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底下猜枚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55
颗粒名称: 明堂底下猜枚子
分类号: K892
页数: 8
页码: 231-238
摘要: 本文介绍
关键词: 蜃蛟村 风俗习惯 猜枚子

内容

其实明堂在墙门里最实惠的用途便是休闲纳凉,宁波老话说:“明堂底下乘风凉”。夏天的傍晚,先用井水将明堂的石板泼湿降温,晚饭后摆开藤椅竹榻、或者竹椅板凳,一家老少露天纳凉。这时候,抬头可见河汉分明,马头墙把富有特色的轮廓凝重地嵌镶在天弯里;微风中有幽幽的夜花香气,催发人们辽远的遐想。这时候,时讯、朝报、新闻、老故都开始以“呒亮头话”的方式摆起了龙门阵,而故事、童谣、谚语则在这里成为一种特殊的“墙门文化”开始传播。“派账算辈份”,把家族历史一次次的重复,让孩子们在无形中追溯了家族的发展线索。面对夜空的那种无主题的闲聊,宁波人称为“聊天”,或者叫“聊天八只脚”,像八脚的螃蟹一样,聊天的话题爬到哪里算到哪里。
  经典的明堂启蒙故事是“老虎精”,这是宁波人作为善恶正邪的人生教育最初的形象教本,“老虎精”的故事一代代地在墙门的明堂里流承。这种明堂故事甚至可以讲到《三国》和《水浒》,但是“老话”中的经验之谈认为,“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以为《三国》让人越读越奸,而《水浒》则是越读越“罡”。罡,方言中有头脑简单、傻乎乎的意思。明堂也是童谣传播的主要场所,经典的童谣《外婆桥》是代代相传的,此外如《火萤团》《月亮菩萨》之类,有数十套之多。这是十分有意思的场景,夜晚的明堂里,一帮子小喽罗或卧藤椅,或躺门板草席,数着星星,口中抑扬顿挫地吟唱着方言童谣,在极富节奏和歌唱性的念白中,传播的却是墙门文化的开蒙知识。
  让我们来重温几首有意思的童谣,比如十足宁波味的《货郎担》,其中的后半段是这样唱的:
  ……
  格顿一脚头,踢到江桥头,
  江桥摇摇动,弯转灰街弄;
  灰街白洋洋,弯转大教场;
  大教场迢迢,弯转卖席桥;
  卖席卖江东,弯转状元弄。
  状元铜钿多又多,宁使买青果;(青果即橄榄)
  青果两头尖,宁使买荸荠;
  荸荠扁乍乍,宁使买甘蔗;
  甘蔗节打节,宁使买广桔;
  广桔青杏杏,宁使买金孟;(金孟即石榴)
  金孟嵌牙齿,宁使买桃子;
  桃子半边红,宁使买吊红;(吊红,柿子的一种)
  吊红大舌头,宁使买梨头;
  梨头一根柄,宁使买水菱;
  水菱像元宝,搡块搡年糕,
  年糕店里灶君菩萨翻丁倒。(丁倒,即斤斗)
  在这里,宁波江东地方的街巷地名和常见的水果特点贯穿其间,在一种朗朗上口的歌谣中,让孩子接受了某些信息与判断。以前住在老墙门里的孩子很少会到城里到处闲逛,他们常常通过这样的歌谣先在概念里认识和获得某些知识。像这样的歌谣,需要有情趣、有意义,寓教于乐。又如上面说到的城里地名,在另一首童谣里更有意思,它把数目字带头或者数字谐音的老地名,编成了一首从一到十的歌谣,其中的陆与六、百与八、日与十在宁波方言中读音相同:
  一字牌楼二进庙,
  三法卿,四府前,
  五台寺,陆殿桥,
  七塔寺,百丈街,
  九曲巷弄日新街。
  “猜枚子”是乘凉时的智力游戏,这些方言谜语其实很有启智的作用。有许多启蒙式的谜语,往往成为经典,比如:
  “天里一枚针,跌落呒处寻”——打的是雨;
  “天里一块豆腐,跌落闹(踩)糊”——打的是雪;
  “后门口头一株菜,落雨落雪会朵开”——打的是伞;
  “后门口头一只缸,团团圈圈生疔疮”——打的是鼓。
  这种虚拟以“天里”或者“后门口头”为发生地的谜语,给孩子们以亲切的感觉。它强调了身边的亲近性,母题都是天文地理鸡毛蒜皮的常识。当然这些只是基本的,枚子的智慧还可以步步加强。比如有些描述生活中的物谜,常常通过“脑筋急转弯”的方式,给人以幽默:
  远看是脚桶,近看是面桶,
  再看看是脚桶面桶。
  这是借用了方言“桶”与“动”的同音,故意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日常用品中的脚桶(洗脚盆)和面桶(脸盆),其实谜面说的是“远看是脚动,近看是面动,再看看是脚动面动”,谜底是猫洗脸。音同字不同。
  谜语培养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对常见事物的形象特征和给人的主要印象给予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有些谜面听起来很俗,一旦猜到或者告之以谜底,就会豁然开朗。比如:
  “一张小眠床,困一百个和尚”——自来火(火柴)
  “长长弄堂,弯转火缸”——旱烟管
  “绿绿被头,黑黑枕头,一只手伸到外头”——倭豆芽
  “日里席机头,夜里活狲头”——席筋车
  “要用用用,勿用宕咚”——门扭
  再进一步的谜语是“字枚”,也就是打字的谜语。这是让识字的孩子猜的谜语,从前读书的孩子不多,大多都是老墙门里的子弟,因此字谜在很多时候成为墙门文化的专利品。学习猜字谜一般先从拆字合字开始。比如拆字谜:
  三战吕布刘关张,水漫金山白娘娘;
  七省巡按小方卿,洛阳才子文必正。
  打的是一个“激”字,从四个典故里把“氵”、“白”、“方”、“夂”提取出来,合成一个新的字。既是掌故的传承,又是文字的识别,可谓一石两鸟。这种用谜语形式的拆字合字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常常会创造出新的内容:
  蒋介石损兵折将,何应钦无可奈何;
  白崇禧去头挖心,李宗仁抛子逃命。
  这是临解放时的墙门字谜,把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的形势和四大政治巨头的狼狈形态给予了形象的描绘,同时在四句谜面中各拆到“艹”、“亻”、“口”、“木”,合成一个“葆”字。
  再文雅的谜语则在成人的聊天中游戏。比如:“春雨绵绵妻独宿”,从“春”字去“日”去“夫”而成“一”。这些“枚子”已经属于灯谜,各有各的谜格,大多只是有文化的成人相互砥励切磋的话题。
  明堂乘风凉的时候,最文雅的活动就是“对课”,或者叫做“对对子”,这是从旧学蒙读中的对课延伸出来的内容,基本上只有老墙门人家才有这般传统。“对课”是作诗的预备,但是“对课”具有独立的欣赏性。宁波方言中有人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对偶词,比如“乌脚鸡”对“绿头鸭”,“火热冷饭”对“石硬耐糕”,(耐,宁波话中是柔软),但是墙门里明堂底下乘风凉时的对课,启蒙的教材常常是戏曲《送花楼会》里秋香送茶时的那些名对:
  春水庵尼姑,自夏至冬穿秋衣,
  东山寺和尚,坐南朝北吃西瓜。
  雪塑观音,一片冰心难救苦,
  雨打罗汉,两行眼泪假慈悲。
  猫伏墙头风吹猫,毛动猫勿动,
  鹰停树梢日照鹰,影移鹰不移。
  ……
  明堂文化的传承中,老者占据着优势。在这种优闲的时候,老人们可以从容地展示自己的才识和阅历,可以主动地引导话题、评说价值,因此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承,授受之间,已经确定了知识与价值的流向。可以这么说,明堂聊天是宁波儿童的第二课堂,但是,明堂只有老墙门里才有,不住在墙门里的人只在另一些地方汇集,那就是“桥头文化”、“河埠头文化”或者“剃头店文化”,但是这些地方聊天的“节目主持人”不论从格调还是从经历而言,一般说来是不能与墙门里的老者相比的,因此墙门人家与厂人家从一开始起,就形成了文化的差异性。
  但是老者总是保守的,因此“墙门文化”一般都比“桥头文化”保守小心而缺少生气。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反映在一个“对课”的故事里,它鲜明地表达了宁波墙门文化的保守性。
  故事假托清代镇海的一位神童,说能出口成章,因此在七岁头上到宁波的学台来考童子生。学官见了稀奇,说我先出几个课题让你对,看看你对得上对不上。学官就以孩子年龄、籍贯出题。
  学官说:“镇海县孩童七岁”;孩子对答:“大清国天子万年”。
  那孩子貌不惊人却出口成章,使学官吃了一惊,学官再以孩子衣着出题:
  学官说:“小童生蓝衫拖地”;孩子对答:“大老爷红顶朝天”。
  学官不再惊讶而有些疑惑,他还是以孩子身上的事出题。孩子是父亲背着来到考场的,于是学官出题道:“以父作马”;
  孩子对答:“望子成龙”。
  应该说,这三课对得严谨而富有灵气,故事却到此一转。学官让孩子回家了,只说明年再来考。衙役不解,悄悄问学官:“为什么不让神童考试?”学官神秘地说:“你看着,这孩子活不到明年。”故事最后说,不幸被学官言中。
  故事的讲述者一定会补上这样的说法:那孩子一是太露,二是口气太大,学官只用平常事出题,孩子却处处以大对小。这就是不祥的预兆。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但是说法的背后,却是宁波老一辈的一种观念:保守、中庸、谦和、含而不露,以养天年。
  明堂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的作用决不能小看。
  一种民间的机智,表现在猜谜语上。谜语俗称枚子,“枚子枚子,两头缚之,喷碰响之。”
  1、猜天物
  (1)天里一枚针,跌落呒处寻。(雨)
  (2)天里一块豆腐,跌落踏糊。(雪)
  (3)青石板,白铜钉,打花鼓,甩流星。(天、星、雷、电)
  (4)此僧未曾入娘胎,昨夜天宫降下来,暂借我家宿一夜,明朝日出上天台。(雪和尚)
  2、猜用场
  (1)后门口头一株菜、落雨落雪会朵开。(伞)
  (2)后门口头一只缸、团团圈圈生疔疮。(锣鼓)
  (3)长长弄堂,弯转火缸。(烟管)
  (4)一张小眠床,困一百个小和尚。(火柴)
  3、猜吃场
  (1)黑黑枕头,绿绿被头,一只手伸嘞外头。(倭豆芽)
  (2)生一碗、熟一碗。不吃一碗,吃了也一碗。(蛳螺)
  (3)阿爹麻皮,阿娘红脸,生出儿子白脸。(花生)
  (4)白白一潮鹅,咕咚赶下河;朱(嘴)家门口过,杜(肚)家坐一坐。(汤团)
  4、猜工具
  (1)日里朴朴拜,夜里吊过夜。(锄头)
  (2)四角方方,落在长江,四脚吊起,眼泪汪汪。(扳罾网)
  (3)这位姑娘本姓毛,嫁给小小竹家郎;乌江水里去洗澡,白沙滩里做文章。(毛笔)
  (4)四角方方一丘田,勿种稻保种荸荠。(算盘)
  5、猜劳作
  (1)日里席机头,夜里活狲头。(打筋车)
  (1)高高山,低低山,鲤鱼翻过白沙滩。(织布)
  (2)该位姑娘本姓卢,脚踏麻线走江湖;人人说我吃饱肚,我带干粮饿自肚。(鸬鹚叼鱼)
  (3)四角方方一座城,两个将军管头门;却等号炮一声响,两个将军比输赢。(稻桶打稻)
  (4)兴葱葱,矮蓬蓬,漒漒屁股嫁老公。(拔秧)
  6、猜家用品
  (1)细篾细畅笆,当中一株海棠花。(灯笼)
  (2)两只白水牛,牵拢碰一头。(纸窗)
  (3)头像青果,一间屋里亲勿过。(油灯)
  (4)上圆下方,下圆上方,外圆里方,里圆外方。(箩、筷、铜钱、膏药)
  (5)暗洞洞,亮洞洞,十八将军抬勿动。(井)
  7、猜人体
  (1)一只葫芦七只眼,一只洞眼会吃饭。(头)
  (2)十埭田塍八条沟,十张瓦片盖横头。(手)
  (3)看看看勿出,摸摸摸嘞出,若是摸勿出,魂灵要吓出。(脉搏)
  (4)后门口头一株树,解一局,短一局。(粪便)
  (5)两只葫芦一样长,老娘做酒白洋洋,文武百官都吃过,皇帝也当三年粮。(乳房)
  8、猜动物
  (1)老公公,牙须翘耸耸,活着没血气,死去满身红。(虾)
  (2)小小一对客,历路讲苏白;屯在泥土里,离地七八尺。(燕子)
  (3)半天里一只寨,寨里一只蟹。(蜘蛛)
  (4)天里一爿鲞,跌落喂喂响。(老鹰)
  9、谐音组合谜
  (1)是树剖勿来板,是竹劈勿来篾,是油点勿来灯,是绳打勿来结。(茄树、蜡烛、酱油、田塍)
  (2)浸勿湿,晒勿燥,煮勿熟,炒勿热,盐勿咸,漒勿白。(扫帚、锡瓶、生姜、冷饭、蛋、乌贼)
  (3)高高斗、低低斗,冷冷斗,热热斗。(棋杆斗、畚斗、拗斗、熨斗)
  10、猜地名
  头发丝吊铜锣——段塘(断、堂)。
  蛇手摸鱼——石碶(射去)
  瞎子跌落棒——栎社(立查)
  抬轿呒杠——鄞江桥(人杠轿)
  河鲫鱼烤葱——五乡碶(鱼香气)
  生病人走路——五乡碶(一路“唔唔”响去)
  牛入菜地——陈埠头(剩部头,剩下菜部头,即陈婆渡)
  酒埕使排筲——蜃蛟弄(俗称陈小龙,谐声“埕筲笼”)
  鞝鞋店火着——梅墟(煤楦)
  11、猜字谜
  独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若作困字猜,勿是好肚才。(束)
  十女同耕半亩田。(妻)
  春雨绵绵妻独宿。(一)
  三滴水,撇一撇;三只麻雀歇一歇。其咕解,其咕解,解出一个掰脚大。(溪)
  三人同日去看花,百友原来同一家,禾火灶人相对坐,夕阳桥下一双瓜。(春夏秋冬)
  三战吕布刘关张,水漫金山白娘娘,七省巡按小方卿,洛阳才子文必正。(激)
  蒋介石损兵折将,何应钦无可奈何,白崇禧斩头挖心,李宗仁抛子逃命。(葆)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