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6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经济发展
分类号: F124
页数: 7
页码: 342-34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的经济发展历程和政策影响。
关键词: 海曙区 月湖街道 经济发展

内容

发展居办企业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不久后街道境内成立宁波市第一个居民自治组织梅园居民委员会。针对当时居民群众生活艰难和居委会办公经费匮乏,居委会组织居民群众创办消费合作社,将本地稻谷运到三北(今属慈溪市)换取大豆到市场出售;创办毛麻社、织袜小组等手工作坊,以生产自救方法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增加居委会办公经费。之后,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贩随之出现,失业人员得到安置。随着就业单位和就业人员的增加,居委会成立生产服务站以加强管理。1957年,湖西街道发动群众组织针织品生产合作社和草制品生产小组,解决失业人员生产困难。他们平均月工资从3元提高到15元,其中最高达30元。其中针织品生产合作社从1956年6月投入生产后,到1957年3月底,产值达14757元,发出工资2587元。街道还组织困难户做苍蝇拍,敲石子。1958年,街道配置少量专职人员成立劳动服务站,负责街(居)企业管理工作,1971年更名为“五·七综合服务社”,有少量编制人员,1977年更名为“街道企事业管理站”。街道以加工修理为主的手工作坊得到发展,有的手工作坊成为初具规模的工厂。1984年,海曙区、镇明区合并前,经济计划指标主要由市、区经济管理部门分别下达区直属工业企业或街道企事业管理站,企管站再下达所属街道企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波市成立发展集体经济办公室,区里成立发展街居经济工作组。各街道由街道书记、主任直接抓,街道干部分头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广开门路,采取集中经营与分散生产相结合、群众自筹资金与企业集资相结合、土洋结合、前店与后坊相结合等方法,兴办多种行业、规模不一的各类经济实体。1983年1月,湖西、县学、仓桥3个街道较大的五金、服装、塑料、晒图、橡胶等13家工厂与区工业公司联营,每年按规定基数以一定比例利润分成返回街道,直至1990年。1991年,根据海曙区发展实际情况,月湖区域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经济管理科,湖西、县学街道原有的综合服务公司与经济管理科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2年之前,街道经济以发展居办企业为主,1992年,居办企业占街道工商企业总数的64%。
  1993年,街道所属企业营业额达2.5亿元,利润300万元,税收500万元。1994年,新办企业182家。居委会经济发展同样较快,营业额、利润、税金、实际创收各项指标年年提高。1997年,街道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多方努力筹集300多万元,建成市、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三支街农贸市场,为街道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挂靠企业
  1992年10月,月湖街道成立后,街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动居委会干部多渠道多方式发展个体经济、外来企业、自办实业和挂靠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街道经济工作注重“调整架构,提高效益”,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科技进步和市场开发,取得良好成绩。1992年,全年完成营业额9223.74万元,比1991年增长149.60%。其中,湖西街道完成2630.66万元,县学街道完成6593.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05%和180.10%。全年实现利润212.52万元,比1991年增长42.48%,其中湖西街道实现利润59.35万元,县学街道实现利润153.1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41%和36.66%。1993年3月,将原湖西、县学街道两家综合服务公司合并成立“宁波市海曙月湖工贸实业总公司”,负责主管街道下属企业。1993年,街道营业额、利润分别为1.2亿元、300万元。1994年,新增大小企业182家,营业额、利润分别为2.5亿元、650万元。1995年,街道营业额、利润分别为3.15亿元、1271.62万元。1996年,街道贯彻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商贸兴区,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调整思路,转变作风,促进街居经济持续发展,是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3.2亿元、1460万元。
  1997年,海曙区政府实施街道经济指标考核及财政体制分成制。街道以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挂靠企业、稳中求进推行股份制、着重提高经济管理人员水平为工作要点,贯彻稳中求进方针,实施“亿元工程”。是年,三支街农贸市场投入运营,成为街道经济新增长点。1997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42769.90万元、1043.28万元。1998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46558.10万元、1158.80万元。1999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47392.96万元、1278.25万元。2000年5月,区政府下达文件规定居委会不再兼办经济实体,资产、房屋、经营场地委托街道工贸实业公司代管,负责运营运行。是年,营业额、利润分别为53972万元、1360万元。
  招商引资
  2001—2003年,街道相继出台“企业引进指标分解及奖励规定”“街道领导及科室引企考核奖罚制度”“党工委成员引企考核奖罚制度”“党工委成员引企指标制度”“工贸公司目标考核办法”等奖罚制度,动员和鼓励街道干部为发展经济出谋划策,注重上规模企业的引进。为改善招商引资软硬环境,街道实施“121建设”,即1个经济服务中心、2个联谊会(招商企业联谊会、楼宇企业联谊会)、1支招商引资队伍,为引进企业提供一条龙全程服务,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2001年,街道引进企业139家,注册资金9114万元;2002年,引进企业200家,注册资金9432万元。2003年,街道提出发展楼宇经济新模式,由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经济科成员具体抓,以“仓基大厦”为标杆,半年内引进新办楼宇企业18家。2003年,共引进企业292家,注册资金23884万元。
  2004年,街道确定“抓大引大”和“走出去”招商战略,以楼宇经济为抓手,引进注册资金6563万元的新金星宾馆、3000万元的中普工贸有限公司、1000万元的百盛置业有限公司,投资额10000万元的浙商银行宁波分行等大企业,全年共引进企业253家,注册资金20633万元,实现税收5275万元,税收返回1621.67万元。2005年,街道以“引进、拓展”为经济发展方针,引进企业184家,注册资金16800万元,完成入库税收(按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后新统计口径)9667万元,税收返回1337万元。2006年,引进企业共233家,注册资金21400万元、30万美金,实现税收11632万元。2007年,引进企业271家,注册资金34200万元。2008年,引进企业161家,注册资金30968万元,其中引进大市外资金5340万元,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是年11月,完成税收157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0%,其中完成国税6155万元和地税9601万元。
  2009年,街道提出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总部型企业和楼宇现代服务业,促进月湖经济二次腾飞战略方针,全年共引进企业178家,注册资金16314万元。2010年,街道突出重点关注月湖盛园、中信银行大厦和银亿时代广场的招商,努力将这些楼宇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共引进企业200家,注册资金20218万元,实现税收220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0%。2011年共引进企业183家,注册资金14321万元,是年11月,完成税收317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62%,其中实现国税9129万元,地税22587万元。2012年,共引进企业145家,注册资金17823万元。2013年,引进企业107家,注册资金17814万元。
  2014年,街道组织召开月湖楼宇经济和产业定位研讨会,邀请专家把脉月湖经济,研究城市发展路径,围绕“三楼一圈一景区”,即新荟天地、维科·金汇大厦等新老楼宇建成和改造,月湖盛园、银亿时代广场等成熟商圈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休闲娱乐、藏书文化等新兴业态,开展月光经济创意活动。2014年,共引进企业191家,注册资金144673万元,其中引进500万元以上企业36家,注册资金130924万元。是年,完成税收330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0%,其中国税收入129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33%,地税收入200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3%。2015年,全年共引进企业363家,注册资金204661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0.05%、56.32%,达到历史新高。全年完成税收31481万元,同比下降4.72%,其中国税1041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82%,地税210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6%。
  2015年,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加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的决策部署和宁波市到2018年全市力争建成省、市、县(市)区三级特色小镇100个目标,街道将月湖金汇小镇与历史文化街区、5A级景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同融合,工作有了良好开端并取得积极进展。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