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类人群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7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各类人群体育
分类号: G811.4
页数: 10
页码: 41-50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的体育发展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农民体育和妇女体育的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海曙区积极开展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妇女体育等多项体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海曙区 人群体育 体育

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联络相关部门致力于新时期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老年人体育、少年儿童体育的开展和发展。1958年9月,国务院在一个体育工作文件中就开展农民体育作了专门指示;80年代初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委《关于成立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报告》,批复要求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老年人体协开展活动,促进了各地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的迅速成立,推动了农民体育和老年人体育的蓬勃发展。域内在8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市农民体育协会、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和残疾人体育协会等,区级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也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相继成立。上述职工体育和少年儿童体育分别归入上一章《职工体育》和下一篇《学校体育》。
  第一节 农民体育
  区境内自唐起历为州路府治、宁绍台道、会稽道治所和鄞县城厢,历来市民居多,西、南两郊农民颇少。至2006年仅存望春街道和段塘街道所辖计16个行政村,且多数已转为城区居民,正式农民户籍已不足千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民众教育馆向乡村农民推行省民众运动委员会提倡的击鼓传令、叠罗汉、滚铁环、老鹰抓小鸡、障碍赛跑、担水竞走、竖蜻蜓(倒立)、打虎跳、翻跟斗、荡秋千、捉迷藏、举石箍、三足竞走、跳绳等33个运动项目。其间,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亦由城区、学校推向郊区农村。
  1951年4月,宁波专署召开首次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后,近郊农村开始辟跑道、挖沙坑、装单杠、置石担,开展体育活动。1958年春节期间,农民篮球赛在市体育场进行,另有农民参加举重、拔河比赛等。翌年8月,市农民游泳比赛在战船街游泳池进行。9月,有265名农民参赛的市农民田径运动会在北大路市体育场进行。1963年提倡农民开展体操、球类、跑步、游泳、太极拳等体育活动,与民兵训练和劳动生产相结合。1982年始,农村体育以乡镇文化站和“青年之家”为主要阵地,翌年开展争创体育之乡活动。1988年市首届农民运动会470人参赛,项目有田径、乒乓球、篮球、自行车、射击。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举行第二届农民体育运动会,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象棋、民兵军事三项,选拔项目有中国式摔跤、自行车、武术、游泳。
  1989年10月15日,区体委在镇明中心小学举行区农民乒乓球、自行车慢骑等四项体育比赛暨区农民体育协会成立大会,区农经委主任胡锦尧兼任主席,王巧娥任秘书长。市体育总会副主席韩智斗到会并讲话。此后随着城区用地不断扩大,域内农户递减,大量农民转为城市居民。数年后区农民体育协会自行注销。
  第二节 妇女体育
  近、现代的女子体育
  清末起,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女生基本接受与男生同等机遇和水准的教育。清廷《奏定小学堂章程》、《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女生比男生少兵式体操一项,其余均同。五四运动后女权运动兴起。1922年“壬戌学制”规定,中学男生练国术,女生练舞蹈。1930年后,宁波中学规定下午课后体育锻炼男女生分开活动,女生活动项目有舞蹈、国术、网球等。抗战爆发前夕,按民国教育部《中等学校强迫课外活动试行办法》规定,中学女生增学战地救护一项。50年代起厉行男女平等,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均为男女合班教学,高中阶段根据女生生理发育特点多数学校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基本教学内容相同,活动项目有所区别。从1906年域内中小学堂参加宁波首次学生运动会(丙午运动会)起,到1947年5月举行的鄞县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和历届县运动大会,每次均组织男女组包括民众组的女子项目参赛并取得不俗成绩。
  辛亥革命后域内先后建有具备一定规模和较长办学年数的两所女子专门学校:私立甬江女子中学(1844—1958)和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堂(1912—1942)。
  甬江女子中学前身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英国伦敦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教士爱尔敦·赛在原祝都桥(原《宁波日报》社址)竹丝墙门内大屋开办的女义塾。民国十二年(1923)定名“私立甬江女子中学”,设课并开展正规的女子体育课教学,1951年改为公立“宁波女子中学”,1958年改办普通中学(宁波市第六中学)。
  县立女子师范学堂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今宁波市第二中学址),先后易名“市立女中”、“县立女中”,至1941年宁波沦陷时并入县立临时中学后成为普通中学。
  女子学校的女子体育教学比之普通学校更为专一和注重。民国时期至60年代,甬江女中的体育教学和女子竞赛成绩均较突出。
  当代女子体育
  20世纪50年代初,学校、机关、企业和商店女职工纷纷参加政治集会,做广播体操和参加“劳卫制”锻炼。1951年6月,在甬江女中运动场举行市大中学校体育大会,设有球类、田径、舞蹈、国术、叠罗汉、拔河、鞍马7大项,有的班级在《镇压反革命》歌声伴奏下表演《赶美帝下大海》集体舞蹈。1960年,女工居多的人丰布厂1200多名职工参加纺织工人操和其他锻炼活动的占90%以上。1976年3月8日,区组队参加市庆祝三八妇女节群众体育汇报表演大会。80年代,据域内专业泳池统计,每日接纳游泳群众在千余人次,其中五成以上是男女职工,妇女和儿童游泳比率从50年代的30%上升至60%。1989年1月举行区女职工拔河赛,10个系统组队120名女职工参赛。3月,区教工女子拔河队获市教育系统三八节拔河比赛第一名。1992年3月,区教育工会举办女教工“庆三八”拔河比赛,16队160人参赛,海曙学区队、市第九中学和市第二中学分获前三名。1994年3月举行区女职工跳绳、踢毽子比赛,16个系统及单位172名女职工参赛。同月,区举办三八女子门球邀请赛,有女子门球队5队40名运动员参赛。1995年三八节,区总工会组织百名女职工参加市三八节女职工长跑活动。9月,区体委承办市“迎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女子门球赛”。1996年3月举办女职工三八节拔河比赛,区属各基层工会19队计190名女职工参赛。同月,举行区女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1998年3月6—7日,举办“海曙杯”三八女子门球邀请赛。2002年3月7日,区组队参加市庆三八纪念大会暨妇女健身大奖赛。80年代培训推广的五禽戏健身操,90年代培训推广的木兰拳、扇子舞、无极健身球操等,无论用作日常健身还是参与各级竞赛,迄今均为中老年女子专项,并无男子介入。其他适老运动项目亦以女子为多,唯80年代引进推广的门球运动始终为女少男多。
  女子体育竞赛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子参加各级运动会人数大体与男子持平,其所获金牌比率基本与男子相平。域内运动员共参加15届市运动会,女子所获金牌数在全部金牌数中占48.8%;共参加12届浙江省运动会,女子获金牌数约占60%,成为域内参加上级体育竞赛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域内女子参加1959—2005年第二至第八届市工人(职工)运动会共获14金;参加历届市运动会共获333金;参加历届浙江省运动会共获金、银、铜牌111枚;参加全国分区赛、单项赛共获7金5银;参加历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共获3金2银1铜;参加历届全国运动会共获6金5银4铜;域内运动员在新兴力量运动会和亚洲运动会上所获6金1银2铜均为女子项目;参加国际性比赛、世锦赛共获41金12银5铜;参加奥运会共获3个名次,亦均为女子所得。
  1998年7月,国家体操队员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赛前训练中不幸摔伤致残。1999年省政府授予其“浙江省功勋运动员”称号,并号召全省人民学习桑兰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号召学习桑兰“不畏挫折、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翌年5月桑兰应邀在上海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点燃火炬。同月,全国体育大会在甬举办前夕,有100多个版面300多幅照片的“桑兰之歌”展览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公展一月,观者达5000人次。
  第三节 残疾人体育
  聋哑青少年体育主要集中在聋哑特教学校。50年代后,人民政府在尽力解决成年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注意在残疾人较集中的宁波减速机厂和部分街道福利工厂中引导和鼓励开展适当的体育运动,如短跑、立定跳远、聋哑人乒乓球、棋类等。1987年区文教局创办海曙达敏学校,首开智障儿童的各类教育。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残疾青年”的宁波减速机厂职工马宝宝于1997年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2金1银后,参加在丹麦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聋哑人运动会获100米第十名,又于2000年参加在台北举行的第六届亚太地区聋人运动会。2004年9月30日,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市聋哑学校挂牌成立,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盲人门球、田径等训练。2005年6月,市第一届特残奥运会在孝闻街小学操场进行,达敏学校和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共60名学生参加50米、100米、400米径赛和垒球、铅球、跳远、立定跳远等田赛项目。
  域内伤残人参加体育竞赛始于1957年市首届聋人田径选拔赛。1959年的市聋人运动会设有田径、篮球、举重、自行车4项。至1982年共参加7次。1984年,组队参加市首届伤残人运动会田径、游泳、乒乓球比赛,市聋哑学校学生陆财军、胡海鹤分别破1983年省聋哑学校男子跳远、跳高纪录。7月,区承办并组队参加市伤残人乒乓球比赛,11个县(市)、区队90名伤残运动员参赛。1986年市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聋人胡海鹤以100米11秒5和跳远6.27米的成绩,分别超2项全国聋人纪录。1990年5月至7月,组队参加市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获金牌3枚——学生丁逸获女子组100米、200米、400米3个第一名。1991年3月,叶昕在市伤残人乒乓球比赛中获聋人男子组单打第一名。1998年5月参加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获6金:谢宏君获聋人成年组跳高、跳远金牌各1枚,吕春、张竹秧获少年女子组100米、400米金牌各1枚,樊碧芬获盲人少年女子组100米和跳远金牌各1枚。2002年8月组队参加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获11金、1铜:张文根获下肢残举重第一名,孟耿彪(下肢残T44级成年男子)分获100米、跳高、跳远三项第一名(均超省纪录),朱文宗(成年男子肢体残组)分获T46级100米、F46级跳高两项第一名,吴佳燕(成年女子F44组)铁饼第一名,朱波(成年男子智残组)三项全能第三名,林国良(成年男子下肢残组)气手枪射击30发第四名,吴勇(成年男子聋哑组)100米自由泳1分52秒12获第一名,崔娜琪(成年女子下肢残组)A1、A3级50米蛙泳和100米自由泳获两项第一名,李景(智残组)获田径女子三项全能第一名。2006年7月底,组训26名运动员参加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12金16银6铜,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1名运动员获精神文明运动员奖。
  残疾人省赛获奖情况
  2001年至2005年,参加省级伤残人体育比赛共获各项目金牌16枚;获省特奥会金牌15枚。2001年省聋人羽毛球、乒乓球选拔赛上,域内运动员获金牌2枚:市聋哑学校学生郑祖良、陈芦分获男女羽毛球单打第一名。7月,达敏学校组队参加省首届特奥会获7金、12银、10铜。翌年,市聋哑学校组队参加省聋人单项体育比赛获2金、1银、2铜:羽毛球男女单打金牌2枚、乒乓球男女单打银牌、铜牌各1枚、门球男女队各获铜牌1枚。6月达敏学校选派9名弱智学生参加省智障特殊学校运动会暨全国特奥会选拔赛。2004年4月在省残疾青少年羽毛球比赛上张忠获男子听力障碍组羽毛球单打第一名。11月,聋哑学校组队参加省首届聋人运动会获10金:男子甲组的汪江慧获100米、200米、400米金牌3枚,李君获800米、1500米、5000米金牌3枚,男子乙组的李科杰(800米)、张裕丰(仰泳50米)和女子甲组的张静(乒乓球)、男子甲组的张忠(羽毛球)各获金牌1枚。2005年7月,达敏学校承办市首届特奥会并组队参加省第二届特奥会获6金、8银、12铜。2006年10月,7名运动员入选市队赴杭参加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坐式排球和门球比赛,获4银:朱文宗(T45/T46级)跳高、跳远获银2枚,谢林英加盟女子坐式排球,朱文宗、孟耿彪、蔡佳霄加盟男子坐式排球均获银(原减速机厂马宝宝在男子听力T13级获径赛金、银、铜牌各1枚,今迁至江东,未计入)。2007年11月,达敏学校学生洪峰在省第二届特奥运动会上获跳高、跳远2枚金牌和50米铜牌,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称号。
  残疾人全国赛获奖情况
  域内聋哑运动员参加历年全国比赛获3金5银1铜;参加全国特奥会和东亚区特奥会各获2金1银。1984年10月胡海鹤在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获跳远第二名。1987年8月,袁燕飞等3人在全国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获1金3银。1996年5月,在大连全国第四届伤残人运动会上,刘良科获聋人男子组200米第三名、400米和100米均第五名,俞树存获聋人男子组400米第四名、800米第五名、1500米第六名。1997年,马宝宝参加全国聋哑人田径锦标赛获男子100米、400米2枚金牌和200米银牌。2004年4月,张忠参加全国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获男子听力障碍组羽毛球单打第六名。翌年10月的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和坐式排球比赛中,陈芦加盟羽毛球双打获聋哑女子组银牌,蔡佳霄加盟男子坐式排球获第六名。
  2002年8月,达敏学校学生陈勤力参加全国特奥会获男子乒乓球单打银牌。2006年8月该校学生胡燕参加全国特奥会获女子乒乓球单打、双打金牌2枚。2008年11月,胡燕入选国家特奥队赴台参加东亚地区特殊奥林匹克桌球锦标赛暨国际乒乓球邀请赛获女子单打、混合双打2枚金牌,加盟女子双打获银牌。
  特教学校体育选介
  民国三十六年(1947)4月,由杭州籍聋哑人章春波创建的“鄞县私立济喑聋哑学校”在孝闻街131号林氏宗祠开办。1949年9月易名为“宁波市私立济喑学校”,由市工商联负责人兼任校董会筹措教育经费。1956年1月由人民政府接办后定名为“宁波市聋哑学校”。1985年前曾九迁校址,后移至横河街36号,时占地4亩,校舍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学制为小学初中一贯制,8个年级、11个班级,在校聋哑学生253名,教师27名。学校辟有乒乓球室、棋室、综合活动室等,操场安装篮球架,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按教学大纲开设体育课。1986年起低年级开设律动课,贯彻“两课两操两活动”要求,提倡晨间锻炼与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棋类、跳绳、踢毽子,也有踏青、远足等活动。平时开展小型多样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自1970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校运动会,至今已办35届。
  2002年学校迁至粮丰街165号,有在校学生302人(其中盲生32人),分19个班(盲班3个)。校园占地面积30余亩,有小运动场3个计5005平方米,其中塑胶球场3个,室内场馆2处计600平方米。2004年9月,“宁波市残联体育训练基地”在该校挂牌。
  1991年成立校风筝队。1993年风筝特长师范生姜佩芳分配至该校任教,风筝运动在校内兴起。1993年至2001年,学校先后10次组队参加市级风筝比赛,共获金牌28枚。1994年组队参加全国中学生风筝夏令营获金、银牌各1枚。
  1999年成立校篮球队,每年组织篮球赛。2001年起参加宁波市直属学校中学生篮球比赛,2002年获市直属中学初中组第四名,并获道德风尚奖。
  2002年成立盲人门球队,当年参加省盲人门球赛分获男、女队第三名。后多次参加省盲人门球比赛。
  2003年始成立校足球队,参加市直属学校学生足球比赛,2004年由该校为主组成足球队代表省参加全国聋人足球锦标赛获第十名;2005年获市直属学校高中男子组第五名和道德风尚奖。部分学生多次参加全国足球赛。
  1998年5月组队参加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4名学生获各项金牌6枚。1990年组队参加省第五届残疾学生运动会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2004年11月组队参加省首届聋人运动会,获金牌10枚。2005年4月,学生汪江慧、李科杰参加2005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3金1银2铜(汪江慧男乙组T60级400米、4×400米接力各获1枚金牌、加盟4×100米接力获铜牌;李科杰4×400米接力获金牌,800米获银牌,4×100米接力获铜牌,200米、1500米各获第五名,5000米获第六名)。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近代和现代,老年人迫于生计,极少参加现代体育活动,只有少数拳师或体育人士在晚年坚持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如练拳、舞剑、下棋等。1929年,时任县国术馆副馆长、68岁的阮增辉(奉化籍)参加了省国术游艺大会表演拳术。
  20世纪60年代起,部分退休老年人在街巷庭院自行散步、跑步、掼手、弯腰、踢腿、拍打肢体等简便运动以灵活筋骨兼辅疗疾患,多为自发、分散、个体性活动。1981年市老体协成立后,城区老年体育出现有组织有指导有激励的新格局。同年,以34名中老年为主体的甬江长跑队成立,后发展到近百名,口号是“健康是个宝,老年体育好”,每月初集中长跑1—2次。1985年10月,退休工人王裕云、管企参加在天台华顶山举行的省老年人“重阳杯”登山比赛分获个人第三、第四名,并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是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省首次老年人乒乓球比赛上,洪积慧获女子单打第一名,王荣卿获男子60岁组单打第二名。1987年1月区老体协成立后,域内戚昆、徐畊堂、王裕云、马喜友等长跑爱好者组建由50余人组成的“海曙长跑队”,每月月中长跑1—2次。1988年域内中老年运动员组队参加市老体协举办的象棋、围棋、五禽戏、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钓鱼、门球等比赛。至1989年底,全区10个街道均设有老体协分会。至1993年底,辖区119个居委会成立老年体育小组,占124个居委会总数的96%,并建有项目不一、规模不等的老年健身队。1991年9月,区老体协在市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迎国庆”千人太极拳表演赛,14队(含4个军队干休所队)1200余人参加,是为城区首次千人级太极拳集体表演。1994年9月,市老体协举办由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各街道老体协组队参加的1200人24式太极拳大会操表演赛。
  是年,合并后的5个街道和1乡1镇续建老年人体育协会并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老年体育活动。至1997年区老体协成立十年间共举办区级单项比赛60余项次,参赛运动员达5000余人次;每两年与区老龄委、老干部局、总工会、妇联、民政局联合举办区老年人运动会,至2007年共办9届,每届设项目8—10项,有五禽戏、健身球、中国象棋、围棋、太极拳、太极剑、垂钓、广播体操、木兰拳、门球、乒乓球、大秧歌、太极柔力球、飞镖、气排球等,每届参赛的中老年人在500至2200人次。
  2002年9月,以区人事局为主、区体育局协办,组建95人代表团参加市首届退休干部运动会的门球、篮球(投篮)、排球(发球)、足球(射门)、麻将、象棋、钓鱼等12大项比赛,域内市退教协会队和区队分获团体冠亚军。
  2002年省、市政府关于老年体育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公布后,区政府于翌年2月出台相应的专题会议纪要,从思想认识、工作体制、经费安排、设施建设、组织活动五方面贯彻落实。全区8个街道分别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发出关于街道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通知。至2003年年底全区有专兼职老年体协干部12人,57个社区居委会中54个建有老年体育组织,占95%;年度列入各级预算内经费的老体活动费9.5万,街道和社区年竞赛活动197项次,参加1.7万人次;有辅导站点96个,辅导员116人;老年体育人口19792人,占老年人口的46%。2007年全区74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老年体育组织,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69%;年度老年体育经费达52万元,实际使用达88.3万元;辅导点119个,辅导员257人。
  2003年3月27日上午,在杭参加全国老体工作会议的荣高棠、张彩珍等二十几位副部级以上新老领导和与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300人专程来甬观摩西门街道龙柏社区老年体育工作。在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今宁波工程学院)体育馆举行欢迎仪式和专场汇报表演,街道主任张腾、区长李亚珍、市体育局长吴亚能在会上作专题汇报。
  2008年3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各街道、各单位贯彻执行。全区老年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加市级以上老年人运动会
  1989年至2005年区老体协组队参加市第二至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获项目团体第一名10次,代表团总分第二名2次,体育道德风尚奖1次。详见表1-3-1。
  2006年6月15日,区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暨健步走启动仪式在中山广场举行。次日清晨,各街道、社区组织近万名中老年人开展健步走活动。翌年3至8月组队参加市老年柔力球、健身球操、地掷球、气排球、网球、中国象棋6项比赛,柔力球自选套路、健身球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气排球男队和女队及网球男双分获团体第一名。9月10日区柔力球队参加河北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中老年人柔力球比赛获最佳表演奖。8月8日,组队参加在天一广场举行的市迎奥运健身系列活动暨健步走启动仪式。10日清晨全区8个街道74个社区幵展健步走活动,参与者约1.6万人,占域内老年人总数的35%。10月中旬,组织柔力球、健身球、气排球、网球计5队代表市参加省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柔力球自选套路和网球答获团体第一名。2008年5月中旬,全省共18队210人参赛的省中老年柔力球比赛在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举行,区派出2队答12人参赛,老年组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均获团体冠军,中年组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均获团体亚军。10月区老年柔力球队赴安阳参加全国赛获老年组第一名。12月组队赴南宁参加健身球全国赛获团体优胜奖。2009年7月区柔力球队参加第一届全国老年体育健身大会获金牌。2010年6月区柔力球队参加富阳区举行的省中老年柔力球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9月在晋中参加全国赛获大会一等奖。11月参加上海举行的全国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大会获二等奖。
  评选健康老人
  1985年开始,按照全国和省、市老体协组织关于评选健康老人的通知精神,当年,原效实中学退休的邓诗亭被评为省健康老人。1995年时任市武术协会主席的陈仁镐被评为省健康老人。2000年原副市长时亨起和冯马兴、马喜友被评为省健康老人。2004年孙仲良被评为省健康老人。域内夏中心(1991年)、陈仁镐(1995年)、钟一棠(2004年)先后被评为第
  三、四、六届全国健康老人。2008年10月,评选区级健康老人5名,即江厦街道钱宋荣、白云街道崔安大、鼓楼街道胡嘉定、段塘街道莫仁法、白云街道崔荣生。
  省级以上老年体育先进荣誉
  1990年原县学街道老体协分会获全国老年体育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月湖街道老体协被评为省老年体育先进集体。1994年区老体协获市老年体育先进集体荣誉。1995年、
  1998年区老体协拳操辅导站(总站)被评为省老年体育先进集体。2006年区老体协被评为“2002—2005年浙江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白云、西门、月湖、望春4个街道获省首批小康型老年体育街道称号。2005年被省老体协评为“纪念省老体协20周年活动”一等奖。
  2005—2008年度区老体协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0年海曙区被省老年体育协会授予“浙江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之乡(柔力球、健身球操)”荣誉称号。
  2007年至2010年区老体协被评为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物等方面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叙了海曙区体育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全书收录域内(含籍内)体育人物传略或简介70余人,“大事记”录有自宋至今560余条、2.7万余字的重大体育事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