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道光乐清县志》 古籍
唯一号: 113220020230000303
颗粒名称: 雜說
分类号: K892.2
页数: 4
摘要: 本段引述了孟子和孔子对于仁义、名誉和人性的论述,阐释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提出了关于避名与避謗的看法,并以历史人物陈平、魏无知、白敏中、李德裕等为例,说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心思差异。
关键词: 乐清县 道德哲学 人性心理

内容

爲善易能不言難過人所不免文之則小人也
  孟子言仁者如射以其發而不中不怨勝已也孔子
  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射有勝負爭之端也君子
  獨能以揖遜終之遂至於無所爭宜怨而不怨當爭
  而不爭此孟子謂之仁而孔子謂之君子也彼有無
  爭而爭自起無怨而怨自生眞小人之不仁者哉
  名之所在人所必爭而同忌也能避人之所爭樂人
  之所同忌斯可謂之君子掩惡揚善朋友之道語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予所短多矣然於交友中常道
  其善不道其惡是亦寸中之長者昔姜渭叟能言之
  姜死矣無知我者渭叟負逸才豪氣者也而不修細
  行惡有所不掩亦朋友之罪姜之念予蓋有所激云
  人有毀巳已亦毀之何其不長者也予雖未嘗揚交
  友之惡然性褊躁不耐事聞人毀已則氣形肝鬲往
  往亦斥其過於稠人廣衆中言旣出口悔心遂生然
  駟不及舌矣因思韓安國對魏其武安之言自知其
  非長者遂書以爲戒
  孟子曰生我所欲義重於生舍生而取義可也嗚呼
  人之所甚畏者死也義之所在死有不足畏者惟不
  畏死之人可以成天下之大義立天下之大節享天
  下之大名
  名與謗常相隨因名獲謗因謗獲名雖韓退之猶是
  也原毀曰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非因名獲謗與
  進學解曰動而得謗名亦隨之非因謗獲名與有名
  而有謗不若無謗而無名古之哲士必避名非避名
  也乃避謗也
  君子小人不難見卽其報施之間而觀之則肺腑之
  誠洞然不可逃矣陳平受賞則不忘魏無知白敏中
  得志而擠李德裕君子小人之用心其厚薄如此

知识出处

道光乐清县志

《道光乐清县志》

本志是在我国方志学产生后纂修的,区别于清乾隆以前地方志归于地理的观点,道光《乐清县志》在章学诚地方志归属于史书的观点影响下,按照历史书的规格编写,具有志、掌故、文征三部分内容。它以隆庆《乐清县志》为主要参考底本,发凡起例,调整扩充厘定为舆地、规制、学校、田赋、兵制、职官、人物、选举、艺文、风俗、物产、杂志共十二门,为卷十六加首一卷。本书据道光七年刻本复印。

阅读

相关地名

乐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