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丧葬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9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丧葬礼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3
页码: 639-640
摘要: 本节介绍了月湖地区旧时和现代的丧葬礼习俗。旧时的习俗包括送终、买水浴尸、移尸、荐包、报丧、吊丧、大殓、题主、出丧、斋七等环节。其中包括送终、吊丧、大殓、出丧等仪式。而现代丧葬礼更加简化,火葬成为主流,丧葬仪式多由殡仪馆举办,丧亲者常参加告别会并护送骨灰至公墓安葬。每年清明时,亲人会到墓地扫墓,以鲜花代替香烛。
关键词: 月湖街道 礼仪习俗 丧葬礼

内容

送终 旧时境内老人临死之际,家人围床前目送寿终。倘某子途中尚未赶到,家人急喂参汤延长其生命,当死者咽下最后一口气,俗称咽下“海底痰”,方断寿终。此刻,家人忌号啕大哭,说大哭会将游魂哭散。然后始烧路引灯笼、纸钱锡箔,叫烧“起路盘缠”。
  买水浴尸 境内习俗,人死,忌说死,多说“过老了”,尸体叫“老先生”。家人撑伞,由孝子提木盆,去水井边或河埠头烧纸钱。也有丢铜钿向水神买水。子为父浴,女为母揩,多用两块高丽手巾分上、下揩尸。然后为死者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更新衣服,叫“穿寿衣”,俗称“过老衣”,但忌着皮制衣物。
  移尸 富家移尸于堂前“春凳床”上,铺白色“兜尸被”和“垫背被”。贫家则搁三块木板,铺草席。孝子赤脚散发,手捧死者头部,家人托死者,移尸堂前,给死者脸上盖一白布,俗称“盖面白”。死者脚后点一盏油灯,叫“脚后灯”。
  荐包 即“烧荐包”。家人移尸时,随之收拾死者病榻及用过的枕头、席子、草荐或棕荐、垫毯等杂物,卷至三岔路口或桥边、河埠头烧毁,俗称“荐包”。
  报丧 亦叫“报死讯”。丧家派人向亲戚报丧,报者倒持一雨伞,低头赶路,不与人说话。抵达被报人家,伞柄朝下倚至门外,先报告死讯,再告诉大殓日子及时辰,报毕即走,不可回头。
  吊丧 甬俗丧家设灵堂,祭桌、神位牌,焚香点烛,摆“灵前羹饭”。请僧尼或念伴先生打醮诵经,或叫民间念佛婆婆念“摊尸经”。丧家眷属裁制孝服谓“破孝”,为吊唁亲眷分白布制孝服,称“散白”。孝男孝女,亲族都按族制分等级穿孝服,分执丧杖,俗称“哭丧棒”。向吊丧来宾,哭拜稽颡。孝子夜卧草荐于尸侧,叫“陪尸”。
  大殓 叫“入木”“落棺材”。多请念伴先生拘阴阳,停尸三日,或五日,或七日,拣单日潮涨入木,有“看潮水落材”之说。旧时,平民薄皮棺材,柴草灰铺底。富家楠木棺材,石灰木炭、灯芯草末铺底,俗称“灯芯眼”。下铺材席,放头枕、搁脚,称“元宝枕”。入木时,由帮者四人提起“兜尸被”四角,孝子捧死者头部纳入棺材,用二十四或三十二包石灰,俗称“包头”,塞实尸体周围,连同死者生前爱好的器物,如烟管、折扇等及浴尸时修剪的指甲、趾甲,用媒头纸包扎一并纳入棺材。
  有执事两人,一人一手拿升,另一人拿斗,向棺内佯装倒物,一呼一应,边倒边喊:黄金一斗,“有”,乌金一升,“有”,白银一斗,“有”,“有,有,有……”然后,依次覆盖亲朋好友相送之重被,亦叫“情被”,盖一床喊一声,是某某所送。最后一床称“无盖被”,亦叫“子孙被”。
  盖棺前,念伴掀开死者“盖面白”,俗叫“见亲人”。时到,念伴先生按事前贴在壁上之“壁符”所示,令举家避之于外,俗称“避煞”。甬俗盖棺合梢,死者亲人抚摸棺材恸哭。贫家即日或次日出柩,富家择日出殡,摆设“入木羹饭”,孝子孝女跪拜祭奠。
  题主 开灵先一日,富家请贵宾题主,举行“题主礼”仪式。设祖奠,请大宾、左右宾出堂。大宾者于神主铭主字上空,先以朱点,次用墨改,谓“题主”。诸子戴三梁草冠,穿麻衣蒲鞋,扶竹杖。诸孙、诸侄戴三梁冠,皆穿衰绖。亲友亦依次祭奠。
  出丧 甬俗出丧,先设祭做“出柩羹饭”。相习拂晓棺出大门。富家多以方相先导,说是“开路神”,左右两盏大灯笼,两面“引路幡”,幡上两面书有“魄归窀穸”“魂返家堂”。中间一人提小灯笼,放炮仗,撒“地路纸”。
  左右两面小锣,路中间设“西乐罗帽”“像亭”祭奠,亭内供死者遗像。吹行一路伴奏,接着是死者灵位,由大女婿捧“神主牌”,二女婿在一旁为“神主牌”打伞,再是孝帐。帐后八人搭“灵柩”,号称“太平杠”,途中有客祭奠,叫“路祭”。灵柩过桥,三响铜锣,叫一声:某某过桥了。送葬人多送至西门航船埠头或江东新河头、张斌桥,由内河船载灵柩至墓地。
  柩至葬所,先祭“后土”。左右绕三圈,纳柩于圹,铺铭旌志石,掩圹复土,焚冥器于圹侧,凡草冠、竹杖、首绖、腰绖皆焚之。死者亲人须原路去原路归,临行要喊一声:“某某,回家吃羹饭。”返至家门前,有人烧一束红稻草,送葬者须从火上跨过,叫“跨火码”,俗传如此,坟场上带来的孤魂野鬼,就不会随送葬者进家门。
  斋七 斋七,境内市民叫“做七”。旧时由于受佛教文化影响,认为人死后设斋七可以超度亡灵,七天一祭,要做七七四十九天。甬俗头七、五七、末七为大七。富家多请僧道诵经礼忏,亲友送馒头等面食或香烛。俗传五七时死者到了望乡台,此时方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甬语“五七望乡台,不吃家乡饭”。多由女婿设“斋”,谓之“赙荐”。
  此后,甬俗有“百日”,即死后100天,家中亦要祭奠;忌日,即死后头个周年称“小祥”,两年而大祥,叫“两周年”,三年而吉禘,称“三周年”,均做周年羹饭。
  现时实行火葬,人死后送殡仪馆火化,丧葬礼比昔时简单得多了。火化前有举行遗体告别会,放哀乐,供亲朋好友追思悼念。亲人穿孝服,缠黑纱,来宾送花圈、戴白花,主持者读悼词。火化后骨灰由亲人护送至公墓安葬。也有请尼姑、和尚在家念经,做羹饭礼忏。每年清明,亲人到墓地扫墓,以鲜花水果代替香烛。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