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设施和文化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72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文化设施和文化市场
分类号: G124
页数: 13
页码: 474-4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月湖街道文化设施和文化市场的情况。其中包括文化设施和机构、文化市场等。
关键词: 月湖街道 文化设施 文化市场

内容

从南宋至明清,月湖周边有藏书楼14处之多,最著名的是天一阁藏书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文化设施逐年增加。1953年,市少年之家(市青少年宫前身)创立;1976年,宁波剧院建成;1979年,镇明区少年宫成立;20世纪80年代,平桥、惠政、月岛等专业书场先后开设。进入21世纪,随着月湖景区建成,许多保留的古建筑开发为博物馆、陈列馆。辖区内文化市场包括演出、娱乐、艺术品经营、文物经营、网吧、出版物等,其中范宅文化市场最为出名。
  第一节文化设施和机构
  月湖一带以藏书文化最显特色。古时,宁波境内文人学者及官宦人家向有藏书传统,尤以月湖周边为最。从南宋至明清,月湖周边有藏书楼14处之多:宋有楼钥的东楼;元有袁桷的清容居;清有徐时栋的烟屿楼、水北阁。最著名的是明代范钦藏书楼天一阁,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是世界上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随着月湖景区建成,许多保留的古建筑开发为博物馆、陈列馆,展示着月湖的历史,为月湖增添了文化内涵。
  宁波逸夫剧院是境内演出文化设施的主要代表,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会议活动等功能于一体,也是宁波市重要会议召开的主要场地之一。
  宁波市青少年宫是青少年开展业余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开设有美术、音乐、英语、舞蹈等各种兴趣辅导班,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
  境内还有过许多文化传媒机构,随着历史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这些机构也在不断变迁。
  藏书楼博物馆
  天一阁博物馆 天一阁是明代范钦的藏书楼,藏书7万卷,位于天一街10号,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东楼 东楼是南宋楼钥的藏书楼,藏书1万余卷,原址在月湖竹洲。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等。楼钥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楼钥好书不倦,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楼钥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并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碧沚 南宋史守之的藏书楼,藏书1万余卷,位于月湖芳草洲。史守之(1166—1224),南宋时期诗人、学者、藏书家。字子仁,是宰相史浩之孙,史弥大之子,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年轻时跟随学者杨简、袁燮游学。史守之厌恶其叔权相史弥远的所作所为,史弥远也害怕这位侄子(“弥远畏之”)。朝廷屡次征召他出仕,史守之均辞不就,以承事郎监平江府料院,从杨简门下游,主管绍兴府千秋沤禧观,以朝奉大夫致仕。中年隐居家乡月湖,闭门藏书,与慈湖诸公讲学为乐,为当时一大藏书家。宋宁宗闻其藏书之名,曾特地御书“碧沚”二字赐给史守之,意为清修好古之士。后来史守之的宅第和藏书楼就被称为“碧沚亭”。史守之学古文于楼钥,家富藏书,与楼钥并称,时有“南楼北史”之称。家有“旧学堂”,为藏书籍之所。藏书印有“碧沚”“旧学图书”“旧学史氏”“旧学复隐书印”“史氏家传翰林收藏书画图章”等,吴中图书有此印者,多为他的遗书。
  清容居 元代袁桷的藏书楼,故址在南湖学士桥旁,藏书据称“甲于浙东”。袁桷(1266—1327),字伯长,元庆元鄞县人。师事王应麟,精史学,习掌故,长考据,通诗文,工书法。初任丽泽书院山长,后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终为侍讲学士。袁桷承曾祖父袁韶、祖父袁似道、父袁洪三世素业,广藏书卷。藏书之富,元朝以来甲于浙东。编有《袁氏新旧书目》,著有《<易>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共四部,前二部因世久无传,后二部尚存。殁后子孙不肖,藏书为仆从窃去转卖他人或为婢妾所毁者过半。又因朝廷议修宋辽金三史,其孙袁曮将遗存数千卷全部上呈。
  云在楼 明代陈朝辅的藏书楼,据称藏书量仅次于天一阁。陈朝辅,明末清初藏书家,鄞县人,居鄞城竹湖(今带河巷)。据《鄞县通志》记载,其嗜藏书,筑“四香居”“云在楼”“桂松轩”,极林泉之胜,晚年隐退其中。子陈自舜精于小学,凡《字汇》《古今韵略》诸书,有一字未经搜入者,分别为之补辑,亦喜购书,故收藏益富。辑有《四明文献》,增订有《汇刻建安七子全集》。
  南轩 明代陆宝的藏书楼“南轩”,藏书“仅次于云在楼”,楼址在桂井巷1—10号。陆宝,字敬身,一字青霞,号中条,鄞县人。建“辟尘居”于鄞城月湖畔,内设南轩书屋,藏书甚富,多善本,仅亚于范氏天一阁与陈氏四香居。后为抗击清军入关,陆宝将全部家产捐输军饷,披发遁入山林,藏书四散。全祖望在其飘零之后收拾,得其宋刻版《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续志》二志及《草庐春秋纂言》,皆属海内孤本。著有《霜镜辟尘》《悟香》等集。
  水北阁 水北阁是清代徐时栋的藏书楼,藏书10万卷。水北阁原在宁波亨六巷2号,二层楼房,建筑基本完好,但早已改作民居。1994年9月,因城市拓展,原地无法保存,便迁移到天一阁南园,恢复原貌,加以保护。
  徐时栋(1814—1873),清代浙东著名的藏书家,字定宇,又字同叔,号柳泉,鄞县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赐内阁中书。同治七年(1868)主持《鄞县志》编纂总纲至同治十二年(1873)殁止。素酷嗜藏书,手抄校勘,通宵达旦。著述三十余种,刻《宋元四明六志》,考异订误,堪称善本。造诣之深,超越前人。他生活在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年代,两遭兵火,所著多有散佚,所藏图籍亦一再被毁。然而他毫不气馁,藏书失而复聚,从烟屿楼到城西草堂和水北阁,其经历在我国藏书楼史上是罕见的。徐时栋的“城西草堂”于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九日二时遭火灾,藏书付之一炬。同治三年(1864)六月,徐时栋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书楼设于北面洞旁,取名“水北阁”。致力于收集藏书,经几年苦心收聚,藏书凡30大橱,计798种,9815册,44000多卷,编列经、史、子、集、丛书5部,渐渐恢复旧观。同治八年(1869),鄞县志局迁到水北阁,徐出示所藏图书供需要。殁后不到40年,即宣统三年(1911),遗书尽售予上海书贾,少量流入近代宁波藏家和天一阁。
  双韭山房 双韭山房是清代全祖望的藏书楼,藏书5万卷,楼址在桂井巷。全祖望(1705—1755),著名史学家、藏书家。字绍衣,号谢山,小名补,乾隆元年(1736)进士。双韭山房本是全祖望六世祖全元立别墅之名,在鄞县大雷群山中大皎和小皎双溪间。因山溪多野韭,故名“双韭山房”。早毁。全祖望之祖父全大程沿用此名为其书斋,原址在宁波月湖西岸(今桂井街8—9号)。乾隆五年(1740)迁青石街(今青石街8号),因年久易主,已非旧貌。
  全氏家族自明中叶以来,世代藏书。先世“阿育山房”藏书甚富,大半抄自城西丰坊“万卷楼”,然过后皆为其子孙尽以遗书为故纸,权斤而卖之,无一存传。继而有“平淡斋”,藏书亦多,然亦为诸孙各分而有之,遂难复聚。再继而有“春云轩”,经两代收藏相传后,藏书几复“阿育山房”之旧,惜终因战乱,宅第为一营将所据,初见巨库,疑内藏金,及开库视之皆书,大怒,令付之一炬。
  全祖望之祖父在鄞江教书,稍节约能购书,无钱购则手抄之。其父借叔父均以抄书作字课,祖望少时亦从其父抄书。后祖望遍访宁波著名藏书家,登范氏天一阁、谢氏博雅堂、陈氏云在楼、陆氏南轩书屋,又到杭州赵氏小山堂借抄,历累藏书5万卷,多抄本,冠于同年代之藏书楼。藏有南宋宝庆至明嘉靖间7种四明方志,极为珍贵。生平著述甚多,有《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答问》《鲒埼亭集》等30余种,凡400余卷。其著述为后人研考四明历史和文献提供丰富资料。30岁时曾在京师以优异进士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终因大学士张廷玉与内阁学士李绂不和,全祖望不介其间而左右为难,值次年翰林院散馆,竟被列为下等,分配候选知县。“长安米贵”,全祖望穷困潦倒,遂将随带藏书2万卷典当给仁和黄氏。辞官回乡后,晚年倍加穷困,至死无钱安葬,将余藏万余卷典籍以200两白银尽归卢址“抱经楼”。
  博雅堂 “博雅堂”是清代谢三宾的藏书楼,藏书约1万种。谢三宾,鄞县人,官至太仆寺卿。辞官归来后在月湖滨(今宁波谢家巷)筑“天赐园”,其书室称“博雅堂”,收藏之富几与其师钱谦益“绛云楼”相等。清兵入关后,把书迁于密林山寨,将大册图书蘸上油,短小图书用棉花包上,一炬了之。其所藏海内珍本如宋版《汉书》《后汉书》,虽传其后代子孙,但终于辗转流入清朝廷藏书阁。
  诒砚室 “诒砚室”是清代陈鉴的藏书楼,藏书3万余卷。陈鉴,字镜三,鄞县人。为人敦厚,崇尚名节,见朋友过失,苦口规劝。生平以古学为家教。其家庭系鄞城迎凤桥(今境内迎凤街)陈氏大族。其弟陈政钟,在同治年间提供藏书为《鄞县志》编纂参考。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 位于迎凤街133号(今月湖景区北端),是20世纪月湖景区改造中完整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宅主人童槐,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至山东、江西按察使、通政司副使。通政司别称银台,故童宅有“银台第”之称。童槐之子童华官至礼部右侍郎,当过光绪皇帝的老师,故童宅又称为“帝师故居”。官宅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整体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加东西厢房,建筑布局规整、合理,装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是宁波清代中晚期典型的传统官宅建筑。2000年10月,宅按原貌修复,辟为“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馆内展厅设有省武堂、祭厅、书房、议事厅、家塾、宴席厅、雅玩室、沐浴室、绣房、卧室、佛堂等,全方位立体地展现清中晚期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场景,为后人了解该阶层的生活、思想、心态及民俗、艺术、宗教、建筑等传统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提供实物资料。2001年,在全国博物馆陈列十佳评选中,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月湖史迹陈列馆 位于镇明路465弄6号,大方岳第内。2001年12月开馆。大方岳第是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东侧现存唯一一座明代建筑,系明代贵州布政史张渊故居。陈列馆布展分“三江二湖孕明州”“十州三岛育邹鲁”“水色依然续文采”和“喜看春风绿湖岸”四个部分,介绍月湖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名人史迹以及月湖在宁波城市发展中的作用。2003年12月,陈列馆布展格局重新调整,新增50多个图片版面,不少为首次露面的月湖老照片,透出浓郁的人文生活气息。在名为“月湖人家”的第二展厅内,新添从民间征集的40余件生活器物,构成月湖人家生活场景。2008年,月湖史迹陈列馆移至后进,前进由宁波市文化馆打造开辟成“群星展厅”。这是个面向市民开放的公益性展厅,为宁波市个人、群众性社会团体、群文系统艺术工作者提供艺术展示的空间,也成为省内外、国内外艺术家来甬进行各种视觉文化艺术交流的展示空间。至2015年,共推出展览200多个。小展厅还做大文章,延伸服务,将有特色的展览推广到北仑、镇海、奉化等地,形成公益展厅联盟。2012年,“群星展厅”获得浙江省文化厅颁发的“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创新奖一等奖”。
  麻将博物馆 位于天一街10号天一阁博物馆内陈氏宗祠,即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宗祠。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位于天一街10号(天一阁博物馆南园)。
  宁波服装博物馆 始建于1998年10月,2003年从石碶镇迁至月湖景区北侧,并于同年10月开馆,是中国首家服装专题博物馆。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共设36个展室,陈列图片607张,实物1079件,包括4个蜡像馆、5个历史环境窗、做衣展示区及雕像、创作画等,以展示宁波红帮服装史为重点。陈列内容分为华夏源远流长服装史、宁波早期的织绣缝纫业、红帮裁缝创业史、宁波红帮裁缝杰出代表和传统场景复原5个部分。2009年10月,迁往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天工路蓝海巷80号。
  明州与高丽交往史陈列馆 馆址在镇明路宝奎巷口。北宋熙宁七年(1074),因北方战乱,高丽要求以宁波作为出入口岸,从此宁波与高丽交往日益频繁,宁波成为通往高丽的重要港口,商船和使团往来不绝。政和七年(1117),朝廷敕旨明州刺史楼异,在明州城内建高丽贡使馆,接待高丽使者。高丽国都开城也设馆接待中国商旅。南宋朝廷也通过明州舶商传递文牒。南宋绍兴五年(1135),该地为郡酒务。淳熙十年(1183),丞相史浩在原使馆旧址盖“寿乐府”,府后建土地庙(宝奎庙)。1999年,辟为“明州与高丽交往陈列馆”。
  演出娱乐
  宁波逸夫剧院 位于解放南路187号,是宁波市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会议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剧院。1972年拆除民房兴建,1976年竣工,同年10月1日对外正式开放演出。1980年营业额285313.19元。初名“宁波剧院”,1996年装修改造时得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的部分捐助,更名为“宁波逸夫剧院”。剧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设座位1433只。休息大厅宽敞明亮,设施俱全,观众厅分一、二楼,设豪华软席964座,其中250座具翻板书写功能,并配备3种语言系统同步翻译器。主舞台台口宽15米,深20.5米,高8.5米,配有平衡吊杆36道和约50平方米升降乐池,置有恒温式冷暖中央空调及先进的电脑数字控制调光台192路,灯位250路,侧光固定灯具150余只,采用进口全环绕立体声音响设备。两侧有副台。后台有可供100位演员住宿的房间和多功能排练厅,配有化妆室、服装室、卸装室等。配备12.2平方米大屏幕电子屏和电脑订票、售票、查询系统,成为浙江省首家实现宣传、售票电脑化的剧院。剧院外观造型气派,气势恢宏,为市区一座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剧院引进一大批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在此演出。国外的比利时管弦乐团、德国现代芭蕾舞团、俄罗斯普希金芭蕾舞团、库克艺术团、奥地利下奥州交响乐团等表演团体,国内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华夏室内乐、香港芭蕾舞团、广州芭蕾舞团等表演团体都曾在此演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钢琴演奏家孔祥东、歌唱家宋祖英等曾在此演出。剧院还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决赛剧目演出,并作为“宁波市第七届艺术节”“宁波市第九届戏剧节”主剧场,承办甬剧《典妻》等获奖剧目演出。承接原生态舞蹈诗《云南映象》、京剧交响诗《梅兰芳》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京剧《宰相刘罗锅》、越剧《陆游与唐琬》、昆剧《班昭》、豫剧《程婴救孤》等演出。2005年,剧院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集体”。剧院坚持高雅艺术低票价市场运作,据2008年统计,其中20元的低票价占全年售票额40%。2011年起,每年12月举办甬剧艺术节。为了培养市民的艺术欣赏能力,2015年开始,宁波逸夫剧院还举办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沙龙,为街道社区、大专院校、老年大学的艺术团队提供场地、请专业老师开办讲座。
  海曙区文化馆月岛分部设立于1985年,地址在镇明路365号,设有桌球、旱溜冰、音乐茶座、录像放映、书刊出租等文化娱乐活动。后迁往灵桥路219号。
  茶坊书场宁波传统演出场所以演唱地方曲艺为主,分为临时性与固定性两种。临时性演出场所有集市、庙会、喜庆堂会、船埠、车站、祠堂、墙门、晒场等。固定性演出场所有茶坊(楼)、专业书场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广播书场、电视书场等。宋元时期,境内已有“瓦舍”(书棚),供“说书人”演唱。明末清初出现曲艺茶坊,至清末中华民国初,往往此衰彼兴,无专业书场。1979—1989年,辖区有平桥、惠政、月岛等专业书场3个,规模在400至450座,有专业演唱走书、评话。惠政书场、月岛书场还兼演越剧、甬剧。随着人们欣赏习惯转变、电视普及和旧城改造加快,专业书场随地方曲艺衰落逐渐消失。
  广播书场又称“空中书场”,是繁荣地方曲艺重要阵地。1952年,境内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始创,每天播出曲艺节目少则30分钟,多则1个半小时,还专题向听众介绍四明南词和宁波走书等曲艺知识。1953—1966年,先后播出《水浒传》《杨家将》《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红岩》等长篇评话50多部。1978—1986年,录制、播出的宁波曲艺书(曲)目有《严惩伪乡长》《西厢记》《英台抗婚》《珍珠塔》等22部。1987年12月,宁波电视台开播“电视书场”,播出中篇走书《九龙夺宝》。1995年5月,宁波电视台二套专设“三江书场”栏目,首播长篇评话《水浒》,收视率达10%。嗣后又录制播放《王瑞伯》等多部长篇评话。2002年“三江书场”栏目撤销。
  青少年宫
  宁波市青少年宫 位于柳汀街191号,是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前身为市少年之家,始建于1953年,为全国最早创建的12个少年之家之一。1987年完成新宫一期工程,1998年完成二期工程,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有多功能剧场、展览厅、乒乓球馆、跆拳道和音乐馆等场馆,计算机房、天文观察室等一批现代教学设备,科技、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体育等各类培训班,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劳动技术及社会实践能力培训。每年举办“宁波市少儿风筝比赛”“少儿服饰文化节”“青少年创意造型大赛”“大手拉小手——科学传播行动讲座”等青少年文化活动。2009年8月8—11日,承办2009年全国少年儿童五子棋锦标赛,124名小选手参加角逐。同时,首家浙江省青少年五子棋培训基地在宁波市青少年宫成立。2012年暑假,开辟首届“宁波市红领巾游戏节”,7月5日,暑假第一天就有8000多名青少年参加“格子跳房”“玩转魔方”等20多个游戏项目和观看免费电影放映。宁波市青少年宫还有宁波市学生艺术团、天文爱好者协会、小记者团等学生社团,以及“好妈咪”早教园、儿童智慧潜能开发中心等幼教机构。每年有外宾和港、澳、台同胞前来参观。青少年宫艺术团也多次出访日本等地。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类青少年宫”,2001年和2003年两次被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团中央等单位命名为“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青少年宫”。
  海曙区青少年宫 前身是镇明区少年宫,1979年9月由原开明街小学改建,占地面积仅500平方米。1984年海曙、镇明区合并后,改名为“海曙区少年宫”,是区教育局直属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2000年9月迁至紫金街38号。2015年迁至丰柏街7号。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设教育、培训用房50余间,辟有少儿艺术剧场、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舞蹈室和科技中心等,并建有宫外培训基地6个。少年宫每年接纳参加公益性科技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开设各类培训班。2002年组建400余人规模的区青少年艺术总团,下设二胡演奏团、键盘演奏团、舞蹈团、合唱队、航模队等。其中二胡演奏团曾获少儿民乐比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舞蹈团获省少儿舞蹈会演二等奖,航模队获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团体第二名、单项金牌。多次承办市民乐考级、舞蹈考级、市少儿油画展和区教师节文艺晚会等。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校外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一级青少年宫”“全国先进青少年宫”。
  传媒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 1951年筹建,1953年正式播出,位于广济巷3号。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职工80人。1996年,解放南路全面改建,广济巷废止,台址改为解放南路221号。发射机房设在望京路1号,发射功率200瓦,频率750千周,后迁往西郊体育场等地。始播时,每日定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外,还自办国内外新闻、地方新闻、文艺节目,后增办各类专题节目及各类文艺节目。1966年6月,地方新闻、专题节目停办,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文艺节目播“样板戏”“语录歌”。1967年1月实行军事管制,恢复自办节目。1978年后节目逐渐增多,1985年开办立体声调频节目,1991年春节后,调频立体声节目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呼号每日播出。1985年起,宁波电台的“听众服务台”节目部还多次举办“觅知音”等大型群众活动,开创宁波大型相亲活动的先河。1981—1990年,宁波人民广播电台获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优秀广播新闻作品奖4个,其中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浙江省优秀广播新闻、广播奖12个,其中一等奖4个。2000年5月,宁波人民广播电台迁往和义路109号。
  宁波电视台 1990年4月,宁波电视台由开明街4号迁到长春路146号新大楼。在此期间,以新闻为主打,办有社教、专题、文艺、体育、少儿等多种门类、各具特色的栏目,分别通过无线和有线传输方式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及邻近地区部分县市,直接受众人口达1000万。1995年4月,新成立的宁波有线电视台开播,与宁波电视台分离。1998年迁往环城西路南段的宁波电视中心大楼。
  宁波市广播影视艺术中心 位于长春路146号,前身为宁波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创办于1998年10月,2003年1月重新组建成宁波市广播影视艺术中心。至2006年,《至高利益》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天地粮人》获“飞天奖”一等奖,《利益与代价》获“牡丹奖”一等奖。2009—2010年,36集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分别获第11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电视剧《名校》在第27届电视剧“飞天奖”评比中,获少儿电视剧唯一的一个一等奖。2011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获第28届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2012—2014年,长篇电视连续剧《向东是大海》分别获第12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29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宁波市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 2000年5月创办,位于解放南路221号,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大市广播电视光缆主干及有线接入网的建设、改造、管理和维护;负责中央、省、市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和市“两台”现场直播节目的光缆传送任务;收取和管理市区有线电视的入网费及视听维护费。2005年,在宁波市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基础上组建成立“宁波市数字电视有限公司”。2014年4月29日,重组成立“宁波华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全面实施“全省一网”工作,向市民提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付费电视、广电宽带等服务,在互动点播平台提供52000小时的影视剧和电视节目。
  《文学港》杂志社 前身为《宁波文艺》,1979年创刊,1999年迁至柳汀街150号。刊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同时也培养了多名地方作家。因纯文学不景气,缺乏财力,办刊艰难,陷入低谷。2004年,改由市文联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历任主编有叶文艺、李建树、褚佩荣等。
  宁波经济瞭望报 前身为《管理与探讨》,1986年5月创刊,由市经济委员会主办,设址于偃月街75号5楼。1991年12月改名为《宁波经济瞭望报》,下设编辑委员会。周报,初为4开4版,1993年改为对开4版彩印,系宁波市第一张彩印报纸。第一版焦点透视,第二版地方经济,第三版经济文摘,第四版社会纵横。最高发行量6万份。1999年停刊。
  宁波经济信息报 1992年8月,由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创办,设址于广济巷3号。周报,4开4版。第一版经济要闻,第二版经济天地,第三版经济文荟,第四版经济信息。最高发行量1万份。2000年1月停刊。
  宁波城市金融报 1992年11月创刊,由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主办,设址于中山西路69号。旬报,初为4开4版,后为4开8版。第一版要闻,第二版地方金融,第三版经济纵览,第四版存储信息,第五版国际金融,第六版域外风情,第七版、第八版文艺副刊。最高发行量1万份。2000年7月停刊。
  宁波老年报 1986年11月创刊,由市老龄委员会、市委老干部局合办,设址于镇明巷21号。月报,4开4版。2001年1月停刊。
  乡镇企业之友 1991年8月创刊,由市乡镇企业局主办,设址于中山西路239号原望京大厦内。旬报,4开4版。第一版要闻,第二版乡镇经济,第三版经济天地,第四版博览。1998年1月停刊。
  民生报 民国三十六年(1947)8月24日创刊,负责人郑熙,位于镇明路20号。日刊,初为8开2版,后为8开4版。栏目设置与停刊时间不详。
  敦煌报 1989年11月创刊,由宁波线厂(后易名为“宁波敦煌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设址于长春路。月报,4开4版。1999年1月停刊。
  宁波通讯社 民国二十二年(1933)9月创办,设址于县学街155号,社长先后为国民党鄞县县党部委员陈伯昂、左洵、郑宗贤等,设采访、编辑等部,记者4人。向宁属各报社及杭州、上海等地编发地方新闻稿。《宁波民国日报》《宁波商报》《时事公报》《上海宁波日报》等都采用其稿。宁波沦陷时中断。民国三十六年(1947)3月恢复,设址于和义路58号,社长沈渔,经费由宁波鱼市场提供。1949年停办。
  四明广播电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开办,开办人林肯堂,设址于冷静街65号,后迁至中山公园内。发射功率25瓦,频率770千周,波长324.8米,呼号XHTD,主播广告、文艺节目。民国二十七年(1938)停办。
  宁钟广播电台 民国三十五年(1946)5月,赵宁钟开办并自任台长,设址于县学街仁和巷1号。人员6名,发射功率50瓦,后增至200瓦;呼号XLAS,后改为BEC-33;频率890千周,波长337米;日播音最多为17小时,以广告为主,兼播新闻、文艺。1949年5月,宁波解放后继续播出,设经济商情、时事讲座等栏目,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财政讲座、教唱歌曲、俄语讲座、当日地方新闻等。1952年9月15日停播。
  第二节 文化市场
  境内文化市场包括演出、出版物(音像、书报刊)、网吧(游戏厅)、古玩邮票等多个门类。
  成立于1980年的海曙曲艺队,队址在平桥紫薇巷(原海曙区文教局内),系民间文艺团体。主要演员有郭鹏飞、何百忍、王美芳、杨玲娣、邱波、缪定华、朱培生等。何百忍、郭鹏飞先后任队长。演出曲种有宁波走书、评话和宁波滩簧等。1983年,改由区文广局管理。1986年、1988年举行两次曲艺会演,并对演出节目评奖。1990年,曲艺市场不景气,曲艺队入不敷出,自行解散。至2008年,境内有各类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店7家。经营产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录像带、音乐盒带转变为CD、VCD及高品质的DVD。
  清代,书坊是书籍出版和流通的主要场所。民国时期,区域内有私人开设书店,经营图书发行。改革开放前,境内仅新华书店等几家书店,改革开放后境内有多家书报刊店,书报刊市场繁荣发展。至2008年境内有报刊亭5家,都属于宁波新文书报刊经营有限公司,散布于街头巷尾。经营图书的企业,包括饭店、宾馆、便利店、文化用品店等有13家。有的烟杂店也经营图书业务。
  境内迎凤街曾是宁波市有名的电玩软件街,百米之遥聚集宁波市海曙华云电玩店、永乐电子玩具店等多家电玩店家。境内电子游戏厅不多,海曙金鑫电子游戏室开设在镇明路207-1号。
  范宅文化市场位于月湖与中山西路之间,面对月湖,与鼓楼,天宁寺塔成崎角之势,为月湖景区的北入口。范宅是宁波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住宅建筑。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当时典型的民居建筑。
  范宅据说是范仲淹17代后人范亿所建。范亿的父亲客死他乡,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范亿不惜徒步千里,去寻找父亲的遗骸。他年轻的时候曾学习医术,并在寻父的途中遇到高人指点,因此医术非常精湛。范亿行医过程中,为穷人看病,从不问诊费多少,如果真是穷困至极,他反而送别人钱财。范亿的后人中,著名的人物有清朝的台湾知府范廷谋。范廷谋对台湾的制度建设做出过积极贡献。现在范宅大门上的“大夫第”横匾,大夫指的就是范廷谋。
  范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前进、中楼、后楼,两侧是厢房,大门坐西朝东,三开间。范宅整体建筑呈“日”字形,但从左右厢房的后走廊与第三进的后走廊相接,又与第二、三进的前走廊相连来看,又呈“月”字形,暗寓一“明”字,独具匠心。明代建筑一般用材硕大,而雕饰少,简洁为美,范宅就有这些特点。
  1997年,根据“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针,范宅修复。整修后的范宅有固定店铺50多家,经营画廊、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玉器、邮票等的销售及收购,还有字画装裱制框、明清家具交易等。范宅文化市场内还有许多地摊。每到周日,摊位更是多达160摊到180摊,宁波本地的以及周边城市如杭州、绍兴、上海等地的古玩商贩都来范宅庭院里摆摊。地摊上有旧邮票、古家具、印石、古钱币、旧书籍、古董钟表、古书画、青铜器、旧瓷器等,琳琅满目;还有老宁波小时候常见的印糕版、铜熨斗,各色提篮、酒器等等。众多古玩爱好者前来淘宝把玩,熙熙攘攘,甚是热闹。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