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文化馆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唯一号: 112931020230000312
机构名称: 海曙区文化馆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766.pdf
地址: 横河街
起始时间: 1984年8月

机构描述

海曙区文化馆创建于1984年8月,由海曙区文化站和镇明区文化站合并而成,地址位于横河街。区文化馆的体制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1993年2月搬入灵桥路219号,开始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了人事自主权、分配自主权、管理自主权、活动自主权、经营自主权。第二步,2005年被列为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由政府办文化向政府主导管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转变,构建了社会办文化新格局。 改革前一区一馆、一街道(镇、乡)一站,办好办糟照样生存,先进落后同等待遇,没有风险,没有压力,更没有竞争。这种利益平均分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奖勤罚懒措施的实施,造成普遍怠惰。1984年建馆到1992年,区文化馆虽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力图改变面貌,走出困境,但都未达预期目的,文化馆、站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日益萎缩。作为群众文化倡导者、组织者、示范者的文化馆,改革势在必行。 1993年开始进行以综合配套为特色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人事制度,强化竞争机制。按照因事设岗、量才录用、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全体员工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增强员工风险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发挥潜在聪明才智。二是改革分配制度,强化利益机制。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分配差距。三是推行责任制度,强化管理机制。实行馆长(总经理)负责制,在集体研究、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重大问题由馆长决策拍板并全权实施指挥,做到政令畅通。上级主管部门对文化馆实施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文化馆在人事、分配、管理、活动、经营等方面有充分自主权,体现政府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人事权上,改变以往在人员调动上文化馆仅有建议权没有调动权的状况。1993年,在核定编制内,自主引进不同所有制身份职工24名。业务上,由文化馆自主安排开展群文活动。经济上,文化馆自收自支,自定分配方案,自行决定发展再生产计划,体现政企分开、走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的基本原则。四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约束机制。按工作性质与功能重新设置机构,划分专业、行政、经营三大块。各部(室)机构职责明确。结合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制订会议、学习、考勤、假期、福利、财务、财产、档案、文书等20多个可操作的制度,使文化馆在管理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五是实行开门办馆,强化决策咨询机制。聘请各界有识之士近20人,形成文化馆智囊团,对文化馆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改革举措、发展趋势进行研讨分析,对大型文艺活动出谋划策,提供信息,对文化馆长远发展目标作出战略定位。六是走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之路,改革单一运行机制。走出馆门求发展,不拘一格拓市场。文化馆拥有70多个项目的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如开办宁波市第一家保龄球馆、第一家钓鱼馆、第一家形象设计中心,与段塘文化站联办舒乐阁舞厅,与太平鸟集团公司联办南洋俱乐部,与日资合办中日阿里阿多电子游艺室等。还开设了南洋俱乐部溜冰场、钓鱼俱乐部、金歌王整体形象设计室、百姓录音棚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沿袭多年的僵化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管理模式。 2005年,海曙区文化馆被列为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后,改革进一步深入。从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调整内部运作机制和政府投入机制为切入口,围绕抓好“两条主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扶植“两支队伍”(群文专业队伍和文化经营队伍)、占领“两个阵地”(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和文化市场阵地)、主导“两个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施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事企分离、政策配套等措施,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解放文化生产力。 在改革中,坚持文化馆国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不变,确保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单位依法运行。坚持政府对文化馆实行“动态投入,定向采购”,确保文化馆人事、分配、业务、经营等管理自主权及“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运作机制。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力度,确保文化馆职能与任务得到有效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植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在企业注册资本、税收等方面重点扶植,促使文化产业做强做大。调动文化专业人员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以人为本,融感情、实惠与原则于一体。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和兴办文化的积极性。 改革使区属的小文化向区域的大文化转变,拓宽了工作视野和服务领域,社会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人事机制上,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范围内,文化馆享有人才引进、聘用、辞退等自主权,完善“双向选岗”、“竞争上岗”等制度。分配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人员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投入机制上,按“定向采购”基本原则,实行政府采购和财政保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必要设备给予一定经费投入,按实际核定当年经费额度,列入政府定向采购。主要项目有文艺创作、群文理论研究、民间文艺收集整理、文艺团队建设、基层文化辅导服务、专业人员培训等。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省、市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指令性任务,重大节庆公益性文化活动和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宣传活动等所需,统一由政府实行专项定向采购。管理机制上,实行馆长负责制,馆长由文化主管部门委派任命,成立由主要业务骨干和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群众文化策划咨询委员会”,为文化馆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产业机制上,原“海曙区文化娱乐总公司”改名为国有独资的“宁波和美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公司所有国有资产按《公司法》相关规定实行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分离,日常经营管理由文化馆负责。公司从实际出发,建立起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规范化经营机制。公司下设若干子公司,形成八大文化系列产业。即以“东方演艺公司”为龙头,形成集艺术生产、销售、舞美技术服务、礼仪庆典服务、文化中介等为一体的艺术经营系列。以“东方典雅广告企划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集广告媒体制作、文化商务印刷、美术品生产销售、室内环境设计装饰等为一体的经营系列。以“海文艺校”为龙头,形成能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艺术培训系列。以歌舞厅、茶酒吧、网吧、游艺、健身等为主,形成休闲服务系列。以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为主,形成文化旅游服务系列。以国内、国际文化产品代理、展示等为主,形成会展产业。以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图书音像批发、连锁经营为主,形成出版物服务系列。同时招商引资,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深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群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至2008年底,区文化馆成为拥有资产4189万元、专业人员11名的文化实体,每年举行的大活动在省内外具有影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