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权移党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藕池村史》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权移党政
分类号: D235.55
页数: 1
页码: 50
摘要: 本文讲述了1953年至1959年期间,藕池村中共支部逐渐发展,一批年轻人成为第一代党员干部。1954年至1958年间,与方家耷支部合并。然而,1960年后面临自然灾害,各支部分离,藕池村中共支部独立建立,并于1961年由姜岳海担任支部书记。
关键词: 藕池村 党政 权力

内容

一、党员的培养
  中共藕池村支部是在土改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953年,姜岳海入党(指成为预备党员)。那年,他20岁。弟弟姜岳祥说:“我阿哥是1953年入党的,他结婚也结在家里。那时候家里也有债务,这样他就留在家里了,没有到外面去。”1954年9月,22岁的江根星入党。由此可知,当时所用的村干部,年龄普遍比较小。这正是特殊用人时机、特殊用人政策的结果。1954年10月,26岁的李阿凤、30岁的张阿毛入党。1956年6月,26岁的徐信华在从事铁路工作期间入党。1956年10月,21岁的吴祝庆入党。1958年11月,37岁的张如芳入党。1959年,22岁的张昌浩在外面入党。这批人,就成为藕池村第一代党员干部群体。此外,藕池人徐信忠是1956年入党的,他担任三联大队书记。
  二、由合办支部至独立支部
  中共藕池与方家耷支部,大体上是1954年建立的。1954—1958年,方家耷人张忠林当书记。张杏芳说:“当时藕池乡政府在礼嘉桥庙里做工作。我那时候成为党员以后,党费5分一个月,每个月的月底要去交办公室里,是庙里的办公室,很小的。我结婚登记也是在庙里的,那时候分喜糖,你有个一斤糖半斤糖,那是非常威风了。那时候党员有六七个吧,当时入党是很严格的,要查祖宗三代,还有自己要非常积极。以前一个月要开两次会,都要自己谈的,谈得对那还好,谈得不对,那还要同志们来帮助进步。”
  1960年以后,情况变了。吴祝庆说:“原来跟方家耷合并,1960年自然灾害到了,饭也没得吃,社长也不灵了,谁还听书记的话呀?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越分小越好,等于跟藕池分开了,我们自己建立支部。那时候藕池支部,没有几个党员,只有五个党员:江根星、李阿凤、姜岳海、张阿毛和我。1961年,姜岳海回村当书记。”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藕池村史》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藕池村的历史发展的著述。书中涵盖了民国时期、集体化探索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前期、融入城市发展时期、集体时期的经济生活、开放时代职业的多元化、村民生活方式嬗变以及专题人物往事等不同阶段的内容。书中还附有藕池村大事记和后记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姜岳海
相关人物
姜岳祥
相关人物
江根星
相关人物
李阿凤
相关人物
张阿毛
相关人物
徐信华
相关人物
吴祝庆
相关人物
张如芳
相关人物
张昌浩
相关人物
徐信忠
相关人物
张忠林
相关人物
张杏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藕池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