈五尺濶
  三丈增
  南塘村新河
  縣城徐嗣蘭捐濬
  城西河卽西溪也廣十四丈發源於縣治西北諸山至丹霞
  山懸崖而下爲雙瀑潭南流出宣化橋東與宣風河
  通又南流出倉橋沐簫泉自西來入焉又南流出迎
  恩橋東與寶帶河通又南流至運糧洞東與運糧河
  通又南流至下馬橋東與東溪卽城南濠河合流爲運河
   雙瀑潭詳在叙山
  沐簫泉詳在叙山
  東鄉
  三四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等都之水 隆慶志發源黃塘窰奧諸溪南流至新市廣七
  丈深丈許分注瑞應一鄉溉田十萬餘畝府志國朝雍正六年令唐傳鉎以十四都錢家垟十五都南
  垟蒲岐等處舊有河道十五里詳請開濬以資灌溉 按發源於四都左原者自梅溪楊溪而東爲十三
  都馬奧河又南出爲湖邊河發源於十三都諸山者至黃塘東山出高橋河分一支西南流爲雙橋河又
  東出孝義橋爲大河發源於十七都諸山者自𥦰奧金溪而西經界嶼河連橋河匯於新市河林瑶論云
  梅溪
  在四都北高山之陽源出左原諸出東流爲楊
  溪溪口爲左湖又東逕湖邊至孫家垟與雙橋河合
  流而南爲石埭河增國朝周錫元續題王忠文楊溪詩後故事遑論柳柳州王公會
  此快遨頭而今木亦隨人萎剩有清溪集衆流
  石埭河
  梅溪之水東南流至孫家垟雙橋河自北來合流而南至石埭爲石埭河亦名舊河西流
  逕垟灣分一支西流至霞雪又分爲二一南流爲㠘河一西流爲霞雪河石埭河東南流逕下淇分一
  支東南流至鄔家橋與鄔家橋河杏莊河塔頭河合流而南爲樸湖石埭河西南流出西洙橋分爲二支
  一支東南流逕西鄭又名西鄭河東流匯於樸湖分洩保赤巉頭二陡入赤水港一支西南流逕西洙寮
  前與青嶼河合流又西南流里許分一支東流爲上河頭河又西南流至三義河口分一支東流爲下河
  頭河又西南至大林又名大林河又西南流至永康堡之東分爲二支一支南流出竹嶼東山陡入赤水
  港一西流逕堡城北又名竹嶼城河又西至河匯與賈奧河卽霞雪河下流合流南出竹嶼河沿陡入赤
  水港 按三都四都屬永康鄉全賴石埭河分流灌溉其源爲梅溪及黃塘支流 隆慶志又有南岸河
  南行東折復旋而西與大河合流出竹㠘陡入海
  上河頭河
  在三都石埭河青嶼河合流西南行分一支東流爲上河頭河又東流至瞿渡與瞿
  渡河合流而東又名東河折而西南下河頭河自西來合流出巉頭陡入赤水港
  下河頭河
  在三都石埭河青嶼河合流西南行至三义河口分一支東流爲下河頭河又東流
  逕馬良折而南與東河合流出巉頭陡入赤水港
  樸湖
  殿前河塔橋河石埭河之水合流出鄔家橋二里許爲樸湖亦名大河樸湖又分爲二支一支
  東流逕東鄭又名東鄭河折而南出保赤陡入赤水港一支南流出湖上橋又名仰天湖石埭河自西來
  合流而東出保赤陡入赤水港仰天湖又分一支南流逕瞿渡爲瞿渡河上河頭河自西來合流而東又
  名東河折而西南下河頭河自西來合流出巉頭陡入赤水港
  東河
  按隆慶志東河與上河頭河水合流至巉頭陡入海又有瞿渡河東北入大河今瞿渡南通東
  河合爲一水矣
  青嶼河
  石埭河之支流也自霞雪南流至官塘又名官塘河又南流分一支西南流爲官橋河青
  嶼河東南流逕西洙與石埭河合流分洩巉頭竹嶼二陡入赤水港 隆慶志又有大白墓河小白墓河
  俱出巉頭陡入海
  官橋河
  在三都青嶼河支流也自官橋西流出斜馬橋分爲二支一支西北流一支西南流皆入
  賈奧河
  霞雪河
  石埭河之支流也自霞雪西南流至後嶼又名後嶼河又西南流里許紳坊河西北來入
  焉霞雪河折而南逕山前又名山前河折而西至賈奧郭路河西北來入焉官橋河東南來入焉又南流
  出賈奧橋委折而南至河匯與泮垟河卽石埭河支流合流出竹㠘河沿陡入赤水港
  紳坊河
  在三都東南流至後嶼入霞雪河
  郭路河
  在三都東南流至賈奧入霞雪河
  黃塘雙溪
  在十三都一源出白龍山曰東溪一源出
  玳球赤巖硐垟諸山曰西溪至黃塘東山合流出高
  橋分一支西南流爲雙橋河黃塘溪又東出孝義橋
  爲大河東南流至下村下村河卽窑奧河支流自北來入焉
  又東南流六里許爲新市河雙橋河自西來入焉又
  南流出上新橋分一支西流出殿前橋爲殿前河西
  南行里許又分爲二支一爲鄔家橋河一爲杏莊河
  新市河又東南流窑奧河西南來合流而南出虹橋
  文昌橋逕錢家垟南出下新橋眠驪河自東來入焉
  新市河又南流至塔橋分一支西流爲塔橋河新市
  河又南流出長山後橋又名長山河信奧河自東來
  入焉又南流出長山前橋分一支西流爲西塘河委
  折而南出龍江陡入赤水港新市河東南流逕長山
  之南分一支西流逕埭下出白龍陡入赤水港新市
  河又東南流里許凰奧河自東來入焉新市河又東
  南出感祝橋分一支西流出餘三陡入赤水港新市
  河又東南逕上侯宅分一支西流爲萬澤河至萬澤而止
  又東南流逕下侯宅分爲二支一支東流爲周家奧
  河出鏵鍬陡入海一支繞出蒲岐所城南出下堡陡
  入海按隆慶志又有嶼門新河塘頭河俱西行出下堡陡入海
  新市河
  黃塘雙溪之水出孝義橋爲大河隆慶志舊河又名大河
  雙橋河
  在十三都黃塘溪支流也自平窑分流南行出雙橋又分爲二一支南流至孫家垟與梅
  溪合流爲石埭河一支東流入新市河
  鄔家橋河
  在十四都新市河支流也自虹橋殿前橋西南半里許分流西南行出紫砂橋名右
  砂河遶龍壇出鄔家橋爲鄔家橋河石埭河自西來杏莊河自東來合流而南爲樸湖 按鮑志作十五都誤
  杏莊河
  在十四都新市河支流也自虹橋殿前橋西南半里許分流南行出錦砂橋名左砂河又
  南出望杏橋逕杏莊爲杏莊河塔橋河自東南來匯於文昌潭西流與鄔家橋河合流而南爲樸湖
  按鮑志作十五都誤
  眠驪河
  在十五都源出南屛山有三派合流而西至
  下新橋入新市河
  塔橋河
  在十五都新市河支流也出塔橋西行與杏莊河合流而西至鄔家橋與鄔家橋河合流
  而南爲樸湖
  信奧河
  在十五都卽筍奧河源出筍奧山西流分爲
  二支一支西北流與眠驪河合流入新市河一支西
  流出長橋入新市河
  嶺脚河
  在十五都源出南垟嶺脚自西北合眠驪河
  流入下新橋河南出倒橋入長山河
  霞村河
  在十五都源出本山自西北合眠驪河入下
  新橋南出倒橋入長山河
  長山河
  在十五都信奧眠驪河之支流也自東北而西入新市河
  鳳嶼河
  在十五都源有二一出本山一出水奧嶺脚
  合流而西出兩耳朶橋入新市河
  下新橋河
  在十五都眠驪霞村嶺脚諸河之支流也自東而西入新市河
  水坑河
  在十五都源出本山自西出灣底橋入新市
  河以上六河增入
  窑奧河
  源出窑奧白龍二山卽爲金溪南流繞文昌
  閣之南分一支西流出界嶼橋逕嶨前至下村又名
  下村河折而南入於大河窑奧河又南流逕橫山之
  南岐河自東來入焉又南流逕連橋之西大小烏石
  河龍澤河合流自東來入焉窑奧河折而西逕仙垟
  又名仙垟河又西南流至虹橋滙於新市河
  岐河
  在十六都源出横山西流入窑奧河
  大烏石河
  在十六都源出大烏石山南流與小烏石
  河龍澤河合流而西出連橋入窑奧河
  小烏石河
  在十六都源出小烏石山南行與龍澤河
  合流而西又與大烏石河合流出連橋入窑奧河
  龍澤河
  在十五都源出龍澤山西出單板橋小烏石
  河自北來合流而西大烏石河自北來又合流而西
  出連橋入窑奧河
   按隆慶志又有上里河西北與舊河合流 後垟河北行與出門鄉舊河合流 高舟垟河南行入舊
  河 下二里河西南至下村陡入海 四里新河北行入大河 下五里河西行至婁奧入支河 前垟
  河東行至陡門入海 李家奧河西行與大河合流 鄔奧河北入大河 大灣前河西行至魏家埭入海
  化墩河西行入大河 張家南河北行與大河 合流入海 五里河出黃灰埭陡入海附識於此
  赤水港
  一名赤水川卽萬橋江下流窑奧黃塘左原諸山之水皆由此入海
  西塘河
  自山江發源南流南浦陡出南浦
  新塘河
  入海支流東南過南塘河出東山河入海
  北塘河
  自鄴奧二塘來東匯垟洲河又東過山蟾陡流入小東塘河出鯉魚山陡入海又東北自
  鄴奧出雙陡門過江巖陡流四塘入海
  檉江三塘河
  出茅竹山陡入海
  靖江三塘河
  匯金雞硐陡入海
  江沿三塘河
  北流上埠頭陡入海
  西鄉
  一二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等都之水 隆慶志發源於縣之兩溪并白石諸溪流入運
  河又分爲支河散入永康長安茗㠘三鄉灌田二十萬畝 林禮門新志後議西鄉各都凡三大河其一
  爲北河卽運河源出東西兩溪匯而爲運河南流至萬奧河復折而西出添仙橋雖其曲折抵西達館頭
  意其初必佐以人工非水勢本然也又匯白石諸溪東下南至湖頭河與之合流而東行又匯李奧河奧
  湖潢吕奧蘇奧諸溪之水東而北折分流出石馬諸陡入海 按水埭之所以易壞難築者以匯縣城兩溪
  白石諸溪合注於此水勢險惡故也 其一爲中河源出白石諸溪轉折東流至湖頭爲運河合其經流
  則直瀉而東下逕智廣河十浹河出櫸川至白浦河而東出河西橋逕前橋河出沙埭陡入海 其一爲
  南河卽橫帶橋河乃運河支流蓋匯白石諸溪水順流而南入運河出西宋橋其地爲劉公塘故址俗名
   兩面河西斜名山車奧諸水西來入焉至廿里橋分一支東流爲横帶河又東出陳宕河至白巖頭河散
  而爲東南支流出黃華岐頭二陡入海
  運河
  隆慶志卽西河東西兩溪之水交會於下馬橋之東是爲
  運河南出文虹橋瓦窑河自西來入焉運河又南行
  分一支東流爲懸浦河運河又南行逕宋家庄浣紗
  溪自西來入焉運河又南出萬奧橋分一支東流爲
  石馬河一支東南流爲南岸河運河又南出添仙橋
  分一支東流爲寺嶺河運河又南出峽門橋分一
  支南流爲蘇奧河運河折而西逕湖潢至劉公塘又
  名劉公河南出橫鏡橋至柳市文昌閣匯與蘇奧河
  通運河又西逕方斗巖至湖頭白石合湖沙奧諸水
  自北來入焉又南與湖頭河合流爲智廣河運河西
  流出西宋橋下印河逕管嶼出溝旁橋自北入焉按鮑
  志云出西宋橋至下印下印在運河上運河豈能逆至運河又西至廿里橋西
  斜與霓奧凰奧諸水自北入焉一支折而南至渡船
  頭一支折而南出塘下橋西通白象河東爲横帶河
  又一支西流逕西漳出白象橋入白象河又徑馬山
  出沙門橋隆慶志府志沙門作山門至高奧白鷺嶼折而南出對
  角橋逕硐橋至館頭按運河由高奧至白鷺㠘鮑志誤爲由白鷺㠘至高奧又云自
  館頭折而東出戴家橋徑十里山之南又名十里河如此館頭之水逆行至十里斷無是理亦誤 運
  河又西與白象河逕十里山委折而南至磐石陡入
  江
  瓦窑河
  在一都文虹橋西源出湖上奧東流入運河
  浣紗河
  一名宋家庄河在一都縣西五里源出蓋竹南行委折而東出蓋竹橋宋家庄橋入運河
  石馬河
  在一都自運河出東南出景山橋南岸河自南來合流而東至石馬陡入海
  南岸河
  在一都自運河出東行折而南復折而東分二支一支東流抵南岸一支西南流與石馬
  河合至石馬陡入海
  寺嶺河
  運河支流也自添仙橋西流鮑志作東流誤南折出
  寺嶺橋東流逕三塘支奧出雲門橋至章奧分一支
  東流爲章奧河寺嶺河折而南逕鹽盤又名鹽盤河 
  楊奧盛奧之水自西來入焉寺嶺河又南出胡岱橋
  雪灣橋分一支東流爲沙頭河寺嶺河折而西出山
  前橋又名山前河又西逕大茅嶺折而南分一支南
  流爲湯奧河寺嶺河又東出霓垟橋折而南至高垟
  又名高垟河又東出與白浦河下流合而東注又分
  一支東北流逕后橋河曲折而東至三㠘又名三㠘
  河出三嶼陡入海一支東流至沙埭又名沙埭河至
  沙埭陡入海
  鮑志作出大日陡入海誤 按新志後議高垟河東出與白浦河下流合而東
  注又分一支東流逕后橋河曲折而東至三㠘廢陡入海白浦河經流從大磨高橋又東下經河西橋河
  稍折而南復東注出沙埭陡入海鮑志云高垟河南行與白浦河合流東出河西橋誤甚矣高垟河之水
   在河西橋下流勢惟東注豈能逆流而上復順流而下東出河西橋之理 按鮑志又云寺嶺河又東出
  霓垟橋折而南爲高垟河夫寺嶺河離高垟河水路幾三十里中間河道方向無定所厯村墟總計十餘
  河河名隨地而易乃復提之爲綱云寺嶺河又東出霓垟橋爲高垟河乎至高垟河爲霓垟河經流勢惟
  東注未嘗折而南又云一支東流至沙埭又名沙埭河出大日陡入海則驢頭馬嘴矣沙埭河下流卽沙
  埭陡水從此出不問而知大日陡又名大浦陡在古塔頭陡東一里許與沙埭申隔平原一南一北絕不
  相涉水利門旣有沙埭陡沙埭河之水何以反出大日陡秉筆者何不一思而爲采訪之人所誤乎見新
  志後議
  章奧河
  在二都自寺嶺河出南通盤谷河東至章奧陡入海
  沙頭河
  在二都自寺嶺河出東流出沙頭橋至沙頭陡入海
  湯奧河
  在五都自寺嶺河出南行出花浹橋逕湯奧村北爲湯奧河南流入白浦河
  蘇奧河
  運河之支流也河道最廣自峽門橋外西南流出蘇奧橋呂奧橋至平山頭南出平山橋
  後垟橋趙莊橋至柳市匯而爲櫸川復散爲衆支河曲折交流入於海
  白石湖
  源自桐嶺諸山鮑志作縣後諸山誤及白石山之水分
  注東西兩漈南流六里許合而爲湖曰合湖廣三十
  餘丈密溪河亦入焉又分爲二支一支東流至沙奧
  出沙奧橋亦名沙奧河逕前窑南出湖頭橋入運河
  按出湖頭橋卽入運河鮑志云五里許誤一支西流里許折而南出西湖
  橋亦名西湖凰奧霓奧諸水入焉西湖又分爲二支
  一支南流出趙家安瀾二橋入運河一支西流出東
  萊橋又名西斜河折而南出景清橋景西屠奧二十
   里四橋亦入運河復由運河委折分支入海翁卷同徐道暉
  文淵趙紫芝泛白石湖詩相遠亦相親吟中得幾人扁舟當夏日勝賞共閒身山雨會添碧湖風不動塵
  晚來漁唱起處處藕花新 按葦碧軒補遺題作泛湖無白石二字
  白石東溪
  在九都源出盤谷諸山屈曲而來至石溪爲東漈東下梅雨潭折而南行經渹井下
  鐘潭出山又西經平野流爲東浹是爲東溪又東南會密溪過萬蘿石入於合湖
  白石西溪
  在九都源出盤谷諸山百折而東西石門下爲西漈折而南行會南澗西運之水至
  叠石瀦爲籰絲潭經橫山頭瀦爲馬頭潭南出爲西溪又西南至下壖入於合湖
  密溪河
  在九都源出密溪奧山西流過獅子山入合湖
  南沙奧新河
  在十都南沙奧 道光廿七年程啓鳳程慶瑤等倡議於北首山此至外河
  口濬田十畝餘長一百二十有九丈濶四尺置小橋以通兩岸事詳陳珒南沙奧濬河碑記
   湖頭新河
  在縣治西三十里同治十年貢生陳乘珂耆民錢修富鄭高富因民后字鯉魚潭垟
  去河遠難以車灌倡議捐濬呈請縣憲孫公在案業主計田出資濬田十二畝南北長一百二十丈東
  西濶五丈北通下印河中置小橋從此亢旱無 皆以爲便
  湖頭河
  白石湖之經流也白石湖自西北來出沙奧橋爲前窑河南沙奧河自東來出山脚橋入
  焉下印河自西來出下印橋入焉匯而爲湖頭河出大橋運河與之合一支西流出慶旺西宋二橋數折
  至館頭又分爲數支一南流折而東爲横帶河一南流折而西爲白象河其大支南流逕湖頭復東折逕
  智廣山爲智廣河東至柳市爲櫸川湖頭河遇大水暴漲東流逕李奧河奧厯數折出石馬陡入海 按
  鮑志提智廣河爲綱不載湖頭河舍上流而叙下流提綱有如是乎
  智廣河
  湖頭河之大支也鮑志作運河大支誤自湖頭河與
  運河合南流稍折而東復分一支南流爲丁橋河鮑志
   作智廣河分一支南流爲丁橋河誤其大支東流逕智廣山爲智廣河
  河流深廣俗稱十間河又分一支南流爲蘆庄河又
  大支東出西安東安二橋匯爲櫸川北通蘇奧河東
  通白浦河復散爲衆支河曲折交流入於海按智廣河自白
  石湖出鮑志叙在白石湖上誤
  丁橋河
  自湖頭河南流稍東折出起鳳橋又南折過丁橋爲丁橋河又南流逕仙垟過蔣家橋入
  橫帶河
  蘆庄河
  在十都自智廣河出南流又名龍七浹入橫帶河
  橫帶河
  運河之支流也鮑志作櫸川支流分從林禮門新志後議改正自
  白石 水南流出湖頭橋運河與之合流西出西矣
  橋一支南折逕由仁橋一支南折出塘下橋合而爲
  橫帶河又東出陳宕河至白巖頭河散而爲東南支
  流出黃華岐頭二隄入海按橫带河據新志後議自運河出鮑志云爲八都櫸
  川大支流誤又云北與管㠘河合一支南出塘下橋入運河誤運河在横帶河上橫帶河安能逆流入運
  河又云南流入白象河亦誤南流當作西流
  白象河
  運河支流南出至白象與橫帶河支流合而爲白象河南流出白象橋分爲二支西流逕
  石船山前又出雙廟橋名爲雙廟河石船河東北來入焉折而西出油車橋復委折而南出磐石西門陡
  入江一支東流逕前鄭又名前鄭河折而南復折而東逕大港山前又名大港河分一支西南流爲石船
  河大港河折而南出花幕橋又名花幕河折而東出山前橋又名山前河復折而南西岑河自東來合流
  而南出萬橋復折而東出東鎮橋西甯橋南流出東門陡入江
  櫸川
  運河兩大支一自蘇奧來一自智廣來至柳市滙爲巨浸是爲櫸川東分一大支爲白浦河櫸
  川南流出龍首橋新橋至陳宕分爲三支一支東流爲凰㠘河一大支西入横帶河一大支南流至白巖
  頭又分爲二東爲白巖河西爲刹㠘河
  刹嶼河
  櫸川之支流也出刹嶼橋西流至鷺鷥橋之南分爲三支一支北流爲尙家河一支西流
  爲三義河出尙郎橋尙家垟河自北來泮珠洋河自南來合流出西岑橋又名西岑河又西流出小港橋
  亦名小港河西與山前河合南出萬橋又曲折而南出磐石陡入江一支南流直趨七里埭又名七里河
  折而西出東慶橋又名金絲河西與丁字河通金絲河折而北過西慶橋又名泮珠河北與西岑河合流
  出磐石陡入江
  尙家垟河
  在八都刹㠘河支流北出鷺鷥橋折而西復折而南入西岑河
  丁字河
  在十一都嘉慶五年耆民張卓雲捨河基田五畝李錫浩等重行疎濬長一千餘丈濶四
  尺許名垟田河東通金絲河北通泮珠河鮑按隆慶志丁字河在垟田東西長一百五十步南北長八
  十步本不與舊河相通
  白巖河
  爲橫帶凰嶼二河合之支流鮑志作櫸川支流東出
  白巖橋分一支南流爲馬道河白巖河又東出錦帶
  橋樓下橋又名樓下河又東流出金光橋五星斗之
  水入焉又東流出百岱橋亦名百岱河又東流逕罾
  棚頭南新河卽泮垟河支流東北來合流而南出萬橋之南
  又分爲二支一支西流出黃華陡入海一支東流與
  岐頭河
  卽泮垟河下流合流出岐頭陡入海
  馬道河
  在七都自白巖河出南流折而東抵曹田又
  名曹田河
  按新志後議云刹㠘河白巖河爲橫帶凰㠘二河合之支流一折而爲西南各支河一折而爲東南各支
  河鮑志並云櫸川支流然則東南諸水皆與之通是無往非櫸川支流矣
  白浦河
  櫸川之大支也自柳市東流逕麻園復滙爲
  巨浸俗稱相公灘凰嶼河自西來入焉按凰㠘河在白浦河下流
  勢皆南注豈有逆流而入白浦河之理此誤分一支西北流爲潭頭河又
  分一支南流爲泮垟河白浦河東流出象山橋又名
  象山河分一支東南流爲仰槐河白浦河又東流出
  安豐橋花浹河自北來入焉又東流出高橋分爲二
  支一支東流至河西橋高垟河自北來合流而東分
  洩三嶼沙埭二陡入海一支東南流曲折盤旋謂之
  十八灣又東流出朝宗橋謂之塔山河又分爲二支
  東流出小日陡入海一支南行出塔山橋又名熙春
  河分洩塘下地團諸陡入海
  潭頭河
  在五都自白浦河出西流出矮凳橋又分爲
  二一支西北流爲潭頭河一支西南流爲浹底河
  泮垟河
  白浦河之大支也南出三條橋逕泮垟又南
  流出寺前橋四板橋堡池橋分一支東流爲積穀河
  泮垟河南流折而東又名長林河又分爲二一支折
  而南又名南新河與百岱河合流出黃華陡入海一
  支東行北與積穀河通又分流一南行出鳴鳳橋至
  岐頭又名岐頭河出岐頭陡入海一東行出三雲橋
  又名八華河至八華埭而止
  仰槐河
  在五都自白浦河出南流出仰槐橋棚橋又
  南流入積穀河
  花浹河
  在五都上流卽湯奧河也南行入白浦河按新
  志後議花浹河在花浹村之西湯奧河在湯奧村之北東折而南相去不啻二里二河並南流出與白浦
  河下流合鮑志云花浹河卽湯奧河誤
  熙春河
  在六都上流卽塔山河也又分二支一支東
  流出塘下陡入海一支南出熊踞橋又南行與積穀 
  河下流合分洩地團二陡入海咸豐間村人塞塔山北河開塔山東河建
  洞橋由熙春河分流北折東行出小日陡入海
  積穀河
  泮垟河之支流也自積穀河東流與仰槐河
  通分與二支一支南出殿後橋與長林河通出岐頭
  陡入海一支東流至地團又名地團河與熙春河通
  出地團陡入海按新志後議積穀河是泮垟河經流非支流
  鮑按隆慶志又有象浦河在縣西六十里茗㠘鄉自象浦山出凡數十里入館頭江以隔山不通西河附
  識於此
  補
  田垟新河
  在二都光緒間耆民王鳳鳴王新連等捐濬長二百餘丈濶二丈許東築一小陡俾水人
   海西至從善寺通大河
  東鄉
  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等都之水十七十八兩都水由芙蓉港入檉江由江入海十九二十
  兩都水由白溪入河
  芙蓉川
  一名芙蓉港大芙蓉源二一爲芙蓉溪一爲
  黃金溪東南流入芙蓉港小芙蓉源二一從西奧中
  奧來一從四十九盤來西南流入芙蓉港又東流入
  檉江
  隆慶志一自小芙蓉南至芙蓉塘口入江一自雁蕩山西外谷至長爲大川入江
  芙蓉溪
  在十七都源發於宅基經南充至大芙蓉瀠洄二十餘里出成州橋入芙蓉港 增明侯
  一元詩四首芙蓉水接雁湖春兩岸飛花夾去津身在太平無避世座中時有武陵人 新開水檻碧溪
  頭風雨茅堂五月秋何處招商歌漸近柳陰深處過漁舟 扁舟高詠謫仙辭目盡雲空有所思吹罷玉
  簫清夢覺滿天風露月明時 千樹梅花映水開風花相逐雪花迴應門莫閉溪前路畏有高人訪戴來
  黃金溪
  在十七都源二左出雁湖山脚經茶坑及長右自永邑箬裊分界出巨坑過白巖村前
  合流至西沉前又出萬緣橋入芙蓉港
  筋竹溪
  在十八都筋竹澗下流又名筋竹溪南流入檉江
  白溪
  源出上白雲至靈巖爲淨名溪東南流至茅垟
  又合南坑北坑諸水爲白溪東南流至江邊出巖潭
  口入海隆慶志白溪出靈峯側下爲白溪港又錦溪出大龍湫抵雁渡堤南流入白溪
  鮑按十九都之水又有大坟溪源出飛泉拗頭至環山塘及免渡塘入海
  東鄉二十至二十八等都之水
  大荆城內水
  源出仙垟諸山南流逕大荆北門入城
  又南流出城西與南閤北閤石坦暘谷洩下諸水合
  又南流瀦爲荆潭與城東水合又南流至于家渡與
  石梁水合同爲蒲溪入海
  大荆城東水
  源出隘門嶺桐垟蔡界諸山至溪坦合
  流逕三官堂西合小紅坑水又南流過大園溪東合
  隱處奧水又西流逕大荆城東與後林山小荆山水
  合又南流瀦爲荆潭與城內南閤北閤石坦暘谷洩
  下諸水合又南流合石梁水同爲蒲溪入海
  南閤水
  源出五峯庄屋諸山東南合流爲南閤水至
  沸頭南與湖南坑水合又東流逕會仙峯瀦蜀仙潭 
  南與石佛洞諸水合南閤水又東流逕馬嶼與閤
  水合又東流爲龍灘與石坦陽谷洩下諸水合又東
  流合泗洲堂水又南流爲石門潭又東流逕大荆城
  西與城內水合又東流爲荆潭與城東水合又南流
  合石梁水同爲蒲溪入海雁山志有南閤溪發源於雁山西北之箬裊嶺卽南
  閤水上流也又有沸頭溪在南閤村西湖南坑之北上有沸頭村散水巖之水經此而東
  龍灘
  隆慶志源自東北爕嶺及西北甸嶺由沸頭而
  下諸水合流石激而駛舊有龍故名
  北閤水
  源出雁蕩西北諸山東流爲北閤水逕仙亭
  山合諸澗水百折而南至北村又折而東南逕馬嶼
  與南閤水合又東流爲龍灘與石坦暘谷洩下諸水
  合又南出石門潭合城內城東石梁諸水同爲蒲溪
  入海
  來斯灘
  雁山志在北閤仙溪昔有神人驅石之海祝曰蒼蒼爲牛鑿鑿爲羊牛羊來斯曰驤曰驤
  石皆羣奔鞭之流血旣出谷遇老姥問之見吾羊否曰奔石也羊吾不知又問見吾牛否曰奔石也牛吾
  不知神人曰惜爲汝道破因忽不見惟羣石存焉後取以名灘 增國朝李鑾宣詩牛羊來斯曰驤曰驤
  蒼蒼爲牛鑿鑿爲羊神人鞭石石流血以石填海海不竭牛羊未見石奔崩何物老嫗乃饒舌我聞此語
  慘不歡牧民亦作如是觀驅民從穽吮民血甯慮大海翻狂瀾嗚呼今之牧民亦作如是觀不慮大海翻
  狂瀾君不見來斯灘 端木國瑚詩蒼蒼者牛鑿鑿羊彼何人斯春草長仙人放牧青山裡日向金沙飲
  灘水千年亂石卧莓苔不是仙人鞭不起黃初平入金華山李伯陽出函谷關林中橫笛無人識鸂鶒鵁 
  鶄水面閒
  松陂溪
  雁山志在石門潭西五里南北閤水合流經此注潭溪滸多松故名
  新溪
  大溪隆慶志俱自雁蕩山頂北折而東至石門溪渡入海
  暘谷水
  源出佛嶺車嶺諸山至交劒溪合流而南瀦
  爲板漲潭東合烏蘆奧水又瀦爲西灘長潭南流逕
  周家山東合象溪水又西流至長垟東北合巖洞水
  南流爲楓樹潭白巖潭又南流爲平園溪與洩下石
  坦二水合又南流爲龍灘與南閤北閤二水合又南
  出石門潭合城內城東石梁諸水同爲蒲溪入海
  洩下奧水
  源出桐樹坑六坪諸山至石斗合流而南
   逕溪心大臺門下灣又南流爲平園溪與暘谷石坦
  二水合又南流爲龍灘與南北閤二水合又南出石
  門潭合城內城東石梁諸水同爲蒲溪入海
  石坦水
  源出盤山太湖諸山南流至石坦過鳳公埭
  瀦爲巖頭潭又西爲廟外潭又西爲黃泥潭過黃東
  溪與鄭家山水合又西流至雞哺巖過下垟溪楓溪
  菴前溪至新芳爲放生潭白巖潭又南流爲平園溪
  與暘谷洩下二水合又南流爲龍灘與南閤北閤二
  水合又南流出石門潭合城內城東石梁諸水同爲
  蒲溪入海
  石梁水
  源出石梁諸山合流而東合姜園水又南流
  合石佛洞水經章義樓東南流達干家渡與城內城
  東南閤北閤石坦暘谷洩下諸水合同爲蒲溪入海
  章義樓溪
  在二十都源出鬼硐至蒲溪及鄭家塘入海
  蒲溪
  卽婆溪隆慶志一自石門潭出一自荆潭出滙流至
  水漲入於海
  北港川
  隆慶志源出雁蕩山頂九折諸溪下與暘谷
  奧盤山呂奧諸水合流二十餘里南入於海
  鮑按隆慶志又有西山新河接大龍灘經三里圳至二十七都水圳而止附識於此
  湖
  已見前者不載後倣此
  華嶼湖
  在華嶼山脚經旱不竭鄉人藉以漑田
  海口湖
  在十七都芙蓉村水自地峽中出其深莫測
  鄉人藉以漑田
  蔗湖
  隆慶志在山門鄉有八景厯代士大夫多有題咏
  明朱美詩二首湖水朝來巳解冰鸭頭新綠上涉汀不知底下深多少倒浸南山一半青 雨過東
  山列畫屛淡雲斜日映沙明牧牛童子未歸去猶脱蓑衣晒晚晴
  湖口湖
  在二十四都湖口村長四十二丈廣十丈深
  二丈三尺許以在村前故名增
  松湖
  在二十五都下垟自前明宏化間始開自鴨嘴
  山長竟數十丈濶二丈許以蓄水灌田向時松樹極
  茂故以爲名今僅數株而巳增
  鞾湖
  在七都上巖村泉極清洌鄉人仰汲於此其形
  如鞾故名鹹字二百五十六號原丈六畝八分零厯代爲官湖便民取用
  象山湖
  在五都卽泮垟河增
  湖頭湖
  在十都卽湖頭河增
  白象湖
  在十都卽白象河增
  以上三湖皆端陽競渡處
  潭
  了髻潭
  在黃塘山絕頂巖高湧起如髻有泉一縷自
  巖頂懸崖逬下至山腰有巖竇儲水尺許卽潭也
   三井潭
  在左原西南山崖壁險峻人跡罕至俗傳井
  舊有龍宋宣和辛丑王十朋避㓂是山又有雁潭在三井山下王
  十朋父九日嘗集賓朋於此因名 宋王十朋三井潭詩源泉高似銀河落石井泓然鼎足分聞說井中
  魚巳化定從三級上青雲 又雁潭詩九日登臨澗水濱蕩中征雁巳來賓如今雁至應相感不見名潭
  舊主人
  大瀑潭
  在雁山西外谷圓而小口大如盆中深甚瀑
  落巖石上先入小潭清奇眩目
  梅雨潭
  在梅雨瀑下兩石插雲對峙瀑自崖邊垂下
  春激亂注霏霏若煙雨
  湫背潭
  在雁山西內谷大龍湫上一名上龍潭圓如
  仰盂淵澄莫敢俯視譚卜有石檻
  大龍湫潭
  在大瀑布下廣數畝瀑直瀉入潭潭水常
  沸中黝黑莫測
  霞映潭
  在燕尾瀑下一名鑊影潭大畝許潭中有巨
  石狀似巨鑊東下筋竹澗別有龍潭故又名西龍潭
  峽門潭
  在筋竹澗經行峽下兩崖高絕水逐亂石逬
  出中有深潭其清如鏡遊人不能至
  下培潭
  在筋竹澗一名初月潭兩崖旁峙中有巨巖
  巖下皆空若巨盎覆潭上潭附巖迴繞狀如初月又里
  許有菊英潭以澗石爲限狀如菊英又有連環潭在菊英潭下一里左右相配宛若連環 
  小龍湫潭
  在雁山東內谷小瀑布下瀑旁多怪石水
  跳躍出石間奇態有過大龍湫潭者
  照膽潭
  在靈峰寺外廣畝許水自巖石出匯成深淵
  清絕澈底可鑑毛髮又有白雨潭在靈峰寺側 元陳剛照膽潭詩亭亭芝峰下溪
  淺石面側泓渟尋丈間溶漾蒼玉色游魚懸古鏡度舃墮空碧山僧導我前危坐魂爲惕紛紛渴水蚭豈
  識寒泉食千載空山中回首寸心惻
  石門潭
  南北閤石坦暘谷洩下諸水合爲龍灘又合
  泗洲堂水瀦爲石門潭廣可數十畝兩崖如門中涵
  深碧
  國朝方尙惠石門潭記石門西接雁湖東臨巨海亦雁蕩一奇觀也羣澗爭赴經流百折故
  其潭深不可測其水清不可言其流汜濫而靡涯外有渡渡下卽舊驛近改爲營其溪直抵城下東注於
  海而川上乃余家故里辛未秋有客項非喬自蓮城來訪余於澱川是夜坐東樓遙聞有聲隱隱訇訇客
  曰是聲何自來也余曰此所謂澱川也下乃石門明日當爲君游蚤起修治酒榼與客褰裳渡溪攀嶺登
  崖見羣峰插天一泓澄碧開樽對飲撫景流連潭有魚數十頭洋洋自適沙上羣鷗和鳴亦向水而飛余
  不欲此美景乃駕一葉於中流快其水色接天猶如翠羽鋪地殊不覺舟浮水面少頃舟復抵岸仰盼兩
  崖排列儼若虎踞崖上紅葉紛飄鳴禽啁𠹗營中暮角嗚嗚雜蟲聲而作旣而清風起水波興月在天星
  浮水余與客微醉乃扣舷歌曰石門之水泱泱兮源之長兮水中有天兮清且漣兮不舍晝夜黿鼉可駕
  兮余優游爾休兮哲人與儔兮歌畢移棹沙岸與客扶醉而歸登樓笑語宛似舟中狀而不知已在樓中
  也增歧海瑣譚宋樓鑰石門潭詩扁舟百里連城回青山中斷立兩崖清都虎豹隱不見但見閶闔排
  雲開峰回失喜大飛瀑聲震萬壑驚春雷掀髯目及九霄外玉虹千丈飛空來一冬青女靳天雪不知聚
  此山之隈傳聞神龍䢻其土寶藏擊碎眞瓊瑰胸中先自無塵埃到此更覺心崔巍天風爲我噀空翠春 
  光㵼入騷人懷謫仙會來寫秀句劉郎又爲開天台我慙筆無挽牛力醉墨滿壁誰爲裁或言龍湫更奇
  絕佳山高處深雲推我云擕杖往尋訪未知比此何如哉國朝李鑾宣石門潭詩羣山共奔海簇簇如
  驅羊石門匯衆流泉脉西來長兩山束其腋勢不成披猖水怒與石鬬日夕波滂洋夕陽浴寒浪盪潏生
  夜光漁父理孤棹斷雲挂歸舫貧富了不知魚鳥從相羊吾欲脫塵鞅濯纓歌滄浪 端木國瑚石門潭
  詩連障閤東南合沓萬峰勢垂盡蒼石門豁出青天際百泉會灑落石澗相淩厲金潭射潨流銀礫翻沙
  澨天光澹孤澄壁影動羣翳亂猿飲更接寡鶴浴還唳山藥懸溜澆畦稻分渠藝樵舍識希微漁舟想迢
  遞相望潮汐池過眼成湍逝愛此潭上清千盤出松桂臨行重盥潄結我山靈契
  南閤龍潭
  在湖南瀑上凡三潭口圓如甁闊三丈水
  鬱然黝黑各擅其奇上以障勝中以溜勝下以瀑勝
  散水潭
  在南閤散水巖下廣數畝上瀑布直㵼潭內 
  旱則注巖陂轉流於潭夫水時有怪物如牛乘流而出
  倪奧潭
  在海中倪奧山頂水如綫懸崖而下山腰有
  石罅纔三四尺山下卽海垟海水混濁中一泓獨澄
  碧甘美
  隆慶志宋乾道間旱僧十數人過海請水時盛暑僧徒渴甚輙登山掬水飲之忽大風船
  幾覆僧匿山中三日風定始得渡還
  以上縣東
  連珠潭
  在玉甑峰西南五里一名龍首潭巖谷峭險
  水注其中洞口石壁皆斬然而下叠爲詭異故名連
  珠西漈之水經其上而去
  初月潭
  在玉甑峰東南溪流北來至此轉爲石谷屈
  盤險峻潭水一灣頗類初月其下又有牛軶潭廣數畝 
  籰絲潭
  在玉甑峰一名孔雀溪廣十餘畝南半深絕
  其水巖壁丙凹羣峰峭立倒映潭中碧淥萬狀潭中多產
  巨鯉又二里許有鵆衟潭水亦清鬱
  梅雨潭
  在東漈梅雨瀑下廣畝許潭水深黑莫測左
  右皆石壁斗立惟開其前爲漈之三曲
  潭外右側有平石如砥可
  設席而宴
  中龍潭
  在東漈四曲之下一名天然井口圓如大甁
  可三人圍漈水流入潭內𤃫𤃫作聲不輟故又名渹
  井
  鐘潭
  在東漈七曲之下廣畝許其狀如鐘故名水亦 
  深沉澄澈
  其下數十步又有漈下潭漈水由之而出
  百丈潭
  在縣西四十里一名百濟潭水深莫測故名
  每山頂雲霧起須臾卽雨 隆慶志明洪武乙亥夏六月不雨至於七月縣丞高
  叔泰率二僧齋宿城隍廟甲午昧爽禱於潭所有蜃浮出狀如琴絃色紫赤衆莫識也二僧鉢盛之以歸
  翌日乙未雨丙申丁酉又大雨河流盈溢是嵗大有年
  蓮花石潭
  在縣西北五十里一名雙蓮潭高下凡七
  潭其兩旁巖石若蓮花故名隆慶志宋乾道庚寅僧忠禮入山禱雨於高崖
  見一潭四旁草木皆無枝葉潭深黯可畏不敢近遂下第二潭下忽隱隱如雷聲甫投牒卽雲霧四塞須
  臾電光數丈自潭底飛出繼以大風霹𩆝僧驚膽落亟走不敢回顧云潭下有老嫗居焉每視草偃知龍
  出入 增宋王忠文雙蓮潭請雨疏旱魃爲虐千里起望雲之心精誠所加匹夫有動天之道輒殫哀悃
   仰叩靈潭切以嵗丁六甲之窮夏有四旬之旱嘉糓垂成而一旦俱稿蒼生失望而寸心欲焦曩憑三寶
  之威神遠詣雙蓮之靈宅求一勺於淵潭之內謁百神於廟貌之間雖旬浹之巳踰會禱祈之莫應甘雨
  彌閣亢陽益驕豈斯民積釁之所招抑上帝至誠而難感人無爲命惟填壑之是憂龍亦何心乃在淵而
  勿救志未伸於一請理必至於再求伏願走雷霆於俄頃之間興雲霧於呼吸之際亟下霈然之澤坐消
  太甚之災霖此稿苗尙有勃興之望救兹黔首免爲轉死之徒倘副微誠敢忘大賜 以上俱縣西
  鮑按隆慶志又有錢池潭在赤水山上自龍潭在白龍山上石門寺之西
  黃壇潭在十三都上道潭在雁山東外谷 康熙志又有放生潭在新芳陳氏祠前附識於此
  井
  三黃井
  在東溪山半隆慶志亦名三黃潭在縣治東北山上發源永嘉柟溪諸山懸
  崖而下是爲大三黃井高二百丈非捫崖不可上潭水深黑望之竦慄其西又有小三黃井亦分三潭差
  小而深碧舊傳有隱士採地黃以此水試之浮爲天黃沉爲地黃半沉爲人黃故名水合流爲東溪
  孝感井
  在左原本名大井水清美夏寒冬温雖大旱
  不竭旁有梅溪以此井爲源宋王十朋記予始祖五代來自錢塘徙於温州
  樂清之左原迨今無慮二十房惟吾廬世得先祖始卜之地閱二百年矣家之東南有井焉不知其疏鑿
  之始其深纔二丈方不踰丈水清而味甘寒於夏而温於冬至嵗亢旱他井皆吿枯兹獨不竭提𦉍而汲
  者騈集也大觀間吾家築新門遂徙舊門爲井亭作牀以護之植雙桂於南北兩旁名其亭曰投轄皆先
  人之雅致也宣和辛丑魔冦犯境吾廬數千百椽燎而爲埃惟是亭與門幸而獨存蓋吾家遺迹也是井
  有三可書當大父之世鄉人號吾居爲大井頭王家井非甚大而以大得名以其大於他井也非吾家大
  之見大於鄉人爾宣和壬寅大父得疾服藥思鯽魚時方盛暑不可遽致先人憂見顏色遂垂釣於井獲
  巨鱗予時年十有一侍立井旁親見之於初無魚先人素不善釣蓋孝感也紹興癸亥予闢家塾於井之 
  南朋友嵗集焉飲灌洗濯率資其利至庚午季夏羣臧夜汲以有光吿予往視之果不誣嘗作井光辨以
  識之矣意謂魚鼈之族鱗甲文理發光於夜或螺胎蚌腹產珠以自照然未可知也必有博物君子辨之
  者是井有大名有孝感之異有光輝之象其可没而不書耶且三者皆予耳聞目見之實非誕語也然是
  井可目曰大曰孝曰光予獨以大名之者先吾祖也
  龍井
  在雁山石門潭中仰口如圓甑其深無際居人
  常見夜有赤光
  南閤古井
  在南閤深三丈圓四丈清冽而甘白石爲
  闌持斧斤者礪之盡缺
  按隆慶志又有景福井在縣治東景福坊 官井在察院內 甘泉井在縣東 姜公井在姜公橋西
  翔雲井在縣治東仙隱坊 義井在簫臺山下 花山井在風雲雷雨壇 西皋井在西塔山下 湖山 
  井在湖上奧道院前 東山井在一都 白石井在九都 石船井在十一都 重石井在十二都 黃
  塘古井在十三都 竹㠘大井相傳郭璞所開大旱不涸檉江大井在樟樹下通衢之旁附識於此
  池
  眠牛池
  在簫臺山麓石壁下池中有巖横臥長丈餘形如牛因名其水清澈地亦幽靜
  放生池
  在金溪雙瀑潭北巖上有放生池三字如粉筆書就厯久不滅其旁卽巨人迹 一在迎恩橋
  自敎場橋南至瓦窑河
  七星池
  在東隅相傳爲文筆魁星之象
  密溪池
  在九都明洪武二十八年開方四丈深一丈
  灌田六十畝
  萬澤池
  在十四都明洪武二十八年開長六丈濶三
  丈灌田五十畝
  按隆慶志又有千天錫放生池在大荆本爲潭元至正間刻此六字於石上 康熙志又有蓮池在十七
  都上沿附識於此
  江
  萬橋江
  萬橋跨其上又有十八匯俗稱萬橋匯窑奧
  黃塘之水會於新市散爲諸河者由此入海
  檉江
  一名清江芙蓉港筋竹澗諸水皆會於檉江南
  入於海增葉水心別集竊見日前官員就管下樂清地名檉江築𡌘海塘巳施工不及結裹將前
  項出剩所管錢或官司借撥錢委有心力鄉豪專一措置築𡌘成就
  館頭江
  一名橫春渡在縣西南六十里卽甌江入海 
  之口水西接永嘉蜃江東下盤石至白沙省志永甯江一名蜃
  江亦名甌江沿江有三洲十二浦樂清象浦其一也東接館頭江合東西兩溪入於海
  海
  白沙海
  在縣東南横亘三百餘里方輿紀要縣海名
  白沙以白沙嶺也隆慶志居縣之東爲白沙赤水蒲岐鏵鍬清江白溪北港温嶺轉至
  玉環而止居縣之西爲石馬章奧三嶼塔頭岐頭黃華曹田池奧垟田盤石館頭至象浦而止南望海之
  外則有青㠘倪奧靈崑東望海之外則有玉環雞籠洋青鹿西横列海旁厯厯可數海居縣東至岐頭折
  而南波濤洶湧凡海艦西入郡城至此必艤舟謂之轉岐云自摺叠奧次黃門次錢坎次小鹿次茅峴次
  台州驢洋至台州松門寨外有楚門海海艦由此出入今屬太平 增宋趙抃觀海詩巨海澄瀾勢自平
  停車冉冉看潮生豈同八月吳江會共駭潮頭萬鼓嗚 國朝袁枚望海詩一望水天空方知海不同分 
   來中國好洗出太陽紅地少難尋岸龍多易起風人間宦途客都汨此當中 端木國瑚望海詩山花扶
  行輿緩緩上雲壁高嶺叠更多海上銀沙積升巔遠勢來脚踏浮空石冥冥見帆影數鳥没遥碧風雨儵
  而至對面隔數尺安知雲氣中不有蓬萊客春陰龍蛇游日暮鬼神宅恍惚迷端倪浩蕩窮潮汐非無黃
  鵠心臨風嘆羽翮

知识出处

光绪乐清县志

《光绪乐清县志》

本志书创修于光绪十二年(1886),是由邑贡生陈珅(厚石)编辑成邑里、规制、学校、田赋、兵制、职官、人物、选举、经籍、金石、灾祥、寇警、方外、杂志共十四门,几乎为道光《乐清县志》翻版。后陈珅卒。二十七年(1901),重新由陈莛(咏香)、倪毅(楚湄)续行参订校勘。1912年,由黄式苏、高谊校补刊行,仅人事记至清末民初。

阅读

相关作品

明侯一元詩四首
相关作品
三黃井
相关作品
孝感井
相关作品
龍井
相关作品
南閤古井
相关作品
景福井
相关作品
官井
相关作品
甘泉井
相关作品
姜公井
相关作品
翔雲井
相关作品
義井
相关作品
花山井
相关作品
西皋井
相关作品
湖山井
相关作品
東山井
相关作品
白石井
相关作品
石船井
相关作品
重石井
相关作品
黃塘古井
相关作品
竹㠘大井
相关作品
眠牛池
相关作品
放生池
相关作品
七星池
相关作品
密溪池
相关作品
萬澤池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宣風河
相关实物
永清河
相关实物
寶帶河
相关实物
運糧河
相关实物
小敎場河
相关实物
雲浦河
相关实物
城東新河
相关实物
舊城河
相关实物
鄭都溪
相关实物
嶺根河
相关实物
白沙河
相关实物
下山頭河
相关实物
白沙新河
相关实物
沙角河
相关实物
南草垟新河
相关实物
南塘村新河
相关实物
城西河
相关实物
雙瀑潭
相关实物
沐簫泉
相关实物
梅溪
相关实物
石埭河
相关实物
上河頭河
相关实物
下河頭河
相关实物
樸湖
相关实物
東河
相关实物
青嶼河
相关实物
官橋河
相关实物
霞雪河
相关实物
紳坊河
相关实物
郭路河
相关实物
黃塘雙溪
相关实物
新市河
相关实物
雙橋河
相关实物
鄔家橋河
相关实物
杏莊河
相关实物
眠驪河
相关实物
塔橋河
相关实物
信奧河
相关实物
嶺脚河
相关实物
霞村河
相关实物
長山河
相关实物
鳳嶼河
相关实物
下新橋河
相关实物
水坑河
相关实物
窑奧河
相关实物
岐河
相关实物
大烏石河
相关实物
小烏石河
相关实物
龍澤河
相关实物
赤水港
相关实物
西塘河
相关实物
新塘河
相关实物
北塘河
相关实物
檉江三塘河
相关实物
靖江三塘河
相关实物
江沿三塘河
相关实物
運河
相关实物
瓦窑河
相关实物
浣紗河
相关实物
石馬河
相关实物
南岸河
相关实物
寺嶺河
相关实物
章奧河
相关实物
沙頭河
相关实物
湯奧河
相关实物
蘇奧河
相关实物
白石湖
相关实物
白石東溪
相关实物
白石西溪
相关实物
密溪河
相关实物
南沙奧新河
相关实物
湖頭新河
相关实物
湖頭河
相关实物
智廣河
相关实物
丁橋河
相关实物
蘆庄河
相关实物
橫帶河
相关实物
白象河
相关实物
櫸川
相关实物
刹嶼河
相关实物
尙家垟河
相关实物
丁字河
相关实物
白巖河
相关实物
岐頭河
相关实物
馬道河
相关实物
白浦河
相关实物
潭頭河
相关实物
泮垟河
相关实物
仰槐河
相关实物
花浹河
相关实物
熙春河
相关实物
積穀河
相关实物
田垟新河
相关实物
芙蓉川
相关实物
檉江
相关实物
芙蓉溪
相关实物
黃金溪
相关实物
筋竹溪
相关实物
白溪
相关实物
大荆城內水
相关实物
大荆城東水
相关实物
南閤水
相关实物
龍灘
相关实物
北閤水
相关实物
來斯灘
相关实物
松陂溪
相关实物
新溪
相关实物
暘谷水
相关实物
洩下奧水
相关实物
石坦水
相关实物
石梁水
相关实物
章義樓溪
相关实物
蒲溪
相关实物
北港川
相关实物
華嶼湖
相关实物
海口湖
相关实物
蔗湖
相关实物
湖口湖
相关实物
松湖
相关实物
鞾湖
相关实物
象山湖
相关实物
湖頭湖
相关实物
白象湖
相关实物
了髻潭
相关实物
三井潭
相关实物
大瀑潭
相关实物
梅雨潭
相关实物
湫背潭
相关实物
大龍湫潭
相关实物
霞映潭
相关实物
峽門潭
相关实物
下培潭
相关实物
小龍湫潭
相关实物
照膽潭
相关实物
石門潭
相关实物
南閤龍潭
相关实物
散水潭
相关实物
倪奧潭
相关实物
連珠潭
相关实物
初月潭
相关实物
籰絲潭
相关实物
中龍潭
相关实物
鐘潭
相关实物
百丈潭
相关实物
蓮花石潭
相关实物
萬橋江
相关实物
館頭江
相关实物
白沙海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