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9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课外体育活动
分类号: G812.755
页数: 4
页码: 102-105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和当代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小学课外航模运动和体育锻炼标准。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

内容

课外体育活动在本章仅指学生在校课后的体育活动,非指课外体育作业。
  第一节 民国时期课外体育活动
  民国二十一年(1932),按《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规定,除每周规定时间上体育课外,尚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西河沿小学(前身为文昌街小学,1972年停办)每日朝会时练体操5分钟,由值日教师主理。下午课后各级分日分组轮流运动,时间30分钟,由体育教师指导。民国二十四年(1935)省立四中规定每周周一到周六每生必须参加早操,下午课后按规定项目进行体育锻炼。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教育局贯彻教育部关于《按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通知,中学各校成立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业余运动小组,赛事渐多,学生课外活动初步形成制度。民国三十五年(1946)宁波中学规定早操每日20分钟,做健身操和跑步,每天下午4—5时课外活动,每周每生至少参加3次。
  第二节 当代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1956年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有跳绳、跳高、投环、秋千、乒乓球、皮球、板羽毛球、滚铁环、跳橡皮筋、爬绳等,活动时间为每周4个下午的课后30分钟。1978年始实施体育每周“两课两操两活动”制度。宁波中学施行“两课两操四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1985年春起区属各中小学校先后按区局规定实施“两课两操三活动”,活动课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场地、定内容、定老师)。1990年秋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各校因地制宜,生动活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时间。1994年春起,小学贯彻《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开始实施“两操一活动”的点名制度,做好出勤统计工作,并按海曙区教委颁布《海曙区小学两操一活动实施办法》规定评定“两操一活动”的得分。2000年起各中小学校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两次强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推广鄞县“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和余姚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经验。2003年秋起中小学体育课程安排开始实行每周“三课一操两活动″,并在部分学校进行课程试点,2004年秋起在各中小学校普遍实施。2005年秋起全区小学全部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20分钟),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在校体育活动时间。
  第三节当代中小学课外航模运动
  域内学校航模运动始于50年代初期。1953年域内部分中小学校在劳作课和科技小组中幵展制作纸、木、铁制的小船和帆船等活动,并参加市中小学生航海模型比赛。1956年10月24日,市第二中学学生陈合传自制弹射式模型滑翔机参加宁波市首次航模运动大会,以飞行时间9分17秒5成绩获第一名。《解放军画报》社特派记者拍摄该校航模小组活动照刊于《解放军画报》。翌年,市第二中学陈合传、曹自立、陈哲良、张益余4人参加全国航空模型分区赛获第五名1个。1958年7月,市第二中学学生路甬祥参加省少年航模赛获优胜并达二级运动员标准,后赴南京航空学院参加全国分区赛获三级牵引机第二名。
  1985年至2007年,区教育、体育部门,区少年宫,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每年联合举办一届小学生三类模型(2000年前为航空、航海、车模,2001年后为航空、航海、航天)比赛,航空模型设一级橡筋、一级牵引、二级橡筋、电动线操纵、无线特技飞行等,航海模型设D42、E—6V、811导弹艇等,航天模型设神箭、东风一号、长征三号等火箭模型。2008年起恢复车辆模型比赛,项目有四驱车和机器人直线行走,以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和动脑动手能力。2005年始航空航海模型分设普及项目和传统项目分别计算团体总分。历年团体成绩如表2-2-1。
  第四节 体育锻炼标准
  1954年,各中学执行市体委、市文教局制发的《关于中等学校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预备级的暂行办法》,男子按年龄分初、中、高3个组,女子分初、高2个组。锻炼项目包括发展速度、灵敏、体力和耐力4类人体机能训练。当年参加劳卫制锻炼的中学生达65.6%。翌年,小学推行“劳卫制”,中心小学和较大完小12岁以上的学生参加锻炼。镇明中心小学等校组织晨跑和项目训练队。1978年始域内小学由点到面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简称“达标”活动),10岁至12岁儿童组有游泳等6个项目。
  自1990年施行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后,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掺入达标项目的训练,始称“达标”,并开展年度统计上报工作。1992年国家教委、体委联合颁布实施《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2月,国家教委制定颁布《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翌年春起,各校按区局《关于贯彻实施〈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执行:一、从1993年春季开始施行该《实施办法》,1994年秋季在初中新生档案中均应有《小学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按《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规定记分,体育课成绩占60%,《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成绩占30%,积极参加课间操、眼保健操及课外体育活动占10%;二、再次重申:评选“三好学生”时,体育合格标准评定成绩不能低于75分,先进班级的学生体育合格率不得低于90%;三、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及省编小学体育课本要求(1993年秋按省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课本)认真上好课,认真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四、学校要建立“两操一活动”的点名制度,做好出勤统计工作,按《实施办法》规定评定“两操一活动”的得分;五、要加强领导,及时检查评估,表彰奖励好的学校和教师,并帮助解决学校实际困难,使《实施办法》得以施行。此后,部分小学将每年一次的达标测验改为以达标项目为竞赛内容的“校达标运动会”以促进达标,至2003年秋止。
  2002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和其《实施办法》,以全面取代《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新《标准》与国民体质监测内容并轨,实现教考分离、教测分离,连续记录学生生长发育的全过程。2003年在高塘小学和区实验学校试行,2004年开始中小学陆续实施《标准》,2005学年度全区学生体质监测总平均分为76.8分,其中总分及格率53.73%、总分良好率33.40%、总分优秀率11.86%。2007学年度小学生总分优秀率10.46%,良好率46.74%,及格率32.16%,及格以上占89.55%;初中生总分优秀率2.50%,良好率45.16%,及格率32.27%,及格以上占79.95%。
  为贯彻省教育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精神,切实提高我区学生的体质,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2010年区教研室组织进行全区性的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区内自测,教研室组织区内24名体育教师分四组对全区各学校学生体质的健康做抽样调研,旨在了解评价我区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本次调研测试评价了24所学校的1058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计算了全区24所中小学共25119名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率。全区小学的优良率为73.3%%,合格率为95%。全区中学的优良率为62.1%,合格率为86.9%。数据评价市实验小学、爱菊艺校、南苑街小学、范桂馥小学、东恩中学、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等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较好。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物等方面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叙了海曙区体育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全书收录域内(含籍内)体育人物传略或简介70余人,“大事记”录有自宋至今560余条、2.7万余字的重大体育事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