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居士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居士林
分类号: D635.2
页数: 4
页码: 753-75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宁波佛教居士林的历史和发展。成立于1932年,居士林是一个用于佛教信众修学和弘法的组织。在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居士林经历了停办和停摆,但在70年代末逐渐恢复活动。居士林进行了修缮房舍,开展了佛教学习、助念和慈善活动。它还建立了一个老年修养院,为信众提供社会服务。目前,宁波佛教居士林成为一个庞大的团体,拥有大量居士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关键词: 宁波 佛教 居士林

内容

佛教居士林原址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闽国公王积翁的家祠。元泰定四年(1327),改为驿馆,史称涵虚馆,又名四明驿。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改为玄坛殿,俗称财神殿。道光十四年(1835),财神殿再次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鄞县姜山边文锦大居士捐资建居士林,并经县政府批准正式定名为“宁波佛教居士林”。同年,由苍水街迁移至现址。“文化大革命”时停办。1978年起逐渐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至1989年4月,居士林原属房屋殿宇悉数收回。1996年11月26日,被公布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居士林位于柳汀街98号,东临菊花洲,南至柳汀街,西毗贺秘监祠,北濒月湖,总占地面积为1304.2平方米。内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弥勒殿、圆通殿、念佛堂、放生池等。2003年,将东邻关帝庙改作宁波佛教文化苑,内设藏经楼、佛学图书馆、文化苑展示厅、莲华厅。居士林是月湖十景之一的柳汀洲景区上的一颗明珠。
  佛教居士林的成立
  居士林是近现代在家佛教徒修习佛法的场所和组织。民国六年(1917)11月,沈惺叔、王与楫、陈宪居士等,访问王一亭居士和普陀山了余、太虚法师等,商谈发起佛教居士林组织,以团结广大在家教徒,更好地修习佛法和弘法利生。民国七年(1918)3月,由沈惺叔等人于上海锡金公所延请王与楫讲演佛法,并于同年11月在上海锡金公所正式成立上海佛教居士林。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居士林的发端。自上海正式成立第一个佛教居士林以后,各地纷纷响应,许多大、中城市成立居士林组织,有的乡镇也成立居士林组织。
  宁波佛教居士林正式成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鄞县商人边文锦居士发起筹建,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边文锦居士为鄞县姜山人,曾在上海设立纱布字号,为纱布交易所的经纪人。民国十一年(1922),他退出上海商界,拜上海成都路太平寺印光法师为师,皈依佛门,立志弘扬佛教事业。民国二十一年(1932)回到宁波,联络丁孝源、俞佐宸、赵芝室、应彭年、董锦瑞5人,联名就筹建佛教居士林呈文官厅,申请备案,得到鄞县县长陈宝麟的允准,宁波佛教居士林遂正式成立。
  居士林成立后,租赁苍水街延龄里的房子为林址,推选曾任会稽道尹的黄庆澜为林长,边文锦为副林长,俞佐宸、赵芝室、闻兰亭等人为董事,胡鹏为理事长,胡蒙子等8人为理事,张志清为候补理事。居士林成立后,黄庆澜即回上海,因此居士林实际上由边文锦负责。边文锦聘请申、甬两地的名绅巨商孙梅堂、虞洽卿、许世英等人为名誉董事。
  居士林刚成立时,仅有居士30余人。不久通过宣传,居士逐渐增加到100余人。由于延龄里林址狭小,于是迁址到湖西财神殿。财神殿的房产属于宁波商业公会。自从该公会俞佐宸、毛秀生、胡景庭、应彭年等人担任居士林董事后,财神殿的全部房产即归居士林所有。边文锦广发捐册,募集资金,改建房屋,扩展范围。将财神殿原有塑像搬到左首边屋内,正殿改为大雄宝殿,宝殿规模、装葺均仿名刹古寺的陈设,并新建楼房五间二厢,楼上设立净土堂,随后又建平屋10间、水柜1只,气象为之一新。从此,居士林佛门弟子众多,念佛之声不断,香火极旺。
  民国时期佛教居士林的活动
  佛教居士林成立之后即开展念佛讲经等弘法利生活动。较重要的活动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农历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日,组织居士念佛,参加者有五六十人。二十五年(1936)初秋,请兴慈老法师宣讲为期一个月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居士林第一次宣讲佛法,听众每天有700余人。讲经完毕,开方便五戒说,收皈依弟子,皈依者有100余人,受五戒者也有40余人。二十八年(1939)农历四月初八和六月十九两期佛诞,由董锦瑞、林契愿发起结缘放生,念佛人不计其数。以后每逢佛诞日期如二月十九、四月初八、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定期举办放生会。是年秋季理事会改组后,发起和平法会,聘请大悲法师讲《仁王护国经》,同时邀请天童、育王、七塔、观宗、延庆五大丛林的僧侣虔诵《仁王护国经》,并请淡玄法师主持密坛。这次法会为期7天,范围广泛,每天听众常逾700人。民国三十年(1941)春季,请静权老法师讲《地藏经》,预定讲期一个月,后因日军入侵,人心惶惑,不得已缩短讲期为20天,听众由开始时每天400人减为200余人,皈依者仍有100余人。三十一年(1942),边文锦转道石浦避难上海,将宁波居士林的事务委托同乡人石某全权负责。此时林内事务大为简减,由史九悠担任香灯,出家人仅天祥法师一人。三十四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边文锦从上海回宁波主持居士林事务。是年冬季,召开董事、理事联席会议,推选徐障之、董锦瑞两人为副林长,聘请俞子良、孙锵呜、段佑康、崔毅、杨嘉康、王雨农、周献廷为理事。民国三十五年(1946),王雨农改任总务,杨嘉康兼任会计。是年从上海回宁波的信士丁立卿提倡临终助念,得到多数林友的赞成,于是成立居士林助念团,推选董锦瑞为团长,丁立卿为副团长。不久,丁立卿因事回上海,团务由董锦瑞一人负责。抗日战争胜利后,货币贬值,物价暴涨,贫苦百姓生计日趋艰难,有的甚至断炊绝食。居士林即发起施米救济,林友们纷纷自觉乐助。据统计,居士林先后发米百石左右,附近生活艰苦的群众,暂免饥馑之患。这一时期,边文锦由于年迈力衰,回上海定居。民国三十八年(1949)春天起,仍推王雨农为总务,王瑞全为副总务,请静权老法师讲《地藏经》,听众400余人,讲期延长一个月,皈依者亦有100余人。法会结束两天之后,宁波即告解放。此外,民国二十一年(1932)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宁波佛教居士林设立分林,有姜山居士林,成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负责人为边文锦;鄞西居士林,成立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负责人为方运法(后为王荷莲);陶公山居士林,成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负责人为王雨农、朱雯;殷家湾居士林,成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负责人为项霖生。
  佛教居士林的恢复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居士林仍然开展一些活动。1950年有居士304人,并于江北岸李家后门设立分林。1956年被毁。“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房舍被环卫处占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1988年,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处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报告,请求尽早落实居士林佛教房产政策。至1989年4月,居士林分4次收回房产。同月,经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以徐文芳为组长的宁波佛教居士林筹建组,共有7人。在林长徐文芳居士的带领下,经过百余名居士及广大信众近10年的艰苦奋斗,逐步修复大雄宝殿、三圣殿、念佛堂、藏经楼、佛教图书室、接待室、放生池及原月湖“湖心亭”——水云亭,彻底改变居士林昔日破败的面貌。
  在修复的同时,居士林开展正常的佛事活动,成立佛法学习小组,设立助念团和放生组,并制定一整套较健全的规章制度。1989年4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参观访问居士林。同年11月,国务院宗教局局长张声作视察居士林,题字“行正即是道”。1994年开始,居士林发动广大居士信众向市内外贫困户、残疾人、孤儿及各地受灾民众开展慈善公益活动。1995年2月,明旸法师再次视察居士林,并题写“慈悲喜舍,利乐有情”八字,居士林“慈善基金会”正式宣告成立。同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宁波市佛教居士林”山门匾额。1996年8月18—28日,居士林举行世界和平祈祷法会。同年12月,“青年学佛组”成立。1997年,居士林发愿兴办一所为老年信众提供“老有所乐、病有所医、临终有人照料”的安养院。2000年10月,安养院竣工,第一批50余位老年居士入住。1998年10月,时任宁波市市长张蔚文视察居士林。2001年2月,徐文芳林长当选为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2年2月,宁波市总工会授予居士林慈善基金会“帮困济贫、爱心无限”奖牌。2009年3月,省政协常委、省民宗委主任鲍钢视察居士林,并题词“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2010年12月,徐文芳林长应邀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居士佛教与慈善文化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至2015年,居士林全面修缮后院的水云亭,并对大雄宝殿、文化苑等殿宇屋顶进行防水修缮工程。进一步完善居士林和安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多次慰问月湖街道辖区贫困家庭,多次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海曙区慈善总会捐赠爱心善款。积极配合月湖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强化居士林安全保障,加强消防知识培训及消防安全技能演练,不定期地进行治安消防学习座谈会,热忱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居士林的居士数量从1989年的108位发展为5709位,安养院入住的老年居士有135位,已为1188位往生老居士进行助念活动。由于出色的工作和对社会的良好影响,宁波佛教居士林荣获“全国居士林样板单位”称号。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