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林牧副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榭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96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林牧副渔业
分类号: F326.275.5;F326.3;F326.4
页数: 17
页码: 104-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榭村的林牧副渔业曾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开发后经济发展比例持续下降。尽管如此,这段历史仍值得纪念,因此撰写文章记录。
关键词: 王榭村 林业 牧业 渔业

内容

王榭村的林牧副渔业自古发达,是昔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榭人民辛勤劳作,写下了辉煌之页。但到开发后不久则黯然失色,因为它们占王榭村整个经济发展的比例在持续下降。但为纪念这段历史,故撰文存之。
  第一节 林业
  山林和茶树主要分布在村庄周边东、西、北山地,果树和花木主要分布于山旱地和自然村周边。
  山林
  据2006年大榭开发区山林延报资料,王榭村有山地1450亩,主要分布于十五坪山麓一带。发放权证书10本。山地的主要部分由山林、荒山及山旱地组成。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王榭村的山地中山林面积不断扩大,荒山逐渐消失,变成了疏林地、林地,山旱地自然返绿,林地扩大,面积急剧增加,自山脚至山顶到处是茂林修竹,触目皆是浓荫匝地,放眼都为郁郁葱葱之状,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
  山林面积不断变化。
  1984年有林地715亩,其中用材林308亩,防护林282亩,毛竹林26亩,疏林99亩。1994年有林地888亩,其中用材林为550亩,疏林338亩。2006年因树木茂密,无法分类,山旱地长满了杂树,无法统计,故1450亩山地可视作为广义的山林地。
  山林地的树种主要是松树和杂树、竹类。早先种植的松树又分黑松和马尾松,以黑松为主,遍及全村各山头。1996年爆发松毛丝虫病,故又引种了湿地松。但林相仍较简单。但杂树竹类种类较多,常见有檀树、楝树、茶树、朴树、樟树、毛竹、小杂竹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种的有油茶树、泡桐树、青皮竹,1997—1999年间种植东魁杨梅、木荷树等。
  1956年王榭高级社引种油茶树,在淡水坑种植12亩,2019年已难觅踪迹。文化大革命初期引种泡桐树,2018年残存十余棵,树龄50余年,均成参天大树。同时引种青皮竹,全大队种植数处,如杨家园、吴家岙、外王榭等处,2019年仅剩吴家岙1处。1997年引种雷竹,在吴家岙种植10亩,后因疏于管理,现仅有少量存活。因杂树杂竹生长较快,改变了林相结构。如今王榭村的山林地色彩斑澜,四季常青、鸟语花香。
  毛竹林主要分布于里王榭、吴家岙,最多时有26亩,1984年承包到户,还有22亩。
  在人民公社期间,约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王榭大队先后建立了两个山林队。一个在淡水坑岙,一个在里王榭岙杨家园。淡水坑山林队建有三间一小生产用房,杨家园生产用房有两间。山林队主要任务是驳梯田、培育金柑、采摘制作茶叶,种植番薯,培育毛竹。1983年实行承包制,金柑、茶叶、毛竹地由村民承包,山林队解散。
  茶
  解放前村民在番薯地嵌种茶树,采摘制茶,供自家饮用。解放后自高级社起在山麓垦辟茶园,始成片种植。1962年王榭大队产夏茶,收购172担。手工制作制成绿茶,运至柴桥供销社出售。1967年总产茶叶300担,其中春茶200担,夏茶100担。由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立了以产茶制茶为主的两个山林队,1972年购置了茶叶机一台,提高了初制效率。
  王榭大队制茶场设在大队部,茶场制作绿茶、红茶,成品运送至柴桥,由供销社收购。
  1979年有茶园94亩,总产茶叶74担。1980年有77亩,总产茶叶82担。1983年为122亩,总产134担。1984年有茶园139亩,总产111担。1983年运到柴桥出售13563斤,总收入17369元,平均价128.06元/担。1984年共收购11080斤,总收入14504元,平均价130.9元/担。
  1984年起茶树承包给村民,之后因种种原因,疏于管理,茶园渐渐荒芜,茶树慢慢成为野山茶树。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王榭村有茶树96亩。偶有村民春季上山少量采摘,制茶自饮。
  果园
  长期以来,村民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果树,收获的水果供自己食用。解放后集体在山坡地成片栽桃、李,成熟后采摘下来分配给村民。1979年产水果20担。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有3亩。金柑是种植最多的传统水果,种植在中低山上,全村种植约80亩,主要在淡水坑、杨家园,品种有金弹、牛奶金柑。1984年产金柑42担。最初金柑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后由企业少量收购,制作金柑饼,最后因滞销,停止收购。金柑林因疏于管理,逐渐荒芜。据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王榭村还有79亩。
  1969年王榭大队年产水果1500斤。主要为桃子,种植的品种为奉化玉露水蜜桃,味美质佳,3亩,集中种在淡水坑,最高年份收获20担。柑桔乃是辅助水果。之后柑桔发展迅速,1979年产柑桔150担,1980年产200担,1983年产323担,1984年产625担。再后柑桔产量剧增,有村民收购后运销到外地。据1994年大榭开发区地类调查,王榭村有柑桔树81亩。2002年由国土局一次性清点征收,本村结束了柑桔种植。
  花木种植
  1994年前,王榭村村民在房前屋后或庭院内、自留地上零星种植树木,品种有桃树、李树、楝树、樟树、水杉、棕榈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少量种植过泡桐树。有少数村民自留地周边留有树篱笆,种植常见的木槿等篱笆树种。很少种植草花,只有鸡冠花、扫帚草、晚稻红花等少数原生的草花种。
  1994年后,村民在责任田、自留地、山旱地上始种花卉苗木,2001—2002年间规模种植,全村约种植百余亩。品种有杜鹃、樟树、毛鹃、扁柏、四季桂等常见花木,均为木本花卉,疏密不一。2001—2002年间,土地成片征用,由大榭开发区国土局一次性清点补偿。
  柴山自留山
  1983年王榭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分配给村民一定面积的柴山。以所在原生产队为单位按当时人口进行承包,面积各不相同,位置有高有低。至2002年,村民所分的柴山自然返绿,长满杂树杂竹,可以说已成山林一部分,村民也因改烧石油液化气而停止砍柴斫竹,于是统一收归村集体所有,以每亩1500元价格,按户一次性结算发放给村民。
  同时村民也以生产队为基础,分得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包括茶树地、金柑地、毛竹地。2002年一并征收,以每亩补偿4000元,一次性结算发放给村民。由此王榭村柴山、自留山均收归村集体所有,统一租赁给大榭开发区社管局。
  第二节 牧业
  王榭村村民自古以来就养猪、家禽。解放后集体养耕牛,集体和个人养殖长毛兔,养兔具体见《副业》节。
  养牛
  解放前王榭只有地主、富农家养有耕牛。贫苦农民要翻耕土地则需要租赁,秋后付一定数量的稻谷,俗称“牛耕谷”。合作化后,王榭村集体开始规模养牛,初级社、高级社时就养有数头牛。因那时集体发展种植业,需要畜力翻耕土地,牵拉连盘大水车车水翻水,所以生产离不开牛,牛真是农民的宝贝。所养的牛又均为黄牛,生产队为牛搭建牛厩,准备过冬干草如干稻草、干番薯藤,堆篷贮存。刚参加生产劳动的小社员往往被挑选为专职饲养员,俗称“看牛儇”,精心照料耕牛。
  1961年建王榭大队,下属13个生产队就养有十数头耕牛,1966年并为5个生产队,耕牛亦归之新生产队,约有近30头。1980年前后因使用手扶拖拉机翻耕水稻田,耕牛作用减弱,黄牛养殖数量随之減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们可自由种植,承包地大多数改为种植柑桔和花木,耕牛已很少起作用,故不久后均分给数户村民承包放养,1988年王榭村养耕牛7头。数年后耕牛归承包户所有,自行处理,此后王榭村结束养牛。
  养猪
  王榭村养猪有三种方式,即个人散养、集体场养、专业户承包养殖。
  据村民回忆,1958年公社化初期,王榭生产队曾在高田头办过养猪场,征用民房二十余间。
  据有关资料,1964年王榭大队约有社员230户,家庭养猪户均超2.5头,总数约为550—560头,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以后社员(村民)养猪总数虽时有起伏,但基本维持在500头左右。如1967年王榭大队户均养猪2.5—3头,计养猪700余头。一般家庭不养母猪,农户年初捉小猪养殖10—11个月,长成大猪生猪,这些生猪均投售给国家。
  生产队和大队办有养猪场,又称集体牧场。王榭大队牧场办在柴山头,饲养母猪,繁育出小猪,或出售给社员个人,或自己养育。长成的生猪大部分投售给国家,小部分留作生产队聚餐(俗称“拷瓦爿”)专用,剩余猪肉分配给社员。大队牧场还用番薯干烧制土烧酒,发分给社员饮用,烧制后的酒糟可用来作猪饲料,可以说一举两得。另外番薯、革命草、水浮莲、玉米、马铃薯均可用作猪饲料。
  1984年后,王榭村有数户村民专业养猪,如村民王信康在1985年养殖肉猪20头。王才定、胡富友承包大队牧场养过猪。有1户村民养殖过公猪,两户胡姓村民和王志哉也曾养过肉猪,但规模均不大,养殖时间不长。据档案资料:1988年王榭村共养猪152头,之后逐年减少,直至结束养殖。
  养羊
  生产队集体不养羊。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有个别村民养有数十至成百头羊,均为山羊。1988年养羊28头。村民范信友在山上散养约50头,村民吴其海自2004年起在其承包山地上放养近百头,至2018年均已处理完毕。
  养家禽
  王榭村民自古就有养家禽的习惯,呈小型化,分散化状态。所养的均为传统家禽:鸡、鸭(呆头鸭、芝麻鸭)、鹅。有两种方式:家庭散养、圈养。因主要用于自家食用,故数量未作准确统计。1988年王榭村有家禽2400羽。至2018年基本结束养殖。
  村民吴其海于2004年起在其原承包山地上放养鸡鸭数百羽,现仍在吴家岙养殖少量鸡、鸭。村民范信友在里王榭一带放养芝麻鸭数百羽。潘根青在双美碶放养群鸭,数量有数千羽,2000年10月因建民康路而结束。
  第三节 副业
  王榭村副业生产主要有开冰厂,进行萝卜干加工、养兔、砖瓦烧制、运输船、养蜂、制作番薯粉丝、盘面、西谷米、妇女们搓草绳、拷锈铁、大队开办预制场等等。分为集体和个体家庭经营两种方式。
  开冰厂
  冰厂开在东岙塘畔,柴山头西。临近海边,土围墙、稻草顶,冬天挑冰田之冰入库,夏秋季开库,挑冰走跳板出售给渔船,做冰鲜用冰。社员们挑冰挣小钱,补贴家用。冰厂为集体经营,所得收入归集体。王榭冰厂为旧时大榭14座冰厂之一。因为开冰厂影响粮食生产,至1974年前后全部关闭。
  萝卜干加工
  王榭村萝卜干加工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是传统副业。集体和个人都经营加工。将收获的大榭白萝卜经洗、切、晒、踏、翻、照等道工序,制成大榭萝卜干。据资料记载,王榭大队1979年萝卜干产量约为6万斤,1983年王榭村萝卜干产量约为14.6万斤,1984年约为11.2万斤。集体所产萝卜干由国家收购。个人自留地收获萝卜,制作萝卜干后一般运之定海及宁波、镇海一带出售。数量未作统计。2001—2002年间王榭村因土地征收,停止种萝卜,萝卜干加工也随之结束。现村民在零散地上种植新品种大萝卜,制成萝卜干自食,但已不能称之为大榭萝卜干了。
  麻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大榭公社数个大队兴办麻纺厂加工编织麻袋,王榭大队也添置麻袋机,组织人员编织麻袋。于是购置数十只麻纺小车,组织妇女劳力在家纺织麻线,成品缴给大队麻袋厂编织麻袋。按所纺麻线数量记工分。时为王榭大队副业生产之一。
  养兔
  家庭养兔是王榭农民主要副业,尤其是养殖长毛兔,可定期剪兔毛出售。因投入少,收效快,故2/3以上社员家庭均为养兔户。王榭大队规模养兔始于1964年,发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1983年起所养殖的全为长毛兔了。
  养殖方式有两种:集体和个人。王榭大队在2个山林队均开办大队长毛兔场。社员(村民)则利用家庭空闲屋笼养长毛兔,有的还新盖兔房,建造水泥兔笼小规模养殖长毛兔,自留地种植饲料草。数量和产量难以统计,但王榭村民从中得益非浅,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1987年后因兔毛收购价恪下跌,村民减少了养殖量,1988年仅剩251只,到1994年大榭开发后逐渐停止了养殖。
  砖瓦石灰烧制
  1963年王榭大队在柴山头建土石窑厂1座,用柴草作燃料。烧制青色二五十、二五开砖头、瓦片、砖皮、压檩砖等,俗称青砖、青瓦,出售给本大队社员及外大队群众,还曾将产品出售到沈家门房产公司,产品质量上乘,数量逐年增加,直至产品供不应求。开窑厂是王榭大队集体主要副业之一,因当时机帆船收入高,群众则戏称王榭窑厂为“旱(燥)地机帆船”。据资料记载,1977年王榭窑厂生产砖瓦100万块、片。后几年产量有增无减。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青砖逐渐被红砖替代,产量锐减,窑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006年3月,因建造消防大队征用拆除。
  原王榭大队第4生产队最早开始烧制石灰,后并入大队窑厂,在柴山头海边开办石灰厂,用宁海西店蛎蟥壳烧制石灰,向外出售,时达数年之久。
  1994年王榭村联合长墩村、孚竹村在永丰塘内投资开办大榭开发区砖瓦厂,系轮窑,40门,燃料为煤。用地34.4亩,其中窑基19.4亩,取土15亩。年产3000万块红砖。王榭村土地及投资额均占1/3。2002年2月关闭。
  运输船
  1969年王榭大队有3艘木质帆船,总吨位39吨。用于近海如定海、宁波、镇海走运输,为国家和集体运送粮食、棉花、萝卜干、钢材、水泥等物,赚取运费。1978年,王榭大队有两艘木帆副业运输船得到镇海县注册。一条为“镇副帆11号”,吨位24.5吨;一条为“镇副帆53号”,吨位8吨。有船员十数人,停泊柴山头。大吨位的运输船北可去上海,南可去象山、海门装货卸货。后一条沉没于大榭涂泥嘴海域,另一条出售。
  其他副业
  王榭还有其他副业,如进行草制品加工、养蜂、拷锈铁、制番薯粉丝、做盘面、产西谷米等。因为有数百亩水稻田,每年出产数量庞大的稻草,除部分分配给社员作燃料,小部分贮存做耕牛饲料外,部分稻草用于进行草制品加工,搓草绳织草绳网,出售给舟山小衢山等处渔民。有两户社员养殖蜜蜂,到全国各地去放养蜜蜂。1974年起王榭大队跟驻岛部队修理所签约,组织部分妇女劳力去部队驻地码头,专门为舰艇清理锈蚀之处,俗称“拷锈铁”,妇女们记工拿补贴。王榭大队部还办过食品加工厂,制作番薯粉(山粉)、做盘面、制西谷米等。
  第四节 渔业
  王榭村南临黄峙江,广有滩涂,村域又有数条河流,池塘遍布,渔业较为发达。曾与孚竹村、〓头村合作,并建渔业队,合作捕鱼。部分劳动力去大榭公社渔业大队捕鱼,也有劳动力去第一、第二、第三冷库做工。甚至加入大榭渔业公司直销日本、韩国的渔轮做水手。这些劳动力从事着与渔业相关的行业。
  王榭大队社员溜鳓鱼很有技巧,长期操作,远近闻名,尤其是村民胡修棣、潘根世更是两位溜鳓鱼的高手。王榭人撩海蜇也很内行,每年夏秋,各生产队派出社员驾驭小船在大榭岛周边海域捕捞海蜇,撩来的海蜇经简单加工后分配给社员,可长期保存,价廉物美,是佐餐佳肴,为农家长备的咸下饭。海涂捉来小蟹,有红蚶蟹、沙蟹、烧火蟹等,洗净后用石磨磨成蟹酱,加盐增咸味装瓶甑,长期间贮存不会变质,真是“压饭榔头”。
  据1986年统计,王榭村有6条渔副船,从事渔业捕捞,详细见下表:
  村民王忠良、王成良、陈国助投资合伙养黑鱼,黑鱼基地位于双美碶外,挖有养殖池十余口,约30—40亩,盖有生产用房,加入了大榭开发区黑鱼协会。2000年11月,因建设民康路的需要,黑鱼基地被征收,王榭村结束养黑鱼。2018年有个别村民利用村池塘粗放养鱼。
  王榭村民方永国、王纪德、王永大等在村南海面上打桩装张网,共装十数顶,驾驶3条小船装运张网货,2004年因整治军用航道清理张网,开发区有关部门给予一定补偿,拔桩解张网,结束了张网作业。
  昔日村民利用周边滩涂,进行趟(撮)泥螺、弶(甩)弹涂鱼、撬寨鱼、抲青蟹、赶跳干、抲望潮、牵沙蟹、掏蛏子、撮黄蛤、钩白泥蟹(蟛蜞)、宕红钳蟹、捡铁丝螺等涂产作业。空闲时间赶海,收获小海鲜,或食用,或出售,改善生活,补贴家用。20世纪60年代起,因大规模围海涂造地,涂产作业减少。开发建设后海涂被开发利用,涂产作业结束。
  专记:生产用房
  王榭大队部(王榭村部)建有生产用房,主要用作为仓库、轧米、制作茶叶、生产番薯粉丝、盘面、西谷米。还有两间停放拖拉机等。据2019年测定,50平方米。
  王榭大队下辖5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办公室(小队间),仓库、牛厩间、猪舍,面积大小不等,都是平房。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办公室、仓库卖给村民,或改造成住宅,或拆除作建新房地基。现还剩方家墩两间原生产队仓库。
  王榭大队有两个山林队,均有生产用房。原杨家园的山林队有两间生产用房,面积约30平方米,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淡水坑山林队有三间平房一间小房,建筑面积78.78平方米,2019年拆迁。
  因长期使用水泵翻水,灌溉农田,王榭大队建有4间平顶水泵房,8—10平方米。2019年尚存1间,位于方家墩东首河边。

知识出处

王榭村志

《王榭村志》

本文记述了王榭村是宁波市北仑区大榭街道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榭岛的东南部。村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王榭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忍耐和等待,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新时代。他们积极参身大榭开发区的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榭人民热情支持开发开放,积极参身建设,享受着开发建设的便利和收益。王榭村志是记录村庄变迁、传承史迹文化和乡土情怀的重要载体。

阅读

相关地名

王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