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合作化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43
颗粒名称: 互助合作化纪事
分类号: F321.2
页数: 4
页码: 156-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蜃蛟村和闻江岸村在1950年土改后,组织互助组、发展合作社,最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了当地农村的合作化进程。
关键词: 闻江岸村 蜃蛟村 土地改革

内容

蜃蛟村
  1951年的土改第一阶段在清明前后基本结束。分到土地的农民开始春耕。分得土地的农民往往由于资金和生产资料不足,可能会导致再卖地、雇工或借高利贷导致剥削的现象。根据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走共同发展道路”的指示,在当年5月里,鄞县县委在云龙乡顿岙村指导办起第一个互助组,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县推广。
  农村中向来有以工换工,或者以耕牛、农具换工的协作方式,这种自发性的生产协作成为号召建立互助组的基础。经过发动,村里开始出现自愿组合的互助组,一般5—6户农户为一个组合。基本按同一个赶水车头的灌溉范围为基础自愿结合。互助组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农忙或者需要协作时组成的临时互助组,临时协作结束,相互结算后宣告解散;一种是常年互助协作,除了生产协作外,在分配时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农具、耕牛,并栽种多年生经济作物作为互助组集体所有。开始时以临时性的互助组为主。1952年,县委按照“积极引导,典型示范、稳步前步”的方针,制订了互助组发展规划,并召开全县互助组代表会,这次会议上县委同时要求供销社和银行给予互助组以种子、肥料、农药和资金上的支持。
  1953年,县里在发展互助组中发生了贪多求快的偏向,在一种政治强势下蜃蛟村里的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互助组,并盲目并大组,这必然地影响了生产资料有优势的中农的利益。到了9月,县委发现这种情况,提出纠偏,一部分互助组解散。
  1954年根据县里的安排,村里开展“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认为组织互助组是农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于是互助组再度兴起。互助组总体上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但其生产方式上蕴含了集体经济的因素,也确实解决了个体生产中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有些以前没有土地的雇农,综合经营土地的能力比较弱,互助合作。
  考虑到此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和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互助组的形式和能力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根据浙江省委《关于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报告》,1954年县委派工作组引导鄞县第一个互助组即云龙顿岙蒋普福互助组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采取的方式比较谨慎,坚持农民自愿入社,办社的条件要经过宁波地委的审查和批准,县委并要求人民银行县支行从生产、供销、信用三个环节支持初级社。当年秋冬,县委组织了两期规模巨大的“农业合作社骨干训练班”,共有2357人参加。1955年春夏,村里先后办起了几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周阿根、魏善良为负责人的“人一社”,陈云良、杨福美为负责人的“利一社”,魏永方、魏才根为负责人的“东方社”,周云良、谢宝水为负责人的“西方社”。初级社在兴修水利、改变耕作制度、试种连作稻等方面,比互助组更具有组织优势。
  由于社会主义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原则,考虑到初级社实行的土地入股分红,使社员劳动力的付出与分配的报酬不成比例,1954年底,县委在涵玉乡石山弄村(在今五乡镇)搞试点,通过低级社并社的方式,联合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实行“包工、包本、包产”的“超奖减赔”的责任制。石山弄高级社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选用优良品种、改双季稻为连作稻,利用荒山弃坡种植水果和经济作物,第二年获得丰收,向国家交售余粮30万斤。这就大大坚定了县委发展高级社的决心。适逢1956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县从1月份起迅速开始大规模的并社升级。
  为了推动农业生产合作化向高级阶段发展,1956年合并原蜃蛟乡和仲夏乡(乡政府在前虞〓),成立了建丰乡,乡公所设在蜃蛟村老街长埭屋旁原周心田土改时被没收的大宅,这使蜃蛟村有政治地位更加突现,合作化的步伐也须更加迅速。
  在这种形势下,蜃蛟村原有的四个初级社,加上茂林、吴家庄两个邻村的初级社,在1956年的春季也迅速合并为“陈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俗称“陈新大社”)由林阿方担任社长,陈云良担任政治指导员,后者的职务相当于日后的村党支部书记。为管理方便,大社的原蜃蛟村部分,由陈云良、周阿根负责。
  在这次迅速的并社升级中,上级强调了“批判资本主义”的方式,对一些原先有较多土地、农具等资产入社的“富裕农民”所心存疑虑的现象,开展了积极的批判,使他们在村里孤立起来,给他们以政治上和面子上的难堪,这就有效地使一些中间状态的农民选择了入社。也就是说,几乎全村有条件的人都成了高级社的社员。高级社规定年满16岁的劳动力均可入社,后来变成了均应入社,地主、富农、大佃农视其表现,经乡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成为社员或候补社员。建立高级社后耕地归社,耕牛和大型农具折价入社,社员不再土地分红,都按劳取酬,按劳动底份分摊股份基金,但给社员留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并在不妨碍合作社的集体生产前提下,可以开展织席、养猪等家庭副业。
  陈新大社的规模过于庞大,三村联合、土地分散不利于管理,一年后的1957年,大社解体,蜃蛟村单独建立“蜃蛟高级农业合作社”,陈云良继续担任蜃蛟高级社的政治指导员。蜃蛟高级社其分9个生产大队,35个生产小队。
  高级合作社的建立,一度被美化为幸福生活的象征。当时有一首歌曲在村里广为传唱:
  清清小河旁,有个幸福庄,
  苍松翠竹长,稻田肥又壮。
  自从办起了合作社,生活日日长,
  丰衣又足食呀,歌儿响四方。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一个更为高级公有化的组织形态,正马上改变高级合作社,那就是一年多后的人民公社。
  闻江岸村
  1952年在乡政府的领导下,象南三村根据自愿互补的原则组织了第一个临时协作单位——五助组,水章夫为组长,成员有闻其民、闻恒甫、闻康宝、丁庆曾等。1953年农村开展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闻江岸又增加了三个互助组。闻马林为组长,成员有闻云土、闻裕定等;闻兰生为组长,成员有郑志康、闻桂法等;唐福年为组长,其成员有闻福生、虞朋年等。
  1954年冬,闻江岸村闻其明、闻恒甫、闻马林、闻美田、汪阿夫、唐福年等自背铺盖到天童寺参加鄞县县委召开的声势浩大的农业合作社骨干训练班。次年春天在三个互助组的基础上以土田相对集中相连的组建三个初级社:前侧角民丰社,社长闻其民,副社长闻恒甫;后侧角三联社,社长闻马林,副社长闻美田;后闻江岸三益社,社长汪阿夫,副社长唐福年
  1956年撤销象南乡,并为建丰大乡,为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社步伐,全县开展并社升级运动,三个初级社合并为三丰高级社,社长汪阿夫,乡干部陈贵能任政治指导员。当时分成四个队,一队队长闻富康,二队队长郑志康,三队队长闻兰生,四队队长唐福年。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蒋普福
相关人物
周阿根
相关人物
魏善良
相关人物
陈云良
相关人物
杨福美
相关人物
魏永方
相关人物
魏才根
相关人物
周云良
相关人物
谢宝水
相关人物
林阿方
相关人物
闻恒甫
相关人物
丁庆曾
相关人物
闻马林
相关人物
闻裕定
相关人物
闻兰生
相关人物
郑志康
相关人物
闻桂法
相关人物
唐福年
相关人物
闻美田
相关人物
汪阿夫
相关人物
陈贵
相关人物
闻康宝
相关人物
闻福生
相关人物
虞朋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