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四时八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藕池村史》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910
颗粒名称: 第四节/四时八节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228-230
摘要: 本节通过周利英的叙述,呈现了藕池村四时八节的习俗和相关个案情况,包括过年、清明节和七月半、立夏、中秋节和冬至等节日的习俗和家庭活动。
关键词: 藕池村 节日习俗

内容

关于四时八节习俗,前人的相关研究,多是简单地抄通用的四时八节介绍,本节想通过一些个案叙述来呈现。
  一、过年
  周利英说:“以前过年,一只鸡,这边的母亲半只,这边他出嫁的大的妹妹来了也半只,自己就没有吃了,剩下的东西吃一点。也没有请菩萨,讲起来也是交关(挺)罪过的。大年三十夜,还要挑地菜,卖掉了,再买过年的东西。老头子也是很苦的,做是会做的。要造房子,要买空心板、水泥横条,都没钱了。到过年了,只有两户亲戚来,就是我阿弟与母亲,那边还有大的阿妹,过年就杀一只鸡,半只给我母亲吃。过年,不像现在冰箱里都是菜,以前没有的。人家说大年三十晚上黑得快,那时候还没有电灯的,我儿子还小小的,在家里。他说:怎么那么黑,漆黑的。老头把地菜挑回来,就在家里炒点冷饭吃。第二天一早去把菜卖掉,买点吃的回来,这时候他阿妹就来了。有时候人家来了,家里菜还没有买回来。”
  二、清明节和七月半
  周利英说:“清明节,那时候大人还在的,还没有去世,不用上坟的,也不用做羹饭的。农民清明时候最苦了,要种田,越苦越没得赚。清明没有东西吃,有时候一人一个鸡蛋。大人死了,才要上坟的,人家有时候上山去上坟,我们不用上坟,我们大人都是活得很长寿了才死的。
  “那时候吃人家的都很少的,没有钱的,都是干活的。有人家拿到钱了,可以买点东西吃。我们家是不买东西的,比如说有西瓜上市了,我们也基本上不能尝鲜。
  “七月半没有的,人家也有做羹饭的,清明上坟的也有人家做羹饭。”
  三、立夏
  周利英说:“立夏就吃蛋,鸡蛋都不用买,家里养着鸡的,弄回两个蛋吃吃。
  “那时候还在生产队干活,有趣倒是有趣的,比方快立夏了,队里会提供糖糕、精团,还有牛舌头、猪舌头,扁扁的,这样的话,真的开心死了。如果不在生产队里干活,自己家里是没得吃的,也不会去买的。以前种田要吃团,撒点松花。有时候干完活,买点糖糕。平常,自己是不会去买的,就是生产队出面去买的,买了给下地的人吃,那我们就喜欢去下地了,不做就没得吃了,是劳力才有得分,没有劳力没得分。我们这样在外面干活,分来了,就带回去给孩子吃。不像现在,小孩这个不要吃,那个不要吃。以前有点小鱼干吃,就已经很好了,又没得买的。”
  四、中秋节
  周利英说:“八月半吃月饼。小时候都没有东西的,没有买月饼、吃东西的,儿子、女儿在厂里做,有时候逢年过节分到西瓜什么的,那高兴死了。”
  五、冬至
  周利英说:冬至,年糕总归有的,冬至汤果,吃了又大了一年了。那时候我很小的,我母亲也是会做冬至汤果的,我下代的儿子女儿也弄的。汤果不弄的话,就放点年糕, 放点糖,放点番薯,种地人家,番薯总是有的。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藕池村史》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藕池村的历史发展的著述。书中涵盖了民国时期、集体化探索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融入城市发展时期、集体时期的经济生活、开放时代职业的多元化、村民生活方式嬗变以及专题人物往事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书中还附有藕池村大事记和后记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利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藕池村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