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游艺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809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游艺习俗
分类号: K892.29
页数: 6
页码: 649-654
摘要: 本章介绍了旧时甬地民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游艺习俗。口头文艺方面,有讲故事、说唱走书、唱新闻、唱道情、小热昏、民谣等。民间歌舞杂艺方面,有马灯舞、龙舞等。民间游戏方面,有击鼓传花、跳橡皮筋、跳房子、堆雪人、抽中心、打弹子等。成人博戏如麻将、花会、掷骰子等也很流行。儿童游戏包括打弹子、跑墩子、放鹞子、斗蟋蟀等。现今这些游艺习俗大多已经消失或落寞。
关键词: 月湖街道 民俗 游艺习俗

内容

以前经济不发达,文娱活动枯燥,但民间创造了众多娱乐方式,形成游艺习俗。一些娱乐方式,因地制宜,不分男女老少,受到广泛欢迎。有些直到现在还表现出生命力。
  第一节 口头文艺
  讲故事(详见第二十编丛录)
  说唱走书 走书演唱多用四弦胡琴、琵琶伴奏。伴奏者参与伴唱、随唱、对白,故又叫“奏书”。“奏书”有40多种书目,如《包公》《大红袍》等。常用曲调有四平调、马头调、赋调、还魂调、词调、二黄、三顿、乱弹、高调、佛调、三五七调等。
  唱新闻 唱新闻艺人,身背“双满”、小锣、方鼓、触板,自打自唱,内容多把街巷、码衙、凉亭、桥头听来的奇闻趣事,编成说唱段子,套用民间小调,如“五更调”“马灯调”“四季调”等。多在境内街头、巷口、内河客运航船上演唱,唱毕,将铜锣翻过面来向听众要赏钱。
  唱道情 唱道情多在农历正月。唱者身穿长衫,有的头戴“道士帽”,肩挎“道筒”。演唱时,左臂竖抱道筒,右手拍击筒底,习惯与筒板合拍,伴奏“道情”。自奏自唱,唱毕,索取钱物。
  小热昏 旧时县前街、开明街口、郡庙前空地上常有“小热昏”艺人说唱。甬城著名艺人要数柯福元与罗定法(即小麻皮)。小热昏行头简单,一面小锣,一条矮凳子,见人围拢,开始说唱,唱的是九腔十八调,唱广告,说笑话,打诨逗趣,“荤腥”勿忌。说到关键时刻,突然刹住,开始卖“梨膏糖”。说唱常有嘲讽、抨击时政的内容,为避受迫害,故取名“小热昏”,意为我刚才唱的说的,都是乱话三千,发热昏了。
  民谣(详见第二十编丛录)
  猜谜子
  太阳
  谜子谜子众人猜
  千万银子买勿来
  明朝天亮送过来
  剪刀
  有嘴巴无舌头
  有眼睛无鼻头
  一脚伸一脚跔
  蜘蛛
  南阳诸葛亮
  坐在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
  要捉飞来将
  象棋
  四角方方一座城
  城里兵马闹盈盈
  弗动刀枪见输赢
  杀了兵马可伤心
  棺材
  出身深山冷岙
  富贵是我大号
  人人见我烦恼
  个个落我圈套
  四个斗
  高高斗(棋杆子)
  低低斗(畚斗)
  冷冷斗(沃斗)
  热热斗(熨斗)
  第二节 民间歌舞杂艺
  歌舞
  马灯舞 马灯有两盏、四盏、六盏、八盏之分,通常为四盏马灯。4个男童(或两男两女),12岁上下,天真活泼,左手擎马,右手扬鞭,踏着锣鼓节拍,随“门抡”起舞,穿“龙门阵”“梅花阵”“剪刀阵”“金蛇脱壳阵”等,动作轻快欢乐。
  马灯进街巷,多先发红帖,在祠堂、庙宇、明堂、道地挨家挨户表演,祈风调雨顺,消灾降福,所谓“拜年马灯”。有的跑到最后就唱:“正月马灯跑又跑,阿婶阿姆撩年糕,年糕呒没〓也好,爱格仑登唷,年糕呒没〓也好。”所以,又叫“讨饭马灯”。马灯到家,主家一般备有礼物,年糕、糯米〓,或“小红包”,赏给马灯班。
  龙舞 旧时龙舞,龙身和龙头龙尾多用竹木做骨架,有9节、12节,多的18节。一块绘有龙鳞的长布覆盖在骨架上,布有红、黄、青、白、黑五色,甬地多用黄色和青色。舞龙时由执“龙珠”者引龙起舞,有单龙戏珠,双龙抢球,有盘、滚、游、翻、跳等套路。在锣鼓、鞭炮欢乐声中,龙绕屋柱,盘厅堂、水缸、米缸、谷仓,所谓“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以示吉祥。主家多给赏钱,或送给点心。
  杂艺
  旧时月湖区域民间杂艺表演者,多为外地走江湖艺人,表演傀儡戏、猴戏、杂技、戏法等杂艺。
  傀儡戏 俗称“小戏文”,操纵木偶演出。戏班子多来自浙南平阳或福建等地。提线木偶木偶较大,由一人或两人牵线操作,能挥刀枪、翻跟斗表演武打,嘴能张,眼会动,有后场伴奏,帮腔演唱。“帐头孩”多以围幕表演,由艺人在幕下操作,舞动木偶,边做,边唱,边独白。“孩儿戏”也称“凳头戏”,木偶较小,俗称“布袋偶”,一人立于矮凳上,手伸入木偶内动作。用哨子唱、白,甬人称“下弄上”。通常多在街市巷口演出,演毕向观者索钱。
  猢狲戏 多来自外地民间驯猴艺人,挑箱牵猴,走街串巷,常在街市空地表演。先敲锣引人,孩子们闻声赶来,耍猴人牵猴子兜一圈,以示演圈。猴子开始翻跟斗、倒立。耍猴人又给猴子戴上纱帽,穿上猩红衣裳,猴子照锣声表演戴帽、摘帽、捧衣物入箱等动作。正当观众拍手时,耍猴人便使猴子捧盘子向观者索钱。
  老鼠变戏法 旧时在祠、庙门口常有民间耍鼠的游艺活动。小白鼠在耍鼠架上上下奔窜,耍鼠人随小白鼠边耍边说:“快来看哟,这个叫刘二姐逛庙会,看它跑得多快呀!”“这是李三娘吊水呀,啊呀,糟了,水桶掉下水井去了,快用绳子把它吊上来,多命苦啊。”“哎,小夫妻爬钢丝过河,小白猴正在偷桃。”老鼠变戏法,小孩子最喜欢看,小孩子越多,耍鼠人越皱眉头,因为小孩手头没有钱。耍鼠人看见大人要走,就会立即停下来讨钱或兜售小货物。
  第三节 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有成人博戏和儿童游戏。成人博戏如花会、麻将、牌九、筒宝、骰子等,是一种赌赛输赢的游戏,历来以此为赌博者甚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经严禁,但时有抬头,玩乐不当,乃至倾家荡产。儿童游戏有打弹子、滚铁环、放鹞子、斗蟋蟀、击鼓传花、跳绳、跳房子、老鹰抓小鸡等。
  成人博戏
  麻将 麻将最为普遍,多为骨制竹背,有索子、筒子、万子、“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财源茂盛”等牌。每副牌备骰子两粒。又分素麻将和全花麻将,赌时通常四人,打法变化多端。现时城里人爱玩宁波麻将,体育部门提倡健康麻将。
  花会 花会也是一种赌博陋俗,曾在境内流行。会首叫“花会司”,共36门,设太平、银玉等34个花会神名(内两神不开)。会所大都选择祠堂、庙宇、凉亭、溪岸、山洞、冷庙,称“花会坛”。每次出一签,写一花会神名,藏至筒中,高挂会所,叫“挂花会”。旧时甬地赌众多在就地设摊处押注,坛主等赌众押齐,开筒,收进输者押注,付给赢者30倍金额。赌者为求押准,有外出求签,掷筊占卜,有夜奔深山冷庙,祖上坟墓,甚至躲入草荐棺材下求鬼托梦陋俗,后被革除。
  掷骰子 掷骰子又是民间一种赌博方式,骰子骨制,或竹制的正方体,正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一点、四点为红色,其余为黑色,按颜色、点数分胜负。
  摆棋摊 旧时境内街头、湖边,常有人在地上“摆棋摊”,布象棋残局,说是消遣,实是行赌。残局看似平常,实设圈套,路过者初看,会觉得胸有成竹,笃定会赢,结果走错一步赔了赌注。
  行酒令(划拳) 常于酒席间进行,用以劝酒助兴,烘托气氛。以手指计数,有“一定恭喜、两相好、三星高照、四喜红、五经魁首、六六顺利、七巧、八马、九快利、全(十)福寿、喜相逢(两人都要猜中)”等吉利语为口令,吉利语随聚会人兴趣、身份多有改变。谁叫出的数字与两人手指之和相等者为赢,输者罚酒。罚酒形式有独次和“抢三”,“抢三”输的次数少,饮酒次数也少,较为平和。
  放鹞子 风筝,境内居民多称鹞子,甬俗“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旧时放鹞子大都要到月湖边上,因为那儿较为空旷。鹞子通常有老鹰鹞、燕子鹞、蝴蝶鹞、蜈蚣鹞、瓦片鹞等。多用细竹或篾爿扎结骨架,有硬翅、半硬翅、软翅、有尾、无尾多种。有尾鹞子稳定,无尾鹞子容易摇摆。现时奉化江畔的音乐广场是放鹞子的好地方。初春时节常聚集众多老人孩子放鹞子,也有出售各式鹞子的。
  儿童游戏
  击鼓传花 十几人或几十人围圈而坐,其中一人执花,一人背众击鼓,鼓响花传,鼓息花止。花落谁手,谁即摸纸条看字,或唱歌,或跳舞,或猜谜子,或回答难题。
  跳橡皮筋 一种竞技游戏。20世纪50年代后境内女孩多在自家道地、明堂、檐屋过道约几个小朋友“跳橡皮筋”。几个女孩一起玩,由两人拉橡皮筋,从脚背起逐渐升高,最后举过头顶,中间一人或几人跳。边跳边唱“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二十一……”有平跳、打环跳,谁跳得多跳得好为赢。
  跳房子 民间儿童游戏。旧时房子多铺石板,以每块石板当一间房子,玩时,先掷一小瓦爿在一石板内,然后单脚跳入,把瓦爿踢入次块石板,逐一踢过去,谁先跳完全部石板,且瓦片不出石板为赢,反之为输者,赢者打输者手掌。后来旧式跳房子逐渐消失,玩法有所创新。先用石块或粉笔在沥青路面或水泥地上画一个大方格,再分格,每格约二尺见方,一格即一间房子,写上一、二、三、四、五、六、记号。
  堆雪人 旧时甬城冬天寒冷,一场大雪后,儿童到户外堆雪人,堆动物,滚雪球,多用黑炭、石块、黑果子镶嵌雪人头部作为眼珠,大家比谁的雪人堆得好。还一起打雪仗。
  抽中心 由一孩子两手握成一个拳头,从指缝中伸出指头,叫他人猜,边唱:“抽中心,打白片,撩起屙缸打十记,会打打廿记,弗会打打十记。”倘猜准是中指,要捏住对方指头不放,当放开拳头果然是中指,猜者可打输者手掌,叫“打白片”。
  打弹子 两人或多人游戏。有好几种玩法,一种是找一块木板,或地面石板,画个方块,各自在方角布一玻璃弹子,俯卧瞄准,用拇指和食指挟弹子弹击对方弹子,击中而又不出界为赢,未击中或出界为输。谁先谁后,多由手伸“剪刀、石头、布”来决定。另一种是进洞,在泥地上挖几个小洞,轮流把弹子打进洞里。进洞时可将对方在洞边的弹子击开。先进完小洞为胜。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球。
  煮加支加孟 旧时四五岁女孩室内做的游戏,模仿妈妈铁锅煮饭,边做边唱:“煮加支加孟(甬语,饭的意思),一把砻糠一把柴,苔条过孟孟。”
  捋麦饼 两个孩子面面相立,各自用手掌去捋对方手掌,边捋边唱:“一捋摸,二捋摸,三捋摊荞麦,四捋踢嘞塔(互打手掌)。”摇橹摆 两个孩子对坐,相互手牵手,一俯一仰做摇橹动作,边摇边唱:“摇橹摆,摆橹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来该纺棉花,舅舅来该摘枇杷,枇杷树里拗朵花,舅母戴之走人家,东家走西家,西家走东家,走得鞋拔无根渣,还话人家弗?茶,喥的喥的辱人家,介坏狗屄要其做什么!”
  骑竹马 旧时境内孩童于室内室外庭院明堂骑竹马游戏,边骑边唱:“啷啷啷,啷啷啷,骑马到松江,松江老虎喈喈叫,小孩心头别别跳。”
  掰手腕 掰手腕是月湖区域民间一种体力竞技游艺,分左手掰,右手掰,左手右手分开掰,参与者多为男子,目的大多为比赛臂力、腕力。活动形式简单,只要一桌俩凳子就可摆开赛场,所以比赛的人多,看热闹的人也多。你输了我上,我输了你来,大家都是参赛者,又是评判者。
  打虎跳 以男孩玩这种游戏为多。玩时身体先略俯一下,两手作匍匐姿势,两脚突然跃起,斜转身躯,跃空而后立,如猛虎扑食状,俗称“打虎跳”,体操中叫侧身翻。
  翻筋斗 旧时男孩做翻筋斗游戏,先笔挺直立,而后突然翻转身躯,成一环形,使双脚颠倒而立定。有顺、逆两翻,顺向前转,逆从背转。又有空、实两种,实则头着地,空则头不着地,人在空中打转。
  急口令 旧时辖区民间口头游戏,又叫“绕口令”,如“天上七颗星,墙上七枚钉,台上七盏灯,河里七块冰,天上退掉七颗星,墙上拔掉七枚钉,台上碰掉七盏灯,河里烊掉七块冰”。绕口令者要一口气快速念完,不得歇气。
  斗蟋蟀 秋日甚盛,街头巷尾常有所见。精于此道者对蟋蟀选择、饲养、器皿等有整套经验。儿童以此为乐,也有以此为赌博者。
  现时此类游戏大多消失,街头巷尾偶见打麻将、玩扑克,酒席间时有划拳助兴。20世纪末流行的游戏机、保龄球也风光不再。年轻人休闲时间多进网吧、娱乐场所。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