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生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蜃蛟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2016
颗粒名称: 一方水土养生民
其他题名: 蜃蛟村的自然环境
分类号: P942
页数: 5
页码: 30-34
摘要: 本文介绍蜃蛟村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1°24′00.47″,北纬29° 49′ 03.53″,海拔高程为7.92米,土壤主要是黄化青紫泥田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降水主要集中在3—7月和8—9月,多年平均降水为1372.1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3.4毫米。该地区是宁波市鄞州区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南塘河和中塘河的交汇处。
关键词: 古林镇 蜃蛟村 自然环境

内容

蜃蛟村的地理位置(以下桥头为准)为东经121°24′00.47″,北纬29° 49′ 03.53″。
  蜃蛟村所在地的地层基岩形成于12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属于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的方岩组(Klf),该组岩性下部为灰紫色砂砾岩、砾岩夹紫红色粉砂岩中部为灰紫色中细粒砂岩、粉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砂砾岩及少量薄层状凝灰岩、沉凝灰岩和泥灰岩透镜体;上部以紫色夹黑色泥质粉砂岩为主,间夹泥灰质砂砾岩。总厚度≥1734.0米。此岩层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第四系岩层为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全新统鄞江桥组(O4Y)的钟家堍组(O2Z)。该地层由海积、湖沼灰、蓝灰色游泥质亚粘土、粘土、亚砂土、砂和砾石层组成。局部含有机泥炭层。总厚度≥52米。
  9000—7000年前的全新世最后一次海侵,使今天的蜃蛟一带变成一片浅海滩涂,海水直拍锡山山麓。5000年前海水开始退去,如意〓至车河〓一线的隆起带首先露出水面,形成一条带状高地,蜃蛟村所在地就在这条隆起带上,成为今天鄞州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今蜃蛟的南面从湖汇山向南过洋家畈到仲夏、芝山为一片叫小江湖的湖泊,蜃蛟以北从古林俞家向北为一片叫鷪脰湖(唐以后称广德湖)的湖泊。今天的平原基本上是一片沼泽地。距今5000
  年的芦家桥文化正发生在这条隆起带上。
  蜃蛟村的平均海拔高程为7.92米。由东南面的奉化江向西面的锡山山麓缓慢倾斜抬升。海水内侵和山水出没,在平原形成了网状河流。蜃蛟是鄞西河网中南塘河和中塘河的两大水系的交汇处。南塘河的主要支流小溪港(柴家河)和惠民港(里龙江),中塘河的主要支流西洋港、梅梁河、凤岙市河与蜃蛟沿边和穿村的河流相互沟通。这些河流以丰富的水资源,为蜃蛟提供了较好的水稻种植和水上运输的条件。
  蜃蛟周边的土壤主要是黄化青紫泥田土,母质为江海相沉积物,质地轻粘至中粘。其剖面下段同青紫泥田,上段由于排水条件良好,多网纹状鳝血斑。土壤有机质5.80%,全氮0.377%,速磷4.4PPm,速钾133PPm,PH值为5.5—6.5。另外有一部分土壤为青紫泥田土,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主要在低洼地块。母质为湖海相沉积物,质地以轻粘土、中粘土为主,土体呈青色,结持粘韧,通透性差,常伴有青泥层、腐泥层及泥炭层。有机质含量5.71%,全氮0.366%,速磷4.4PPm,速钾120PPm,PH值为6.4,近中性。这种海相湖沼型土壤条件,适宜于栽种水稻和席草,为蜃蛟历史上形成鄞州的稻作兼席编型经济村奠定了基础。
  蜃蛟属鄞西平原腹地,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雨量丰沛。春季为冬夏季风转换期,北冷南暖的气流经常交替出现,风向多变,温度变化大。春末夏初,常低温阴雨,雨量显著增加,河流渐入汛期。初夏季节,南北冷空气在本地交绥,因而阴雨绵绵,常出现高温高湿天气,俗称“梅雨天”。7月中旬梅雨结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高温少雨的伏旱期。7月下旬起多台风活动,易造成风、涝灾害。初秋仍受台风影响,随着冬季风的增强,南北暖冷气流一度对峙,导致秋雨连绵,9月份是全年降雨最多的月份。此后温度逐渐下降,由于受极地南下的变性冷高压控制,有一段晴朗少雨、温度适中的时期,俗称“十月小阳春”。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北方干冷的极地气团的影响,天气以晴冷干燥为主,是全年降水最少的季节。当强冷空气南下时,会形成西北大风和强降温,伴有雨雪。
  以蜃蛟所处的地理纬度,太阳的最大入射角为71.7°,最小为36.5°。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0.2千卡/c㎡,5—9月辐射量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各月日照时数以8月份为最多,2月份为最少,两者差距为145.7小时。
  蜃蛟地区的历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0.6℃,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8℃。有记载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8—9月,为37.8℃,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8.8℃。
  蜃蛟的多年平均降水为1372.1毫米,其中最大的年降水为1764.3毫米,最小的年降水为852.5毫米。3—7月为第一个雨期,其雨量占全年的27%;8—9月为第二个雨期,其雨量为全年的25%。暴雨和特大暴雨多发生在台风和雷阵雨天气,1小时最大雨量为63.2毫米,3小时最大雨量为101.7毫米,6小时最大雨量为122.7毫米,12小时最大雨量为183.0毫米,24小时最大雨量为298.1毫米,连续3日的最大雨量为437.1毫米,连续7日的最大雨量为469.0毫米。全年平均蒸发量为1303.4毫米,有记录的最大年蒸发量为1543.0毫米。11月到次年4月为降雪期,其中2月降雪的发生率最高,年平均降雪8.2天,1983年最多,降雪26天。视区内≥1/2面积的雪覆盖称积雪,蜃蛟年平均积雪4.5天。有记载最长的积雪发生在1976年冬,积雪26天。
  蜃蛟地区全年受东亚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控制,尤其是西风带环流系统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系统的相互交替作用,南北气流交绥频繁,具有典型季风特征。年平均风速2.6米/秒,各月平均风力均为2级。5—10月为台风影响期,8—9月为影响盛期,台风影响最多的年份一年内可达5次,也有无台风影响的年份。1956年“八一台风”在象山港登陆,夜间风速达12级以上,蜃蛟受影响有少量屋倒。1963年12号台风,影响最大,酿成水灾。
  蜃蛟地区的植被不丰富,樟树为第一大树种,河岸、屋旁皆见其形。河岸边有乌桕树和苦楝树,苦楝树为速生树种,多为用材紧张的20世纪60年代所栽。野生动物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有大批量减少,有许多甚至绝迹。曾经有过的野生动物,50年代初闻江岸曾打死一只华南虎,50年代末,张马捕获过金钱豹。其他动物,哺乳类有犬科的豺(Cuon javanicus),俗称豺狗;鼬科的黄鼬(Mustela sibirica),俗称黄鼠狼;灵猫科小灵猫(viverricula iueica)俗称香狸猫;仓鼠科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俗称瞎眼田鼠;兔科华南兔(Lapus sinensis),俗称野兔;蝙蝠科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俗称蝙蝠老鼠。
  常见的鸟类,有鹭科的苍鹭(Ardea cinerea),称长脚鹭丝;鸭科的豆雁(Anser fabalis),俗称天罡鹅;绿头鸭(Anas playrhynchos),俗称野鸭;雉科的鹌鹑(cotumix cotumix japonica),俗称稻鸡;鸠鸽科的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a)俗称斑鸠;杜鹃科的大杜鹃(cuculuscanorus),俗称鹁鸪;鸱鹗科的长耳鸮(Asio otus),俗称猫头逐魂;夜莺科的夜莺(caprimulgus ihdicusiotaku),俗称夜汪;翠鸟科的翠鸟(AIcedo atthis);百灵科的云雀(Alauda arvensis);燕科的家燕(Hirundorustica),俗称燕子;鹎科的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俗称白头翁;黄鹂科的黑颈黄鹂(oriolus chinensis),俗称黄莺椋鸟科的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俗称屙缸八哥;鸦科的喜鹊(Pica pica),俗称丫鹊;鹟科的画眉(Garrulax canorus);山雀科的大山雀(parus major),俗称白脸山雀;文鸟科的麻雀(passer montanus),俗称麻将;绣眼鸟科的暗绿绣眼鸟(Zosteropa japonica)。
  常见的爬行类,有龟科的乌龟(chinemys reevesii);鳖科的鳖(Trionyxsinensis),俗称甲鱼;石龙子科的蝘蜓(Lygosoma indicum),俗称四脚蛇。蛇类在这里比较多,常见的有游蛇科的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俗称家蛇;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俗称呼啸蛇;火赤链(Dinodonyufozhatun);水蛇(enhgyis chinensis),俗称游蛇白眼;眼睛蛇科的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寸白蛇;眼睛蛇(Naja naja),俗称犁鑱头;蝰科的蝮蛇(Agkistrodon halgs),俗称狗屙朴;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俗称蕲蛇,以及竹叶青(Tyimeresurus stejnegcri)。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蟾蜍科的中华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俗称格霸蛙科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俗称青蛙;虎纹蛙(Rana tigrinayugulosa),俗称石孔;〓蛙科的饰纹〓蛙(Microhyla cmata),俗称田鸡。
  作为水乡地区,淡水鱼类比较多。常见的有鲤科的青鱼、草鱼、白鲢、鳙(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即俗称胖头塘鱼、鲤、鲫、餐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Basilewsky))即俗称差鱼、翘咀红鲌(Eeythroculterilishaeformis(Bleeker))即俗称朋鱼、泥鳅、鲶鱼、黄颡(Pseudobagrusfulvidroco(Richardson))即俗称昂桑,鳀科的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et Seale)即俗称钱鱼,鳜(Siniperca chantsi(Basilewsky))即俗称毡花鱼、鲈鱼、鳗鲡科的鳗鲡(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即俗称河鳗,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即俗称子鱼,鳢科的乌鳢鱼和合腮科的黄鳝。此外的虾蟹类有日本沼虾(Microbrachium nipponensis)俗称河虾、中华绒螯蟹(Eriocheis sinensis)即俗称毛蟹。
  蜃蛟村的村民们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开始农耕和渔猎的生产方式,并在此定居近两千年。

知识出处

蜃蛟史话

《蜃蛟史话》

本书介绍了宁波市蜃蛟村的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人物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村名由来、始居姓氏、行政沿革、自然环境、旧村格局、族房祖堂、联村风貌等方面讲述了村落的人文地理;从农耕田作、地珍当推草一根、贸易集市、交通航运、公共事业等方面描述了村落的经济社会状况;介绍了村办企业、传统作坊店铺等企业发展历程;记录了蜃蛟村的历史大事和闻氏家族的一些传说故事。

阅读

相关地名

蜃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