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府樂清縣誌卷第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樂樂淸縣誌》 古籍
唯一号: 113220020230000009
颗粒名称: 温州府樂清縣誌卷第二
分类号: K295.5
页数: 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府乐清县县志卷二的情况。其中包括山川等。
关键词: 温州府 乐清县 县志

内容

山川
  山
  縣後山一名翔雲峯在縣治後歴台之僊居及
  永嘉縣拥溪西北而来皆髙山大谷至縣後
  雜沓若翔雲然縣治建于山麓
  東溪山在縣治東北偏連石塘諸山折而東居
  縣之左
  九牛山
  謝公山在縣治東偏上有九大石橫列逺望若
  九牛然山之頂又名大尖山山南謝靈運鲁
  逰名謝山
  東塔山在縣治東偏其山聳起如圭形與西塔
  山相對為縣龍山髙二百五十丈隂陽家目
  為魁峯宋邑令葛逢以九牛大尖山石塔雷
  擊攺遷塔于此故名
  丹霞山舊名白鶴山在縣治西偏北接枏溪西
  抵白石山色多丹本名赤岩山唐天寳六年
  攺名初晉張文君煉丹于此太守王羲之訪
  之文君遁入竹不獲得見而去
  題詠 唐郡守張又新詩
  白鶴山邊秋復春張文宅畔少風塵欲驅五馬尋
  真隱誰是當初入竹人
  宋運使李建中詩
  玉簫峯僊君宅千樹岩花幾百春當㑹稽王
  内史如何不見竹間人
  簫臺山名簫臺峯又名吹簫臺在縣治西偏
  聚為三峯北諸峯髙絕相傳為周靈子晉吹
  簫之所
  題詠 宋邑令周邠詩
  簇簇峯巒遍四圍神僊舊隱歎今非溪中不見金
  沙出山外空驚白鶴飛石上瀑泉清照眼竹間嵐
  氣冷侵衣玉簫聲斷人何處千古烟雲鎖翠微
  西塔山一名馬院山在縣治西偏其山端整踈
  秀與東塔山峙立為縣虎山相去絻二里髙
  百五十丈下瞰阡陌登山而望市井民居衢
  巷如魚鱗然盖一邑之山川氣槩悉聚于此
  已上諸山俱係附縣山
  石馬山去縣南五里其山三脊橫亙六七里為
  縣按山
  印嶼山去縣南五里正當縣之水口形若覆釡
  四旁無附為縣印山
  巳上二山本屬𣱵康鄉以其為縣
  案山故載于此
  鳳凰山去縣治東五里在永康鄉其形如展翅
  故名
  白沙山 東山周圍三里形如伏虎
  巳上二山鳳凰山之支山也
  龍穴山去縣東二十五里在瑞應鄉两山相對
  為門延袤十餘里
  侯家山 髙嵩山 岳頭山 南浦山
  東山 三岡山 屏風山
  巳上七山俱係龍穴山之支山也
  長山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南抵侯家山綿
  延十餘里
  石康山一名石帆山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
  自左原湖邉山曳尾東下黄塘雙溪㑹于山
  之左山之後有大石丈餘廣七尺許若片帆
  然古人名鄉曰石帆者以此
  磨石山 西山 橫嶼山
  巳三山俱係石康山之支山也
  黄塘山去縣東四十五里在瑞應鄉群山左右
  環合林木隂翳周回廣十餘丈有两溪沿流
  出孝義橋比而東鄉號為佳山水云
  窯奧山即丫髻山去縣東五十里山比曰山門
  鄉山南曰瑞應鄉山絕髙海艦皆以為準
  大崧小崧山去縣東五十里在瑞應鄉因以名村
  芙蓉山去縣東六十里在山門鄉其山西南上
  三峯有岩石並髙三四尺森然如芙蓉紅赤
  相暎因以名村
  鴈蕩山去縣東九十里在山門鄉按舊志嘉定
  舊編云岩巒竒恠難以殫載今直以經行所
  到記之則次第首尾可見矣大抵北山数百
  里谷邃峯疊行不能徧分東西谷列十八寺
  自黄巖東来先經雙峯石梁院次登謝公嶺
  入東谷經靈峯净名靈嚴能仁寺而東谷盡
  矣自能仁分徑入西谷經羅漢石門靈雲寳
  冠而西谷盡矣若自縣治入山則反是古今
  逰者率至道傍而止故竒勝之髙逺蕪设者
  甚衆如所謂鴈蕩不惟不到亦不識也不惟
  行者不識寺僧山亦樵不識也有客捫磴歷
  險至其雾始見蕩歸著行記於是人知有蕩
  矣宋太平興國元年永嘉僧全了逰方至荆
  門遇天竺僧言汝縁在浙東當得名山居之
  永嘉有諾詎羅尊者道塲教道當興師冝徃
  訪力成茲事了詰其所荅曰地以花名山以
  鳥名中有龍湫宴坐此尊者棲錫之雾也二
  年㱕至山下問其村曰芙蓉山曰鴈蕩了因
  感悟結廬其間名芙蓉菴四年有僧神朗
  繼居近谷曰安裨谷至天聖九年又有僧文
  吉居山之東碧霄峯下白碧霄菴開山靈蹟
  始顯後諸寺相繼而興而鴈蕩聲價
  溢于東
  南俱詳見寺觀志
  題詠 宋沙門惟一詩
  四海名山鲁寓目就中此景難圖録山前撞見白
  頭翁自道一生看不足
  蘇子瞻荅周邠見寄鴈蕩圖詩
  指㸃先憑採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間浮
  烟翠齒冷新詩嚼雪風二華行觀雄陜右九僊今
  巳厭京東此生的有尋山分已覺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鴈入籠東海獨来看
  出日石橋先去踏長虹遙知别後添華髪時向尊
  前説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見他年携手醉郫筒
  丞相吕夷簡詩
  徃年逰海嶠上徹最髙層雲外疑無路山間忽見
  僧虎蹲臨澗石猿挂半巖藤何日抛龜鈕孤峯上
  再登
  范宗尹詩
  一徑入幽谷随山幾縈盤雲樹深蓊蔚石溪響潺
  湲我来春色晚山花亦何繁好鳥不知名向人自
  關關遺我發興新探討忘疲艱龍湫信竒絕飛泉
  落雲間快瀉萬斛珠濺沫霜雪寒尊者所經行草
  木不可芟敢将塵土足濯此清冷灣晚梫野僧家
  山作碧玉环髙堂極虚眀可寄滇臾閑北行端為
  山山窮我當還明朝驅車去依然隨尘寰勝𠁅未
  易忘神逰清夜闌
  王十朋詩
  鴈山五經眼茲行尤可觀初冬天氣佳鴈歸山未
  寒有日照幽谷無雲翳層巒入景見祥雲振衣登
  馬鞍瀑泉飛玉龍羽旗導翔鸞石柱屹天外卓筆
  書雲端靈峯觀古室杖屨穿㠝岏崙四知我来好
  音若相歡群峯列春笋丹青状尤難行色愧匆匆
  更約他時看
  無名氏
  十年八行役屢經此山中愛山不厭觀每愧行匆
  匆大士瞻詎羅騷人思謝公一生㸔不足語與白
  頭翁
  文
  宋邑令袁采撰鴈蕩山圖序
  唐一行禅師所言南戒盖至鴈蕩山而盡山石像
  物賦形歩移即換岩瀑噴濺霏沫俄頃百態且限
  以重岡複嶺實不可模寫邑有倪端世以畫鴈山
  名某甞因送迎殳祠禱三至山間默記所歴埽按
  其圖差紊為多凡畫止一面此山前後向背左右
  偏側皆有竒妙雖善畫者有難施工乃與啇較令
  背者面側者正每寺為小圖附樂清志一峯而三
  二名者各随其寺所見又合為大圖二大抵東西
  四谷自縣徃者由西始西外谷有寺四曰古塔靈
  雲寳冠石門其水流大芙蓉港出纔嶼其路平夷
  西谷有寺七曰能仁曰羅漢飛泉普明天柱華嚴
  瑞鹿其水自峽流筋竹澗出清江皆峻嶺自石門
  来者曰東嶺自芙蓉来者曰丹芳嶺自筋竹来者
  曰飛泉嶺逹于東谷曰馬鞍嶺東谷有寺四曰靈
  岩净名靈峯真濟其水自峽流白溪溪上有路通
  白溪驛東北有嶺曰謝公嶺逹東外谷有寺曰彙自
  石梁東比至雙峯以逹黄巖左有谷曰南比閤南閤
  乃鴈蕩之北有崇德寺水自蕩頂分流山亦竒勝
  舊圖不載今附焉庻見其大槩云
  鴈山記
  鴈蕩山温州樂清東北山之通名也去縣九十里
  而遥越白沙武芳林達芙蓉逾窯奧過長徼界始
  至其山凡山有名號者盖純石而土山不預馬宋
  太平興國二年丁丑僧全了始居山之淺者曰芙
  蓉面今能仁寺是也巳卯僧行亮神昭居山之深
  者今靈嚴安禅谷是也天聖九年辛未僧文吉得
  山之盡東而居者曰碧霄畨公靈巖院是也於是
  有民居矣皇祐元年已丑縣尉甄昂乃發蕩隂山
  今南北合是也由丁丑至皇祐已丑七十有三年
  此開山之歲数也東盡縣之境西距白巖南距玉
  環山北距蒼山此盡山之地勢也名之文多矣或
  以義或以象或以迹或以無稽以迹獨侍郎巖則
  為胡兵部居之而言以義則見而可知以象則聞
  而可知以無稽亦見而可知此山之佳異者也蕩
  水南出為大龍湫東南會于天柱飛泉南經筋竹
  入于海蕩水北出為新溪東流會于寒坑板藏大
  溪南入于海石門之水分自大龍湫經長激原入
  于海石城之水㑹于小龍湫經白溪入于海此水
  之勝者也舉山無崖有禽黄色而差小焉而謂之
  金雀有一種群鳴而声相抑楊謂之山樂官有獸
  如𢉖鹿而能歷險謂之羊白者如雪係有毛如狨
  謂之金線此鳥獸之異者也故詳記之
  板藏山鴈蕩山之支山也
  小黄山去縣東百里在山門鄉
  巳上去縣東鄉諸山
  岐頭白峯山去縣東南五里在永康鄉
  竹嶼山去縣東南二里在永康鄉
  青嶼山又名嶼頭山去縣東南二十里在永康鄉
  樓奥山去縣東南二十里在瑞應鄉西隔萬橋港
  蒲岐下保山去縣東南二十里在瑞應鄉
  䌫嶼山去縣東南五十里在山門鄉
  石榛山一名石陳山去縣東南六十里在山門鄉
  蔡奥山去縣東南七十里在山門鄉
  鷄冠山去縣東南七十里在山門鄉
  茅峴山去縣東南水程七十里在海中
  大烏小烏山去縣東南水程七十里在海中
  苔山去縣東南水程七十里在海中
  大青小青山去縣東南水程七十里在海中
  南岸山去縣東南水程九十里在海中
  東門山 西門山
  巳上二山俱去縣東南水程一百里
  在海中
  大應公 小應公山 嶼山
  巳上三山俱去縣東南水程一百里
  在海中
  三山山去縣東南水程百七十里在海中
  大竹岡山
  小竹岡山去縣東南百七十里在環鄉北社
  楚門山去縣東南百九十里在王環鄉海中
  其峽如門廣二十步海艦皆由此出入
  馬鞍山去縣東南一百一十里在海中
  魚井山去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在海中
  塔山去縣東南一百九十二里在海中
  干江山去縣東南二百里在玉環鄉臨江故名
  大鹿𢉖山
  小𢉖鹿山去縣東南二百里在玉環鄉以狀為名
  玉環山去縣東南二百里在海中顧野王輿地
  志樂清東南海中有地肺山一名木榴山
  避錢王諱改今名
  題詠 宋鲁覿詩
  天寳胡塵暗两京禍從妃子笑中生玉環兩字真
  堪恨好與青山别攺名
  王十朋詩
  清有濯纓水白有漱齒石悠哉水石間宦情聊自
  適朝焉逰其南暮焉逰其北
  隘山去縣東南百七十里在玉環鄉
  大閭山一名大驢山 小閭山一名小驢山
  巳上二山去縣東南二百五十里在
  玉環鄉北社髙四百丈周囬莫其数
  橫山 黄嶼山 蠣奧山
  淺鷄啼嶼山 九嶼山
  沙奥山 青嶼山
  巳上七山去縣三百餘里俱在海中
  巳上俱係去縣東南諸山
  左原山去縣東北三十五里群山四𠁅環繞有
  田二千餘畝居民悉包谷中山有四景曰
  梅溪尊湖左嶺小鴈蕩
  題詠宋王十朋詩
  我向梅溪山上家幾看清浅浸横斜手栽木已随
  人老雪鬢萧踈對雪花 右梅溪
  水晶銀線滿湖中遙與呉江氣象同我輩他年厭
  游宦思歸應不待秋風
  右尊湖
  北望吾廬廬山最髙南通蕭寺境逾幽白雲夜向原
  中宿幾度随人嶺頭 右左嶺
  歸鴈行飛集澗阿不貪江海稻粱多峯頭一鴈雖
  云小飲啄猶堪避網羅 右小鴈蕩
  筀巖山左原山之支山也
  烏石山去縣東北五十里在瑞應鄉其色烏
  故名亦以名村
  橫山去縣東北五十里在瑞應鄉
  大荊山去縣東北九十里在山門鄉
  大毬山 小毬山去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在
  山門鄉状類毬然因以名村
  盤山去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在山門鄉山脊與
  台州分界
  武溪山去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在山門鄉亦以
  名村
  新芳白壁山去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在山門鄉
  亦以名村
  石橋山去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在山門鄉
  巳上皆去縣東北諸山
  盖竹山去縣西三里在永康鄉西連湖上奥南
  連峽門湖潢諸山山頂有洞號盖竹長耀
  寳光洞天俗呼楊八洞詳見古蹟
  題詠 元丘天祐詩
  盖竹芳名两地傳商丘初建是何年寳光長耀山
  中月僊跡深藏洞裏天童汲水烹茶當酒客和雲
  坐石為船何時了却人間事去採靈之伴鹿𢉖眠
  西際山去縣西五里在永康樂麓平地可坐
  十数人西南北三面蒼崖峭立蘿蔓曼縈
  繞環若屏惟東面軒豁如門大海在前潮
  生日出其觀甚偉平地處有亭北向瀑布
  從崖頂懸空而下相對越十丈許忽東北
  風起飛流濺沫直灑坐間雖盛熱而清氣
  逼人
  沙奥山去縣西十里在茗嶼鄉
  支奥山去縣西十里在永康鄉
  章奥山一名雙峯山去縣西十二里在永康鄉
  湖潢山去縣西十五里在永康鄉山面有石崖
  橫亘数壠宛如劍截俗呼馬鞭勒世傳山
  下晋阮放居焉
  何奥山湖潢山之支山也
  蒲姥山去縣西十五里在永康鄉
  峽門山去縣西十五里在永康鄉與界埭山相
  對若門運河自此而出
  界埭山峽門山之支山也
  龍攻山去縣西十五里在永康鄉舊傳有龍為
  雷擊奔入山穴而藏今山下有坑谷直入
  山腹
  橫山龍攻山之支山也
  湧泉山去縣西十五里在永康鄉以其泉故名
  霓山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状引若虹霓
  然因以名村
  柳市山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以村為名
  黄花山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
  蒲壇山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
  岐頭山一名崎頭山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鄉
  三嶼山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状如筆架
  沙角山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因以名村
  長山一名象山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状如
  象鼻逺引綿延囙以名村
  蚓嶼山 蝗嶼山 蟾嶼山 廟嶼山
  察嶼山 已上五山俱去縣西三十里在長
  山之南相去一二里大小不等若培塿然
  大港山 小港山一名香山去縣西三十里
  在茗嶼鄉
  政洪山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
  獅子山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形若獅子有
  簄嶼小山在獅子山南百餘歩状如曳毬
  五星斗山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山之頂排
  列五峯故名其泉混混居民以資其利
  白巖頭山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
  覆船山一名鳳凰山白巖頭山之支山也状類
  覆船以其兩傍如展翅又名鳳凰山
  白石山去縣西三十里在茗嶼鄉唐天寳元年
  改名五色山髙千餘丈周囬二百三十里
  純石無土木乃十二真君所居之地宋太
  平興國中真華觀道士李少和澄神辟糓
  披荊榛驅妖魅虎狼而居焉巖下有徑謝
  公行田之所出白石巖東濟西濟巖壑深
  窈两溪分出抱孤嶼西鄉號佳山水云
  題詠 宋謝靈運行田詩
  小邑居易貧災年民無生知淺懼不周愛深憂在
  情舊薔橫海外蕪穢積頹齡饑饉不可久甘心務
  經營千頃帶逺堤萬里㵼長汀州流㳙澮合連綂
  塍埒并雖非楚宫化荒闕亦黎萌雖非鄭白渠每
  歲望東京天鑒倘不孤来茲驗微誠
  唐郡守張又新詩
  白石巖前湖水春湖邊舊徑有清塵欲追謝守行
  田意今古同憂是長人
  宋 林斗南詩
  路逈縈廽行木杪脚力窮時山更好苦吟轉覺佳
  句慳望逺方知衆山小登臨自昔知幾人留題石
  暗蒼苔新吁嗟開闢嵗時乆名字湮没多無聞細
  觀天地無終極百嵗浮生真一息少和靈運縱垂
  名俯仰之間亦陳迹何如大人能逹觀古今等視
  猶晨昏朝菌靈椿皆死尔復有脩短何足言徃来
  盤礴何為者祇為幽懷未渠舍凭欄一覽萬境空
  轍跡何湏遍天下
  王十朋詩
  十里湖山翠黛橫兩溪寒玉鬪琮琤路從飛鳥上
  頭過人在白雲深處行巖下行田謝康樂洞中辟
  穀李先生凭闌下瞰人間世轉使此心名利輕
  白石三峯下縣崖七濟流雲穿泉汩汩潮去海悠
  悠石是誰家婦龍歸第幾湫平生不行險到此也
  囬頭
  宋晉之詩
  日車未訪到仙宫日脚将西又轉蓬莫怪登山能
  草草祇縁行李自匆匆玉棺已去人何在石鼎雖
  存味早空休羨古来名與迹幾多丘壑在胷中
  邑令周邠詩
  賞徧他山到此山始知仙境異人寰岩前羽客尋
  黄鶴澗下樵人放白鷴路入洞門紆五鎖雲盤石
  徑疊三関容間猶有仙翁灶憶昔丹成煉九還
  登山踏遍萬千峯直到青雲第一重路僻頻驚来
  瑞鹿洞深還見桂蒼龍偶穿白石尋黄石却倚𠋣青
  松慕赤松脚西西促歸興巾車無復更從容
  四明楼錀詩
  我逰仙都觀獨峯轍迹雖在車不通鼎湖望極幾
  怊悵恨無羽翼凌天風茲来樂成望白石王甑突
  兀摩蒼穹人言真人老聃裔聃開洞府遺仙蹤無
  人共登青雲梯躋攀保我惟枯笻縈廻約畧三十
  里踏徧萬疊髙龍翁㫁崖泠冷落殘雨雙石凛凛
  停孤㮤却從山椒下谷口石闌屈曲遮碧椶頗疑
  山髙氣凝凛古来積雪今未融是誰玉斧妙鐫斵
  仙洞雙合龍驚神工岩深向日尚幽閟别有石竅開
  天聦傳聞峯頭貯清泚荅罅㳙滴聲玲瓏奮身更
  欲上虚閣海山錯立烟濛濛脚底千山行伏龍手
  揮五絃俯冥鴻霜林摇落當玄冬長嘯覽萬象
  空觧衣夜宿旦過窠䰟夢亦墮永中曉看目出
  滄海東蠟炬百萬燒天紅眼髙不数鴈蕩雄行田
  下笑康樂公未能辟穀追仙翁頗亦有志棲琳宫
  三山不覺去人逺安期羡門冝相從驂鸞駕鶴太
  多事但欲御氣遊無窮
  記文 宋郡守㑹稽沈紳撰
  永嘉北走百里岩曰白石者世傳十二真君升真
  之地吁可怪也長主峩峩拔地柱天勢之壮也谽
  谺邃深脩程復夏其廣容也霰霄自乳滴龍漂激
  泉髙下也連山培塿海日夜出駭衆觀也葩華綸
  鮮霜露刻削殊四時也嘯逺唳鶴炯雲散聚朝復
  暮也昔予以從事徃焉其間聞而見者若是岩下
  有徑即謝康樂行田賦詩之所由徑而趍岩必越
  山脊循後磴升降盤折而後能至向之守岩者嘗
  䟽李少和遺事求為刻辭拒之益勁曠年不答心
  甚赧之今假守于州其徒造門復申前言則子莫
  能巳也予聞至道間天子無事有言少和室葉于
  岩善辟穀得攝生之術召對便殿訪以治國脩身
  之要竟不奪其志賜金以遂其歸自是白石之名
  益暴于世好事者相踵以徃徃則欲忘其歸盖藥
  其清迥曠絕異枔耳目之所混混有發人髙明之
  思焉予既嘉二子之謀永茲岩之傳𥨸又自喜他
  日勒名石石不随世磨滅故詳記之
  孤龔山去縣西三十五里在茗嶼鄉
  白塔山去縣西四十里在茗嶼鄉有小寺名白
  塔囙以名山形若象鼻舊名象山
  石船山去縣西四十里在茗嶼鄉山腹有石若
  舟故名
  名山去縣西四十里在茗嶼鄉下庠山髙十丈
  海盤皆以為準舊志并入赤水山誤它今正
  靈府山去縣西六十里在茗嶼鄉象浦
  赤水山舊名赤岩去縣西六十里在茗嶼鄉
  其山旁有奧名赤水洋盖山至此漸平原
  故名舊志赤水山一曰赤岩山俗呼名山
  又名嶢山大者崔嵬方者巑岏桂猿下飲
  百臂相連今按名山在白石之西南赤水
  在白石之北而嶢山之名疑亦崔嵬巑岏
  之義也
  茗嶼山去縣西五十里一土嶼歸然枕田間去
  運河纔十数步名曰茗嶼古人因以名村
  金山 白鷺嶼山 寅嶼山
  巳上三山皆去縣西五十里茗嶼鄉之小
  山也
  盤嶼山今名盤石因立衛改名去縣西六十里
  在茗嶼鄉濬海山上有淡水可飲
  題詠 宋謝康樂行田登海口盤嶼詩
  羈苦孰云慰觀海藉朝風莫辯洪波極誰知大壑
  東依稀採菱歌彷彿含嚬容遨遊碧沙渚逰衍丹
  山峯
  五小山 正嶼山 重石山 斗牛山
  巳上四山皆茗嶼鄉之小山也
  衡春山去縣西六十里在茗嶼鄉舘頭状若牛
  扼故名
  已上皆去縣西鄉諸山
  峯
  文峯一名文筆峯在縣治東偏形聳如筆宋紹
  興二十六年冬十月朔景雲見其上識者
  以為有文魁之應明年王十朋廷對第一
  簫垥峯名簫垥山在縣治西偏詳見山志
  天柱峯在縣治西偏西塔山右屹立如柱故名
  金字峯去縣東北二十五里在永康鄉
  筆架峯
  文筆峯 已上二峯去縣東北二十五里在
  永康鄉筆架在南文峯在北宋王十明所
  居之地
  玉甑峯去縣西三十里在茗嶼鄉狀如甑其色
  白故名
  拔萃峯去縣西三十里即玉㼾峯之絕頂也以
  其髙插霄漢故名
  玉簫峯去縣東三十里在永康鄉其山岩崖峭
  拔舊傳張文君吹簫遊此
  芙蓉峯去縣東六十里形如芙蓉詳見山志
  連珠峯 靈犀峯 獅子峯 山冠峯
  石表峯 立戟峯 羽人峯 射垛峯
  含珠峯 含翠峯 朝陽峯 芝草峯
  二仙峯 招賢峯 寳冠峯 寳替峯
  石鏡峯 鳳凰峯 香爐峯 伏虎峯
  天冠峯 獅子峯 五雲峯 雙穴峯
  巳上二十四峯去縣東七十里在鴈蕩
  山西谷皆鴈山之支峯也
  常雲峯去縣東八十里在鴈蕩山西谷其常
  有雲霧登者心志則為澄霽又名靈府山
  題詠 唐郡守張又新詩
  仙府靈壇莫謾登綵雲香霧書常丞君能到此消
  塵慮隱豹垂天亦為澄
  紫極峯 棲鳳峯 華陽峯 載仁峯
  戲龍峯 群鳳峯 囬鸞峯 石龜峯
  朝陽峯一名連雲嶂 璦臺峯 石筍峯
  卧龍峯 凌霞峯 瑞鹿峯 抱兒峯
  獅子峯 石碑峯一名紫薇屏 立筍峯
  削玉峯 卓筆峯 天樂峯 宴坐峯
  已上二十三峯俱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
  鄉鴈蕩山西谷皆鴈蕩山之支山也
  雙蠻峯 寳印峯 嶢闕峯 小筆峯
  獨秀峯 重樓峯 茶爐峯 石指峯
  天柱峯
  題詠 元陳剛題天柱峯詩
  峩峩千仞餘直上柱霄堮蒼茫海東隅勢欲壓磅
  礴我来秋風暮草木漸黄落初疑挾六丁復恐齊
  五岳想當天造初縹緲雷斧斵佇立久歎息神功
  付冥漠
  展旗峯 招賢峯 獅子峯 伏龜峯
  蠣齒峯 石碑峯一名百屏風名平霞嶂
  天冠峯 總角峯一名童子峯 金鼎峯
  遵花峯 迎陽峯 石燕峯下有小石屏
  碧霄峯 又名消遙嶠以其形如轎然
  凌雲峯一名凌雲嶂 朝天峯 五雲峯
  雙穴峯下有連霄嶂 槖駞峯 戯獅峯
  犀角峯 香爐峯 雙鸞峯
  𠋣天峯一名獨秀峯 鳳凰峯 超雲峯
  丹筀峯 象牙峯 玉蟾蜍峯 芝草峯
  霓蹲峯 龜子峯 藥杵峯 架梅峯
  朝陽峯 佛掌峯 皷槌峯 覆船峯
  捲螺峯 鉢盂峯 三賢峯
  已上四十九峯俱去縣東八十五里在山
  門鄉鴈蕩東谷皆鴈蕩山之支峯也
  石佛峯 獅子峯 雙峯
  巳上三峯去縣東九十里在山門鄉鴈蕩
  山東外谷皆鴈蕩之支峯也
  石頭峯 雙鸞峯 藥杆峯
  巳上三峯去縣東一百十里在山門鄉南
  閤村皆鴈蕩山之支峯也
  嶺
  支奧嶺去縣西十里在永康鄉通沿江路
  沙奧嶺去縣西十里在茗嶼鄉通白石路
  密溪嶺去縣西十里在茗嶼鄕通白石路
  章奥嶺去縣西十五里在永康鄉通沿江路
  薛家嶺去縣西十五里在永康鄉通沿江路
  白石嶺去縣西二十五里在茗嶼鄉通象浦路
  倪奥嶺去縣西二十五里在茗嶼鄉通象浦路
  栗不嶺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通沿江路
  斗嶺去縣西三十五里在長安鄉通沿江路
  下庠嶺去縣西三十五里在茗嶼鄉通象浦路
  屠奥嶺去縣西四十里在茗嶼鄉通象浦路
  阪塘嶺去縣西四十里在茗嶼鄉通象浦路
  童嶺去縣北六十里在茗嶼鄉通柟溪路
  已上俱去縣西鄉諸嶺
  白沙嶺去縣東五里在永康鄉驛路
  姥嶺去縣東五里在永康鄉驛路
  芳林嶺去縣東十五里在永康鄉驛路
  窯奧嶺去縣東五十里在山門鄉通芙蓉驛路
  烏石嶺去縣東五十里在山門鄉舊驛路
  車嶺去縣東六十里在山門鄉通柟溪路
  馬鞍嶺去縣東十里在山門鄉通鴈蕩山
  驛路
  清江嶺去縣東七十五里在山門鄉驛路
  丹芳嶺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又名四十九盤
  東嶺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通鴈蕩山
  謝公嶺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通鴈蕩山驛路
  白篛嶺去縣東九十里在山門鄉
  西店嶺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驛路
  筋竹嶺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驛路
  白楓嶺去縣東八十里在門鄉驛路
  佛嶺去縣東九十里在山門鄉有石岩象佛
  飛泉嶺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通筋竹澗路
  鄭家嶺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在山門鄉新驛路
  爕嶺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在山門鄉黄岩縣界
  甸嶺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在山門鄉𣱵嘉縣界
  烏根嶺去縣東一百四十里在山門鄉
  巳上俱去縣東鄉諸嶺
  三坑嶺去縣東南二十五里在永康鄉
  左嶺去縣東北二十五里在永康鄉
  黄壇嶺去縣東北二十五里在永康鄉通路
  小溪嶺去縣東北三十里在永康鄉通柟溪路界
  接莆嶺去縣東北十里在永康鄉通柟溪路界
  盤嶺俗稱盤山秀嶺去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在
  山門鄉通黄岩縣界
  題詠 許忠簡公詩
  嶺北無端去抱關嶺傍便是舊家山囬頭試覔歸
  時路祇在行人踵歩間
  温嶺去縣東北一百六十里在山門鄉通黄岩
  縣界
  巳上俱去縣東南東北諸嶺
  䲧
  丹霞塢在縣治西偏舊志以為寺僧文英讀書
  之所
  藏真塢去縣西三十里在茗嶼鄉世傳十二真
  君升仙之所
  谷
  劉公谷去縣西南十五里在永康鄉
  記文
  宋林一龍撰
  樂清縣治西南十五里有劉公谷焉在湖潢山两
  崖間湮沒滋乆浚儀趙君時訂新䟽闢之壬戌夏
  予始至其雾𠁅谷口隙地数畝趙君隨髙下築亭盧
  雜樹花木山重水鎖不知其有谷必涉足峭峻群
  峯導則疊嶂擁後目換心移歩武錯忤鿄險而渡
  級阻而登每進益竒峙者戟列流者鏡靜有巨石
  状類欹壁踞臨潭面上篆刻劉公谷三大字磨勒
  精古令人翫賞不巳其他縣絕�雾�徃徃有昔人題
  字皆蘚剥莫能辯按劉公名黙紹興初為其邑令
  前志謂有惠愛在民此固其遺跡與更復深入凡
  跣椙所到披捫所及掬泉磈石無不可愛谷之事
  既窮湫之事復始山左右磔立如潘縣如立旃
  壇中峯遥峙如两耳香下即龍湫環坐其際盛
  夏不見暑氣昂首邱視巨崖起當一罅天雲經
  日絡風根雨跡皆歴歴曾頂上而龍不湫居則已
  乆矣自湫至谷口匯于五鑊土人謂水與石鬪旋
  流嚙蝕若釜然故云嗚呼方劉公之時山幽
  水深為其令者得以肆志其間至其後也山童水
  涸雖神龍亦移而避之可以觀世變矣今去劉公
  百餘載趙君乃能疏闢於湮沒之後晦者顕塞者
  通恍然若融結判而清濁分孰謂物之興發其不
  繫於人乎趙君尚書郡侯之子丰神明秀胸次灑
  落無世俗塵土意其人與景可謂協矣予是以記
  之俾刻之谷中以貽後之来遊者咸淳四年三月
  一日記
  西外谷去縣東十五里在山門鄉
  西谷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
  東谷去縣東八十五里在山門鄉
  水䉀谷 新月谷 安禅谷 㑹賢谷
  巳上四谷皆東谷内小谷也
  東外谷去縣東一百十里在山門鄉
  南閤谷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在鴈蕩山之南又
  名南閤村也
  北合谷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在鴈蕩山之北又
  名北合村也
  川
  榉川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柳市水出自西
  北茗嶼鄉至盤石入海
  赤水川一名赤水港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
  水出自窯奥黄澤大崧小崧諸山之源㑹
  于新市入江
  芙蓉川一名芙蓉港去縣東七十里在山門鄉
  水一出自小芙蓉南至芙蓉塘口入江一
  出自鴈蕩山西外谷至長徼為大川入江
  北港川去縣東一百三十里在山門鄉水出自
  鴈蕩山頂九折諸溪下與楊公奥盤山盧
  奧諸水合流二十餘里南入江
  山門川一名山門港去縣東北一百六十里水
  出自温嶺山谷水源不一並為港入江
  海
  白沙海去縣東南橫亘三百餘里居縣之東為
  白沙赤水莆岐鏵锹清江白溪北港温嶺
  轉至玉環而止居縣之西為石馬音奥三
  嶼塔頭岐頭黄花曹田池奧洋田盤石舘
  頭至象浦而止南望海之外則有青〓〓
  奥靈崐東望海之外則有玉環鷄籠洋青
  𢉖西橫列海旁歴歴可数海居縣東至歧
  頭折而南波濤崩激洶湧凡海艦西入郡
  城至此必艤舟謂之轉岐云自摺疊奥次
  黄門次錢吹次小𢉖次茅峴次台州驢洋
  至台州松寨
  楚門海一名楚門港去縣東南一百九十里港
  門之外則海洋無際海艦由此出入
  江
  舘頭江去縣西南六十里水西接自永嘉蜃江
  東下至盤石白沙
  萬橋江一名萬橋港去縣東六十里在瑞應鄉
  水出自窯奥諸山谷中至此為江
  清江一名清江港去縣東南一百六十里在玉
  環鄉水從山門鄉比出南入于海
  湖
  白石湖一名合湖去縣西三十里在茗嶼鄉水
  自白石諸山澗壑中沿流分為東西兩溪
  原頗深廣出五六里合而為湖廣三十餘
  丈水行五里至湖頭橋入運河散入長安
  永康茗嶼三鄉一自黄花斗門南入海一
  自盤石斗門南入海
  璞湖一名朴湖去縣東四十里在瑞應鄉水
  自小溪諸山壑中行三十餘里出黄塘并
  為兩溪至東山合為一流出孝義橋為大
  河與窯奥源水㑹于新市散入瑞應鄉南
  至朴湖斗門入海
  平湖一名鴈湖去縣東九十里在山門鄉隖蕩
  山頂方十里半為第林餘皆水草亘古今
  為曠地鴈多集之
  柘湖去縣東一百里在山門鄉潴水成湖
  溪
  東溪在縣治東偏水發源與稱溪接境四十餘
  里諸山谷中懸崖而下常有雲氣又名雲
  溪水出而南廣十三丈行三里為縣東溪
  至望来橋與東塔山下鄭都溪水合流至
  縣浦折而西出瓦窯河與西溪合流為運
  鄭都溪在縣治東偏水出自東塔山谷中流下
  與東溪支水合流
  西溪一名金溪在縣治西偏水發源自白鶴寺
  丹霞山頂石橋諸山谷中懸崖而下為雙
  瀑昔晉張文君煉丹山頂丹成濺石成金
  今溪石間有金星水所而南廣十四丈行
  三里與沐簫泉合流過迎恩橋里至瓦
  窯河口與東溪水合流為運河至印嶼斗
  門入海
  浣紗溪去縣西五里在永康鄉水自盖竹裏
  發源南行折而東經盖竹橋入運河
  梅溪去縣東北二十五里在永康鄉水從西出
  至萬橋海
  黄塘雙溪去縣東四十里在瑞應鄉水從西北
  出東南至萬橋海
  照贍溪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鴈蕩山西谷
  水出自大龍湫之頂清如鏡無所不容黷
  之不濁
  白溪去縣東八十五里在山門鄉水自靈峯寺
  山側出東流入海
  九折溪一名石溪去縣東一百十里在山門鄉
  北閤村水從西出東行十餘里與大龍灘
  合流
  梅溪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在山門鄉水自温嶺
  發源西行復折而東至截嶼渡入海
  新溪 大溪二溪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在山
  門鄉水自蕩頂比折而東經石門溪渡入海
  渠
  東西兩渠水自縣治後翔雲麓發源南行經
  按察司右折而西至縣治前惠政橋分東
  西沿大街兩旁而下舊嘗有禁不使居民
  結屋其上淤塞水道則流豬其中非惟清
  絜且防火患上樹冬青樟木徃来之人如
  行翠幄中歲乆湮塞元末吏劉敬存濬治
  還復其舊於是兩渠之流得與東西二溪
  水相接又濬東溪小河至白沙立斗門故
  白沙之田得以灌溉舟楫可通又殺暴水
  之勢民甚為便
  河
  瓦窯河在縣治西偏舊城外水通運河
  西河一名運河在縣治西南水自西出至舘
  頭六十里廣七八丈深七尺驛舡客〓徃
  来如織又為支河散入永康長安茗嶼三
  鄉灌田二十萬餘畝
  東河在縣治東南水自東溪出至縣浦七里與
  西河水合為運河
  城河去縣治東一里水西接東河東通白沙河
  新市河去縣東二十五里在瑞應鄉水自黄塘
  窯奧諸山流出廣七丈深丈許以芳林白
  沙諸山隔絕不與縣河相通散入瑞應鄉
  溉田十萬餘畝
  象浦河去縣西六十里在茗嶼鄉水自象浦山
  出数十里與舘頭江水相接隔下庠諸山
  與西鄉河道不通
  巳上六河俱係舊河道
  上洋夾河去縣西五里在永康鄉水自南而北
  與支河合流入運河
  南岸河去縣西五里在永康鄉水自南而北至
  石馬斗門入海
  章奥河去縣西十里在永康鄉水自南行折而
  東至斗門入海
  白浦河去縣西十里在永康鄉水自東而西與
  五都支河合流入運河
  三嶼河去縣西十里在永康鄉水自西而東與
  長安鄉支河合流入運河
  長林河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水東接支河
  西至黄花斗門入海
  丁字河去縣西三十里在長安鄉洋田東西長
  一百五十歩南北長八十歩不與舊河相通
  密溪河去縣西三十里在茗嶼鄉西與白石支
  河合流入運河
  西山下河去縣東二十五里在永康鄉比〓小
  官橋大河合流至竹嶼斗門入海
  上河頭河去縣東二十五里在永康鄉水東行
  折而南與大河合流至東斗門入海
  東河去縣東二十五里與上河頭河水合流至
  巉頭斗門入海
  青嶼河去縣東二十五里在永康鄉水西行折
  而南連小支河三復折而西與舊河合流
  俱至竹嶼斗門入海
  南岸河去縣東二十五里在永康鄉東有支河
  水南行折而東復折而西與大河合流至
  竹嶼斗門入海
  仙洋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東行與山
  門鄉舊河合流
  上里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行西北與
  舊河合流
  髙橋前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西行舊
  河合流
  後洋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北行與山
  門鄉舊河合流
  髙舟洋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南行入
  舊河
  瞿渡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行東北入
  大河
  下二里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行西南
  至下村斗門入海
  四里新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北行入
  大河
  下五里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西行至
  婁奥入支河
  前洋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東行至斗
  門入海
  周家奥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東行至
  鏵鍬斗門入海
  嶼門新河去縣東三十里在瑞應鄉水西行至
  下保斗門入海
  塘頭河去縣東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西行至
  下保斗門入海
  李家奥河去縣東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西行
  與大河合流
  鄔奧河去縣東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北行入
  大河
  大灣前河去縣東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西行
  至魏家埭入海
  化墩河去縣東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西行入
  大河
  大白墓河 小白墓河 已上二河俱去縣東
  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行西北與六河合
  流巉頭斗門入海
  信奥河去縣東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行西北
  入大河
  張家浹南河去縣東三十五里在瑞應鄉水北
  行與大河合流入海
  五里河去縣東五十里在瑞應鄉水自南行至
  黄灰埭斗門入海
  窯奥新河去縣東五十里在山門鄉水南行至
  瑞應鄉萬橋合流入海
  西山新河去縣東一百里在山門鄉水接大龍
  灘經三里圳水合流至二十七都水圳而止
  已上河道三十七雾俱係
  國朝洪武二十八年為興利除害事新開河道
  澗
  筋竹澗去縣東七十五里在山門鄉宋謝靈
  渡江而上筋竹澗過白篛嶺越嶺溪行
  題詠 宋謝靈運詩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頭巖下雲方合花上露猶
  泫逶迤傍隈隩迢〓陟陘峴過澗既厲急登棧亦
  凌緬川渚屢經復乗流翫廻轉蘋萍泛溶深菰蒲
  冒清淺企石挹飛泉攀樹摘葉卷想見山中人薜
  蘿若在眼握蘭勒徒結折麻心莫展情周賞為爰
  事昧竟誰辯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
  峽
  經行峽去縣東八十里在山門鄉鴈蕩唐僧
  貫休為諾詎羅質有鴈蕩經行雲漠漠龍
  湫宴坐雨濛濛之句後人遂以貫休負名
  峽也
  温州府樂清縣志卷之二

知识出处

永樂樂淸縣誌

《永樂樂淸縣誌》

永乐十年(1412),成祖诏令修志,十六年(1418)颁降《纂修志书凡例》,规定了志书的体例和内容。此时期修成的永乐《乐清县志》八卷,堪称明初采用《修志凡例》的范本。本书据宁波天一阁珍藏的明初秘本影印。本书记述了乐清县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建置沿革、城池、山川、桥梁、宦蹟、人物、杂志、诗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乐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