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榭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9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牧业
分类号: F326.3
页数: 4
页码: 109-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榭村村民在解放前养耕牛,集体养长毛兔。解放后开始规模养牛,但后来因使用手扶拖拉机而数量减少,最终结束养牛。同时村民开始养猪,有个人散养、集体场养和专业户承包养殖三种方式,总数基本维持在500头左右。1984年后,有数户村民专业养猪。此外,还有少量村民养羊和家禽。
关键词: 王榭村 牧业

内容

王榭村村民自古以来就养猪、家禽。解放后集体养耕牛,集体和个人养殖长毛兔,养兔具体见《副业》节。
  养牛
  解放前王榭只有地主、富农家养有耕牛。贫苦农民要翻耕土地则需要租赁,秋后付一定数量的稻谷,俗称“牛耕谷”。合作化后,王榭村集体开始规模养牛,初级社、高级社时就养有数头牛。因那时集体发展种植业,需要畜力翻耕土地,牵拉连盘大水车车水翻水,所以生产离不开牛,牛真是农民的宝贝。所养的牛又均为黄牛,生产队为牛搭建牛厩,准备过冬干草如干稻草、干番薯藤,堆篷贮存。刚参加生产劳动的小社员往往被挑选为专职饲养员,俗称“看牛儇”,精心照料耕牛。
  1961年建王榭大队,下属13个生产队就养有十数头耕牛,1966年并为5个生产队,耕牛亦归之新生产队,约有近30头。1980年前后因使用手扶拖拉机翻耕水稻田,耕牛作用减弱,黄牛养殖数量随之減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们可自由种植,承包地大多数改为种植柑桔和花木,耕牛已很少起作用,故不久后均分给数户村民承包放养,1988年王榭村养耕牛7头。数年后耕牛归承包户所有,自行处理,此后王榭村结束养牛。
  养猪
  王榭村养猪有三种方式,即个人散养、集体场养、专业户承包养殖。
  据村民回忆,1958年公社化初期,王榭生产队曾在高田头办过养猪场,征用民房二十余间。
  据有关资料,1964年王榭大队约有社员230户,家庭养猪户均超2.5头,总数约为550—560头,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以后社员(村民)养猪总数虽时有起伏,但基本维持在500头左右。如1967年王榭大队户均养猪2.5—3头,计养猪700余头。一般家庭不养母猪,农户年初捉小猪养殖10—11个月,长成大猪生猪,这些生猪均投售给国家。
  生产队和大队办有养猪场,又称集体牧场。王榭大队牧场办在柴山头,饲养母猪,繁育出小猪,或出售给社员个人,或自己养育。长成的生猪大部分投售给国家,小部分留作生产队聚餐(俗称“拷瓦爿”)专用,剩余猪肉分配给社员。大队牧场还用番薯干烧制土烧酒,发分给社员饮用,烧制后的酒糟可用来作猪饲料,可以说一举两得。另外番薯、革命草、水浮莲、玉米、马铃薯均可用作猪饲料。
  1984年后,王榭村有数户村民专业养猪,如村民王信康在1985年养殖肉猪20头。王才定、胡富友承包大队牧场养过猪。有1户村民养殖过公猪,两户胡姓村民和王志哉也曾养过肉猪,但规模均不大,养殖时间不长。据档案资料:1988年王榭村共养猪152头,之后逐年减少,直至结束养殖。
  养羊
  生产队集体不养羊。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有个别村民养有数十至成百头羊,均为山羊。1988年养羊28头。村民范信友在山上散养约50头,村民吴其海自2004年起在其承包山地上放养近百头,至2018年均已处理完毕。
  养家禽
  王榭村民自古就有养家禽的习惯,呈小型化,分散化状态。所养的均为传统家禽:鸡、鸭(呆头鸭、芝麻鸭)、鹅。有两种方式:家庭散养、圈养。因主要用于自家食用,故数量未作准确统计。1988年王榭村有家禽2400羽。至2018年基本结束养殖。
  村民吴其海于2004年起在其原承包山地上放养鸡鸭数百羽,现仍在吴家岙养殖少量鸡、鸭。村民范信友在里王榭一带放养芝麻鸭数百羽。潘根青在双美碶放养群鸭,数量有数千羽,2000年10月因建民康路而结束。

知识出处

王榭村志

《王榭村志》

本文记述了王榭村是宁波市北仑区大榭街道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榭岛的东南部。村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王榭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忍耐和等待,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新时代。他们积极参身大榭开发区的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榭人民热情支持开发开放,积极参身建设,享受着开发建设的便利和收益。王榭村志是记录村庄变迁、传承史迹文化和乡土情怀的重要载体。

阅读

相关地名

王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