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縣志卷之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康熙乐清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13220020230000358
颗粒名称: 樂清縣志卷之二
分类号: K295.5
页数: 51
摘要: 本卷介绍了清代康熙年间乐清县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文章涵盖了多个主题和方面,包括建置沼革、城池、所營堡、公署、合属、亭榭、武職、倉院、舖舍、學枝、坊表等历史元素,以及祠祀、壇谴、祠廟、風俗、土產等文化元素。
关键词: 地方志 乐清县 康熙年间

内容

建置沿革
  國家曰地建置審勢而度其宜固計久逺也未甞
  不與時為终始禦侮莫大於設險而囙革異規靖
  衆莫重于樹屏而増損異數長民正俗莫先于置
  吏分曹而多寡異名窮則變變則通豈獨政令然
  哉厯考舉廢之由城邑廨宇俱視此矣
  樂清縣治在温州府東北一百二十里本禹貢揚州
  之域夏少康時為越秦為閩漢為東甌後漢
  為章安又分章安為永寧属會稽臨海𣈆以
  属永嘉於寧康二年始分永寧置樂成縣宋齊梁陳
  同之属缙州隋省入永嘉属括州唐武德二年復置
  東嘉州七年復省載初元年復置属温州後梁開平
  二年錢氏以避梁祖諱改為樂清以王子晉吹簫于此故名宋為
  上縣元騐户數為下縣明初编户一百六十六里成
  化十二年析三十二里入太平縣存户一百三十四
  里定為中縣
  清曰之治十七年囙海寇躪入内地奉令遷
  里九十四存里四十二康熙十年编審
  里至二十二年编審存里盖缘展界復俟
  丈量加里為定式云
  論曰安土重遷生民之情自海氛不靖一時謀國者
  不惜棄壤地以绝寇伺數年間風帆稍息而人思舊
  業適際寬大之政向之轉徙靡依復還農亩竹籬茅
  舍烟火且漸達焉詩曰雖則劬勞其究安宅此其徵
  夫
  衛所附
  盤石衛
  明洪武二年信國公湯設置千百
  户及徔征軍之其城守有把縂又有水陸叅
  将設衙門于内
  皇清𪔂革軍廒置遊擊守備子德把縂统搨營兵以防
  海警
  蒲岐所
  明洪武年同衛設置世襲千户率軍守
  城皇清軍廢以千把縂領兵防禦
  後所
  明焦侍郎宏奏分盤石衛軍實之以捍縣治今廢
  按順治十八年兵部尚書蘇纳海刑部侍郞宜里布
  同瞥橅巡視沿海遵
  旨将居民遣入内地扦椿立界撤此三城棄十餘都
  續于康熙八年乃展復今之大馬路即舊界也
  城池
  甞聞天下郡縣莫不建置城池以為固
  小邑樹木栂防小盜也藉髙墉深壑固吾圉也樂
  背山面海危邑也城未周備之時翼以衛所似矣
  乃戎伏于莽為患易除腙潜于水為害難畫雖列
  障守之曷禁徧師閧之衛不自衛所非其所嗟嗟
  恃陋而亡無險可恃而亦亡有謂衆志之能成城
  亦偶爾
  縣治舊以两溪縈水不時不城城木棡至唐
  天寳三年始築僅里髙一丈尺濶一丈元廢
  明洪武六年以備倭議築父老難之乃囙東西两塔
  為石城至溪仍用木相為濠其外水陸各有門至二
  十年沼海列置衛所城廼廢正德間楊知縣有年始
  置六門以民壮守之南曰鎮海東曰鳴陽西曰迎恩北曰拱辰東北通濟西北肅清
  嘉靖壬子倭大入黄岩以無城故于是都御史王公
  悌龔知府秉德躬相地命楊知縣鑰城而純以石東
  西及塔山之址至于三橋當溪為洞橋為水門而
  四寨曰叠岩鲤池大岩頭光山守稍設矣歲乙卯又以
  將周城之而當稍撤民居民譁于時兵道郡縣環視
  莫能奪廼即山址慚其土為之内視城也外者崇山
  下瞰彝者若平地戊午巳未倭連歲至憑髙㡬入賴
  張參將鈇力戰以免于是尹同知尚孔被檄按行民
  居撤而城之民莫敢動南仍其故東色小河北截翔
  雲山之址西距西溪城履平四周其髙厚畧準南城
  凡為門大六小四樓橹悉備焉或曰東城色河是内濠也東溪中貫堪輿
  家六以不利且東溪流最巨或决溢則害于城不若
  于其上流徙之出于城之東則城得大濠如西城而
  水灾益两溪甚吉也賀侯貴甞採其議
  庀財用畚鍾賦事而以去不云
  論曰城有為用城不為用者盖存乎其人也樂之
  城山崇于外城伏于中憑髙望之瞭然在目雖授兵
  登陴無險可恃也前茲逺不暇論至如明嘉靖戊午
  間樂連遭倭患微張叅將鈇城将不保其保固幸也
  城猶足以為用人也皇清順治戊戌歲海逆駐師
  盤石樂副将張勇俄聞衛陷心驚膽慄委而去之寇
  来一炬城不保矣其不保非不幸也有城而不為用
  亦人也昔以人存今以人亡存亡之際視乎人選将
  者可不辨哉
  衛所城附
  盤石衛城
  周圍一千五百五十四丈髙二丈厚一丈零
  順治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海寇破其城防將
  熊應鳳力戰而死被害甚酷十八年奉遣隳城
  康熙九年展界重修築之又名寨建衙門其中
  順治十五年寇党據之十八年奉遷
  蒲岐城
  隳城康熙九年修砌如故忐名寨
  六十五年十一月初八與縣同煅十八年奉
  後所城
  逯康熙八年展界遂為民居自守之城廒
  大荆城
  康熙元年新立云名寨典史張陞省造之
  演武場
  原在東臯山下移置後所西門外今又置南城内文武並用焉
  堡附
  縣後堡
  自知縣俞文榮接南面城於後三面即山腰營
  之為城寇至㡬陷乃徙城於平地而縣後故城
  居民囙之翼其兩旁
  以附於城為縣後堡
  壽寧堡
  在十七都窰嶴自嘉靖戊午倭連歲焚掠邑人
  知州朱守宣倡義立城周五百丈門五曰迎曦
  臨清駐景来薰登龍
  永康堡
  在三都竹嶼周四百丈門三河洞
  二嘉靖間居民劉昂劉玉等建
  福安堡
  在十七都與前周圍三里嘉靖
  巳未居民連仲謹連哀等建
  寧安堡
  在三都郭路周四百丈門三
  嘉靖間居民金陞等建今毁
  鶚渚堡
  在十五都後塘今廢
  石梁堡
  見雁山石梁洞
  寨堠
  盤石十處蒲岐十三處
  大荆九處
  公署
  夫君子非樂輕去其鄉以官為家也托盧於斯或
  以長民或以範士或以詰兵也故曰履治所而思
  有一夫之不殖者是稷之所病也登講堂而思有
  一士之未造者是契之所憂也坐幕府而思有一
  卒之莫缉者又尚父孫吳之所患也有司以蒞治
  教官以育才武衛以防不虞胥於是乎在循名責
  實得無職思其居乎縣治在翔雲峯下
  自晉寧康二年建至宋熙寧三年令劉握重建淳熙中令袁采重建乃有
  敕書元仍之至正壬辰火甲午令宋彦龍建明成化
  令徐頤重建皇清順治五年圯縣令僦居民間康
  熙四年令竇三聘重建
  正堂
  曰親民堂
  後堂縣衙賛政廳縣門鼓樓戒石
  亭儀門
  康熙二十三年颶風
  壞令徐公化民重建
  土地祠
  頭門西
  東西两廡
  舊十四門今六間
  倉厫
  舊在簫臺山下後在縣頭
  門内有十四間康熙十年
  令出一〓
  建共六間
  寅賓館
  頭門西圯
  獄禁圯
  吏舍圯
  縣丞衙
  在正堂西寇煅僦居民舍康熙十六
  年縣丞王樞捐資拓造數間在城西
  主簿衙
  官廢
  衙毁
  典史衙
  在正堂東寇燬康熙九年典史
  居廣重建續典史王賓復拓之
  附令周邠縣厩記畧天下不患治之難而患任之
  非其材不患材之難而患握之無其術今
  朝廷重
  近民之官而舊有舉令之法實图治之先務擇人之
  要術也然昔之為邑則蹈故故事簡而力舒今之為
  縣則循新故事繁而力勞豈獨能否之不均抑亦時也
  宰字之官先後相續自雍熙前不可得而知端拱以
  来庻可詳其姓字来者以序觀之騐于民物為政其
  猶示諸掌乎附潘令黄頭門聨郊外有田宜蚤種邑
  中無事莫頻来又徐令化民縣堂聨頭上有青天若
  肯畏天天必鑒眼前皆赤子休言愛子子無良
  儒學教諭衙
  明倫堂後教諭陳灏金栻重修
  訓導衙
  一在泮池東訓導孔尚遂重建久廢
  一在文廟西訓導樓洵宏屋三間圯訓導王沆捐
  建莫聚堂并書屋三間週廻披屋有奐聚堂記
  察院司
  在縣治東澄清坊嘉靖初年
  建頭門邉有常平倉今圯
  布政分司
  在姜公橋北嘉靖間令賀賁建
  康熙元年令季鳳翔重葺今圯
  按察分司
  在姜公橋北建仝上崇禎年間廢
  鴈山公館
  在能仁寺一左二右今廢
  合属
  舘頭巡檢司
  在館頭今廢
  北監巡檢司
  在窑嶴廢
  長林埸塩課司
  在塔頭今官存司廢
  天富北監埸塩課司
  在白沙舊在玉環鄉
  明洪武間遷于此今
  官存司廢
  西臯驛
  在迎恩橋
  驛廢址存
  館頭驛
  在館頭今廢
  窑粤驛
  在十七都官存驛廢
  嶺店驛
  在大荆元名大荆驛今為大荆
  營武職居住驛官今住民居
  廣豐倉
  共三所一在盤石衛一在蒲
  岐所一在後所内今俱廢
  醫學陰陽學
  在城隍廟儀門外
  一東一西今廢
  僧㑹司
  在白鹤寺西北今廢
  道會司
  在紫芝観北今廢
  武職公署
  樂清營公署
  邑内原無武職皇清定鼎始設駐防把
  縂順治十五年置副將此孔前郭民房十
  一月初八城冠煅至十六年四月冦退副將張斯盛
  暂居水團周屋康熙九年副將雷孚言拓前荒址建
  堂及轅門鼓亭所轄備
  把仍暫住民家舊屋
  盤石衛公署
  皇清改名曰寨置遊擊一員坐西門內守
  備点坐西門一千四把分住營房及汎地
  居守
  黄華寨公署蒲岐寨公署
  俱公家為之建造俾分汎千把縂住
  大荆營公署
  今設恭將一員在舊肆基重創
  衙門守備千把锐分居汎地
  舗舍
  原每鋪廳三間左右有側屋今俱廢
  縣前鋪
  在縣前西邉
  新城鋪白沙鋪大林鋪新市鋪
  烏石鋪攬與鋪石臻鋪聖江鋪黄山鋪
  驛頭鋪大荆鋪嶺店驛前鋪盤山鋪
  路入黄岩縣界
  蒲岐所前鋪長山鋪
  湖霧鋪
  路入太平
  添仙铺
  已下西行
  湖潢鋪塘下鋪
  石船鋪舘頭鋪盤石衛前鋪
  亭榭
  隅都申明亭
  洪武六年建在縣東西隅二所在鄉每遇
  民間爭拜詞訟里老拘之亭中剖理曲直
  訓善亭
  在縣治頭門外東偏明
  潘侯潢作有論見藝文
  旌善亭
  洪武八年建與申明亭並凡民間孝
  子順孫莭婦義夫旌者書之此亭
  附婺源潘滋記子游為武城宰子問之曰有澹臺
  滅明者夫澹臺不由徑不入公室豈恤人之知不知
  乎然而一受知于子游聞之聖人自是不澹臺者澹
  臺矣他日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曰篼爾以喜於是
  武城澹臺者何啻百也子游一對力也吾弟潢解元
  為樂清令朞年蒞事于枕得省予問之曰女得人焉
  爾乎舉錢堯卿以下數十人對明年為旌善亭于縣
  門外東偏悉書其人與覈於石以觀既成以書来請
  教予咲曰製錦乃能如是則復之曰官以令為名令
  善也作以表民旌之大也夫有子游固當有武城也
  去思亭
  一在申明亭下為賀侯貴建一在迎恩橋為
  秦侯鰲建一在旌善亭下為邑侯歐陽震建
  樂土頌德亭
  在小芙蓉有侍讀秦鳴夏記
  章義樓
  在驛頭鋪章猷建故樓以名樓房共十四間厨
  房五間義田三十亩義山三片專備器具薪水
  以便行旅知府丁公瓒趙公錦有記嘉靖間寇煅孫
  朝鎏重建鄭公善夫有詩再尋鹏蕩訪靈丘為
  愛東甌山水州檢書巳得
  忠臣傳問俗兼聞章義樓
  昭義樓
  在鹗頭為義士年洪方栴襭嘉靖二十五年倭
  亂禦寇有功建襭従孫逰擊朝鼎並以倡義著
  并附之
  旌義樓
  在曹田胡惠建為客館丁公瓒詩茲鄉有義
  樓一郷之善俗太守為爾登芳名振窮谷
  尚義亭
  在翁洋為陳慷陳慨立
  臨江亭
  在萬橋旁其下為萬見橋碑王公十朋有詩
  旌義亭
  為趙尚謙立
  抱戚亭
  在盖竹鄭思永立
  承恩亭
  為鄭頤立
  長亭
  在白
  沙東十里徐應象建
  濯熱亭
  在竹嶼劉旦建以施茶
  施茶亭
  凡三在鳴陽門三條嶺白
  沙嶺邑鄉賓周商建
  褒義亭
  在盤谷王光立
  八老亭
  在沐篇泉趙文韶建
  廣蔭亭
  在窑嶴嶺北路為潮水湍汜行者病之明庠生林明世捐資砌路剏建亭屋一望巋然
  皇清按臺王公應昌有詩仕學君子共倡和之成集
  樹德亭
  在孝義橋永樂間陳賢義建施茶
  鄉约所
  隆慶三年邑侯胡公用賓立隅都俱即庙宇擇
  人以為長而憲禁冷為皇清康熙十一年撫
  臺范公承謨陳公秉直重舉行之宣
  聖諭十六條燌禮生朔望捧讀
  預備倉
  凡三處一在東隅一在簫臺山下一在宣尼院
  今俱廢惟縣門内倉厫存嘉靖初潘侯潢加
  意積貯每聽訟先使原告入穀一斗被告一斗穀入
  始聽之費輕信洽邑人兢赴于是倉儲山積至五年
  江南大荒人相食縣民頼以存活然父老頗以鄭侯
  復不訾省而屑越其穀往往如蠹為富者继焉於是
  民雖沾惠穀六澌盡相與追
  德潘侯而傷其澤之斬也
  附荒政漢置常平倉穀賤增價而糴穀貴减價而
  糶隋置義倉每秋户出粟一石儲之閭里以備㐫年
  唐置社倉賑给貧民亩税一北宋以常平法行
  乾道四年建寧府崇安縣飢委朱熹给常平米
  六百石賑貸自後每石取息二斗遇小歉即蠲其息
  之半大歉則盡蠲之厯十四年收貯原米六百石還
  府見息米三千一百石依前歛散更不收息每石
  止取耗米四升遂以其法推廣行之元令每社立
  義倉社長主之遇豐年各家騐口数每口留粟一斗
  以備歉歲明洪武初每縣四境設立預備倉用官
  鈔糴穀收貯以備水旱借给抵斗還官今逮皇清
  部行郡縣勸令輸粟置倉隅都以備凶荒郡縣官考
  滿報儲米實數以定殿最
  仁壽院舊名養濟院在石塘嶴口康熙三年重建司李
  嵇公宗孟攺今名凡民之篤廢殘疾煢獨鳏寡
  不能自给者皆收養焉
  惠民藥局
  自宋有之以製藥餌惠民之有疾者
  明成化十五年立局城隍廟今廢
  義塚
  宋以常平錢置漏澤園以民之死而無歸者明
  正德十五年知縣葛覃之地以為塚民
  交德之隆慶五年知縣胡用賓丈量覈實石塘篡一
  䖏計七亩東至馬家山脚西至路南至張地北至徐
  地湖上篡一處計二十四亩東至胡菴西至流水坑
  南至路北至李公墓下野猪岩山脚十三都一處
  十四都一䖏在下堡
  二十二都又一處
  學校
  袁州學記有曰惟四代之學考諸经可見矣以
  厯朝来國學而外郡州縣皆設學學必有師諸生
  以時譚经習禮古之道也不幸頹敝鞠為園蔬子
  衿興嘆亦偶一時爾樂之黌序數遷圯而復建有
  廢有興豈曰讀聖人書釋菜無地耶
  儒學在寳带橋南二十步唐時在望莱橋東南十步宋治平間令焦千之増堂廡學
  舍有記崇寧三年遷橋西绍興初火五年縣尉吳芾
  遷于卧龍坊即今址也建庙立像十五年令趙惇臨
  拓基址築垣墙増建門臺直舍盧宇有林季仲記淳
  令袁采築壽朋齋以養老後以次修葺有錢文
  縣尹馮福京鄭玉相继修舉有李孝光記至
  正壬辰海寇火延及學宫有翁昇撲滅之殿廡僅免
  明洪武元年縣丞袁英建學門两齋三年知縣張具
  瞻建明倫堂於殿後五年知縣鄔玉建戟門七年知
  縣王仲彰徙明倫堂於殿東攺資深堂以建儀門十
  五年知縣胡均謙重建大成殿弘治八年推官周珙
  重建嘉靖二十年知縣歐陽震建名宦郷賢祠二十
  八年殿圮知縣楊鑰重建賀賁踵而成之隆慶五年
  知縣胡用賓建啟聖公祠萬暦二十一年知縣張子
  珵重建文廟天啟丙寅知縣胡良臣重建崇禎五年
  明倫堂火縣令宋光黼重建乙酉年文廟圯
  皇清順治戊子年重葺小廟己亥年明倫堂毁康熙十
  二年縣令出一〓同訓導姜應
  珪重建文廟明倫堂啟聖公祠
  先師廟
  舊名大成殿今曰文廟凡三間丹楹謗桷攒頂中畫盤螭邊画菱花龜背門用青瓒基髙
  五尺許南有堂中塑先聖及四配十哲明制撤像為三
  東西塵
  各五間後圯皇清知縣徐化民教諭吴讓木
  建復圯訓導王重建教諭金栻重修
  啟聖祠
  訓導王沆重修敬設神位
  興文廟
  在頭門内東邉
  名宦祠
  祀宋焦千之𡊮采元萬邦寧李光明袁
  英張具瞻鄔珏白文秀陳士舉舱元弘林泰朱
  约鄭信周正管璋宋臣林磁周傑王侯葛覃林有年
  潘潢童久仁李銮周于德秦鳌朱潤楊鑰賀貴吳年
  胡用賓黄仁榮沈立義曽應泰宋元黼
  皇清潘明遴劉傳徐
  鄉賢祠
  祀宋王十朋萬貌賈如規連世瑜錢堯卿湯
  建劉黻侯畐劉祖向劉銓劉鎮王元李孝光
  明趙新鄭涔范霖鄭夏章論南昱陳鈍鄭釋陳斐李
  倫曾忞張慶朱文簡李項李頭陳璋髙友珴章元梅
  金翮侯一元張崇翰葉世德張德明趙嗣薦
  皇清
  宰牲房
  在泮池西
  祭器庫
  今俱廢
  明倫堂
  教諭金栻重修
  禮齋博文齋儀門
  門
  金栻重修
  尊经閣敬一亭廢
  文昌閣
  久廢訓導王沆重建教諭金樟金栻相继捐資助建
  當聞無往不復天之道也有廢有興人之事也學校
  為賢士攸閒自昔而言之矣樂邑明季乙酉大水文
  廟盡圯清順治戊子前司訓吳天錫王允頴葺既
  頹餘木建廟奉先師神主規模狹隘餘皆闕然不
  舉順治十五年再经寇燹學宫毀於悍卒巳十餘年
  縣令出公一〓下車謁廟瞻視間蹵爾不寧於康熙
  十二年捐俸首事司鐸姜公應珪協力為諸生倡同
  出資以勷成之厥材孔碩厥工惟良閲五月遂告成
  俾諸儒復見育才之地之盛信乎以一事符天道非
  留心聖人之教者烏能任哉
  梅溪書院
  在東隅城外即王文忠祀今圯
  鴈山書院
  在西内谷邑人知守朱守宣請於文宗即天柱寺廢建立王十朋胡彦卿李孝光朱希晦
  章编謝省謝鐸於其中又名七賢祠
  射圃在西隅簫臺山下有觀德亭知縣胡公用賓建
  社學
  即古之小學古者家有塾里有序黨有庠洪武八年禮官以上意檄府州縣率五十家設社學請秀
  才為師教民間子弟後漸廢弛正德十六年知縣林于两隅設四所都設三十四所毁為之
  坊表附
  尚書
  髙友璣立
  大廷尉
  陳璋立
  登雲
  趙宗佐立
  登龍
  郭攀立
  橋梓同芳
  趙元继趙嗣薦立
  文奎
  徐衍立
  聊科
  鄭绎立
  世進士
  章綸章元應立
  雙鳳
  侯廷訓侯廷誡立
  貞烈流芳
  錢氏二女立
  内臺縂憲
  李頭立
  登賢
  何正立
  毓秀
  屠積屠巨䓁立
  廌繍
  陳亶立
  步青雲
  周紀立
  進士
  金翮立
  接武
  陳輔立
  天官大夫
  陳鈍立
  少司寇
  陳璋立
  昭文
  鄭夏立
  應奎
  蔡光親立
  潜昭
  陳垣立
  状元坊
  王十朋立
  會魁
  章绘立
  凌雲
  武唐立
  登瀛
  余歆立
  登龍
  范霖立
  文英進士
  俱李諤立
  忠莭名臣
  章綸立
  莭制四藩
  李顕立
  恩褒三世
  李詠李倜
  大中丞
  李顕立
  翔鳳
  金
  立
  恩光
  陳穆陳愷
  敕恩
  李倜鲍澧各一
  登科
  陳徔道
  貤封
  僉事趙慥
  方伯
  趙廷松立
  世中翰
  趙性鲁
  重沐恩光
  将敏將愷立
  世恩
  張奎翰張
  張崇明
  保身致仕
  布政趙新巳上在東西隅
  狀元
  在四都十朋立
  奎光
  陳陬立
  三鳳鄉
  陳斐陳增陳陬立
  賓賢
  林宗元
  登科
  徐珽立
  莭義
  母葉氏子林统
  莭毅
  侯畐
  文光
  侯糟
  藩師
  王法
  桂林
  王祚立
  丹桂
  王賓立
  世恩
  朱希晦朱禺
  承恩
  方友榷
  應宿
  朱元誥
  登雲
  朱文
  莭
  進士
  朱諫立
  光祿
  朱守宣
  五牧坊
  朱文簡朱諫朱守宣朱文誥朱守槐
  孝子
  朱元旻立
  孝善
  連世瑜
  攀龍
  連稷立
  賓賢
  施義祖
  都僉
  徐光祖立
  尚書
  章綸立
  方伯
  章元應立
  進士
  仝
  文英
  章懋立
  恩光
  章元梅
  京兆
  章元會
  世大夫
  章
  世臣
  鳳
  父子聯第
  陳松龍陳桂立在新芳
  攀龍
  干昌祖立
  忠莭流芳
  為義
  士鲍廉烈女熔娘婉娘立左有大夫鲍坦
  鲍原弘鲍恩右有科貢濟美琪鲍謨鲍一鵬
  青雲
  恩立
  賓賢
  鲍椿立
  登雲
  鲍琪立
  貞莭
  楊氏母余氏立俱在東鄉
  松溪里
  進士陳求鲁立
  儀鳳
  陳懋立
  進士
  陳懋
  聯桂
  翁安之翁岩壽立在柳市
  進士
  鄭肖熊
  進士
  南昱立
  世美
  南昇立
  世恩
  鄭貴中貴
  權鄭驥立
  都憲進士
  俱髙友
  蟣立
  賓賢
  髙友訓
  賓光
  髙沔立
  百歲坊
  在湖上岙李亨立又一在
  石馬李懷璣立巳上俱西鄉
  尚義門
  趙欽善趙尚勤周寧
  趙欽怡在隅方有望
  鄭金銓鄭𤨔鄭鳌王叙方壽彤劉宗晁
  鄭㑹陳宗缵孝義門支宗立
  百歲坊
  在隅通判朱守行母徐氏立
  祠祀
  夫祀國之大事壇谴所以為民祈報也文廟城隍
  所以尊先師崇正神也至凡在茲土有功德於民
  與郷先生沒而祭于社者咸得與於斯其他釋老
  之官客色誕妄或以非諂則誣恐有妨於制故復
  別附之梵祠焉
  社稷壇
  在縣西北白鶴寺之左夫社稷能生百穀有功
  於民故自東漢建武之後郡縣祀之本邑社稷
  壇宋時在簘臺山趾冷素采重建明洪武三年知縣
  張具瞻移建於此神號曰縣社之神縣稷之神祭
  用春代秋仲月上戊左
  社右稷祭畢主藏於庫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隅簫臺山趾盖風雲雷雨生
  育萬物名山大川能出雲雨皆有功
  於民祀元附祭於社稷壇明洪武初立山川壇子
  城西北風雲雷雨壇子城西用驚蟄告祀三年知縣
  張具瞻移建合祭
  於一䖏即今趾也
  邑厲壇
  在東隅石塘岙祭死而無後者祭曰縣官率僚
  属迎城隍廟于壇上以主其祭設神牌二于壇
  下左右題曰本縣境內無祀鬼神歲三祭春
  清明日秋七月望冬十月朔日舊有祀文
  郷厲壇
  每里置一所牌書無祀鬼神
  祭曰與邑厲壇同里人主之
  甲社壇
  洪武八年令置社壇周以土墙壇而不屋凡遇
  春秋二社里中人戶輪當㑹首辦祭其祝文曰
  某里敢昭告于五土之神曰惟神博厚載物播種資
  生凡我庶民悉頼休德時维仲春東作方興秋則四
  歲事有成謹具牲醴恭伸祈告秋則四恭伸報祭伏
  願雨暘時若五谷豐登官賦足供民食充裕神其鍳
  之尚享祭畢會飲先令一人讀抑强扶弱之誓詞曰
  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礼法毋恃力凌弱違者先共
  制之然後经官讀畢長
  幼以次就坐盡歡而罷
  文廟
  規制見學校唐貞觀四年詔州縣皆立廟開元二
  十七年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塑像南向坐被王者
  之服追贈弟子皆為公侯伯詔春秋二仲丁日致祭
  明嘉靖九年用張孚敬李時議撤去塑像以木為神
  主稱至聖先師孔子廟不稱殿四配稱復聖顏子宗
  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十据以下稱先賢左
  丘明以下稱先儒廟用八籩八豆舞用六佾叔梁纥
  稱啟聖公以顏無由曾點孔鲤孟孫氏配皇清因之
  城隍廟
  舊在縣治東北知縣張具瞻移建于西隅仙隱
  坊明初以祭山川之明日致祭儀同社稷祝文
  云惟神正直無私生民保障禦災捍患眾所瞻依某
  䓁欽奉上命泰職茲土今當春仲秋仲謹具牲醴用
  伸常祭尚享後以之合祭于風雲雷雨山壇及厲
  告于廟而迎其主值于厲壇之上於是春秋廟
  復專祭惟守土官到任則備
  牲醴而合祭應祀神祇于廟云
  忠烈侯廟
  在館頭神曰田居邵唐乾符間王郢之亂僖
  宗詔十道兵討之田奉命以行士馬厯險疲
  甚至象浦猝遇敵力戰死之邦人哀其義烈為祠浙
  東觀察使劉宏表其事大順二年刺史朱誕奏海上
  破賊神有陰助贈右驍衛将軍宋皇祐四年又以陰
  兵破賊龍謹郡守以聞新其廟曰忠烈海濱之人舟
  楫往来風濤起滅皆神是司祀事甚虔神衮州人初
  與賊戰時以子䂓早啼兵誤遂敗自無近山無子規
  啼者鲍仁濟有詩横春渡頭象浦西将軍戰死鼓聲
  低只今恨殺子規鳥飛過青山不敢啼明洪武四年
  礼官奏稱歲以五月二十日本府致祭後隔江不
  便令本處廵司祭之巡司廒惟海舟往来祀焉
  旌忠廟
  在瑞應郷宋史忠義傳侯畐本鄉人以武舉授
  合浦尉寳祐五年制置司辟海州通判計議官
  時李松壽突犯漣泗畐鏖戰城下死之
  遂即海州立廟賜號旌忠仍立廟其郷
  王忠文祠
  在九牛山下嘉靖初知縣潘潢即東嶽廟撤
  其像以祀宋學士王十朋有尚書林俊碑記
  後以兵事起知縣胡用賓重建今又廢
  義烈祠
  為鲍叔廉熔娘婉
  娘立在楊公粤
  章恭毅祠
  在小東門外弘治間知府文林知縣陳文
  滔建祀明尚書章编郡人祭酒王璜有記
  張公生祠
  在鳴陽門内以祀叅將張鈇事具武烈中有
  邑人侯一元記建祀之費出之士民張公
  去隨卒祠尚未完也有碑石存
  潘公祠
  在西門城外嘉靖知縣賀貴建以祀潘侯潢後
  復附知縣胡侯用賓攺名二賢祠今圯門存
  顏僕射廟
  在版塘附論曰僕射之有廟何哉余讀永嘉
  譜而知宋朝立國之厚也夫式閭表墓疾風
  劲草猶近代也鲁公遠矣自皇祐至绍興百年之間
  再官其裔衣冠舊族役有不免而顏氏乃世世無所
  與為其詔曰英風可想恨不同時譜亦縁是
  顏氏為世家之首於以勵百代豈不盛
  風俗
  盖有教化而後有風俗起於君公者以治轉
  移於學士大夫者以德子產曰以德服
  民其次莫如猛若使柔有定向則是齊鲁無變
  俗而周秦不改風也人懷五常之性時或誤於氣
  習囙其所近而導之或或頑或薄或鄙猶庻
  㡬可與於善者哉若夫歲時燕飲之莭衣服華儉
  之製君子在鄉言鄉而已又可議焉
  四海樂上瘠民貧竭力稼穑僅一二歲
  水旱即多艱食地鲜桑柘女勤纺織濒海之家
  多籍魚塩女不外見士崇氣莭夫俗惡龎者也龎者
  多奇又惡逐末逐末則多浮靡瘠者也瘠
  則民勞而思今思勤之資而鲜民商賈之
  誘非其美者乎然而不能無疵焉人喜事鬼尤
  謹厭苦厚嫁生女不育信惑風水停暴丧柩治丧飲
  酒間事浮屠相髙以侈好訟使氣往往群衆或有義
  舉相頋不為迺自昔而記之矣雖然語不云乎土
  成城是存乎上者也上有綱纪則下有風俗故好惡
  者風之自也賞罰者風之隧也髙髻细腰徔所好香
  餌峭澗視所令則二端而夫疾耕而食不足者儲
  蓄不豫也土瘠而憂旱潦者水利不興也尚鬼惑
  水崇浮屠者经不正也溺女停柩門訟喧譁無禮
  法不信而誅不必也而其原皆由於侈故曰儉德之
  共也侈惡之大也又曰文之盛者實之衰盖明初士
  或相與以名中葉以字其後乃間有號今則下逮輿
  臺矣士入膠庠其始有先後輩甚嚴也今居位业行
  或胎藉之矣夫以凌傲為氣莭者非所聞女多
  則愈少愈少則愈貴愈驕大家侍無制制殺不
  忌婚嫁踰度其始邀聘也無異居積及資遣也六如
  起債金绮羅照耀衢路性嗇而家窘者始赧矣
  丧事踰制大家動輒屠牛為之耗貧下親死則閭
  里糜至名為弔實則群飲於是丧不暇苦而苦客矣
  訟者率以縣豪為强出入府寺或乘政先為擊
  期不對而先受屈辱故訟所以滋也大家族以姓
  相髙一語不合或所爭即投袂而起當酒藿肉
  合其族持捉以門至翁婿甥舅面之而巳自以義而
  不知其不義也自以氣得而不知其行失也故经常
  邪慝相消長也也不聴於人斯聴以神矣禮刑相出
  入者也出乎禮斯入乎刑矣厚嫁厚葬之風熾而淹
  女停柩之事多矣芒刃之與斧斤也梁肉之與藥石
  也時為帝者也鬥訟之涓流不塞而禍亂之江河亦
  於是漸矣故曰教笞不可廢于家刑罰不可弛于國
  征誅不可偃于天下四罪正而虞風動两觀屹而魯
  道昌吾聞之瘠民可與為善而木則近仁他邑之
  民甞譽背毁慝怨而友而吾邑是也閼商
  市隨雷同竿曾無是非而吾邑亡是其
  猶于以他人嗣牛馬潜易言嬴不祀而吾邑亡是也
  而今又稍異矣裁之以成風之斤玉之以舜孔之仁
  强易惡而善柔剛徒善中其不在斯乎其不在
  斯乎爰取閭里舊事歲時禮莭著之長人者得以覩
  焉
  正月元日
  人家大小序拜賀歲
  乃之親戚鄰里拜焉
  立春
  官府有春
  酒民庶否
  上元
  張燈
  自十三至十六七婦女或
  出嬉逰衢路官府或禁焉
  清明
  人家插柳掃墓而
  祭忐或祭于家
  端午
  門懸蒲艾飲菖蒲雄黄酒相餽以黍龍舟競
  七夕
  渡懸賞奪標常至鬥爭故官府六或禁之
  乞巧作巧食
  中元
  間有為其祖寄祀廟中者
  中秋
  赏月作餅夜深歡
  重陽
  登髙
  遊山飲酒食糕貧不皆然
  冬至
  官府相賀庶民則否
  作粉團以祀其祖考
  臘
  民不臘
  常以二十
  四日掃塵淨宇其夕送灶送
  神至正月初五乃迎之
  除夕
  燃燈照歲飲分𡻕
  酒囙謂之守嵗云
  物產附
  穀之屬
  稻
  暴地有红有白
  白散
  红芒
  占秔
  早稻
  晚糯
  黄糯
  臙脂糯
  稷
  稷為五穀之長北方為之
  黍
  大曰梁小曰
  麥
  有大有小
  麻
  来自大宛曰胡麻
  豆
  即蒜也為類甚多
  蔬之屬
  芥
  黃芥青芥油芥
  菘
  大曰白菜
  波稜
  葉尖
  蒿瞽
  韭
  五剪
  胡荽
  蕨
  初生可茹
  葱蒿苣苦
  即芸臺菜
  莙莲筍
  多種
  薤
  似韭
  莧
  有赤白紫
  芹
  可作
  葫
  俗名大蒜
  莱菔
  俗名蘿蔔
  瓜
  多種
  木耳
  生木上
  薑芋苔
  生海中
  紫菜
  出山石上
  海藻
  亦生海中
  茄
  有紫
  有白
  蘇薯蓣
  有红有白
  菓之屬
  梅
  有绿萼千葉
  红梅臘梅
  桃
  多種
  李杏梨蓮子
  花有红白
  藕
  安石榴枇杷
  橘
  有朱桔金桔䓁種
  柑橙柚
  似橙
  朱鑾
  又有香變
  楊梅樱桃林檎椎荸薺木瓜甘
  蔗棗栗柿
  有红白绿黄
  銀杏茨菰
  生水中
  藥之屬
  茯苓芍藥天南星薏苡
  似珠而長
  地黄
  有三種
  葉黄
  九曰以泛觴
  细辛
  白者良
  車前子蒼耳艾香薷金
  銀花益母草菖蒲荷首烏半夏栅
  香勝蜀株
  桒白皮
  不出土者可用
  百合
  花白者入藥
  花之屬
  牡丹芍藥
  酴醾
  一名木香
  蔷薇
  有红紫黄三色
  海棠拒霜
  桂
  一名木犀红黄兩色月開曰月桂
  山丹凌霄麗春
  木槿
  有红白粉三色
  金鳳
  有五色
  紫荆金錢花玫瑰
  紫白二色
  丁香
  亦有紫白二色
  瑞蘭
  甚香而葉有毒
  草之屬
  芝
  瑞草類茴簟
  蘭
  一花香而濃一為蘭
  花多而香清者為慧
  萱白蘋蒲蘆
  一名葭
  龍鬚草
  可為履
  稗
  實亦可食
  茅燈心草
  幹可織壁
  莎
  绿地遍生
  竹之屬
  斑竹紫竹筀竹方竹
  莖可為杖
  箭竹淡竹
  可造纸及
  取沥
  石竹
  堇竹慈竹
  樷生一名子竹
  苦竹佛面竹
  公孫竹
  藂生尺許
  猫竹
  極大而堅
  桃枝竹
  一名蒲葵
  木之屬
  松柏杉樟
  樹大可為舟梁
  桐
  有黄桐梧桐
  檉
  即河柳
  柞
  可為梳
  橮
  實可食材作宫室
  冬青
  一名萬年青
  檜樗烏柚桞
  其下垂者
  為西河桞
  梓槐樸杂
  有数種
  楓
  脂香可爇
  櫟
  葉可染皂
  金荆
  堅而
  有文
  貨之屬
  茶塩
  濱海同煮而縣東者佳
  木绵花
  山田多
  靛
  亦有数種
  白臘红
  花
  槐花
  柚油
  又有桐油菜油香油茶油
  蜜麻苧桑
  絲油
  绢
  有生绢熟绢
  土纱布
  有苧有绵有麻有葛
  兒荚冶銕
  畜之屬
  羊牛馬
  皆有畜者
  猪狗鷄
  右六擾之外有貓以
  捕鼠有鵝有鸭皆家畜
  禽之屬
  烏鹊鶕鹰鳩
  有不斑而鳴于
  耕時曰布穀
  黄鸝雉
  竹鷄
  相傳白蟻聞
  聲即化為水
  山鷄畫眉雀啄木伯勞
  一名白頭翁
  似雀而大頭有白點
  射豹
  一名子規
  鳬鷗
  黃頭
  褐色
  善鬥
  百舌
  春間作百鳥声
  獸之屬
  虎
  號則風生食不擇肉
  豺
  似犬
  狼
  似虎
  野猪
  牙利如刀
  山羊
  山犬鹿
  性善驚角鲜新生謂之茸似鹿而小曰麂
  香狸
  似羊而小
  兔
  視月而孕張口而産
  猿
  善援
  猴
  猿類最黠
  狐
  似狗
  鲮鲤
  能陸能水又名穿山甲
  獭
  鼠狼
  似鼠而善捕鼠
  栗鼠
  能緣木
  竹䶉鼯
  似蝙蝠
  魚之屬
  鱸
  類鳜能食魚
  石首
  首有白石一名黄魚
  鲑
  俗名烏狼
  鰵
  有三腮四腮
  〓
  鲳
  馬鲛
  比目
  二鱼相合乃行
  鱉
  子多而肥亦曰鲂
  鯽梅首
  俗名
  魚
  肉美而多细鯁
  鲤
  鰣
  魟
  有数種
  鲨
  凡二十四種
  鲇
  無鳞而頭大
  香魚
  香而無腥以火焙之如黄金
  帶魚
  如練带
  鳗魚
  有海溪湖鳗
  青鳞
  大如栂楷
  螺
  多種
  章巨
  俗呼章魚小則曰望潮
  蝦蟹蚶龜脚
  郭璞
  曰石蚴
  䖴魚
  土人呼曰弹淦
  沙蒜
  一種曰淦筍
  蟲之屬
  蛇
  十餘種
  蜈蚣
  足有赤青二種
  蜥蜴
  似蛇四足備四色者為雄
  蝇虎鼃
  三足
  者名蟾蜍水中鳴曰蝦蟆釣食者曰田鷄
  蜻蜻蜂蝶蟻蝎
  雨時涎壁
  蚓
  蜘蛛
  螢蜩
  秋鸣曰蝉
  蝙蝠
  亦名伏翼
  斑猫
  生大豆葉上
  蚊
  水垤螳螂蝇
  蟋蟀
  一名促織雄者善門
  蠶
  春蚕二季曰原蚕又有名
  曰三眠蚕
  論曰夫樂海濱瘠壤也所饒獨魚盐耳盐榷矣而漁
  有筭至如穀栗歲惡輒仰食平陽桒蚕亦尠丝多
  類商賈罕至焉諸列種種余徒效法名彦商略一二
  著之以前民用資洽聞云爾上林盧橘芳洲杜若詎
  盡有哉幸無竒珍不煩孟使君還珠吴隱之沉寳然
  古賢之操至乃投錢留犢而挂胡床區區日用猶不
  以自淄也盖其所持者誠大矣子罕有言不若人有
  諒哉

知识出处

康熙乐清县志

《康熙乐清县志》

康熙年间,设馆修志,适逢“三藩之乱”,事遂中辍。乱平后,乐清知县延聘林允辑、鲍易等次第增加修成《乐清县志》八卷,康熙二十四年(1685)梓行,本志涵盖了多个主题和方面,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官职、人物、艺术、技艺、宗教信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化民
责任者
吳讓木
责任者
劉漢彪
责任者
林允
责任者
鲍易
责任者
李棟
责任者
徐日生
责任者
梁祉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乐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