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傲鄞西说东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48
颗粒名称: 独傲鄞西说东庙
分类号: K892.455
页数: 4
页码: 181-184
摘要: 本介绍了宁波蜃蛟村的古迹——分祀祖庙。祖庙最初在沿山锡麓,后被分祀到蜃蛟村,称为东庙。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东庙的建筑结构、历史渊源和周边环境,并介绍了康用锡的故事和民间崇拜医药神的背景。最后,文章提到了东庙的龙王堂供奉着药神和龙王,是人们祈求健康和水的地方。
关键词: 蜃蛟村 榠樝东庙 古迹

内容

蜃蛟村的古迹,可数者有周氏宗祠二座,即老祠“馀庆堂”、新祠“崇本堂”,魏氏宗祠“大廉堂”,庵漕的“楼姑庵”和村东的“榠樝东庙”。东庙以其规制恢宏、暖阁精雕、格局严谨,曾为鄞西一大瞻观。
  称其榠樝东庙,是因为它是一座分祀的庙宇。最早的榠樝庙在沿山锡麓,又称祖庙。据闻性道康熙《鄞县志》载,祖庙在宋理宗开庆年间由闻江岸闻氏一世祖闻时政建。理宗的“开庆”年号只有一年,在公元1259年,距今已有760年了。其后,当地的信众又引榠樝祖庙的神祗分祀到两处,在梅溪的称南庙,而到蜃蛟的则称东庙。
  蜃蛟的榠樝东庙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当时庙中有一块碑记录了建造的过程,估计后来在天灾人祸中庙堂圯毁,清道光四年(1824),蛟川周氏二十八世的端桢、端楣兄弟俩又发起重建。竣工的时候,特别请了当时宁波的著名文人、进士董澜先生作文记其事。发起造庙者之一的周端楣先生,族内称为“峨山公”,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的墓就修在庵漕北岸,是蜃蛟周氏的三座“太公坟”之一。这座颇具气派的祖坟在“公社化”时代被拆,但人们还当记着他当年造庙的功德。
  蜃蛟的前人之所以要分祀榠樝庙的神祗,是因为那是一位宋代的孝子。孝子叫康用锡,为避土匪,带着母亲从外地定居到锡山脚下。他的母亲体弱多病,他就多方求药,后来打听到一种叫榠樝的果子,可以治他母亲的病。他跑了很多地方去找寻,最后在外郡找到了这种药果,母亲吃了后,病果然见好。他就向外郡的人家讨来了种子,亲自种植,以备母亲再病。有一年,当地发生了大瘟疫,他就把自己种植的榠樝分给邻里,吃了后,大家的病都痊愈了。就这样,康用锡一生向人们赐榠樝,得到他恩惠的人越来越多。等到他去世的时候,大家念着他的好处,在他的住处建造了庙宇来纪念她,这座祀庙就叫作榠樝庙,也就是后来的榠樝祖庙。
  宁波各地农村的庙祀实际上都有庇佑的目的。有些是水利神,如龙王和治水功臣;有些是治虫神,如十八裴君庙;有些是生育神如送子娘娘。有些就跟榠植庙一样,是医药神,如鲍盖、华陀、张仲景。这些民间崇拜,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各种需要。想必在清乾隆年代,蜃蛟一带因缺医少药,人们需要有医药神的庇佑,榠樝东庙大概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造的。
  榠樝这两个字都很生僻,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它们应该读作Ming Zhā,更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有这种灵丹妙药。其实榠樝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本草经集注》,而比此更早的就是《诗经》里写到的“木李”。这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拉丁文学名称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Cydoniasinensis Thouin,它的果实的化学成份是含黄酮类化合物及鞣质(tannine)。这种植物在陕西、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广西、甘肃、湖南、广东等地都有种植,因为它不论从树形、叶子还是果实都极像木瓜,老百姓就干脆叫它“土木瓜”。中医认为榠樝性酸、味平、辛香、无毒,能入肺经、胃经和大肠经,有和胃舒筋,祛风去湿,消痰止咳的功效,主治霍乱转筋,风湿筋骨酸痛,咳嗽多痰,恶心泛酸,泄泻,痢疾,脚气水肿等疾病。《中国药植图鉴》说得更明确:治肺炎、粘膜炎、支气管炎、瘰疬、腺病及咳嗽等,长期服用对肺结核有良效。
  如此看来,榠樝确是一种适用性很广的药物,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农村,它的多种功效,能治疗人们的好多病痛。可惜的是,蜃蛟村的先人把榠樝祖庙的神祗引到了自己的村子里,却没有把榠樝这种植物引来。
  榠樝东庙在蜃蛟村的最东面,这是蛟川与庵漕河的交汇处,隔着庵漕河望人仰望的独立的庙堂建筑,在一片苍翠的田畈映衬下,显得伟观而孤兀,带着一丝苍凉的色彩。庙的正前面临蛟川河,有一方大块石砌铺的广场,一棵千年的老樟树长得根深叶茂,为方圆数十里所罕见。樟树巨大的树冠,盖住了半条河面,也把太阳陆离的光班洒落在旁边爬满古藤的石桥上。站在庙桥上,可以一览无余地望见蛟川尽头的新桥港,以及平畴上孤独地支撑着的那座破旧的、被人称为“十四坟”的老宅倒屋,那里是专门弃厝小孩棺木的义冢。
  古庙、老树,青藤斑驳的石桥,在古村的东入口处,构成了一幅具有苍凉历史感的图画。
  榠樝东庙是一座前后两殿加两庑的庙堂建筑。临河樟树广场的北面,是面南而立的庙门前殿。前殿是平面呈“凹”字型的五开间建筑,只是那五开间不同于一般的民宅,它凸出的东面和西面的两间,虽然外观上是通过大门边的侧门出入的封闭空间,其实却各是一座带内庭天井的小殿,俗称龙王堂。东首的龙王堂,供奉着一位“药神”,是人们祈求健康的地方,神被的确切身份已经无从考证,大概是鲍盖一类的人物。西首的龙王堂,才是真正供奉龙王的地方,那是祈水的神殿。人健年丰,是当日农业社会最基本的主题。
  两座独立小殿的中间,是很有气势的三开间六扇庙门的正前殿。庙门三间与两小殿的屋脊连在一起,构成了十分气派的五开间带马头墙的重檐建筑,东西两间均有楼,唯正中一间两层通高。因为通高,不但使人一进庙门更有壮严的感觉,而且当赛会出神的时候,菩萨从中央正门出巡,头上不会有凡人驾临,这就显得格外尊严。四柱落地的庙门三开间,起三级石阶登上门檐,有一对石狮子威武迎宾,石狮的雕工极精致,正好呼应了庙桥北端仪门边上的一对石象。狮与象的装饰,令人联想到佛教中普贤和文殊的菩萨坐骑,这就使东庙多少带上了佛教信仰的意味。
  重檐下方正中,是一块书写工整的望景匾,上书“远眺望”三字,有诗的意境。下檐的檐唇上起券拱,雕花的月梁、牛腿、雀替栩栩如生,高大的门槛用凹槽插合在同样凝重的石柱础上,这才烘托出六扇庙门的壮重。六扇厚重的庙门各画一位门神,正中两扇分别是秦琼和尉迟敬德,东面两扇是魏征和徐茂公,而西面两扇则是程咬金和房玄龄。这六尊门神的题材出自隋唐演义,暗示了忠义的主题。六位门神的上方,才是本庙的正匾,朱金漆木雕的工艺,烘托出用颜体行书写就的粗壮的榜书,那是“榠樝东庙”四个大字。
  进庙北向是一座戏台,与别的地方不同,蜃蛟的戏台称为“台亭”,顾名思义它更像一座亭亭玉立的戏亭。台亭精雕细刻、花样繁复,有盘花成格的围边,上面是一个“鸡笼结顶”的藻井,除了装饰作用,它又是一个巨大的音罩。以前每年的正月十三神诞日,村里就要请戏班子上演戏曲娱神,实际上是村民自娱。台亭上挂一帧横匾十分有意思,上写三个字:“醉蓬莱”,给人一种陶醉仙境的意境。
  台亭凸现在庙殿的天井里,天井的两边是两层楼的厢房。厢房的挂面也有雕饰,与精雕戏刻的台亭在风格上相一致。从前殿到天井,石铺的地面下沉一级,使天井更加深邃,从天井两边上正殿却要上三级台阶,先上两级,然后是一个休息平台,平台之后再上一级。这种气势就像皇家的丹墀,给人以神圣感。整座正殿就建造在三级高的石台上,这使正殿比前殿更加高大恢宏。也是巨柱落地,也是券拱檐廊,也是雕花的牛脚、雀替,然而最精彩的却是供奉康孝子神像的暖阁,整个儿是宁波传统工艺的朱金木雕,在朱红的构件上,贴上金箔的花纹闪闪发光,犹其是暖阁的柱头,金龙盘旋,栩栩灵动,正可谓是活龙活现。正殿的屋身特别高大,每根柱子都有抱联楹对,栋梁上是巨幅的匾额,中间前后匾,分别写着“一果千古”和“孝感动天”,两侧的匾额则是“思安忘劳”和“恻隐之心”。匾额的内容,是对康孝子故事和品格的赞颂,也是一种道德倡导。更直接的价值观表现在正殿与两边厢房连接处的墙壁上,用窠辟大书分别书了“忠孝友信”四个字,它提出了一人在世的基本道德要求:忠君,孝亲,友朋,信众。这是和谐社会中每个人的为人守则。
  正因为如此,这座对于蜃蛟村民来说意义非凡的榠樝东庙,它是旧时周魏两姓的人伦所归,一里之众的精神所托。也即所谓“宗法制度”的表征和一地景色的标志。神庙的本质是社火,是凝聚不同血缘的信众在情感上取得认同的场所。社火是一种民间组织,宁波地区的社火,一般是庙下分堡,堡下分柱,柱下为户,也称为庙脚。榠樝东庙名下有蜃蛟、长青两乡的庙脚千余户,分为八个堡,可见香火之盛。
  榠樝东庙在民国时代曾是蜃蛟乡公所的所在地。1950年,鄞西的草席加工业组成“排席工会”,榠樝东庙为蜃蛟“排席工会”的作场,为生产之便,菩萨被请到了东面的龙王堂,虽然庙门前的那棵大树终于在此间枯死了,但村里还一直有人四时八节在此有香火供奉,大年夜也有不少人来此守夜。精美的暖阁和龙王堂里的神祗毁于1966年9月里,那一天,从宁波下来一帮红卫兵,砸了菩萨和暖阁,然后扬长而别。再以后,在1972年,蜃蛟公社要造公社的机关用房,把榠樝东庙彻底拆除,得到三亩八分的屋基地,在上面盖了三层楼的办公房。风光了148年的“西乡第一庙”榠樝东庙从此毁于一旦,只在老一代人们的心中留下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