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棋牌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6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棋牌活动
分类号: G892
页数: 4
页码: 25-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棋牌类活动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流传,其中包括中国象棋、围棋、麻将、五子棋、陆军棋和桥牌等。这些活动均具有益智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特点。
关键词: 海曙区 棋牌活动 棋类

内容

棋牌类活动源于民间益智类游戏。域内民间流行较广的是中国象棋、围棋、麻将、五子棋、陆军棋和国外传入的桥牌等。
  象棋
  象棋 即中国象棋,系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属中国传统棋种,在域内流传已有2000多年历史。1932年10月,县举行首届象棋比赛。1937年5月鄞人陈昌荣等6人组织环城象棋团并举办象棋擂台赛。1943年11月底县民教馆举办民众棋类比赛。1956年成立的市棋类协会主要活跃在域内。区总工会于1988年、1997年、1999年多次组队参加市职工桥牌和中国象棋等比赛,1990年组队赴温州参加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三项棋类比赛。1989年区成立以胡锦尧为主席的区棋类协会。1989—1991年区体委和棋类协会联合举办由街道组队参加的“曙光杯″职工棋类流动锦标赛3届,1990—1992年举办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直接组队参加的“迎春杯″职工棋赛3届。1991—1994年每年入夏,区体委举办由老三区棋手个人自由报名参加的中国象棋“海曙棋王赛″计4届。王志安每届均夺冠,终获“海曙棋王″称号。
  1989—1999年,总工会、体委和棋类协会先后组织区属职工中国象棋赛和机关干部象棋杯赛计6次。详见下表。
  至2006年6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均设有中国象棋比赛,每届参赛者三五十人不等。域内群众性棋类竞赛的定期举办,推动了域内棋类活动的普及和提高,公园凉亭和夏日乘凉时着棋者随处可见,亦奠定了棋类的竞技水准。从1989年第十一届市运动会至2001年第十四届市运动会共获三项棋类金牌27枚,平均每届约获7枚。
  围棋
  围棋即古之“弈”,一种智力游戏,为古棋类之鼻祖,起源于春秋中叶。古人称道的“琴棋书画”四艺,棋即指围棋。在汉魏时期围棋之战已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南北朝时棋局已是“纵横十九道”,与今天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清《宁波府志》载,鄞人楼达得、赵九成、范洪及屠隆(《明史·徐谓传》载)均为明初围棋国手。《鄞县通志》载:清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鄞人郑起凤善弈,“江南李步青,成亲王之上客也。寓京十年,弈无对。慕起凤名,南游甬上,携枰登天封塔,坐而角也。观者缘梯上下,络绎不绝。步青竭其术,欲以屈起凤而不能也。比十日,一局始终。而两人皆病矣。”足见域内民间围棋之盛。
  1964—1966年间,位于碶闸街的市国防体育俱乐部增设棋室开展“三棋”(即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业余训练,由域内教师裘然浔、陈敏炬执教,宁波市第八中学学生严世恩、张永明和华光中学的张维炽等10余人接受围棋启蒙教育。“文革”期间围棋训练隐入民间,裘然浔(家住大梁街)、陈敏炬(家住小沙泥街)、王熊(家住右营巷)等在家设坛摆阵,带徒传艺。后期,沈明芳在君子街家中开设民间围棋俱乐部,聚集40余名爱好者苦练棋艺,常举办小型比赛以磨砺功力,这些当时的围棋爱好者现已成为宁波围棋界的中坚力量。张永明于1962年起学习围棋,1985年晋升为国家一级裁判员,1989年获国家级裁判员证书,1993年起连任市围棋协会副秘书长至今。王亦民12岁进入省围棋集训队,1987年获全国冠军,1992年获全国锦标赛冠军队员并晋升为专业七段,现任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专职教练。赵伟达于1986年学习围棋,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域内(市新华书店),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裁判员。张维炽1964年开始学棋,1987年任市体育俱乐部围棋专职教练,译有《吴清源围棋高级死活集》一书,在《围棋》、《体育报》等发表文章多篇,曾兼任省围棋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市围棋协会副秘书长。现在市农行海曙支行工作的黄明磊14岁进省围棋队,1991年为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队员,被定为初段。忻志伟1998年晋升为业余六段,国家一级裁判员,任教练多年,现任市围棋协会副秘书长和协会专职工作。自1974年市第七届运动会至2001年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历届成年部围棋比赛中,域内张鸿杰、张永明、陈敏炬、孔繁茂、郑珍云、忻志伟、施佩佩、王亦民、张子言等计获4金5银1铜和3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获团体亚军、季军各一次。在第十四届市运动会青少年部围棋赛上,区队女子和男子团体分获冠、亚军。
  麻 将
  麻将即四人骨牌博戏,起源于三四千年前殷纣王时期的古博戏。江南民间戏称为“马吊”。至清中叶定型为麻将。麻将牌技复杂多变,刺激有趣,是历代官方和民间均盛行的博戏形式。
  清初鄞人李邺嗣(1622—1680)所著《马吊说》(《广虞初新志》卷一),称马吊之戏始自明朝天启中期(1625年前后)。至清末,麻将在域内有所创新。清末民初杭县人徐珂(1868—1928)所撰《清稗类钞》载:咸丰年间,世居宁波城内蒋祠巷(今月湖盛园内,为连通冷静街与原白水巷之南北小巷)的陈政钥(1817—1878,字鱼门,号仰楼。道光二十八年拔贡,以功叙内阁中书,加三品衔),于同治元年(1862)寓居江北岸同兴街时尝与英领事、总兵等旅甬洋人玩纸牌马吊为娱,于三年改纸牌为竹骨牌,按照马吊的基本花色和牌九的基本形式,新增东南西北“四风”各4张共16张,新创一对“麻雀”,创设“杠”、“吃”和用骰子定位的方法。此新法流行于同治、光绪年间。清末上虞人杜亚泉(1873—1933)所撰《博史》称:“相传麻将牌先流行于闽粤濒海各地及海舶间,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由宁波江厦延及津沪商埠。”
  20世纪50—70年代,麻将一度被视为赌博形式而隐匿民间。80年代中后期渐趋公开。199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审定制订《中国麻将竞赛规则(试行)》一书后,作为大众娱乐形式的健康麻将迅即在城乡兴起。2001年2月,市麻将运动协会在迎凤街25号成立。6月,宁波首家麻将博物馆在湖西马衙漕的陈氏宗祠开馆,时日本125人代表团抵甬参加落成仪式和麻将比赛。
  20世纪初开始,域内营业性棋牌室(实则一色麻将)发展迅速,时宾馆饭店利用客房辟建的棋牌室占半数以上。2001年5月,域内有棋牌类经营户24家。2002年5月,有营业性棋牌室42家,麻将桌近500台,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活动。另外尚有遍布于各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大都有数台麻将桌可供人们娱乐休闲。至2004年8月,域内有营业性棋牌室119家,其中备案90家、未备案10家、无照经营的19家。麻将活动成为民间一大休闲娱乐项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或一桌或多桌。区离退休教师协会常组织退休教师开展麻将活动,组队参加市退教协会组织的健康麻将竞赛,屡获团体和个人名次。
  桥牌
  桥牌于20世纪中叶由国外传入,50年代中期在域内有所活动,80年代始在离休老干部和机关上层人士中较为流行。从1984年起市老干部局每年组织一届老干部桥牌比赛,区老干部局每次组队参赛,至2002年为第十八届。1990年6月张根苗、徐建国等筹资发起在区府招待所(鄮城饭店)举办桥牌名人邀请赛。7月成立海曙区桥牌协会,主席裘仰峰(副区长兼),秘书长徐建国。协会利用工余时间培训机关干部和基层骨干并组队参加上级桥牌比赛。1992年9月,集资30余万元在蓬莱大酒店举办1992年全国桥牌双人赛和俱乐部杯赛,各省、市、自治区和各行业体育协会(简称“体协”,下同)计44个代表队、300余名桥牌高手参加为期一周的双人赛和名人赛,湖北队获公开组“浙开杯”冠军,煤矿队获混双组“篮鸽杯”和女子组“海曙杯”两个冠军。翌年被国家体委评为1992年全国优秀赛区。1995年10月底,由海曙客货车队主办的宁波“海客杯”名人桥牌邀请赛在金龙饭店(今富邦大酒店)举行,全国计150人参赛。1999年起,区老干部局开设桥牌活动室,每年组织老干部比赛并一年数次组队参加市局、邻县区和镇海炼化公司等举办的桥牌邀请赛。2002年10月市在新芝宾馆举行“城展杯”2002年全国大企业桥牌赛。2006年1月初,由宁波雪龙汽车风扇制造有限公司主办、市桥牌协会承办的市“雪龙科技创新杯”桥牌邀请赛在新芝宾馆举行,96人参赛。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物等方面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叙了海曙区体育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全书收录域内(含籍内)体育人物传略或简介70余人,“大事记”录有自宋至今560余条、2.7万余字的重大体育事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昌荣
相关人物
胡锦尧
相关人物
王志安
相关人物
赵九成
相关人物
范洪
相关人物
屠隆
相关人物
郑起凤
相关人物
李步青
相关人物
成亲王
相关人物
裘然浔
相关人物
陈敏炬
相关人物
严世恩
相关人物
张永明
相关人物
张维炽
相关人物
王熊
相关人物
沈明芳
相关人物
王亦民
相关人物
赵伟达
相关人物
黄明磊
相关人物
段忻志伟
相关人物
任教练
相关人物
张鸿杰
相关人物
孔繁茂
相关人物
郑珍云
相关人物
忻志伟
相关人物
施佩佩
相关人物
张子言
相关人物
李邺嗣
相关人物
徐珂
相关人物
陈政钥
相关人物
张新创
相关人物
同治
相关人物
杜亚泉
相关人物
张根苗
相关人物
徐建国
相关人物
裘仰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