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62
颗粒名称: 历代名士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260-2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蜃蛟村周尧卿、周处厚、周师厚等历代名士。
关键词: 蜃蛟村 人物 历代名士

内容

周尧卿,《宋史·儒林传二·周尧卿》:“其学《春秋》,由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周尧卿与周敦颐齐名,时称“潇川两先生”。他是宋代永明县永川乡都笛楼(今江永县粗石江镇叠楼村)人,官至太常博士,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范仲淹以其经学、品德堪为人师表,曾向皇上举荐;欧阳修曾为他撰墓志,彰其学行,示之后世;后人受其教诲,亦十分了得。
  魏杞,字南夫,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端礼宣谕淮东,杞以考功员外郎为参议官,迁宗正少卿。汤思退建和议,命杞为金通问使,孝宗面谕:“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杞条上十七事拟问对,上随事画可。陛辞,奏曰:“臣若将指出疆,其敢不勉。万一无厌,愿速加兵。”上善之。行次盱眙,金所遣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方拥兵闯淮,遣权泗州赵房长问所以来意,求观国书,杞曰:“书御封也,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仆散忠义,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归正人,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上命尽依初式,再易国书,岁币亦如其数。忠义以未如所欲,遂与志宁分兵犯山阳。战不利,骁将魏胜死之。上怒金反复,诏以礼物犒督府师,杞奏:“金若从约,而金缯不具,岂不瘠国体、格事机乎?”乃以礼物行。至燕,见金主褒,具言:“天子神圣,才杰奋起,人人有敌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和则两国享其福,战则将士蒙其利,昔人论之甚悉。”金君臣环听拱竦。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胁去“大”字,杞拒之,卒正敌国体,损岁币五万,不发归正人北还。上慰藉甚渥。守起居舍人,迁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杞以使金不辱命,繇庶官一岁至相位。上锐意恢复,杞左右其论。会郊祀冬雷,用汉制灾异策免,守左谏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六年,授观文殿学士、知平江府。谏官王希吕论杞贪墨,夺职。后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复资政殿大学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赠特进。嘉泰中,谥文节。(《宋史》本传)
  魏杞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归居鄞县小溪,人称碧溪先生。淳熙十一年(1184)卒,追封鲁国公,谥文节,葬奉化溪口飞凤山,郑清之书神道碑,今存。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等。魏杞的后裔遂迁居蜃蛟。每年清明,在蜃蛟魏家的历代子孙,还按例去奉化飞凤山庄祭扫祖墓,缅怀魏氏先贤。蜃蛟村有魏杞纪念祠堂,匾书:“太廉堂”。柱联云:“两代公卿传世泽,协理朝纲扶宋室。”“战战兢兢事一人,匡扶社稷演丝纶。洁如寒涧冰千尺,净若秋空月一轮。待漏金门伺五夜,中书决政坐重茵。太廉二字君王赐,清白芳傅奕叶孙。”是为宋朝名相史浩赠与魏杞的“太廉堂”。
  周造,北宋庆历杨窴榜进士,官大理评事,迁殿中丞。卒后汪敷文撰墓志铭。生子三:处厚、师厚、温厚。
  周处厚(1020——1096),字景载,中庆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调江州司理参军,再调福州司理参军、和州军事判官、河南新安县佥书,调梓州郪县佥书,淮南节度判官公事通判;绛州在京粮料院、知建州,又知永州,除著作郎,八迁为朝议大夫、勋柱国,服三品。舒亶学士为公撰墓志铭。生子六:鉴,仕武昌县尹。镃,仕黄州録事参军。镐,授河中府临晋县尉、国子监丞。錞,荫补郊社郎。钺,荫补太庙斋郎,迁萧山县尉。锦,仕兵部员外郎。(清臧麟炳《桃源乡志》卷三列传志三醇儒“周师厚”传则称“弟处厚,亦从鄞江先生学,登庆历六年进士第”。)
  周师厚(1031——1087),字敦夫,中北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任景陵县尉,信州司法参军,衢州西安县令;监在京富国仓、编修三司条例,管句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暨南路转运判官;句当农田水利差役事,在京竹木务通判;西京权进奏院武学博士、通判;除著作郎、秘书郎、承议郎、朝奉郎、朝散郎;勋上轻车都尉,服五品。后通判河南保州,元祐二年卒于保州官舍,享年五十有七,谥赠银青光禄大夫,是年十月十九日归榇葬通远乡四明管之原,即金谷里银山。舒亶学士为公撰墓志铭。著有《洛阳花木记》流传于世。娶太子中舍范公仲温之女、资政殿大学士谥文正范公仲淹之侄女,生子三:锷、铢、慧印。女三,长适山南东道节度推官俞伟,次适太庙斋郎沈公立,季适陈忠肃公瓘。范妣殁葬鄞县,邹浩为其撰《高平县太君范氏墓志铭》,铭曰:“夫人范氏,世为苏之吴县人,太子中舍仲温之女、资政殿大学士谥文正公仲淹之侄女也。中舍仕未显而逝,文正迎其嫂及诸孤以归,尤器爱夫人,曰:‘异时当为择良婿。’其后文正薨,其家追用先意,以夫人嫁四明周公师厚。男三人:长锷,次铢,次慧印。”邹浩赞曰:“惟文正,笃忠义,忘乃身,徇国事。习见闻,逮女子,施于家,率由是。自其夫,暨后嗣,助成之,靡不至。要所存,似兄弟,若夫人,可无愧。”公徙居浙江鄞县,故鄞县、鄞江多有公裔。(清臧麟炳《桃源乡志》卷三列传志三醇儒有传)
  周温厚,又名义厚,元丰五年(1082)黄裳榜进士,授邠州新平县主簿、富阳主簿,以承议郎致仕。生子周钦。
  (以上周造及后裔据宋宝庆《四明志》、元延祐《四明志》、楼钥《攻媿集》、邹浩《道乡集》、徐时栋《烟屿楼文集》卷二十九《周氏谱源考》等整理)
  周锷(1058-1132),字廉彦,父周师厚。元丰二年(1079)进士,调桐城尉。后弃官求学,经史百家之书无不毕读。西游颖昌、洛阳,文彦博、司马光皆极器重之。至京师上书言事,受嘉奖,出任蕲县簿,摄佥事。饥岁时请部判史捐廪赈贷,民众得以生存,曾受丰稷、范祖禹推荐任濠州司户参军。后任地方财赋官。崇宁元年,以职事论天下财用大计。政和四年,知南雄,下令核定田赋市租,以通财源,裁汰冗费,革除积弊。雄州父老以故称之为“视民如子,居官如家”,后任江淮、荆湖、浙江、福建等路提点。其为官久历中外,谙练世务,为政有方略,政声卓著。宣和五年致仕。(《鄞县志·人物》。清臧麟炳《桃源乡志》卷三列传志三历仕有传。云:“及卒,赐谥文嘉,遂名所居之地曰‘文嘉院’。后其孙即名伯樟,一名伯松,赘于蜃蛟弄。”)
  闻渊,字静中,号石塘,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正德初,刘瑾乱政,裁主事员,改刑部广东司,旋由湖广清吏司主事署本部员外郎。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刘墐请罪蒲伏,渊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貎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瑾败,廷讯犹抗词不服,廷臣莫敢决。渊操笔厉色折数,瑾语塞,遂服辜。其略曰:“刘瑾本以憸邪,谬当重托,益窃政柄,播弄威权,摈斥忠良,援引奸党,官爵视苞苴为进退,刑赏因喜怒为重轻,黩货积于邱山,人命等于草芥,专权乱政于兹六年,蠹国害民菲止一事,毒流中外,恶贯古今,祖宗百余年之元气斫丧无遗,国家亿万载之纪纲变乱殆尽。历观既之罪已负滔天,尚昧无将之戒深怀不轨,伪造宝印而反状已形,私蓄甲兵而逆谋益著,似此不法,宜速极诛。”满朝为之痛快,皆曰:“真老法吏也。”寘鐇擒诏系鐇以下六百人,渊论罪轻重无不厌服。杨一清为吏部,调渊稽勋员外郎,历考功郎中,改掌文选。十二年,上计有墨吏二人重贿钱宁欲逃其罚,尚书陆完惧宁威不敢抗,渊执不可,卒议斥之。明年进南京右通政。十六年进应天府尹。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檄下、府幕幕吏奉行惟谨,渊至,语中官曰:“中贵人安得受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非制也,有诏则可悉罢之。”嘉靖改元,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众持论不合,渊独然之。璁始谒渊,幸得借名列疏则谢不可及,璁,蕚召入京师,诣渊请舟,渊正色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璁、萼嗛之。改顺天府尹,进太常少卿。诏求直言,上修省五事。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上命太常奏治,众大恐。渊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京兵部右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余人,后皆有塞外功,称名将。召为刑部右侍郎,寻迁左。十一年冬,慧星见,御史冯恩备指大臣邪正,谓渊存心正大,处事精详,可寄以股肱。帝大怒,逮恩下锦衣狱。明年春移刑部狱,尚书王时中等言恩宜减戍,帝愈怒,褫时中职,夺渊俸。寻进南京刑部尚书,渊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多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中官不得侵部,即部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渊视爰书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渊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张璁先为曹属,尝题诗于壁,遗人属渊勒石后堂,渊曰:“此尚书堂也,吾敢以相君故,为郎官勒石耶。”卒不许,璁以是益嗛之。九庙灾,从诸大臣自陈不职,璁拟旨以致仕予归,帝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璁何辄令致仕?”改南京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召为刑部尚书。刑曹鲜事,率以优游相高。渊至,则以籍授司门,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郎始勤事。渊又以躬行先之,日论报上十余章,无留狱。有崔鉴者年十三忿父妾凌母,手刃之。事闻下,刑部谳主事吴桂芳著论拟赦。渊曰:“此董仲舒春秋断狱,柳子厚复雠议也。”遂奏,鉴志在救母,且年少可矜,难拘常律,帝亦贷其罪。二十三年加太子少保,以不阿忤大学士夏言,削之。二十六年拜吏部尚书,复加太子少保。给事中沈束疏奏严嵩,下吏部都察院议,渊与屠侨言束无他肠,第疎狂当治。帝怒夺渊、侨俸。始夏言柄政,渊老臣,不能委曲徇。及后议言狱,渊谓言事诋任意,迹涉耍君,请帝自裁决。帝大怒,切责渊。严嵩既杀言,势益横,部权无不侵,数以小故夺渊俸。渊年七十矣,遂乞骸骨,二十八年致仕。既归渡津口,顾语诸子曰:“吾自少至老,往往凌不恻之波,备尝艰阻,今既济,吾知免矣。”卒赠少保,谥庄简。……其居乡,主广徳湖田米折贷事,湖民德之,立祠以祀。(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人物》)
  闻性道,约生于明万历年间,字天迺,诸生。1651年(清顺治八年),清兵破翁洲,明将张肯堂全家死难,遗骸27具,他得悉后募乡民负遗骸出,分三大饔葬于茶山。1678年(康熙十七年),辞博学鸿词荐,曾与修《宁波府志》。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江源泽知鄞县,聘他编纂县志,越两年康熙《鄞县志》成,或称“闻志”。王掞序云:“发凡起例,别具卓识”,“其载事也核,其临文也慎。”后与兄性善皆以隐终。尝与兄性善(字与同)搜集唐诗人贺知章的遗文轶事,及唱酬题咏之词,为《贺监纪略》四卷,又有小说《四明龙会》一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又与释德介合纂《天童寺志》,凡十卷,卷首一卷。今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天童寺为浙江鄞县天童山之名寺,四明第一佛教圣地;自晋永康以来,海内禅宗群尊为祖庭。明嘉靖年间,杨明辑《天童寺集》七卷,崇祯五年(1632),张客卿等纂《天童寺志》,崇祯十四年黄毓祺重纂之。闻性道、释德介乃参稽旧志,编纂新志,卷首为序、山图、寺图与凡例;下分十考:山川、建置、先觉、盛典、云踪、法要、塔像、表贻、辖丽附庄产、附余等,各一卷,共十卷,乃集天童寺文献之大成。又有《延福寺志略》二卷。
  附:闻性道与张肯堂
  张肯堂(?-1651)明末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字载宁,号鲵渊(一作鲲渊)。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七年(1634)擢御史,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南都亡,唐王即位于福州,进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寻改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陈子龙吴淞起事败,请出募舟师由海道抵江南,招合义旅,为郑芝龙所阻。唐王败,飘泊海外。清顺治五年(1649)至舟山,鲁王拜其为东阁大学士。顺治八年,清兵攻舟山,城破,阖门老小20余口自缢尽节。雍正四年(1726),鄞人全祖望至普陀寻访明末将领张肯堂墓,作为人物传记史家,他的《明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亭张公神道碑铭》的记述更令人动容:“顺治八年辛卯九月,大兵破翁州,大傅阁部留守华亭张公阖门死之。大兵入其家,至所谓雪交亭下,见遗骸二十有七,有悬梁间者,亦有绝环而坠者,其中珥貂束带佩玉者,则公也。庑下亦有冠服俨然者,则公之门下,仪部苏君兆人也。有以兵死者,则诸部将也。亦有浮尸水面者。大兵为之惊愕却步,叹息迁延而退,命扃其门。鄞之诸生闻性道,时在随征府倅乔钵幕中,闻而急往视之,思为之殡,顾满城鼎沸,无所得棺。公之故将汝都督应元,已为僧补陀,公前此曾托孤者也,翌日入城谒帅府,乞葬故主。诸大将皆怒曰:‘汝主久抗天命,以拒天兵,汝其余孽也,方窜伏不暇,敢来葬此骨耶?’命驱出斩之。应元曰:‘山僧本戴头而来,得葬故主,当归就僇,乞借命一日耳。’提督金砺悯之,乃曰:‘是出家人,姑贳之。’于是应元舁公尸出城,性道与定之诸生谢归昌及普陀僧心莲等,募乡民舁公眷属及宾从等尸出城。然卒无所得棺,乃以火化之。贮以三大瓮:其一贮公骨,其一贮公四姬、一妇、一女孙、诸婢骨,其一贮仪部以下骨,葬于补陀之茶山。茶山者,应元所筑宝称庵,以避人者也。时公尚有一孙茂滋,遗命勿死,以全宗祀。以俘入鄞,次年十月始得放还。茂滋将负公骨以归。应元以道梗,令先载木主归,祔瘗先茔,而徐俟后期。未几茂滋亦卒,公无后,应元乃不复归公骨,而身居宝称庵,以奉公墓。未几应元亦卒。宝称庵圮,公墓遂没于榛莽间。雍正丙午,予游补陀,诸僧导予游故迹。予概弗往,而先登茶山,求公埋骨之地,尚有一石,题曰:‘张相国墓’。隐秀庵僧百成,予宗人也,谓予曰:‘子既肃拜公墓,曷为文以纪之,某丽牲之石,吾当谋之,以为山中之重’。呜呼!荒山野冢,非有石麟、辟邪、翁仲之仪也,非有墓田、丙舍之寄也,然则百成之惓惓于此,其亦重可感也。予乃博考唐鲁二王野乘,参之《明史》,折衷于茂滋所述,论定其异同,以为公碑。”(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卷第十)此碑后由隐秀庵僧百成立,原植于普陀山后山张肯堂墓前。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尧卿
相关人物
周敦颐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萧鹧巴
相关人物
王希吕
相关人物
魏杞
相关人物
鲁国公
相关人物
郑清之
相关人物
史浩
相关人物
周处厚
相关人物
臧麟炳
相关人物
周师厚
相关人物
俞伟
相关人物
陈忠肃
相关人物
邹浩
相关人物
邹浩赞
相关人物
周温厚
相关人物
黄裳
相关人物
周钦
相关人物
宋宝庆
相关人物
楼钥
相关人物
徐时栋
相关人物
周锷
相关人物
廉彦
相关人物
司马光
相关人物
范祖禹
相关人物
刘瑾
相关人物
刘墐
相关人物
蒲伏渊
相关人物
杨一清
相关人物
冯恩备
相关人物
张璁
相关人物
曹鲜
相关人物
吴桂芳
相关人物
董仲舒
相关人物
柳子厚
相关人物
常律帝
相关人物
严嵩
相关人物
闻性道
相关人物
贺知章
相关人物
释德介
相关人物
杨明
相关人物
张客卿
相关人物
黄毓祺
相关人物
陈子龙
相关人物
郑芝龙
相关人物
全祖望
相关人物
顾满城
相关人物
谢归昌
相关人物
孙茂滋
相关人物
于茂滋
相关人物
范仲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