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59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书院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2
页码: 100-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月湖地区的书院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内容。文章主要讲述了书院在宋代、明代和清代的情况。在宋代,月湖书院以私人所办为主,注重实用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方法。明代因官方对书院的限制,月湖书院经历了一段沉寂期。到了清代,书院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又有一些兴盛的书院出现。
关键词: 月湖文化 海曙区 书院

内容

宋代书院多为私人所办,与官方所办郡学、县学有所区别,是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组织,其教育内容虽是儒家“四书”“五经”,但教学方法多以讲学为主,教师可以讲解自己的看法,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相互之间可以讨论,因此比较务实,也比较生动活泼。明清时期,官方也办书院,其数量超过宋元时期,但主要目的为应付科举,情况与宋代有很大不同。宁波衣冠辈出,人物鼎盛,文人学者多居于月湖,月湖的书院也随着全国的文化潮流而兴盛,而衰落。
  宋代
  宋代月湖的书院,规模都比较小,集住宅、藏书楼和讲堂为一体,一般称作“讲舍”或“讲院”,都属私人所办。
  正议楼公讲舍 最早的讲舍,为北宋“庆历五先生”之一的西湖先生楼郁所建。楼郁初居城南,在柳亭设讲堂,后迁月湖竹洲讲学,“乡人翕然师之”,人称“正议楼公讲舍”。
  碧沚讲舍 位于月湖芳草洲,由南宋宰相史浩聘请的杨简为主讲,又称“杨文元公书院”。
  城南书院 位于城南柳亭,原为“正义楼公讲舍”,楼郁迁居后,为其高弟袁毂所世居。袁毂曾孙袁燮为家塾,主讲其中。
  沈端宪讲舍 设于月湖竹洲,由沈焕主讲,其弟沈炳辅讲,金华吕祖俭亦常来此讲学,因此又称之为“三先生书院”。
  明代
  明代逐级建立学院,抑制书院,致使书院一度沉寂。有的名为书院,实为藏书、游憩、祭祀场所,这一情况在月湖尤为明显。弘治至嘉靖间(1488—1566),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的思想家,以书院为阵地,发动思想解放运动,书院再度辉煌。但明中期书院兴盛的情况没有见于月湖。故在明代,月湖很少有书院活动的记载。
  清代
  清初,清廷惧怕传播反清思想,以“聚群结党”“空谈废业”为由,抑制书院,因此清代月湖周边的书院数量不多。当时,月湖区域的书院有月湖书院、竹洲三先生书院和辨志书院3家。
  月湖书院 本名“义田书院”,在月湖西广盈仓基(今偃月街中段),顺治八年(1651)由海道副使王尔禄建,以教育民间子弟无力从师者,故称“义田书院”。康熙二十五年(1686),李煦重修,改名为“月湖书院”。咸丰末年(1861)毁于战火。同治三年(1864),知府边葆諴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设宁波府师范学堂。
  竹洲三先生书院 位于竹洲,由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全祖望重建。
  辨志书院 位于竹洲,光绪五年(1879)由知府宗源瀚创建。院舍四进,南楼为讲堂厅,左右厢楼为学子寄宿,屋后辟花园。聘学者黄以周(同治举人)主讲。学子系府属各县秀才、童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设为南城小学堂。
  20世纪初社会环境急剧变化,月湖书院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现代学校。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简
相关人物
袁毂
相关人物
袁燮
相关人物
沈炳辅
相关人物
吕祖俭
相关人物
王守仁
相关人物
湛若水
相关人物
王尔禄
相关人物
李煦
相关人物
全祖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正议楼公讲舍
相关机构
碧沚讲舍
相关机构
城南书院
相关机构
沈端宪讲舍
相关机构
月湖书院
相关机构
竹洲三先生书院
相关机构
辨志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