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史和人文成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月湖街道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58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历史和人文成因
分类号: P942.55
页数: 2
页码: 068-0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月湖地区在两宋时期经济发达,成为北宋与高丽贸易的重要港口。史氏世家崛起,对月湖的繁荣起重要作用。南宋时期,月湖成为政要聚集、学术重地。元代至清代,月湖成为文化交流中心。湖边建桥建亭,书楼和书院兴起。清光绪年间,创建了辨志书院,倡导实学,开启文化近代化。近代教育也在月湖逐步兴起,新式学堂出现。
关键词: 月湖历史 人文成因 月湖街道

内容

两宋时期,明州地益加辟,人益加稠,经济比唐、五代时更趋发达。由于宋的北境有强大的辽国,高丽国由山东半岛登陆至京城开封的贡道受严重威胁,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开始,明州成为北宋与高丽贸易的特定港口,月湖就成对外贸易中转站。高丽贡船自定海(今镇海)进三江口,由河道转至月湖,然后出西门,由余姚江经曹娥江至杭州,达开封。楼异向徽宗建言在宁波设来远局,建高丽使行馆,并造两艘巨舶、近百艘画舫,以供高丽使者每年来宋贸易之用。他的建议被采纳,并改任为明州知州。政和七年(1117),楼异在月湖菊花洲建高丽使馆。这是设在江南的唯一一所高丽使馆。
  胡骑南牧,中原板荡,靖康南渡,定鼎临安(今杭州),中华文化核心南移。当时明、越两州作为京都后院,成为朝廷经济、政治的重要支柱。明州之地由此家诗户书,人文蔚起。南宋史氏世家崛起,“满朝文武,半出史家”(史美露《南宋四明史氏》),对月湖的繁荣鼎盛起了重要作用。以史浩为代表的史氏家族寓居月湖,史浩建真隐观于月湖竹洲,建花果园庙于月岛,建府第于菊花洲;史弥远建府第于芙蓉洲,筑别墅于雪汀;史弥坚建府第于菊花洲宝奎庙右;史守之建别墅于芳草洲(碧沚)。“谁移洞天,跨湖之薮?曰唯史氏,十据其九”。(全祖望《湖语》)史浩关心儒学,割竹洲之宅延聘沈焕讲学,请杨简到家教授。“庆历五先生”“淳熙四君子”均讲学于竹洲,流风余泽,历久不衰。月湖成官员政要会聚之地、文人墨客会集场所,渐成浙东政治学术重地。
  元代在柳汀设南、北水马二站(明时称“四明驿”),月湖成为通日本勘合贸易重要的转运中心。到明代,范钦在月湖西边建藏书楼。此阁与宋代楼钥东楼,元代袁桷清客居,清代全祖望双韭山房,民国张寿镛约园、徐时栋烟雨楼共存。月湖成了文化交流的中心。
  随着经济发展,明州城内人口不断增加,甲第林立,不仅浚湖防旱更显重要,而且士民亦需休闲娱乐场所,于是于湖堤造桥建亭,堤边种树养花,柳汀一带首先成为春夏游乐之处。学童需要习读经书,文士需要宣扬学说,于是书楼、书院在月湖周边兴起。为满足居民宗教信仰和民间崇拜之需,寺院、道观和庙宇亦在月湖及其周边出现。
  清光绪五年(1879),知府宗源瀚在月湖竹洲创建辨志书院,设汉学、宋学、史学、词章、舆地、算学六斋,各设斋长。前四斋为传统文化,后二斋含西方文化,走出了文化近代化的第一步,创甬上新科学的先导。在八股之风盛行,士子深陷其中之时,宗源瀚力排应举时文,提倡实学,使士风为之一变。光绪二十四年(1898),维新运动高涨,湖西崇教寺原址出现储才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美翔、陈训正等把雪汀原月湖书院改为宁波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2),在竹洲原辨志精舍校址上创立宁波女子师范学堂(后改名为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逐步采纳英国模式的近代学校制度。新学兴起,月湖迅速出现新式学堂,传统书院制逐渐向近代教育制度迈进。

知识出处

月湖街道志

《月湖街道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月湖、社区、街区管理和建设、街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政、民俗、方言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简
相关人物
范钦
相关人物
张寿镛
相关人物
徐时栋
相关人物
张美翔
相关人物
陈训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月湖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