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樂清縣志隆慶壬申本》 古籍
唯一号: 113220020230000109
颗粒名称: 壇壝
分类号: B933
页数: 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明清时期中国地方政府的社稷坛、风云雷雨坛、山川坛、城隍坛、厉坛等祭祀场所的设立和祭祀规定。社稷坛用于祭祀五谷之神,风云雷雨坛和山川坛用于祭祀自然神祇,城隍坛用于祭祀城市守护神,厉坛用于祭祀无后者的灵魂。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地方政府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追求。
关键词: 乐清县 祭祀场所 祭祀规定

内容

社稷壇在縣西北白鶴寺之左社稷能生五穀有功功於民故自東漢建武以後郡縣
  祀之本縣社稷壇宋時在西隅簫臺山址令袁采重建因
  仍之 皇明洪武刀不定立於城西北三年知縣張具瞻復
  建於此十一年六月頒降圖式其制北向東西二丈五尺
  南北如之高四尺四出陛各三級壇下前九丈五尺東西
  南各五丈瘗坎在其西北以垣繚之由北門入神以石柱
  為主長二尺五寸方一尺一寸剡其上形如鐘埋壇上正
  中近南上露員尖距壇豈邊二尺壇五寸神牌以木為之高二
  尺五寸博四寸五分厚九分趺座高四寸五分博八寸五
  分神號曰縣土不之神縣稷之神祭用春
  秋仲月上戊右社左稷祭畢藏主於庫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西隅蕭臺山址風雲雨物名山雨生育萬川能出
  雲雨皆有功於民故祀元附祭社稷壇 皇明洪武
  立山川壇於城西北風雲雷雨壇於城西南用驚蟄告祀
  雨暘時若則雷收聲曰報祀三年知縣張具瞻移建風雲
  雷雨壇於此而建山川壇於前郭玄通菴東六年遵式合
  祭於風雲雷雨壇十四年頒降洪武禮制又以本縣城隍
  合祭壇制坐子向午高二尺五寸方濶二丈五尺四圍共
  一十丈四出陛惟午陛五級子卯酉皆三級燎壇在東南
  木主制與社稷同神號曰風雲雷雨之神居中樂清縣境
  内山川之神居左縣城隍之神居右
  祭器三壇以祭社稷之明日致祭
  邑厲壇在東隅石壇嶴祭死而無後者皇明洪武三年壇於城北後知縣張具瞻建立於
  此壇制南向高二尺四寸前出陛三級繚以垣墻前立□
  祭日長官率僚屬迎城隍神主於壇上以主其祭設神牌
  二於壇下左右題曰本縣境内無祀鬼神歲三祭春
  清明日秋七月望日冬十月朔日有 欽定祝文
  里社壇洪武八年令每里置社壇周以土墻壇而不屋凡遇春秋二不土里中人户輪當㑹首率辦祭物用羊
  一豕一酒果香燭紙祝文曰某都某里敢昭告於五土之
  神曰惟神慱厚載物播種資生凡我庶民悉賴休德時維
  仲春東作方興秋則曰歲事有成謹具牲醴恭伸祈告秋
  則曰恭伸報祭伏願雨暘時若五穀豐登官賦足供民食
  充裕神其鑒之尚享祭畢㑹飲先令一人讀抑强扶弱之
  誓其詞曰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禮法毋恃力凌弱違者
  先共制之然後經官或貧無可贍周給其家三年不立不
  使預㑹其婚姻丧𦵏有乏隨力相助如不從衆及犯姦盗
  詐偽一切非為之人並不許入㑹讀畢長幼以次就坐盡
  歡而退 今社壇 二都在支奥嶺 六都在翁洋
  四都四里在洋頭廟西 五里在西寧橋北十五都
  塘頭 十七都一在大戊奥一在三港廟後 二十都
  在大坑山脚一在九房中路 二十二都在花壇
  鄉厲壇洪武八年令每里置一所周以土墻壇而不屋立門一座牌書無祀鬼神壇祭日與邑厲壇同
  厲壇十四都在下堡鹽倉西 二十一都在馬嶼東 二十二都一在北洋村一在花壇

知识出处

樂清縣志隆慶壬申本

《樂清縣志隆慶壬申本》

本志修于隆庆六年(1572),历二年而竣,辑成《乐清县志》七卷,分壤地、廨宇、财用、秩祀、官师、人物、志馀共七卷,其体例效法正德《武功县志》。民国七年(1918),张侯佐以玉海楼孙氏抄校本,由温州务本石印公司仿印三百部发行。

阅读

相关地名

乐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