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唯一号: 112931020230000261
机构名称: 宁波中学
文件路径: 1129/01/object/PDF/112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609.pdf
地址: 宁波市南高教园区学府路60号
前置机构: 浙江省宁波第一中学
起始时间: 1898年

机构描述

前身为储才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宁波知府程云俶等创建,校址在湖西崇教寺(今偃月街小学址),聘请杨敏曾为监堂(校长)兼总教习,开设经学、史学、文学、算学、舆地、译学(英语)等课程。首批招生经知府程云俶亲自录取,申送宁波关道吴观察复试。三十年(1904)改名为宁波府中学堂。三十三年(1907),宁绍台道喻兆藩拨南郊旧船厂(宁绍台道船厂)基地40亩,费银6万余元建校舍110余间,次年迁入新校。宣统三年(1911)划归省辖,定名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堂。次年改称省立第四中学校。民国5年(1916)8月22日,孙中山先生应校长励建侯邀请来甬,在四中召开宁波各界人士座谈会,并作演讲。8年(1919)5月7日,学生组织殖群社,出版《甬江枪声》,又与效实学生共同发起组织宁波学生联合会,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2年(1923)7月,经亨颐任校长聘夏丏尊、朱自清、许杰、方杰焘等任教,邀恽代英、陈望道、沈雁冰、戴季陶等人来校讲演。13—15年(1924—1926)试行“二二二”新学制,分中学6年为3段,前2年初中,中2年公共科高中,末2年分科高中。分科高中设师范、普通两科。普通科分文理两组。13年(1924)5月4日,青年学生500余人举行列宁追悼会,开宁波纪念十月革命先河。次年,建中共省立第四中学支部,举行宁波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并成立“卫社”、“火曜社”等组织,出版《大风》、《火曜》、《宁波评论》等进步刊物。16年(1927)3月,校友刘祖征任校长,聘丰子恺、夏承焘、王任叔(巴人)等执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学生中一批中共党员、共青团员被逮捕,遭迫害。14—16年(1925—1927),学校三次遭当局封闭。22年(1933)改称省立宁波中学。抗日战争时期,四次内迁,坚持办学,同时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9年6月,市军管会接管宁波中学,征田40亩,建造新校舍。1953年列为华东区重点中学。次年,改称“浙江省宁波第一中学”,倡导“严谨、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校风。1955年秋起撤初中部,每年招高中10班。1961年秋恢复初中部。1972年改学制4年,初、高中各2年。1981年复为省重点中学。1987年与联邦德国亚琛市英达中学结为姐妹学校。1988年8月恢复“浙江省宁波中学”校名。1995年9月获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称号。校园占地面积106亩,建筑面积14393平方米,有图书行政楼(藏书10万余册)、实验楼、计算机房、电化教室、语音教室、美术馆、音乐馆、游戏池、标准田径场和各类专用球场。 宁波中学解放前有毕(肄)业生6195人,1949—2004年累计毕(肄)业生32394人,其中高中17465人,初中14929人。校友中有卓兰芳、卓恺泽、裘古怀、陈鸿等28位革命先烈,有童第周、冯定、严恺、任美锷、石钟慈、王阳元、贺贤土、余松烈、庄辉等9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还有沙孟海、王任叔(巴人)、张其昀、俞国华、周尧、王仲殊、张和琪、傅璇琮、竺苗龙等一批学者名流及沙文汉、沈祖伦、倪天增等一批领导干部。 2002年7月,校址迁往南高教园区学府路60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卓兰芳
相关
卓恺泽
相关
裘古怀
相关
陈鸿
相关
童第周
相关
冯定
相关
严恺
相关
任美锷
相关
石钟慈
相关
王阳元
相关
贺贤土
相关
余松烈
相关
庄辉
相关
沙孟海
相关
王任叔
相关
张其昀
相关
俞国华
相关
周尧
相关
王仲殊
相关
张和琪
相关
傅璇琮
相关
竺苗龙
相关
沙文汉
相关
沈祖伦
相关
倪天增
相关
孙中山
相关
丰子恺
相关
夏承焘
相关
王任叔
相关
戴季陶
相关
沈雁
相关
陈望道
相关
恽代英
相关
方杰焘
相关
许杰
相关
朱自清
相关
夏丏尊
相关
程云俶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