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业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8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行业习俗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5
页码: 621-625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月湖地区的行业习俗。商业方面,有居间商和行贩,还有坐商和摊位商。在商业交易中,口头声响和吹打声响被广泛使用,招牌标志也是商铺宣传的方式之一。商民还有财神堂信仰和分岁酒的习俗。在匠作业方面,有木匠、泥瓦匠、铜铁锡匠、竹藤棕匠和弹花匠等行业。此外,还有佣作和杂业,其中佣作指供职于各行业的劳力,杂业指小技能的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
关键词: 月湖街道 民俗 行业习俗

内容

月湖区域地处宁波市城区中心,既是甬上文化繁盛之地,也是有悠久经商传统的商贸之乡。自清末废科举后,更是商多士少。城区商铺林立,鱼盐盈市,小贩云集,更有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因此百业辐辏,其行业习俗事象,既有浓烈的商俗特色,又呈多样性。
  第一节 商业
  区域内商帮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特有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商业习俗。
  商的交易
  居间商 本区域商品交易,有专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居间商,俗称“掮客”。如蔬菜行将船来车到的蔬菜水果投售者接至行内热情招待,白天请酒吃饭,晚上留宿看戏,说合买卖者成交,从中取佣金,所谓“一手拉两人”。佣金轻则九五扣、九四扣、九三扣、九二扣,重则“重八除四”,即扣16%。居间商背大秤的“牙郎”,叫“卖场先生”,专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抽取佣金,抽卖者10%,买者5%,抑或取卖者7%,买者3%,没有统一标准。“卖场先生”熟悉行情,眼头活络,看人头做手脚,有的为图利,八十斤唱一百斤,反之,一百斤唱八十斤。
  行贩 亦叫“游动行贩”。多为小商小贩,他们向商行赊得货物,挑货走街串巷叫卖,赚点脚力钱。也有赶市集、赶庙会、跟“戏班”招徕生意者,雇一条木船,闻戏班换台基,即乘船去抢占位置。在小商小贩中,一种手摇拨浪鼓的“兑糖担”,以麦芽糖兑换废铜烂铁、破鞋、头发、牙膏壳、鸡胗皮等物。这些物物交换,带有古市遗俗。还有一种叫长途行贩,从城里贩货物到乡下,从乡下收得农副产品进城交易赚钱。
  坐商 本区域内坐商居多,如做金融货币生产的钱庄业,就有大同行、小同行、现兑行3种,统称“银钱业”,主要经营存款、转账业务。各行各业货款往来,不用现金,都通过钱庄“过账”方式,所以称“宁波为‘过账’码头”。“过账”唯大同行牌号有“过账效能”,而“小同行”和“现兑行”则须经“大同行”间接办理。甬俗商业每年正月初五开市,唯钱庄为正月廿五始“过账”,谓之“开笔”。市肆贸易均以端午、中秋、腊月为三节。腊月因大月小月,俗有廿九夜、三十年夜之称,各店于这两夜前索讨欠节账。
  摊位商都有固定摊位,摊位等级分甲、乙、丙、丁。甲级摊位多在街口,顾客多,生意好。官府每年抽签一次,按摊位优劣缴纳摊税,抽到好摊位,私人间可互相转卖。桩头行贩,一般有店面,并雇人相帮,其货物多以商行成批折价行得。亦有与农户挂钩成批收购。
  本区域坐商最多为店铺商。店铺多以行业聚集,所谓“店多拢市”。街道巷弄也有以商行、店铺冠名。也有以族人、亲邻、同乡结帮开业。如染坊、酒坊为绍兴人,薪炭店为奉化帮,理发店为天台人,钟表店大都是鄞县樟村人,中药业为慈溪帮,钱业以“三北”(镇海、慈溪、余姚三县的北边)人居多。所谓“夫妻老婆店”“兄弟店”遍及全市,本区域为集中地之一。
  市、商标志
  口头声响 口头声响多出自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和唱卖声。如卖白果的唱“糯米炒白果,只只鹅蛋大”(甬语“大”念“驮”)。卖茴香豆的唱:“喷香茴香豆,三个铜板买一包,可以吃到吴淞口(每天下午宁波有夜轮船开往上海)。”不仅小商小贩善唱,坐商、居间商都善唱。咸货店称渔货,唱鱼名,唱斤两,唱价格。蛋行数蛋唱数字,唱生意经讨彩头:“一手来、两手来,连中三元,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顺利,七巧生意,八仙过海,九十快得利……”
  吹打声响 吹打声响向来为小商小贩招徕顾客的手段之一,如卖芦稷(高粱)汤果的敲竹管,钉碗匠挥铁片,铜匠担晃铜串,货郎担摇皮鼓,算命测字弹三弦。用吹打敲击声响标志的,在坐商中也是这样。如大布店每到生意淡季,专门雇一班“吹行”(多为堕民),坐店堂楼台,日夜吹打。亦有雇“西乐队”,吹打洋号洋鼓以吸引顾客。
  吹打敲击声响常和口头声响配合,使声响更富有节奏感、音乐感,更有诱惑性。如做货币生意的贩子,手敲古钱币,叮叮当当,嘴上唱:“四十九个铜板兑二角,十二个角子兑一元……”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唱得有板有眼,嗓子好的贩子唱得听客不散。卖老鼠药的手打竹板,的的笃笃,嘴上唱:“包吃包死,早吃早死,那里吃,那里死。”卖小糖的用小锣伴唱:“一分一粒三角糖,两分一块生姜糖,三分一根葱管糖,四分一块线板糖,眼睛看大小,小糖吃味道,破零破碎找一找,不换糖吃也烂掉……”街上卖棒冰的敲着箱子叫卖。他们都将“竹板”“小锣”“银币”“货箱”当作口头声响的伴奏“乐器”,自奏自唱,像街头卖唱艺人。
  招牌标志 坐商把商店的招牌悬挂在店铺门前,亦有为对应建筑结构,用砖雕、石刻、镀金文字做标识的“金字招牌”。左称“青龙招牌”,俗叫“青龙首”。典当业在屋外高墙上写“當”字。药店习惯在大墙上写“道地药材”。茶馆挂“茶”字。酱园挂“酱”字。棺材店挂“大老寿”牌子。有的借店主姓氏或商号之谐音做文章,如“葛年成”酒店,因甬语“葛”与“隔”,“成”与“陈”谐音,成为“隔年陈”谐音。宁波人有“喝茶要喝新茶,吃酒要吃陈酒”之说,以此迎合顾客心理。有的商店借绘画图像作店铺招牌,如五老峰酒馆店,挂“五老图”。还有在店门外撑旗帘、挂灯具等来做招牌,吸引顾客。
  此外,还有用广告等形式推销商品的。有的是用商品做广告:打铁店悬挂各种铁器,银楼店陈列大型银鼎银盾,“寿庄”摆设死者专用衣衾,烛坊悬挂各种蜡烛。有的是用模型做广告:鞋子模型,大如皮箱,小似烟盒。有的是用图像做广告:药店出售“虎骨木瓜酒”,悬挂“猛虎图”;卜易馆悬挂“鬼谷仙师”神像;还有张贴戏剧人物画,展览珍藏名画。有的办“菊花会”,引人观赏,设“音乐会”,听者奉茶。乡村顾客夜里返家,商店赠送灯笼,灯笼上书店号,既讨顾客欢心,又做广告宣传。此外,招头纸、包装纸也是宣传商品或商号的载体。
  商民信仰
  财神堂 商民笃信财神菩萨,多设有“财神堂”。药店供奉葛仙翁(葛洪),理发店供奉吕祖大仙(吕洞宾)。新开商店,习惯张贴“新张之喜,开业大吉”,点蜡烛,放鞭炮,潮涨开门,供木雕或泥塑财神菩萨像。在神像背孔挂一“银菱”(灵)。正月初五日,称“财神日”,亦叫“五路日”。商民五更即起祭祀财神菩萨,烧“檀香”,点红烛,供糕饼、金果、水果、十二杯净茶(闰月十三杯)、“三牲”、“五牲”或“七牲”福礼(猪、羊、鸡、鹅、鱼)。鸡要雄鸡,意为鸡啼鹅叫会发。鱼多用两条金黄透鲜大黄鱼,意为“金子”。若以“鲤鱼”祭祀,供毕放生江河,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彩头。接财神时,店主须整衣沐浴,恭恭敬敬,手拿三炷香,从屋外摇至店堂,意为接“财神”进屋。商家依序膜拜,然后焚化“阡张”“纸马”“纸元宝”,说火焰冲得越高越好。此日,商店吃“财神酒”。头道菜为“蛤蜊”,称吃“元宝”。这天第一个顾客登门敬奉“元宝茶”,认为开门头一桩生意顺利,一年生意都会顺顺利利。
  分岁酒 腊月,店铺老板摆设“分岁酒”,亦叫“吃岁饭”,宴请商店经理等。有的经理随带当年账目清单,俗称“红单”,向老板汇报。席间,老板亲自执壶为这年盈利最多之经理斟酒,并请其坐上横头。
  禁忌 商店禁忌繁多。店堂门口不许站人,不可打呵欠、伸懒腰、踏地栿、手托门枋,否则认为挡住了财神菩萨进门,把生意赶跑了;背不可朝外,背朝外为大忌。商民扫店堂只能往里扫,不可往外扫,谓金银财富扫进来。猪头谓“利市”。《说卦传》谓商民往往以猪首祭财神,以求福利,故谓猪首为“利市”。药店习规,年初进货须进“胖大海”和“大莲子”(意为大发大利)。学徒进店,先拣“万金枝”“金银花”和“金斗”(意为黄金、银子)。春以“冬术”开刀,冬为“丹皮”收刀,药铺扎“药包”,正月须用红线扎结,形如“金印”。药铺店员忌嗅药。送药忌说“送药”,要说“送药补”。
  岁易时移,本区域现代商业业态与传统商业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但商业习俗变化不大,除部分老行当消失带来相关商业习俗断传,大部分习俗保留下来,如新店开张时放炮仗、奏欢乐;一些店铺设“财神堂”,业主正月初五放爆竹迎财神等。
  第二节 匠作业
  木瓦石匠 本区域木匠、石匠、泥瓦匠各自为业,但多为土木建筑业工匠。木、瓦、石匠崇拜鲁班,学徒拜师学艺,都要三跪九叩,先拜鲁班仙师。民间木、瓦、石匠作业,有点工、包工、包工包料3种。点工吃主人饭,按日拿工钿。包工,主家包料不包饭,不计时,完工付款。包工包料,主人不管工时不管材料,按合同验收付款。
  木匠分大木、小木、春木、圆木等。大木,主要营造房屋住宅、庵堂寺院、祠堂庙宇,亭台楼阁、馆、殿、宫、观。小木,多制作家具,如床柜橱、桌椅面架、条凳搁几、春台衣架及店铺用的柜台货架、匾牌柜窗、钱桶神龛,做工光滑细致。圆木,多制作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如水桶、稻桶、祭盘、饭桶、拗斗、便桶、脚桶、马桶等等。
  泥瓦匠,又叫“泥水匠”。属“五筑”,多为流动工匠,与木匠一起建造屋宇,也为市民打灶、打井、做坟、翻屋捉漏、砌阴沟、筑水柜等。民间有“木匠进屋三日烧,泥水进屋三日挑”之说,故称“邋遢泥水”。“邋遢泥水”有自己的规矩,用过的工具不得用水洗刷,说用水洗工具生意洗光。故完工时都用揩布揩干净,学徒倘不守行规,轻则挨骂,重则挨打。
  旧时境内木匠、泥水匠行业有句话:“长刨短刨八寸刨,穿来穿去破棉袄;泥刀泥锹泥夹板,弄来弄去介眉眼。”抱怨这两个行业赚不了大钱。
  境内石匠多来自鄞江、茅山一带。石匠业分雕刻石匠和平直石匠。雕刻石匠艺精工细,善雕人物花鸟、缠龙屋柱、各种柱础、台门、鼓石、碑刻、香炉、神座、窗花、臼磨等。平直石匠主要铺地面。旧时没有水泥(水门汀),街巷道路、房屋地面、天井门堂全靠石板铺就。技术好的石匠,如裁缝制衣,铺的地面既平又直,故称“平直师父”。
  现时居民请木匠、泥水匠进门的不多,家庭装修房子,一般请专业装修公司,比较可靠、省心,质量较有保证。也有请零散人员装修的,俗称“游击队”,但质量没有保证,没有后续服务。
  铜铁锡匠 本区域内的铜、铁、锡匠各自为业,但多奉“太上老君”为祖师爷。打铜、打铁、打锡(亦叫打镴,镴是锡与铅合金)工匠和小炉匠,有的前店后铺(即前部经营,后为工场)。市民中有“穷归穷,屋里还有三斤铜”及“冷冷风,穷穷铜”之说。前者是说,虽然穷,家中总归能找出些铜器;后者是说,如果家中连铜器也很少甚至没有,那算真正的穷了。市民崇尚铜锡制品,如铜茶壶、铜面盆、铜手炉、铜火熜、铜锣、铜勺、铜痰盂、铜门环等。锡制品有大件“五祀”、五牲祭盘、锡罐、锡缸、锡瓶、锡杯、锡筷、锡酒壶。有的铜锡兼营,其中以老顺福、新顺福较有名。
  竹藤棕匠 本区域编织业主要从事竹编、藤编和棕编。竹匠信奉泰山为祖师。藤匠,多编藤椅、藤箱、藤帽等。棕匠用棕丝编穿蓑衣、棕毡、棕绷等。竹、藤、棕三匠有自开店铺、自编自卖的,亦有流动工匠,落家为市民编制竹器、藤器、棕器用品的。
  弹花匠 旧时本区域有弹棉花铺多爿,多为夫妻老婆店、父母儿子店、兄弟店或师徒店。楼上住宿,楼下后间烧饭,前间弹棉花。客户送棉花上门,出收据,取货时付款。民间亦有流动弹花工匠,多上门为市民女儿出嫁弹棉絮,主人包料、包饭。
  第三节 佣作 杂业
  佣作
  旧时,本区域居民为生计四处营生,凡供职于各行业诸肆作劳力者,皆称“头脑”。在诸肆做包饭者,称“饭司务”。航船埠头挑货者叫“脚班”,妇女外出为人做用人者称“娘姨”。
  杂业
  旧时,本区域未业小技者,皆称杂业。各行业间若起争执,当事双方未便进见官府的,多延聘公行先生以判断曲直。有的商铺团体或个人恐被人乘隙伤害,延聘律师谓之律师顾问。旧时称在外兜揽生意者为跑街,就是现在的营销人员。在杂业中还有医卜、星相、测字、稳婆(接生婆)等。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