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沧桑数机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25
颗粒名称: 农事沧桑数机具
分类号: S22
页数: 12
页码: 79-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蜃蛟村的传统农具,包括整地、耕种、收获等各个环节的农具,以及龙骨水车等戽水农具的详细信息和使用历史。这些传统农具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农耕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
关键词: 蜃蛟村 农田耕作 传统农具

内容

毕其工必先利其器,百业皆同此理。蜃蛟村千百年的农业生产,也形成了一整套农业生产工具。传统农具虽然简单,但都十分实用,农民皆能娴熟掌握和使用。农业机械的引进,增强了生产能力,也取代了一部分传统农具的作用,但并未能全然取而代之。记录这些农具,实际上是记录一种生活方式,因为经历过的生活方式都是令人怀念的。
  传统农具按功能,可以分为整地、戽水、中耕、种植、积肥、收获、加工七大类,此外尚有些归不了类型的其他农具。蜃蛟村的传统农具以水稻种植为特点,也涉及席草、油菜、大小麦和蔬菜的种植。分类于下:
  一、整地农具
  木犁
  犁的起始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其时已用牛拉犁耕作,战国时期已出现铁制的耕犁。本地可以查考的木犁使用历史,起码可达宋淳化五年(994),是历史悠久的翻耕农具。犁身由木头制成,犁冲成弓形,犁柄可灵活上下调节,下面安装铁制的犁壁和犁头,这一部分俗称“犁镵头”,也称“铧犁镵”。结构基本与宋代的“曲辕犁”无异,以耕牛为动力,日可耕田3—4亩。
  耙
  水田平整农具。可考证在南宋时代已经应用。以木制偏“曰”字型耙架,安装前后两排铁制耙刀,俗称“耙齿”,以牛拖,用于犁耕后的水田平整。
  锄头
  西周以前基本是石锄,也有极少数的铜锄,战国时期已运用铁锄。俗称“耜头”,北方称为“镢头”,可用于挖、削、碎、敲、钩、拉、推等整土动作,是农家最常用的农具。分平锄、板锄、阔板锄、小锄头等。可考证在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已经应用,由此也可见是本村最古老的农具。
  
  铁耙
  又称“四齿耙”、“钉耙”。铁齿竹木柄。用于碎土、翻土、平土、覆土、出肥等。与锄头合称“耜头铁耙”,为最基本和最有代表性的农具。据考出现于宋代,辽、金人称“铁塔”。也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坑锨
  一种撬,用于铲坑挖沟或挖塘。与“阐刀”配合,在掏河中是主要工具。
  阐刀
  铁头木柄阔口直插刀,用于切土起孔,与坑锨配合。
  横刀
  铁制双面刀,配长木柄。用于割草子(紫云英),“横”是动作,使用时来回横削,所以叫横刀。
  二、戽水农具
  龙骨水车
  这是传统农具中机械因素使用最多的农具,也是蜃蛟所处的水乡平原上最主要的取水农具。龙骨水车最早由东汉末年毕岚发明,以畜力、人力和风力作动力汲水。蜃蛟的龙骨水车主要是“水车”和“牵车”两种,水车有车盘,用牛拉,而牵车无车盘,只用侧钩连接后双手拉动,一般用于池塘、水沟,灌溉零星小块地田。
  旧时临河的水田边上,都搭有四根立柱搭建、上盖伞状稻草披、四周无遮拦、可挡日避雨的“车头厂”,旁边往往种一棵苦楝树或乌桕树用以蔽荫。一道河岸,两边常常有数个绿荫车头,成为平原上的一道风景。草亭里装有车盘,是动力部分,然后变速、传动后到岸边通向水中的龙骨水车车身提水。
  水车的结构十分有意思。基本可分为动力、变速、传动装置、车体提水装置和水面接触调节装置三大部分。
  动力、变速、传动装置由天心承撑车盘构成基本装置,天心和天心紧承住车盘,2米左右直径的车盘有八根撑档作为车辐,连接外圈圆盘,圆盘上有88个齿,称为“操子”,操子起挨动“旱搭”齿轮的作用。车盘是接受牛力转动的受动装置,由一根挨单接出,固定牛体的部分由牛轭、水牛印单或黄牛肚下带绳组成,还有配上牛的一副眼罩,使牛能集中精力。车盘的转动用地轴传动出去,搁地轴的轴承称“大锚挨”、“小锚挨”,它把地轴的两端固定,把地轴挨住,起到泊锚的作用。地轴两边安装同轴的两个齿轮,与车盘齿合的叫“旱搭”,有18个齿,与车盘的84齿构成1∶4.7的变速,也即是大车盘转一圈,地轴转4.7圈。拉动提水龙骨的齿轮称“水搭”,有13个齿,主要是与提水的车板龙骨的长度吻合,一齿与一个车板结构配合。“旱搭”和“水搭”是套在地轴两端传动装置的二只木齿轮,与车盘齿轮搭档的称为“旱搭”,与水车龙骨搭档的称为“水搭”。这样,年力通过变速、增力后达到了车体。
  车体提水装置的外形是一个长条的滑道和固定结构,真正提水部分是由车板和“车骨老鼠”组成的板式提水链,“车骨老鼠”的传动链与主动的“水搭”齿轮配合,拉动提水车板,每一块车板都会“刮”进一些水,沿着车体滑道在传动链的作用下往上提水。车体浸入水中的部分与传动链配合的另有一个7齿齿轮,称为“淹水猫”,这是一个木质被动齿轮,三分之二淹入水面下,三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它是由龙骨的凹凸背部带动的传动齿轮,使龙骨完成360度急转弯,把河水括入水车凹槽内,起到提水的作用,并维护传动链的正常循环运动。
  水车的车头以一张车板被水面淹没为宜,因水面的水位有上升下降的不同变化,因此要设一个车头与水面接触调节装置。这一装置是一个“开”字形的“车搁牌楼”,“水搁牌楼”比较高档,装有滚桶、绞关和水横杠。绞关是一个可调节的限位装置,可根据水面调节车体与水面的关系;水横杠是车体的抬托装置,而滚桶是一个控制车体升降的辘轳,滚缠在上面的铁丝拉动水横杠,达到车体升降的目的。车体入水部分的外围又装有一个“水套”,一般就像是一圈竹编的鱼栅,用于隔离外部的水草和漂浮物进入车体的提水滑道。最多采用的是简单的车头与水位调节装置,用二根木棒或竹竿当“车椿”,插入河底,在二根“车椿”的水面间插入一根横档,用绳索活结套住,能控制车头的一张车板始终淹死在水面下,使车头适应水位的升降而升降。
  除了传动轴的轴瓦和轴头使用铁箍外,龙骨水车全部由木质制成,而它的齿轮传动、轮轴、变速、传动链、辘轳和限位杆等的机械构造的使用,在传统农具中堪称最复杂和最精细。
  三、中耕除草农具
  对于水稻而言,中耕就是耘田。蜃蛟村与鄞西平原稻作地区一样,在水稻前期株体比较短小的时候,耘田都只用双手来完成,没有工具。“两腿屈膝跪稻田,弯腰弓背背朝天,双手糊泥摸六株,十指除草护苗儿,衣衫湿透汗满面,水粘虫触蚂蟥叮,一季收获耘三遍,耘田是个苦差使。”农民跪在水田里,跟插秧时一样,每六株作为一条作业行,因此种田人自嘲为“摸六株”。但是当水稻长高后,跪耘比较困难时,就要借助工具。
  耥
  又称“落地耙”。竹柄木头,头如一木框架,大小可入稻丛间,也有安装竹齿、铁齿,有的装有水刮轮,用来勾拉杂草。用来耥耘稻间泥草,使之溷溺。20世纪50年代,当收割完早稻后留下晚青(即晚稻),落地耙在空行间来回耥动,起到除草糊泥作用。
  推苗
  一般当水稻耘到第三遍,其时禾苗长大,可触及人面,很难作业。于是采用一个竹编的缺半球形网架,挂于作业者脖颈,推动前面稻株斜伏,这就在人的脸前形成一个保护格网,以便作业。是人工耘田时的辅助工具。推苗也用作席草田工具。
  四、种植农具
  麦起孔
  木柄铁头,头为圆椎体。点播麦子时,用圆椎体的头部在地里打点开洞,将麦种撒落洞中。俗语有:“头像麦起孔,讨饭路路通。”
  埭头绳
  一种用棕丝绳或塑料绳制成的粗3—4毫米、长约80—100米的长绳,在稻田种植秧苗时用来限定的一个操作单位“一埭”的标杆绳。
  五、积肥农具
  罱篰
  俗称河泥夹,在罱河泥时用于取泥的工具。篰体如竹编的对覆土箕,各装一根操纵竹杆,插入河底后使之对夹,将河底肥沃的浮泥夹入篰中,带水取到河泥船中。
  铣盘
  木制的锨撬,又称河泥铲,用于掏河泥壅田。
  便桶
  双耳木水桶,耳中使竹提梁,以插扁担。用于装粪便浇地。此为农家最常用的农具之一,因此人们想到农民形象时,或背锄头,或挑便桶担。
  料勺
  长竹柄有嘴木桶形水勺,掏肥料、施肥料农具。
  铡刀
  又称绞刀,切草用具。
  撩筛
  俗称“撩汉”,筛篰竹编,加长竹柄,捞水草、孵块之类的农具。
  六、收获农具
  沙尖
  新月形木柄铁刀,刃口有锯齿,宋代时称“艾”,手工割稻用具。
  镰刀
  木柄铁刀,刃口无齿,弯曲似月牙状,手工割草专用农具。
  稻桶组合
  稻桶为木制倒四棱台形,两边有木质耳饰,为拉动时的着力点,底部有两条木滑撬。内装木框竹栅的稻床,称“侧里”;三面安装竹编围屏,称“遮扬”(旧时手工割稻,掼稻把时搞搞举起,重重掼在稻桶内的“侧里”上,为不让飞扬的谷粒飞溅到稻桶外,在稻桶的三面用竹片编制的围屏把飞溅的稻谷挡住的工具叫“遮扬”);面前有竹编接斗,称“稻桶下巴斗”。用于水稻手工脱粒。
  风箱
  木制手摇鼓风机与盛谷斗、控制阀、限位器、接斗等构件组合而成,是机械成份较高的传统农具,用于净谷。
  扬谷筛
  竹制筛子,俗称“筛谷寨”。一般吊在竹三脚架上,利用风力扬谷。
  簟
  竹篾编织的晒谷垫。因在农村中需求量尤高,所以称编簟的篾匠为“簟匠”。
  摊谷耙
  T字形木制推耙,用于摊平、翻晒谷物。
  拉草耙
  长柄竹编,形如手掌,手于勾聚柴草、翻晒谷物。
  稻叉
  木柄铁叉,用于扎稻草、堆草篷。
  畚箕
  竹篾编簸箕,用于畚谷、簸谷、扬糠皮。
  稻绳缚
  用双股稻草编制的草绳称“稻绳缚”,俗称“稻绳婆”,用于缚扎席草把。用两束稻草的草尖对接成结的称为“稻草缚”,用于缚稻草把。用络麻编制的绳子,一端系有“鹿角”的叫“稻机绳”,可捆扎稻草把成捆,在两捆的稻草把中间插入一根长扁担,就可挑起成担的十把稻草。也有用络麻编成,头上装柴叉“鹿角”,用于钩固。“缚”音读如“婆”。
  七、加工农具
  碾子
  旧时在下桥头南、卖柴弄后塘路口、魏家祠堂边等处设有碾子,本村碾子均有圆形石碾台,正中立木转轴,连接木碾架,碾架上安装石碌碡,用牛拉着转圈,用来谷物去壳,或碾精米。邻村还有无碾台的碾子,地上安装石碾槽,碾架上安装巨大的直立滚动的石碾盘,功能与有碾台的碾子相同。前、后闻江岸有四部碾子。有碾台的称“滚碾”,只有碾槽没有碾台的碾子称“槽碾”,滚碾后于槽碾,较复杂,但功效较高,便于操作。
  捣臼
  块石凿成,内心为类抛物面,舂米工具。配石榔头,木柄嵌半球型石头子,用来舂米。
  石磨
  石制下磨盘固定不动,凿有齿槽,有接粉槽圈和出粉嘴;石制上磨盘为正圆形,也有齿槽,以磨心与下磨盘锲合。上磨盘装木耳柄,中有圆孔。可插入磨担。磨担为“丁”字形木架,两端用绳吊在屋梁上。为谷物粉碎工具。
  木砻
  可以理解为木磨,破谷壳取米器具。上下臼接触面嵌有齿状硬木条,上臼中间有喂谷器,可推动,下臼固定不动。借臼齿搓擦,使稻谷壳、米分离。分离后的谷壳称砻糠。
  谷箩
  用毛竹的经架纬丝编成的底方而小、上口圆而大的盛谷容器。上口装有四个箩攀,可系上二根箩头绳,是盛粮食用的器具之一,可用扁担挑。
  米箩
  有内外两层,外层如谷箩,内层用竹篾编成更紧密不漏的内胆,用于盛米。米箩配有箩头盖。
  白篮
  一种直径近两米的扁平的大米箩,用于盛米晒粉。
  团匾
  竹篾编织成的晒匾,比箩头盖略大,用于晒粮食豆类。
  米筛
  竹丝编的网格圆盘,筛孔过糠秕,以净白米。
  糠筛
  网格竹丝,用于过滤砻糠。
  纱筛
  以纱网为筛格,用来过滤面粉。
  
  八、其他农具
  土箕·土施
  竹编的盛土农具,竹绳短提把的为土箕,用铡钩钩住后肩挑,主要用于挑土;竹条长提把的为土施,可直接用扁担挑,主要用于挑厩肥牛粪。
  秧络
  习惯上承作“草络担”或“草络架”。木架底,装竹条提把,肩挑运输,用于运担拔起后的秧苗,也用于挑稻草、席草。
  秧田矮凳
  单面板独脚凳,凳脚插入秧田泥中保持不倒,拔秧时用。也有正反双面板三脚凳,正面用于坐,反面板插入秧田泥以增大接触面,从而减少压强而防止陷入。
  扁担
  主要有毛竹扁担,是村中最主要的肩挑农具,也有木条制作的扁担,称树扁担,扁担两头套上铁勾的称为“老鸦扁担”。用竹杠两头削尖的称为“充担”另有一种两个尖的木扁担称“充担”,用于挑柴。
  朵柱
  一头制成元宝隼的木条,与扁担配合,用于挑担时分力和支撑。
  摇扇
  搓草绳工具。由双摇扇与单摇扁配合,前者固定在板凳上,后者独木支撑。
  草鞋耙
  丁字木架,直杆有倒铡钩可固定于凳子横头,横杆安竹齿,用于钩草经线,因如反向的钉耙而名。用于打草鞋。
  田庄船
  农用木船,又称农用船,人力摇橹前进。旧进农民都会摇船,是蜃蛟村田作的主要运输工具。1973年船装抽水机出现后,利用抽水机出水管向后出水产生反冲力推动船体前进,可以独行,也可拖其他农船。1978年购入挂桨机后成为机动船。
  九、农业机械
  双轮双铧犁
  铁制双轮犁架,装有双铧,用两头牛拉。犁沟深浅可调节,日可耕亩。1956—1958年推广到村里。后因犁体笨重,功效不佳,被弃止不用。因此有童谣唱道:“双轮双铧犁,摆在弄堂里,小孩当马骑”。
  手推割稻器
  又称手推快速收割器,木柄滑泥板上相向安装一对刃口带齿的镰刀,原理如沙尖,上装有护稻栏。单列连株收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推广,因不便使用而弃止。
  抽水机
  打水机,机站、船机、电动机
  打稻机
  脱粒工具。
  轧米机
  砻谷工具。
  拖拉机
  1969年,第四生产队购入工农—7型手扶拖拉机一台,生产队选拔青年学习驾驶技术,周厚良、周福根、毛连根、周根华经培养成为村里的第一代机手。1973年底,大队购入一台工农27型轮式拖拉机,农忙时耕耙土地,农闲时用于搞运输,先后由魏明芳、陈恩娣、周永固、周永法担任机手。1978年实行大队核算后,购入宁波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24型轮式拖拉机,耕田而兼搞运输,先后的机手有周家方、周恩伟、陈忠华、鲁阿毛。再以后,又购入东风、工农12型拖拉机多台,并成立大队机耕队,先后由周锦发、魏云根担任队长,机手有魏夫银、陈忠华、虞志龙、周安国、周信国、鲁阿毛、陈忠华、周家方等。在1984年的农村联产承包里,拖拉机也承包给个人经营,但产权仍为集体所有。1985年深化改革,原集体所有的拖拉机都作价给个人经营。此后,村中新增的各类拖拉机(包括船式拖拉机)都由个人投资,为农田耕作提供服务,形成一批农机专业户。
  插秧机
  2007年,徐海夫购入延吉产插秧机一台。
  收割机
  1978年实行大队核算后,由大队购入6台手扶式稻麦割晒机,分给全大队下属的6个生产队使用。1996年,徐海夫购入湖州130联合收割机一台。此后,叶松根、徐海夫又先后购入湖州130和虹桥150联合收割机各一台。
  挂桨机
  20世纪80年代始购入,安装在农用船的船尾部,挂桨机实际就是涡轮机,当涡轮的叶片在水中转动时产生向后的压力(推力),在推力的反作用下产生反冲力,推动船前进。
  农用汽车
  蜃蛟村最早购入汽车的是虞志国,虞志龙兄弟于1983年购入“解放牌”141货车。1987年大队五金厂(鄞县软管软轴厂)购入江苏丹阳产“鹰牌”双排小货车,高咪毛担任驾驶员。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毕岚
相关人物
周厚良
相关人物
周福根
相关人物
毛连根
相关人物
周根华
相关人物
魏明芳
相关人物
陈恩娣
相关人物
周永固
相关人物
周永法
相关人物
周家方
相关人物
周恩伟
相关人物
陈忠华
相关人物
鲁阿毛
相关人物
周锦发
相关人物
魏云根
相关人物
魏夫银
相关人物
陈忠华
相关人物
虞志龙
相关人物
周安国
相关人物
周信国
相关人物
鲁阿毛
相关人物
陈忠华
相关人物
徐海夫
相关人物
叶松根
相关人物
虞志国
相关人物
虞志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